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合集下载

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浅析聂耳音乐的创作特点

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浅析聂耳音乐的创作特点

型代表 , 进行 了深入 的探究。在他 的歌 曲的创作 中, 不但接 受了近代 国际革命歌 曲和西洋古典音乐的优 秀的特
点, 还 创 造 性地 继承 发 扬 民间 音 乐 的优 良传 统 。
关 键词 : 民间音 乐; 继承发展 ; 聂耳 ; 内容特 点
1 背景
1 9 5 3 年 4月 ,中 央文 化部 在 北京 举 办 了第一 届 全 国 民
创新精神 , 创作了当时时代迫切需要的振奋 国家 、 召唤人民 的新声音 ,作出了大量的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 他的歌曲
的创作 内容 及特 点上 主要有 4 个 方面 :
2 . 1 对 于劳动 者的描 写
间音乐舞蹈汇演。8 月 1 7日北京人民 日报发表了吕骥同志
对 这次 汇演 所 写“ 学 习和继承 民间音乐 的优 秀传 统 ” 一文 , 并 号召音 乐 界 同志对此 问题 继续 研究 和讨 论 , 以便 在继 承 民 间
因西 洋音 乐是 资本 主义 国家 的音 乐 , 是在 一 定 的科学 技 术 基础 上 , 经过 了无 数 的作 曲家 的钻 研 , 创造 , 得 到 了 比较 高 的发展 。 而 中 国的 民间音乐 未经 过这样 的发 展 阶段 。 并且 在 中 国音 乐 教育 有 三 十年 的时 间都 是在 买 办资 产 阶级 的方 针 指导下 , 走 着一 切 唯 西洋 音 乐最 高崇 拜 的错 误 的道路 , 许 多
电影《 逃亡》 的一首插曲《 塞外村女》 , 这是聂耳关 于妇女
题材 作 品 中农 村气 息最 突 出的作 品 。 歌 曲 中的女 主角 是一 个
最底层的人民群众为主体 的内容 , 能够真实的反映人民大众
的思想情 感 , 因此 能够 广泛 地引 起大 家 的共 鸣 。而且 他 以新 的音调 , 新 的节 奏 , 新 的曲式 结 构表 达人 民大 众 的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表达

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聂耳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充满了大众的情感,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聂耳的作品不仅有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也有对新的音乐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聂耳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和为祖国而战斗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的抗敌意志。

他的音乐作品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和勇气。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中国音乐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次,聂耳的作品为中国歌曲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他在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

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其主要特征包括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丰富多变的句式、突出地使用短句以及巧用休止等。

这些创新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中国歌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聂耳的作品还体现了中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初步解决了音乐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群众结合、创造被压迫阶级的典型形象、创造性继承传统、借鉴外国发展中国新的民族音乐等问题。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鼓舞斗志的作用,而且对于中国革命音乐的创作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聂耳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大众的情感,而且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创作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和勇气,也为中国歌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他的作品还体现了中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对于中国革命音乐的创作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聂耳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和传承。

聂耳音乐作品特点及其中民族元素分析

聂耳音乐作品特点及其中民族元素分析

1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3意义,也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启示[2]。

(二)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一,聂耳的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聂耳的音乐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对时代的回应。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强烈关注,通过音乐传递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

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成为抗日战争期间的精神象征,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聂耳的音乐在表达上直接而富有感染力,这反映了他对于社会责任和民众情感的深刻理解。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目的,旨在唤醒和鼓励广大民众。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易于被大众接受,而且能够快速在民众中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社会情绪和公众意识。

第三,聂耳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元素,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激发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对当代中国音乐表达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提供了范例。

第四,聂耳的音乐作品在传递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自身的深刻思考。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政治观点或社会意识,更是对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和表达能力的探索。

在聂耳的作品中,音乐不仅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艺术创新和表达技巧的展示。

这种对音乐艺术深度思考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在传递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保持了高水平的艺术价值。

