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合集下载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幻灯片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幻灯片

好奇、无知(如:觉得摇头丸不是毒品)是青少年接 触“白色幽灵”的主因。
把吸毒看成“时尚”、“有个性”。
一些女孩子居然听信吸毒有助减肥、美容而“毅然下 水”。
有的年轻人自认为有坚强的意志力,不会上瘾,即使 成瘾了与别人不一样,是能戒的。
还有的抱着“你说危险我偏做”的逆反心理。 交友不慎也是不少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 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幻灯片
优选第十五课抵制不 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哪些东西是毒品?毒品离谁最近?
摇头丸 冰毒
海洛因 杜冷丁(哌替啶)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数据:截至2004年底, 我国现有吸毒人员79.1万,同比上升6.8%。 青少年仍是吸毒的高危人群,占吸毒人员的 70.4%。
插入音像资料
何拉拢你
贩毒分子第一个手段就是设法和青少年特别是那些 逃学、辍学的学生套近乎,进而“免费”送给毒品。
毒贩为拉拢青少年吸毒,将毒品伪装成普通药丸、药 片、胶囊、药剂、药粉,甚至香烟、饮料。
只要交往密切的人中有一个吸上毒,其他人往往很容 易受到感染而吸毒。
宣称吸毒 “快乐”、能“解乏提神”、“治病”。 这是毒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欺骗手段。
你( )
A.一心学习
B.边学习,边聊天
C.随心所欲的玩
--寒冷的冬天,你 ()
A.每天都按时起床 B.偶尔睡一睡懒觉 C.经常留恋温暖被窝
--你正在做作业,同伴请你去玩,你( )
A.委婉的拒绝 B.匆忙赶作业 C.丢下作业飞奔而去
--老师上课时,有一 本小说没看完,你( )
A.聚精会神听课 B.边听边看小说 C.聚精会神看小说
不良诱惑犹如病毒,需 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 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 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 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 自己的危害。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作文_作文800字_高一作文_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作文_作文800字_高一作文_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作文花一样的年纪,总是充满着各色诱惑,而我们恰好就处于这样的年纪。

需要很强的克制力去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说的就是人在小时候不抵制住诱惑,长大就可能会酿成大的过错吧。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平时是一个很乖巧的人,成绩也非常好,因此他的家人对他的期望值也很大。

在他读高三的那一年,有一次考试,他没考好,退后了好多名,家里的人就批评了他几句。

本来这也是好意,但他却总是忍不住离家出走了。

出走途上,他遇到了班上的一个同学,品行不大好,他平时是非常瞧不起这类同学的,但这次他却经不住那名同学的诱惑被带进了烟酒之地。

他起初也只是好奇,想解压,于是试了试烟酒的滋味,最后上了瘾。

接着他开始吸毒,与那名同学结成了“好兄弟”。

最后家里人发现了就去阻止他,他不听。

他找家里要钱,家里的人都不给,他就去偷去抢,甚至还差点杀了他的父亲而只是为了要钱去吸毒。

呵,多么可笑的一个人,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啊!这是一个很真实的例子,造成这样的悲剧就是源于他没有抵制住这些不良的诱惑。

我们试试想:如果那名好学生抵制住了诱惑,然后回到学校,始终一如既往的好好学习,那么他们学校里就应该会拥有一名优秀的靴子,在社会上又出现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类似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子中的主人公们也很少有能抵制住诱惑的,而例子中的结局同样也很少有一个好结果的,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人也数不胜数。

所以我们说: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心理而毁了你的一辈子。

近年来我们国家反腐的力度非常大,学校里也很注重培养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文明人。

