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案资料讲解

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案资料讲解
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案资料讲解

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

(转载)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案

近日,一则男女街头热舞的视频在社交网站上走红,走红的原因并非两人衣着暴露的跳舞和姿势妖娆,而是在两人街头热舞的过程中,女子突然尿失禁,直接尿在了身下赤裸上身的男伴身上,尴尬异常。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尿失禁这一现象在女性中非常普遍,它既是妇女的多发病,又是常见病。有的人是在咳嗽、大笑或提重物时发生尿失禁,也有的是在跑往厕所的路上裤子就尿湿了……

中老年女性,包括一些年轻女性应该重视自己身体出现的这类问题,疾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尿失禁既能预防,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或者治愈,及早求治才是首要之选。猪苓汤合四逆散加栀子处方如下:柴胡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生甘草10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滑石15克,栀子10克。

患者,女,约33岁,体型中等偏丰满。10年前患者因分娩导致尿道括约肌撕裂,遂发生尿失禁,经县医院泌外缝合后,置尿管,拔除尿管后,发现尿道半侧括约肌萎缩,仅余粘膜,再次发生尿失禁。遂赴省医科大学一附院泌外科求治,手术前拟给予折叠术,术中未告知病人,即改为悬吊术,术后置尿管一个月,拔除尿管后,仍发生尿失禁。

现尿频9年,24小时都得用折叠的卫生纸作为尿布垫着,且月经期间更重,月经过后五六天才稍轻。年纪轻轻,得了此病,整天心烦,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经诊断:压力性尿失禁;该患者尿道经两次手术,布满瘢痕,解剖层次紊乱,组织界限不明,已不适合再做手术。于手术无效后,也曾吃过河南中医学院一位硕士开的中药,吃了好长一段时间缩泉丸、桑螵蛸散,均没有效果。经信函请教黄煌先生,开经方猪苓汤合四逆散加栀子给予治疗。

至3月13日,患者服用五剂,自述好像有一点效果,但不明显。服药期间来了一次月经,尿频症状仍旧。嘱其继续服用。

至服用二十剂,尿失禁有明显好转,表现在晚上尿失禁的情况比过去好转,嘱原方继续服用一段时间。

按:妇女尿失禁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其定义为不自主性的尿液排出,不但容易泌尿道感染以及局部皮肤搔痒破溃等,还给人带来的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以及社交隔离。导致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等痛苦,非常人所能体会。所谓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某些原因导致腹肌突然收缩,腹压增加,以致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来。引起腹压突然增多的原因很多,例如,突然大笑、打喷嚏、咳嗽和突然用力提起重物等等。一般中老年妇女比较多见。这位患

者分娩受损,再加多次手术,局部组织已经变形,从理论上讲似乎不可能好转了,但是,服用四逆散、猪苓汤加栀子以后,竟然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这不能不佩服经方的神奇!

四逆散由柴胡、芍药、炒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原用来治疗四肢冷、腹中痛为特征的一类症候群。原文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为何我会想到用于尿失禁?依据有二:

第一,四逆散本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原文上就有。小便不利,一般指小便排出不畅,小便量少,淋漓不尽;但这里的小便不利范围更广,泛指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这种小便不利往往伴有少腹部痛及腰痛等。根据本人临床观察,适合于四逆散的小便不利,大多为小便窘迫、欲便不能,同时伴有腹胀、腹痛等。

第二,名医有经验在前。80年代末读四川名中医范中林先生医案,其中有一例慢性膀胱炎,范老用四逆散加桔梗治愈,对我启发很大。我想,尿频、尿急、尿痛,与泄利下重无异,用四逆散本是对证之治。遂将四逆散用于那些久经清热利湿治疗无效的慢性泌尿道感染患者,尤其是有明显小腹部窘迫,并有上腹部拘急体征的患者,用“四逆散合

猪苓汤”有明显缓解症状的效果。我的弟子连云港的杨大华也曾经治疗一位八旬高龄的老者,忽小便失禁达半月之久,外院诊治不效,欲行手术探查,患者及家属不从,观其人虽年事颇高,却无虚赢之象,用四逆散加乌药,数剂而愈。