(三)创新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第一,聂耳在音乐语言方面展示了显著的创新性。

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中国音乐的旋律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处理技巧,从而创造出一种新颖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在中国音乐界中独树一帜,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他的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中国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和节奏,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表达方式。

比较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及影响

比较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及影响

比较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特色及影响作者:梁小玲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聂耳与黄自是我国20世纪初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将对聂耳与黄自的音乐创作的特色、成就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聂耳;黄自;音乐特色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76-01一、聂耳及其音乐创作聂耳(1912—1935年),原名守信,号子义(或紫艺),原籍云南玉溪。

“聂耳”是他到上海文艺界后所用的笔名。

聂耳自小就开始显露出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1930聂耳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逃到了上海加入了黎锦晖领导的“明月歌剧社”。

在歌舞班的生活丰富了他的生活经验,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激发了聂耳的爱国热情。

1932年他用了“黑天使”、“涴玉”等笔名写了一系列论战性的文艺短评。

在这些短评中他尖锐而又善意地批判了黎锦晖及其歌舞,也因此脱离了“明月歌舞剧社”。

1933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张曙、任光等人建立了“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革命音乐的组织。

同时他开始了为左翼电影或戏剧配乐、插曲等进行音乐创作的生涯,先后谱写了《开矿歌》、《卖报歌》,还有为田汉的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所写的插曲《码头工人》、《苦力歌》,为了几部电影写了《大路歌》、《牧羊女》等。

1935年他为电影写了很多主题歌、插曲等,如《新的女性》、《逃亡曲》、《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等。

聂耳的创作生活仅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他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知识分子逐步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

这使他以文艺为革命斗争的武器,通过新的音乐语言和形式的创造,来表达人民群众压抑不住的革命热情,坚定不移的斗争意志和他们潜在的力量。

聂耳创作的群众歌曲,鲜明的反映了当时最迫切人民大众反帝爱国的斗争的主题。

聂耳的儿童音乐创作及时代意义

聂耳的儿童音乐创作及时代意义

聂耳的儿童音乐创作及时代意义作者:周琳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聂耳的儿童音乐作品,谈其对时代的影响以及对创作的影响,对现代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儿童音乐;聂耳【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一、聂耳的儿童音乐的理论(一)借鉴民族音乐风格聂耳的创作基本上运用民族调式,在他众多的儿童歌曲创作中,可以看出他是有选择地对西方调式进行借鉴,精雕细琢成为中国民族新的时代风格。

要表现儿童的生活,就必须继承传统。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创造的立足点。

(二)儿童音乐创作的特征1.民族形式从聂耳作品的音调可以看出,聂耳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传统。

他的儿童音乐作品都是以宫调式为主的民族五声调式。

用来表现影片《飞花村》的《牧羊女》的创作,很显然是用牧羊女的形象来表现具体的艺术目的。

《小野猫》《雪花飞》《小工人》的创作,民族色彩异常鲜明,也是为了鲜明地突出儿童特点的生活色调。

聂耳的其他儿童作品也是这样的。

要考虑音调在内的属于形式的各种问题,但必须从如何真切地表露儿童生活为出发点来进行考虑,才能反映现实生活,才能真正进行艺术形式的创造。

2.口语化与童谣化聂耳在作品中用了贴近生活的语言和音调,朴实真切地刻画了当时的儿童形象。

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贴合实际,运用贴切的生活音调,易于传唱。

3.贴近儿童现实生活他的作品全都是以儿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每一个曲子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故事,真切地反映和表现的儿童的形象与特点。

(三)对现代创作的启示现实生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每个作品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

要深刻表现现实和完美的处理不同的题材,就必然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法,不同的歌曲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洗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用欢快,明朗的曲调塑造了轻快,深刻的音乐形象。