我们表扬传递正能量的做好人好事的行为,我们会批评散播负能量或谣言的行为。

我们会告诫身边的人:吸毒抽烟的行为是不对的好好学习才是我们身为学生的天职。

逐渐的,我们国家的犯罪率也缓缓下降。

中国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既然“文明”,我们也应该把好的习惯,好的传统传承下去吧。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完整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完整版)
★法律的基本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张老汉一生操劳抚育了6个儿子,他用全部 财力和满身疾病换来了儿子们的成家立业。长 子承包了村里的鱼塘,一年纯收入3万余元,但 对老人却“一毛不拔”。其他几个儿子也拒绝 赡养老人。老人孤独地住在村外的简易茅屋内, 靠邻里接济度日,且无钱看病。村委会干部多 次出面调解,要求几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但6 个儿子却相互推委,老人的生活一直没人照顾。 村里人对此义愤难平,主动帮助老人打官司。 法庭调解无效后,判决6个儿子每年共同支付张 老汉3000元赡养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3.丁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看课本P45页的漫画,然后说一说:
1、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 会怎么办? 2、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 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 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 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刘某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为什么?
辩一辩:
1.杀人放火是不是犯罪?
2.偷人一元钱是不是犯罪?
3.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 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是不是 犯罪? 4.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开是不 是犯罪?
5.借同学十块钱不还是不是犯罪?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第二框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⒈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⒉法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什么是违法行为? 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 禁止的行为。 4.违法行为分哪两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5.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 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 的法律、法规,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 违法行为。 6.什么是严重违法行为?(又称犯罪) 情节较重,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
犯罪的3个基本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法惩罚 。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密 切联系:①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法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区别: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尚未触 犯刑法。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触犯了刑法,应受到 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 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 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①遵纪守法 防微杜渐。 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犯罪,预 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③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遵纪守法。
如何利用网络 (1)对待网络要有健康的心态。 (2)要有远大的理想与志向。 (3)要有上网的明确目的。 (4)不做网上的游手好闲者,不做网上的虚度光 阴者。
青少年受到不法侵害、实行有效自我保护时,应注 意哪些 (1)力量对比;周围环境的利用。 (2)主观心理的调节;机智求助他人。 (3)人身安全第一;避免无谓激怒对方。 (4)暂时妥协;事后报案。

思想品德: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下)

思想品德: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教案(鲁教版七年级下)
①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三、拓展巩固
1.典型试题
中学生刑某上初中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去网吧上网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偷别人的手机,在一次偷窃中,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他又结交了一些朋友,为了哥们儿义气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刀把对方刺成重伤,受到刑罚处罚。
1.师生共同强调重点、考点
3.学生上黑板默写上述问题
4.其余学生写在本子上
4.师生共同点评、完善,强调书写
1.生做
2.展示交流
3.规范答题,
认真书写
10分钟
15分钟
6分钟
14分钟
⑴ 上述案例中,刑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⑵ 刑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⑶ 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2.当堂达标
做检测题(五)
1.师布置任务,板书课题
2.生自读课本,梳理知识
3.小组交流
4.每组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其余同学背诵
5.师巡视,指导
6.师生共同点评、完善,强调书写
教学难点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①


2.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①


3. 法律的基本特征①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集体探讨,展示交流。
1.不良诱惑的内容
⑴不良诱惑的危害(54)
⑵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55-56)
2.如何理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教学设计清水九年制学校张红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违法犯罪。

知识知道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雷声轰鸣,大雨倾盆。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谁在哭泣? 是谁在流泪?让迟志强的歌声把我们带进今天的课堂。

(多媒体播放动画音乐《铁窗泪》)教师: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物质富足、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夹杂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

有多少花季少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经不住不良诱惑而心灵扭曲,行为失范,甚至走向罪恶的深渊。

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做错事后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样违法行为也要承担责任,犯罪行为还要受到刑法的惩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首先让我们进入今天学习的第一环节“特别报道”第一环节:特别报道(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资料)报道员甲乙丙报道(略)教师:同学们,以上这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据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学生回答(略)教师:是的,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避免违法犯罪是行为的底线,也就是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严格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当我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时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板书:〈一〉含义)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环节“热点追踪”。

第二环节:热点追踪(多媒体展示第一个◎第一个♦材料)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一下这则材料,找一找社会青年刘某违法的事实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刘某的违法事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违法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作为乘客有上车买票,保护车内环境,遵守车内秩序的义务;不得恶意辱骂他人,对他人进人身攻击,更不能在公共场合动手打人。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经过一系列事情后,小明 的内心也很痛苦······
你们能帮帮他吗?
我是七年级上学期迷上网络游戏的,由于父母限 制我玩游戏,我便在放学后到附近的网吧去玩,游戏的 世界真是精彩啊,为了玩游戏我旷过课,花光了自己所 有的零花钱,没有钱时我还偷过一次同学的钱,被发现 后老师和父母狠狠的批评了我一通。
但我不知悔改,为了能有钱打游戏, 在朋友的引诱下便和他们一起多次恐吓小 学生索要他们的财物,最后被人举报关进 了派出所,当在派出所看到父母焦急又担 心的表情时,我留下了泪水······
青少年为什么要抵制不良诱惑:
青少年为什么要抵制不良诱惑:
青少年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提高 自己抵制不良诱惑的意志和能力,就有 可能沦为不良诱惑的俘虏,从而诱发不 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 法犯罪的道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其中明确规定了未成年 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 为,为未成年人的行为划定 了法律界限。
名称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社会 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较严重 较轻微
别 教育、 需父母或学 有关部门如派出所
管理部门 校等教育 给予教育和矫治
1、都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联 2、不良行为不经教育改正,会转为严重 系 不良行为,甚至犯罪。
不良行为:是指严重违反纪律,严重 违背社会功德,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 危害性,尚不够行政处罚的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赤土中心小学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二)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违法犯罪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重点难点: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违法犯罪的能力。