第三,四逆散是古代的解痉止痛剂,能缓解心理压力所导致的躯体症状。这张经方所针对的,不是一个局部的症状,而是整体的一种状态。我们来看看原文,其中的少阴病,我们暂且撇开不解释,而原文中的四逆,是关键。四逆,即四肢冷,多为手足冷,特别在气温低时,疼痛时,精神紧张时,冷感更为明显。这不仅仅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体质状态,是一种对疼痛敏感,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易肌肉痉挛的体质类型。我称之为“柴胡体”。尿失禁虽难治,但有时通过全身的调理,可以改善局部症状。

至于猪苓汤,这是古代治疗“淋”病的专方。这种淋病,不是今天所说的性病的淋病,也就是不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性传染病,而是将尿频、尿急、尿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统称为“淋”。

猪苓汤是治疗热淋的有效验方。所谓,热淋,就是除尿路刺激症状外,尚伴有身体发热感、口渴感等。本人发现本方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是在90年代初,曾遇一中年女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时常尿血、发热,使用小柴胡汤

加连翘等无效。后参考我校李国鼎老师的经验,改用本方加山栀,居然很快控制病情,后患者时常按原方配服,病情控制。后该处方传与多人服用,均有效。

栀子是古代治疗小便赤涩、鼻衄、尿血的重要药物。

本人经验,配合连翘,加入猪苓汤中,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效果很好。

如女性有黄带、脚癣者,则再加黄柏,效果更好。

如果腹痛者,可配合四逆散。

本人曾用本方配四逆散治疗一些泌尿系结石,部分病例能排出细小砂石。尿失禁患者大多伴有感染,所以,将四逆散与猪苓汤合用是比较合适的。这位患者估计也有感染,所以配了栀子。

有人将猪苓汤看作是利尿药,以为服用以后会导致小便次数更多。这位患者原先也有这种担心,其实,这是误解。猪苓汤服用以后,是让小便变得顺畅,而不是尿频。

还有,本方中的阿胶,是良好的止血药,一般在有血尿时使用。这位患者一直红细胞正常,再加阿胶多有伪劣产品,所以没有使用。

尿失禁的自我锻炼非常重要,其方法为:在安静休息时(坐位或卧位均可),集中自己的意念,有意识地使肛门和会阴的肌肉群一次一次地收缩、舒张,就像解大便时,排出大便后有一次收缩那样。当肌肉收缩时,自己便会十

分清楚地感觉到肛门向上提一下,一放松便感觉到肛门恢复到原来的松弛状态。有节律的重复收缩和舒张,使盆底肌群得到锻炼。每次可训练3-5分钟,每日锻炼次数不受限制,只要持之以恒,压力性尿失禁将能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 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上6 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日三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 现代应用] 1.广泛用于妇科诸疾,凡产后、术后、更年期前后,妊娠期、哺乳期,体质较为虚弱,皆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高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产后抑郁症、乳腺小叶增生、不孕症等。 2.以疼痛为应用目标,部位不局限于腹部,不拘男女,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痉挛等。 3.皮肤或毛发异常,表现为肤色或黑或白,缺乏光泽,有色素沉着,少油脂,头发干枯,易开又,易脱落,或红或黄;口唇易干裂,甚则

出血等,又如痤疮、雀斑、冻疮、急慢性湿疹、荨麻疹、下肢静脉曲张、疣、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4.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梅尼埃综合征、脑血栓形成、过敏性鼻炎等见有水湿为患的疾病也可选用本方。 5.其他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低血压、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阑尾炎、痔疮、老年性痴呆、运动性血尿、结膜炎等。 [ 经验参考] 本方被日本汉方医称为“妇人圣药” 而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是血水同病的专方。女性盆腔炎常表现为腹痛、带下多,可以视为血水同病的一种。如《岳美中医案集》载用本方原方改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症见腹痛、白带多、头目眩晕。赵力维用本方治疗附件炎49 例,按照原方比例配成胶囊口服。结果痊愈34 例,好转ll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1.8%(湖北中医杂志,1988;4:25)。谢春光等将本方制成胶囊治疗痛经90 例,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发现疗效高于后者(中医杂志,1989;8:23)。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 例,结果转胎率为80.6%,以妊娠29—36 周内服用的成功率最高,且疗效高于膝胸卧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7)。夏仲方用本方加桂枝治疗妊娠晚期腹痛浮肿而尿闭,药后4 小时小便即通(辽宁中医杂志,1988;11:3)。日本医家还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不孕症、更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黄煌:我常用的十九个经方及三点体悟汇总

我常用的十九个经方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

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黄煌退热经验方 徐某男77岁 20111205省中上午 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 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20111212省中 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