用了mi到xi的纯五度音程,二度,三度的级进音程,跟聂耳的儿童歌曲创作风格有些区别。

用了G宫五声调式。

句式结构平稳,相似。

多用了平行乐句。

假若聂耳和洗星海一样,就没有聂耳,也没有洗星海了。

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

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

人民音乐家聂耳教案第一章:聂耳生平简介1.1 聂耳的出生背景1.2 聂耳的音乐启蒙与学习经历1.3 聂耳的音乐创作与成就1.4 聂耳对我国音乐事业的贡献第二章:聂耳的音乐创作风格2.1 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2.2 聂耳的作品风格分类及代表作品2.3 聂耳作品中的民族特色2.4 聂耳作品的社会意义与影响第三章:聂耳的主要音乐作品3.1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与影响3.2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点与意义3.3 《毕业歌》的旋律与歌词解析3.4 聂耳其他著名作品的介绍与欣赏第四章:聂耳的音乐教育理念4.1 聂耳对音乐教育的看法与实践4.2 聂耳音乐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4.3 聂耳音乐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4.4 聂耳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启示第五章:聂耳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与影响5.1 聂耳对我国音乐事业的贡献5.2 聂耳作品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5.3 聂耳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5.4 聂耳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第六章:聂耳的音乐理论贡献6.1 聂耳对音乐理论的探索与发展6.2 聂耳的音乐创作方法与技巧6.3 聂耳对音乐形式的创新与实践6.4 聂耳音乐理论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影响第七章:聂耳与代音乐家之间的关系7.1 聂耳与冼星海的合作与交流7.2 聂耳与聂耳家族的音乐传承7.3 聂耳与我国其他音乐家的互动与影响7.4 聂耳在国际音乐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八章:聂耳音乐作品的演出与传承8.1 聂耳作品的历史演出活动8.2 聂耳作品在现代音乐演出中的地位8.3 聂耳作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8.4 聂耳作品在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第九章:聂耳音乐作品的改编与演绎9.1 聂耳作品改编的意义与方法9.2 聂耳作品在不同音乐体裁中的演绎9.3 聂耳作品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引用与借鉴9.4 聂耳作品改编与演绎的案例分析第十章:聂耳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影响10.1 聂耳音乐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10.2 聂耳音乐作品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10.3 聂耳音乐作品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10.4 聂耳音乐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与启示第十一章: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11.1 聂耳音乐作品的历史价值11.2 聂耳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11.3 聂耳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11.4 聂耳音乐作品对后世音乐家的启示第十二章:聂耳音乐作品的现实意义12.1 聂耳音乐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12.2 聂耳音乐作品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作用12.3 聂耳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12.4 聂耳音乐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与传播第十三章:聂耳音乐作品的批评与研究13.1 聂耳音乐作品的研究动态13.2 聂耳音乐作品的学术讨论与批评13.3 聂耳音乐作品研究的方法与视角13.4 聂耳音乐作品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第十四章:聂耳音乐作品的保护与传承14.1 聂耳音乐作品的文化遗产价值14.2 聂耳音乐作品在音乐传承中的作用14.3 聂耳音乐作品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14.4 聂耳音乐作品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与建议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聂耳音乐作品的特点与价值15.2 聂耳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5.3 聂耳音乐作品未来的发展趋势15.4 对聂耳音乐事业的传承与发展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人民音乐家聂耳的音乐成就展开,内容涵盖了聂耳的生平简介、音乐创作风格、主要音乐作品、音乐教育理念、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音乐理论贡献、与代音乐家之间的关系、作品的演出与传承、改编与演绎、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现实意义、批评与研究、保护与传承以及总结与展望等方面。

聂耳作品资料

聂耳作品资料

聂耳作品
聂耳(1903年8月1日-1935年11月17日),原名聂泽明,号痞子生,是
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其短暂但辉煌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音乐印记。

作品简介
聂耳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交响音乐、歌剧、器乐曲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即是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一首歌曲,由这首曲子传
奇般走红,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旗帜。