难点: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内容分析: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强烈吸引着我们,激励我们去追寻,也有一些不良的事物不同程度地诱惑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知道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明确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课时分四个层次,一次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犯罪;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轻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三是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四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如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力等等。

学习者特征分析:由于未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和改正,有可能滑向违法犯罪。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守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难度。

所以,教学中主要从案例出发,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既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能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纪守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教学方法与策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

课堂教学以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行为体验为辅,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良诱惑就像小小的吸血蝙蝠,静静地靠近你,慢慢地腐蚀你。

这表明不良诱惑()
A.是无法战胜的,因而无法沾染B.是可以战胜的,沾染以后再改
C.是侵蚀毒害人,必须自觉抵制D. 是强烈吸引人,无法真正抵制
2、南海网报道,海南新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倒闭后,381名工人失去工作后,4个月的工资共138万多元无法拿到。

2009年1月9日,海口市秀英区法院强制依法冻结该公司款项67.8385万元,并现场向农民工发放。

这表明()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D.法律有全体公民共同制定
3、中学生小A,迷恋网络游戏,还经常参加趁父母不在家,上网浏览不健康信息。

后来,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手段,持刀抢劫,将一妇女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

这警示我们()
①要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②要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③要远离网络,避免受其侵害④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小军进结交不良网友,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警示我们()
A.遵纪守法,慎交网友B.遵纪守法,拒交网友
C.远离网络,拒交网友D.珍爱生命,聚焦网络
5、不少同学嗜好上网打游戏,个别同学为筹钱去盗窃、抢劫,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受到处罚。

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该()
A.有足够的勇气,主动承担责任
B.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违纪的范围内
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钻法律的空子,避免自己受罚。

6、2009年6月26日是第23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珍惜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据统计,青少年吸毒者中许多人起初是出于无知和好奇,认为吸毒是一种时髦和享受,结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以上材料告诉我们()
①吸毒一两次不要紧,千万不能多吸
②吸毒害人害己,祸国殃民
③要珍惜生命,自觉远离毒品
④要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 为了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B 外出旅游,在文化古迹上乱刻乱划
C 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乱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
8、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客人。

吃晚饭后他们要打麻将,刚好缺一个人,爸爸叫小明“凑个数”,赢了归自己,输了爸爸给。

对此,小明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不去凑数,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B 要坚持原则,婉言谢绝
C 告诉他们赌博的危害,说服他们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D 可以去凑数,星期天要好好放松一下
9、据调查,部分在校学生有过被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经历。

假如遇到类似的情况,你的正确做法是()
A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B 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C 想办法凑钱给他们,花钱买平安
D 告诉老师、家长或拨打“110”报警
10、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

这说明()
①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很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
③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阅读分析
1、材料一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

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2008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2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阐明了什么问题?
(2)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未成年人小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由抽烟→吸毒→抢劫→监狱。

①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风气?
②小刚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3、探究情景回答问题
中学生小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外地工作的表哥,表哥客气地递上一支香烟说:“来,抽一支。


(1)小浩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浩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A
5、.C
6、B
7、C
8、D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说明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说明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12~14岁时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2)①正处于青春期,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容易冲动。

②难以拒绝不良诱惑。

③自身具有不良行为习惯。

④没有及时矫正不良行为。

⑤明辨是非和真确选择的能力较差。

(3)建议:①懂得自己在青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自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②知道法律规定禁止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

③积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提高明辨是非和正确选择的能力。

④慎交友,交好友。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⑤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⑥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①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

②.a.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b.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1)婉言谢绝或劝说表哥戒烟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或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