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他咨询了当时的解放军第八四医院的某位老中医,能否服用人参?老中医很惊讶,说他用人参的最大量仅为3克,还从未用过如此大剂量的人参。老中医说,你如果服用舒服,表明药对路了,可以服用。如果不对路,就不要再服用了。后来,他开始每天服用25克吉林人参,就这样一直服用的半年。记得开始服用人参之前,他的身体很糟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内部的‘锅炉’没有燃料了!”他经常感到恶风,怕冷,四肢总是不温暖,所以穿的衣服比别人厚,连夏天都要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最麻烦的是,那时的胃很敏感,稍微受凉就会发胀,而且感觉就像怀里揣着个破罐子一样,怕稍有不慎就打破了,所以人紧张,胃也紧张,以至于他的活动也受限。那时,还有比较严重的胃

从胡希恕医学思想浅析阳痿_遗精_早泄

中医临床研究2015年第7卷第12期-3- 从胡希恕医学思想浅析阳痿、遗精、早泄Study of Hu Xishu’s Medical Thoughts on Impotence,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任伟明1 谭映辉1 刘文琛1 张 熙2※ 贺菊乔3 谢明霞4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4.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湖南 长沙,410208) 中图分类号:R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5)12-0003-02证型:AGB 【摘 要】阳痿、遗精、早泄是临床上男科常见疾病,胡希恕善用经方治疗。笔者根据伤寒原文结合先生医案及自身临床经验分析,先生辨遗精、早泄多由下焦虚寒、虚阳上亢所致,故临症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治疗;而阳痿则主因阳气虚于下,气虚郁结血水停滞,阳气不达所致,故常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治之,疗效显著。 【关键词】胡希恕;阳痿;早泄;遗精 【Abstract】Hu Xishu is experienced with classical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Impotence,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that are common in andrology. And the writer analyzed Hu’s clinical thoughts based on original text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Hu’s case records and the writer’s own clinical experiences. For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Professor Hu differentiated the syndromes as lower-jiao deficiency cold and hyperactivity of deficient yang, and medicated Guizhi Jia Longgu Muli Decoction added with prepared aconite root and cynanchum atratum for treatment; while impotence was differentiated as lower-jiao deficiency of yang, deficiency and stagnation of qi, retention of blood and water leading to yang-qi no reaching and medicated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Danggui Shaoyao Powder, with significant effects. 【Keywords】Hu Xishu;Impotence;Emission;Prospermia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12.002 遗精、阳痿、早泄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疾病,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夫妻感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值翻阅伤寒名家胡希恕医案时,发现先生对此类疾患有独到之处,并特别提出了“性功障碍邪所为,但补肾虚必遭殃”[1]的治疗理法。现将先生之法结合笔者之临症经验细述于下,以飨同道。 1 遗精、早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 现代医学定义婚后有规律的性生活或未婚而发生一周数次甚则一夜数次的失精为遗精,并认为男性在性交时失去控制射精的能力,在刚进行交合或交合之前射精称之为早泄。古人虽无遗精、早泄之说,然胡老认为此暗合《金匮要略》中所述之“失精家”。原文讲述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临床中不难发现,遗精早泄的患者确实常伴有阴囊潮湿、头晕目眩、耳鸣、大便稀溏,且多为瘦弱虚损之人。所以疗此类疾患先生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 《医宗金鉴》提出“失精家,为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2],对于此处肾阳虚衰下焦虚寒为其发病基础,历代医家皆无异议。除此之外,胡老详述其发病过程为“下焦虚寒,致虚阳上亢,上热下寒,虚阳上逆于脑,扰动心神,致情欲妄动而失精。”现代亦认为遗精早泄表现出中枢神经异常兴奋[3]。并提出伴“邪上逆”的重要概念,不难发现,先生此处所述之邪为“水饮”,因下元阳气虚损而致津液不行而成饮邪,临床常伴见阴囊潮湿、大便稀溏、目眩亦可得知。所以胡老临床中常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配合白薇和小剂量的附子,白薇清虚热而利水,少量附子温阳散水,然胡老特别强调此处附子一定要量少,若大剂量附子温阳则必扰动水饮使其上逆而加重病情。这也恰能解释临床上为何遇遗精早泄者,投大剂补肾温阳之品不奏效反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有学者在此处常有疑问,即是阳亢于上,又何故大量使用桂枝此等助阳之物。先生认为,桂枝在此处的功用为降逆,在伤寒原文中也多次体现[3],如《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气汤”,由文意可知,“狂”是因热瘀邪聚于下焦,上逆于脑所致,方中桂枝即有降逆于下而治癫狂之功。再如,原文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亦可证明。故在此失精中,桂枝之效为降冲逆,降低神经冲动;方中龙骨、牡蛎则能调节神经镇惊收敛,并稍有补虚之功用,故可收宁神补肾涩精之功。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亦认为“早泄以安志固肾为第一要法”[4],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聚精丹、三才封髓丹加减予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现附先生遗精早泄医案一则:患者甲,男,35岁,病案号163411。初诊日期1965年6月23日:自1961年4月出现失眠,且越来越重,相继出现头晕、耳鸣、早泄、遗精、小便不