这首曲子旋律悠扬,简单明快,富有激昂的节奏,让听众在难以言喻的困难时期获得力量和鼓舞。

此外,聂耳还有许多其他优秀作品。

比如,交响音乐《黄河大合唱》、歌剧
《白毛女》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独特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影响
聂耳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
品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聂耳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民情怀也深深地感染了后来的音乐家和
听众,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不断激励着人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聂耳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音乐史
上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人们前行。

聂耳的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聂耳的生平及其音乐成就

2. 创新性:聂耳注 重音乐形式的探索 与创新,他不拘一 格的音乐手法,丰 富了中国民族音乐 的表现力。
3. 爱国主义精神: 聂耳的音乐充满爱 国情感,鼓舞着人 民为民族解放而奋 斗。
2. 融合民族音乐元素
1. 吸收民 间音乐
聂耳将云南少数民 族音乐元素融入其 作品,如《小河淌 水》。
2. 吸收地 方戏曲
3. 早期音乐活动
3. 早期音乐活动 聂耳的早期音乐活动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他在昆明的成 长经历使他接触到了丰富的民族音乐,如苗族、彝族等。 他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聂 耳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为他的音乐 教育和早期创作奠定了基础。
聂耳的音乐成就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 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聂耳的社会活动与影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 您的观点.您的正文已经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
1. 参与左翼文化运动
1.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聂 耳投身左翼文化运动, 利用音乐宣传进步思 想。
2. 创作特点
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 的左翼主题,展现出 对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的强烈关注。
聂耳对京剧、越剧 等戏曲进行借鉴, 创作出《义勇军进 行曲》等作品。
3. 吸收世 界音乐
聂耳将西方音乐元 素与中国传统音乐 相结合,如《金蛇 狂舞》。
4. 形成独 特音乐风

聂耳在音乐创作中, 既保留民族音乐的 传统,又融入西方 音乐元素,形成了 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的音乐风格。
3. 具有时代性的音乐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内容提要: 本文从聂耳的生平与音乐创作两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几首聂耳的音乐作品。

并从其创作的风格与特点出发,宏观阐述革命战争年代音乐以及音乐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关键词: 聂耳创作风格特点历史地位聂耳是我国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在其短暂一生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

有反映旧社会工人阶级工作、生活和斗争的,如《大路歌》、《码头工人》;有反映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广大妇女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塞外村女》、《飞花歌》;还有许多的爱国歌曲的创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

聂耳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

一、简介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字紫艺(又子义),原籍是云南玉溪,于1912年生于昆明。

不幸的是他在1935年7月17日游泳时淹没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终年23岁。

聂耳的成长历经着封建军阀混战、“五卅运动”等事件,在这种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环境下,使聂耳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他于1928年秋,加入了当地的共青团。

在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奋斗目标的人生观——“打倒恶社会,建立新社会”(见聂耳中学作文《我的人生观》1928年于《聂耳专辑》第一辑),而逐渐走上艺术的道路。

1931年,他进入了里黎锦晖领导的“明月歌舞剧社”,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开阔了艺术视野,专业技能也能有所提高,像他的小提技巧和作曲理论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认识到“不论你从哪条路跑,你对于哲学的基础不稳定,终于是难得走通的”;“新的脑子的培养不是用一个模型一套便一次铸成永不腐败的。

它正如一棵嫩小的植物,随时需要合理的灌溉。

……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这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立足点”(见聂耳1931年8月16日的日记,载《聂耳全集》下卷)聂耳的爱国热情在接踵而来的“九一八”事变中得到了激发,并推动了他对提高自己的觉悟的迫切要求,在1932年时,他参加了中国左翼“剧联”的剧评小组,最终离开了与自己理想相去甚远的“明月歌舞剧社”,并放弃演奏小提琴,而要做“革命音乐”,为劳苦大众作曲。

二、浅谈聂耳的音乐创作聂耳在1933年与田汉、任光等人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成为了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并且以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创作了大量的展现中国人民生活风貌以及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在近代音乐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从1933年开始,聂耳就开始用音乐去表达一个阶级的心声,也真正的投入到革命音乐的创作中,先后创作了影片《母性之光》的插曲、《开矿歌》以及《卖报歌》等。