经方治愈二十顽固鼻炎 ()

[转载]经方治愈二十年顽固鼻炎 原文地址:经方治愈二十年顽固鼻炎 男,农民,40岁,上初中时患上鼻炎,反复发作,发作时流眼泪打喷嚏,开始时流清鼻涕,之后流黄鼻涕、绿鼻涕、粉鼻涕,每次都要靠抗生素才能结束。几十年来鼻子总是有一个孔不通气,睡觉时侧身下面的鼻孔不通气,翻过身来还是下面的鼻孔不通气。治鼻炎的药吃了无数,千百鼻炎片守方10瓶也没管用。 2004年接诊,当时没有大发作,与麻黄9,杏仁12,桂枝6,炙甘草3,黄芩9,6剂。 服一剂鼻孔即全通气,自诉感觉头目清爽,呼吸特别顺畅,6剂服完,观察至今没有复发。 经方治疗鼻炎一例 谭姓同学,就读高中二年级,男,诉说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频喷嚏,并流清涕,但至上午9时半左右症状消失,日复一日,历时年左右,其间西医以慢性鼻炎治之而不得根治.其症只在早上发生,且偶有头痛,其人较常人穿衣多一件,流清涕并频打喷嚏,脉细无力,辨为太少两感,表里两虚之症.桂枝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主之,桂枝15白芍15生姜15炙甘草10大枣15麻黄10细辛10炮附10,日服三剂, 三天后来诊,流清涕症状消失,打喷嚏减少很多,方改桂枝汤加玉屏风,桂枝15白芍15生姜15炙甘草10黄芪15防风15苍术15,每天三剂,连服一周,全愈.随访一年未发.

按:小小经方,短时间解西药难治之症,神也.西医老是消炎杀菌,看来有时是行不通的. 常某,女,39岁.辽宁人,幕名来诊.2007年12月3日诊,主诉鼻塞,流清涕.询问得知此人经营汽车配件兼修理,昼夜不缀,时常夜间工作,并见脉沉细尺更甚,口不干,腰酸腹胀,颇合经文'脏寒生腹满'之旨.从六经来辩显然不是阳证(虽晨起鼻涕略黄,但其他时并不黄),那三阴来讲更符合太阴少阴范畴,暂与肾着汤一试: 茯苓30克,白术15克,苍术10克,甘草10克,干姜20克,代煎,今日先针灸,取双迎香,印堂,双合谷,用平补平泻法(脉细而虚). 第二日来针灸,言昨夜仍鼻塞,只是刚针灸完时通了气,其孩子称母亲睡觉和小猫似的.呵呵!针灸用上法,加左列缺.药已煮好(我们代煎中药都需要先浸泡两个小时以外,如果病人多则一般当天去不了),嘱咐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日来,称好一大半了,即不鼻塞了,呼吸通畅,感觉没来没有的舒服.并积极介绍自己的感受.大夫此时真的心情不亚患者,如果治疗比较顺利,我想医患关系多能大大改善. 第四日没来,我想乡下人可能好一些就见好就收了呢!此事在此地也不足为奇. 今天,患者带着一个亲属来诊,其人也是鼻炎,可这个就要重新再辨证了,并不可能向患者所想的那样,我有什么秘诀妙药! 按:本病能从太阴辨证,得力于六经和方证的辩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老想着什么病,什么药?其实中医真的很简单,经方更是如此,希望

治疗腰痛的外敷偏方

方1 【组成】新疆葡萄干、酒适量。 【用法】煎成汤剂,饮服,连用2~3 剂。 【主治】闪腰岔气。 方2 【组成】赤小豆50 克、白酒适量。 【用法】赤小豆炒热,加酒拌匀,日服2 次,每次1 剂。服时把豆嚼碎连酒一起吃下。 【主治】急性腰扭伤。 方3 【组成】鳖甲、黄酒各适量。 【用法】鳖甲砂炒后研末,热黄酒送服,每服3 克,每日2 次。 【主治】闪腰疼痛。 方4 【组成】生附子30 克(研细末)、白酒。 【用法】调拌,外敷贴双足涌泉穴。 【主治】急性腰部扭挫伤。 方5 【组成】葡萄30 克、神曲30 克、黄酒适量。 【用法】烧灰用黄酒送服。 【主治】闪腰岔气。 方6 【组成】韭菜或韭菜根30 克(切细)、黄酒100 毫升。 【用法】煮熟,乘热饮,每日1~2 次。

【主治】急性腰扭伤,滞血阻者。 方7 【组成】葱白、大黄末、生姜汁各适量。 【用法】葱白洗净捣烂,放入锅内炒热,反复擦于痛处,再将大黄未以生姜汁调如糊状,敷于痛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 【主治】闪挫腰痛。 方8 【组成】鲜小叶榕200 克、韭菜50 克、生食盐20 克、白酒50 毫升。 【用法】诸药共捣烂,文火炒微黄,加入酒再炒10 分钟,待温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 次。 【主治】闪腰疼痛。 方9 【组成】胡桃仁60 克、红糖30 克、黄酒30 毫升。 【用法】胡桃仁与黄酒一起煮熟,放红糖后于睡前服用。 【主治】急性腰扭伤。 方10 【组成】菠菜500 克、黄酒适量。 【用法】去根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取100 毫升,用黄酒冲服,每日2次。 【主治】急性腰扭伤。 方22 【组成】金针菜鲜根10 克、赤小豆30 克、黄酒适量。 【用法】煎前二味,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 【主治】腰挫伤,瘀肿疼痛。 方23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2008-10-0313:45:59)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 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触之如额).等等→目前没有较佳疗法,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治本之法。 民间疗法:壁虎+蟾蜍+斑毛虫…等等→以毒攻毒(效用无) 一、茵陈蒿汤 【伤寒260: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频、短、无皆是),腹微满者】 原方:茵陈蒿6两山栀子14枚大黄2两 黄煌:茵陈蒿10~30g山栀子10~15g制大黄6~12g (茵陈蒿→退黄专药) 1.本方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胆道感染见黄 疸,色鲜明(阳黄→有光泽: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小变色黄短 少,腹满,舌红苔黄腻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体质:身目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兼有身热便结, 口干燥烦,舌红脉数 (阴黄:晦暗如烟薰非本方証)

3.可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ICP) 新生儿黄疸红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陈8g、栀子4g、大黄3g,水煎40m l,每次服10m 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黄疸多与大小柴胡汤合用 矢数道明曰:「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热毒郁肝,症见黄疸、腹胀」 与大柴胡汤合用,治疗胆道感染、胆囊炎 5.本方证不必见便秘(大黄于此方中不必后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黄主退黄、除腹满 6.本方剂型可用灌肠 二、小柴胡汤(天然之干扰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黄煌方:柴胡5~10g黄芩5~10g姜制半夏5~10g党参6~12g 生甘草3~6g干姜3~6g 红枣3~10g (小柴胡汤治疗肝炎药量要小) 1.小柴胡汤主治慢性肝炎(湿热内蕴),症见寒热往来(往来即指缠绵难愈、节律不定→肝指数变动)、胸脇苦满(右上腹肝区隐痛、胸闷)、默默不欲饮食(精神抑郁、社会压力) 2.小剂量,长期服用(因为此药亦须由肝处理),两个月检查 肝指数一次,没有改善或肝功能反异常即停 3.体质:青年人多,肤色黄暗、偏瘦,舌脉无明显异常,肝 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常与五苓散、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2008-09-02 18:49:25)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对前列腺炎相关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药学范文.doc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对前列腺炎相关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药学- 摘要:目的探究前列腺炎(CP)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及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CP 合并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他达拉非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结果前列腺炎的NIH-CPSI评分与勃起功能障碍IIEF-5评分具有相关性(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H-CPSI评分与IIEF-5评分具有相关性,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勃起功能。 关键词: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四逆散合当归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CP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约为34%[1-2]。笔者对CP合并ED的病例应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本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集完成,80例门诊C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年龄20-50岁,平均33.5岁,病程3个月-3 a,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CP诊断标准,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分小于21,确诊为CP合并ED。此外,治疗组病例还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郁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腰酸腿软,阳痿早泄,性欲