他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主要是他能够用音乐完美的表现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

如《大路歌》(田汉词)、《开路先锋》(孙师毅词)、《码头工人》(百灵词)、《打长江》(田汉词)等。

`这些歌曲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的双重压迫下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聂耳在这些作品中强调了他们被压迫的痛苦却又愤怒和仇恨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人们迫切要求反抗的意志和力量。

下面我们简略谈谈《码头工人》这首歌曲。

1.《码头工人》《码头工人》是一首四段体歌曲。

第一段为后面各段的母体,它是一个对比乐段。

第二段的第一句为新材料(笨重的麻袋……)第二句是重复第一段的第二句(搬哪……)。

第三段也是变化重复第一段。

最后一段有着尾声的作用,其旋律音素也来自于第一段。

整首音乐的旋律在节奏方面很有特色。

多处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体现了工人们沉重的步伐。

这种节奏型在第一段的末尾首次呈示出来,然后在后面的音乐中贯穿运用。

歌曲以大调色彩为主,力量坚定,加上处于低音区,形象地刻画出码头工人们的劳苦形象。

聂耳的这种写出作手法使他的音乐形象独具一格。

他的歌曲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在音乐中所塑造的无产阶级的形象不是一群消极的被压迫者,而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先锋,是新的社会的缔造者。

当然聂耳所作歌曲的意义与作用远不止于此。

1936年,吕骥在发表的著名的《中国新音乐的展望》中曾述:由进步的电影,如《大路歌》、《桃李劫》、《风云儿女》、《新女性》等所提出的一些歌曲作品,使进行的迟缓的中国音乐加速了它的速度,并且转变了一个完全新的方向;中国音乐到这个时候是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不仅说是这些歌曲本身具有一种新的内容和新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从此中国音乐从享乐的、消遣的、麻醉的原野中顽强地获得了她的新的生命,以健强的、活泼的步伐进入了广大的进步群众中,参加他们的生活,以至于成为了他们战斗的武器。

无疑地,这是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而在这里,聂耳的创作的动力和成功以及那种推动力与他那先进的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的。

聂耳的是世界观是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他以这种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音乐创作与批评。

在聂耳的作品中,大多以抒情为主,特别是反映中国广大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如《梅娘曲》(田汉词)、《塞外村女》(唐纳词)、《飞花歌》(孙师毅词)、《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等。

他在描写以妇女为题材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形象与风格。

2.《梅娘曲》《梅娘曲》是一首分节歌,三段歌词均采用大致相同的旋律,但在乐句处理上运用了“同头变尾”的作曲手法。

该乐段分为四个乐句,为同质对比的关系。

旋律的速度较慢,音区较低,气息悠长,形象地刻画出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心理。

整首歌曲为大小调混合色彩,末尾终止在大调上,这是聂耳常用写作手法,表现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的历史必然。

《梅娘曲》是一首凄美的爱情歌曲,旋律具有一种哭诉的情绪,以三段歌词结束的不同,音乐也随之做着变化处理,从而突出的表现了主人公当时不断增加的内心惆怅和隐痛的感情。

与歌词和歌曲的背景和谐的搭配。

3.《铁蹄下的歌女》《铁蹄下的歌女》是女性题材中代表性歌曲。

歌中表现出了一个被旧社会所损害的女性发出的沉痛的控诉!同时也揭示出了女主人公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

首歌曲富有沉痛的、深情的,但又富于强烈的戏剧性。

这首歌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一个受尽生活折磨的善良的中国妇女真实的典型的写照。

歌曲以小调色彩开始,音乐较为暗淡,但最终结束在大调上,既有着两种调式交替的色彩,又有大调的张力。

全曲为同质对比的三段体。

第一个乐段的前两句是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心处于社会底层的痛苦心情,后两句是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唱出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造成国家破亡的黑暗社会的质问与控诉,情绪悲愤。