减退,畏寒怕冷,手足凉,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3-4]。患者均有稳定的性伴侣,排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8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 症状指数(NIH-CPSI)、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估。对照组采用抗菌消炎(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他达拉非片(5 mg,Q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组成:柴胡10 g,枳实10 g,白芍20 g,炙甘草6 g,当归10 g,茯苓15 g,白术15 g,泽泻10 g,川芎10 g),采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免煎中药,由江苏省江阴市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加开水200 mL溶化,分2次早晚饭后服。 1.3疗效判定观察指标与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各项指标评价。疗效观察指标:①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尿路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和总体评分;②IIEF-5评分。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NIH-CPSI评分9分,症状消失且保持4周以上无复发,IIEF-5评分21分;好转:NIH-CPSI评分和IIEF-5评分从重度改善为中度或轻度,或从中度改善为轻度。病情程度判断标准,NIH-CPSI评分标准:轻度9~18分,中度19~28分,重度29~38分;IIEF-5评分:12~21分者为轻度、8~11分者为中度、5~7分者为重度。 1.4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完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治疗组3例因外出工作原因脱落,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因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1.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

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 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热,黄芩所主为“烦热”,如三物黄芩汤主“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又如《伤寒论》333条“而反与黄芩彻其热”;配半夏生姜以止呕。配人参以助正驱邪;配姜枣以调理消化功能,即“和胃”。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

治疗骨病秘方

腰腿痛颈椎病健康 此方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 药方贡献人:洪真大居士 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出自中医世家,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好多,不多说。今有两门中医绝技(根治一切胃肠疾病\根治一切骨科疾病)临床应用效验如神,故此贡献于世。广利有情,救济世人,乃洪真居士之愿!也是我佛之愿!天下病苦众生之愿! 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

副药可以根治 治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治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治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疗程) 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治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治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 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其标志有四: 一、个案专篇以非常普遍。现存清代医案有近300多种; 二、专门搜集整理的医案类书已不拘于以证类案一格,出现了多种编研 方式; 三、继续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四、高度重视医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医案著作如春花怒放,而且医案的质量亦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个案专辑的概况,由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而论,当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仍以私淑易水、专主温补的医案为主流。如以赵献可门人高鼓峰的《四明医案》及吕留良的《东庄医案》,其治法皆宗献可大倡的八味、六味;李中梓的弟子马元以的《印机草》及尤在泾的《静香楼医案》则喜用中梓的脾肾双补法。《张氏医通》之案及郑重光的《素圃医案》又皆以景岳温补为特色。温补而外,亦有各具特色的佳作,如王三尊《医权初编》之案,多得攻下而愈,沈鲁珍的《沈氏医

陈瑞春谈经方与时方合用

陈瑞春谈经方与时方合用 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我要讲的是经方跟时方合用,这一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思路,临床上不可能一刀切,我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因时、因地、因人”,这个方子你不能死守,不能一成不变,这就是我们的法宝。有的是要治病,有的是要治人。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经方和时方合用的例子,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增强疗效。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这个方,原方不要加减,治疗营卫不和表虚证。如果气虚比较明显的,你就用桂枝汤合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经常会用到,后来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出来的。所以这些方子我们务必要把它吃透,为什么?因为现在这种生活节奏,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耗气伤津的病人不少。特别是刚才我讲到的,临床上的失治误治太多了。我有两个特别典型的病例,一个从春节开始病,到五一劳动节,另一个从五六月份病到国庆节。我们南方到了五一劳动节基本上穿衬衫啊,他还是羽绒服,戴帽子,我问你是怎么了,他说我就是怕冷,吹了一点风,一身都是凉的。一看病人以前用过的方子,全是补药,什么都补了,就是没有很好的透表。我就是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几包药下去就把羽绒服脱掉了,一个礼拜后复诊就穿衬衫了,这个都是因为前面“误表失表”啊。还有一个,国庆节就穿得很厚,戴个帽子,说从5、6月份

感冒后一直没好过,我也是开了桂枝汤,加了一点防风、葛根之类的药,就开两包。第三天来复诊,这些衣服帽子就脱了一大半,他说你这个药真厉害、真管用。所以我们治病,头脑要清醒,别人该补的都补过了,轮到你开什么药呢,你也跟着补吗?补肺、补血、补阴、补阳,都补了还补什么?所以我们看病,一定要擦亮眼睛,把前面所有的治疗过程很好的复习一遍,找出他以前为什么没有效,这时候好歹要走一条新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2、桂枝汤合二陈汤这个方子也是临床上很常用的,老慢支,肺气肿,经常容易感冒,一感冒痰就多的不得了,《伤寒论》里面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化痰的作用不是很好。而桂枝汤合二陈汤效果很好。《伤寒论》里面有些专功的方子和后世一些专功的方子,疗效是肯定的、准确的。比如说肾着汤治疗腰痛,《金匮》里面讲的“腰重如带五千钱”,“腰中冷,如坐水中”,描述的非常准确,男女都可以用。我最近看一个小姑娘,她讲她的腰特怕冷,我就开了一个肾着汤,痛经,月经来时腰痛更甚,就合了一个当归芍药散,吃了五六包药腰就不痛了。桂枝汤合二陈汤,合二陈汤的目的是平喘,更重要的是化痰,因为是外感引动了宿病。3、桂枝甘草汤加党参、黄芪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我最早治疗冠心病就是用的这个方子,我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就是拿这个做的课题。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有气虚的加黄芪、党参,如果没有气虚的,就加瓜蒌、薤白、

黄煌教授儿科经方

黄煌教授儿科经方 绪言 小儿体质的特点:多变,易愈。 小儿诊断的重点: 1、望诊——精神状态、心理行为特征、体型体貌特征、舌诊、咽喉诊; 2、切诊——腹诊。 服药问题: 1、用量:小儿用量是成人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2、疗程:小儿服中药,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药,特别是那些味苦、具有清热泻下发汗作用的药物; 3、慎用的药物:麻黄、大黄、黄连、黄芩、人参、附子等。 较多见的儿科疾病:1.过敏,2.精神性疾病,3.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者,用抗生素无效), 4.功能性疾病(类固醇及抗生素无效,且用错了药会造成易感,将来更易发病。因为破坏了免疫系统). 经方为何有效? 1. 历代相传的经验。适应证明确,方证明确,所以有效。>1800years 2. 注重整体,个别差异。中医治病的人。西医治人的病。病皆与人体结合。中医重视”人”。人就是一个整体,如胖瘦,精神状态…..等等。重视精神状态,心里特征,感觉。调体质,调精神,心里,将内在平衡调好,病就好了。例如,半夏厚朴汤. 3. 天然植物药材,甚至是食物,如生姜,大枣,山药。相对的安全,可长时间使用。 4. 以口服为主,不打针。甘草泻心汤治口疮,可服许多年,味道好,不必加减。 儿科经方 一、半夏厚朴汤古代治疗咽中异物感的专方,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的功效,适用于以咽喉异物感乃至躯体感觉异常、腹胀、恶心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二十二) 【体质要求】 1、营养状况较好; 2、易于精神紧张,目睛大而明亮,眼神飘忽不定,情感丰富而起伏较大; 3、食欲不佳,受情绪影响较大。 适用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鼻衄; 2、厌食症、消化不良; 3、神经性皮炎、湿疹; 4、过敏性紫癜; 5、儿童睡眠障碍、儿童焦虑症与抑郁症、自闭症。 适应症:小儿发烧咽痛,伴上消化道症状:腹胀,呕吐,食欲不振 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生姜,紫苏(葉)梗15克,7à4碗,分4碗。日四服。 (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连翘15克,枳实15克为八味除烦汤) 原用于妇人,感觉,呼吸,与消化道疾病有关。功效: 1. 消除咽喉异物感,咽痒,疼痛,不适,恶心。也可消除全身其它器官异样感觉。 2.缓解心理压力,使人觉得舒服。例如,小孩哭后不适,可服此。 3.促进胃肠蠕动。因使全身放鬆。心理变化大,会影响到消化道。Monday morning syndrome: 因未放鬆。星期日晚紧张后,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所以开始出现喉痒等感冒症状。 先伤气(情绪)emotional upset 后伤食(消化不良)digestive trouble 再伤寒(喉痛,发烧,扁桃体肿大swollen gland.苔厚等食积症状之感冒)coldfever 。苔厚,腹诊较硬,有气。敲有咚咚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