在高潮部分时,歌曲的声调、语气和情绪变化同音调、节奏结合紧密,乐名从弱拍起的写法,突出了某些歌词,表现了在旧中国,歌女们心中那不平的呐喊。

在词曲搭配上多用一字一音的写法,叙述味浓,这与与歌词的内容十分符合。

整首歌曲的速度较慢,且多处于中低音区,旋律起伏也不大,多用级进,这些因素共同塑造出了一种沉痛的感情色彩。

其中,装饰音的运用手法,非常的巧妙,形象地刻画出了女性的婉约与柔美。

第二段转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叙述,旋律中充满着辛酸和凄楚。

第三乐段是音乐的高潮,表达了歌女们不可抑制的愤慨之情。

整首歌曲满含悲愤却不屈服。

表现出了歌女们“位卑不忘忧国”的崇高的爱国精神。

聂耳的音乐有着强烈的倾诉力、号召力和鼓舞力!他的这一时期的写作手法也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以外国歌曲填词的手法,有了属于民族的、时代的气息!这些值得继往开来的音乐学者们的借鉴、学习和发扬。

在对聂耳的作品分析中,我们不难了现,在创作中,聂耳对于不同的被压迫阶级的人民的生活,以及对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和体验是非常的生动、深刻而准确的。

同时,聂耳对于一些不同形象的音乐刻画,也是非常细致和生动的。

这一时期聂耳的创作手法也与以往的音乐有着很大区别。

他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很重视的是音乐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

他的音乐的创作总是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是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为出发点的。

像上述的《码头工人》就是吸取了号子的曲调发展而来;《塞外村女》、《飞花歌》等则是吸取了山歌、小调的曲调加以发展。

他的创作手法有着新的形式,并为以后的“新音乐”的发展指引着方向。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聂耳创作的爱国歌曲。

在应广大群众强烈要求开展抗日斗争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心声中,在抗日战争的环境下,他创作了许多爱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毕业歌》(田汉词)等。

在创作这些革命歌曲时,他吸收了外国音乐的一些元素,并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中西结合,使音乐有了创新和发展。

其创作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

在聂耳的歌曲中可以看出他大胆地突破了以往的传统的,一般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

他创造性的尝试了一种新的歌曲的结构原则——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再加以一贯发展的原则。

使他的作品富有动力,富于节奏感,以及富于内在的紧张性和统一性。

4.《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由六个长短不一的乐句构成的自由乐段,整首歌曲具有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和生动有力特点。

歌曲采用2/4拍,开始为六小节的前奏,用分解和弦和三连音节奏构成进行曲的旋律特点。

歌曲前两句,使用了附点音符,并运用从属音到主音的旋律手法,使用歌曲有着强烈的号召性和紧迫感。

而在第三句中,“中华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整首歌曲的警句,在处理的时候,聂耳还特别为歌词做了重音记号或休止的创作手法来强调。

第四句中,作者在音乐中用了一级四六和弦的分解和弦推动着主旋律,形成敌人的炮火,前进”时,这里是全曲的中心思想。

用前奏号角般的音调,来号召全国人民!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前面的“前进”,最后一次只是重复了一个“进”字,铿锵有力,音乐是属音回到主音的重复,表达了中华人民要前赴后继,永远前进!全曲以号召性的音调和果敢的节奏,表现出中华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

聂耳在创作中,很善于概括当时的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富于典型意义的呻吟、愤怒、呐喊等语言的特点,再做了艺术上的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具个性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

聂耳不仅在创作音乐,而且他用他的音乐来唤醒民众、鼓舞民众。

他曾说:“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作为一名革命音乐人,用音乐表现出了这种坚韧的气节!丰子恺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描述过聂耳歌曲流传的情况:抗战以来,艺术中最勇猛前进的,要算音乐。

文学原也发达,但是没有声音,只是静静地躺在书铺里,待人去访问……只有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

我从浙江通过江西、湖南来到汉口,在沿途各地逗留,抗战歌曲不绝于耳。

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

都会里自不必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