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

合集下载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0个周期不孕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18个周期,氯米芬组12个周期。

观察、比较两组hCG日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宫颈黏液评分。

结果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

结论 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关键词】来曲唑不孕症氯米芬促排卵【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66-02近年来,不育症发病率呈现全球性增高趋势。

据统计,目前不育夫妇占已婚夫妇15%,在不育夫妇中约10~30%的患者是没有明确不孕原因的[1]。

促排卵是治疗不育的首要而关键的一步。

现临床上用于促排卵的首选药物是克罗米芬(CC)[2]。

然而CC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近年来,来曲唑(LE)被作为生育调节剂用于促进人卵泡的发育。

本文通过比较服用LE和CC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选择最佳药物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指导同房的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共完成30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

年龄24~38岁,不孕时间为2~8年,3个月内未进行过促排卵治疗。

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来LE组和CC组。

所有研究对象至少3个月内未服用性激素类药物,无心血管疾病史。

1.2 诊断标准:不明原因不孕的诊断标准为: (1) 月经周期规律,月经d3血性激素值测定正常, 超声监测有排卵和(或)子宫内膜活检有分泌期改变。

(2) 男方精液检查符合WHO 的正常标准。

(3) 输卵管通液或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示输卵管通畅。

(4) 临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征,包括无痛经的症状及体征,盆腔检查或腹腔镜检查基本排除EMs。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促排卵的作用比较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促排卵的作用比较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促排卵的作用比较发布时间:2021-08-31T10:51:35.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兰爱竹[导读] 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使用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促排卵的作用。

兰爱竹(河南省巩义阳光医院;河南巩义451200)【摘要】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使用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促排卵的作用。

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病例数80例,时间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促排卵效果。

结果:观察组排卵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妊娠率52.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治疗中使用来曲唑可获得相对理想的促排卵效果,患者妊娠率得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枸橼酸氯米芬,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并普及应用。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来曲唑;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是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异常病症,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典型表现为月经异常、多毛、痤疮、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治疗以口服药物和调整生活方式为主,常用药物类型包括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同时要通过药物刺激卵巢排卵,以此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增加受孕几率[2]。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均为临床常用促排卵药物,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在促排卵上起到重要作用,临床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对于两种药物的促排卵作用比较分析研究较少,且争议较多,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治疗研究去论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选择更加高效、可靠的药物进行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时间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按治疗药物不同分成两组。

对比分析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异常、雄激素分泌过多、脱发、不易受孕等,在患者身体健康遭受威胁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极大心理困扰,严重者将影响患者正常生育[1]。

现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有抗雄性激素药物以及促排卵药,可根据患者生育需求选择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观察其促排卵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29.54±3.62)岁;病程1~2年,平均(1.32±0.15)年。

参照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30.25±3.07)岁;病程1~3年,平均(1.76±0.34)年。

入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生育愿望较强烈,此前未进行促排卵药物治疗,排除合并严重疾病以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无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且在治疗前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参照组患者在充分了解病情以及稳定其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后,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服药时间应在月经周期5d,药物剂量50mg/d,连续服5d,共4个周期。

若治疗一定时间后排卵无效果,可将药物剂量增加至100mg/d,连续服5d,但一定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药物进行增添。

观察组患者在控制合并症状治疗后,使用来曲唑片治疗,服药时间应在月经周期5d,药物剂量2.5mg/d,1次/d,连续服5d,共4个周期。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促排卵治疗效果及成熟卵泡数、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月经时间正常,排卵功能恢复良好,不影响正常受精;②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月经时间偶有异常,排卵功能有所恢复,可正常受精;③无效:经治疗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善,排卵障碍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来曲唑、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曲唑、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曲唑、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采用来曲唑与氯米芬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64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均分后进行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对比。

结果:试验组采用来曲唑治疗后患者注射HCG日的优势卵泡数目[12.6±0.37(个)]<采用氯米芬治疗的对比组[1.70±0.53(个)],但排卵率(93.75%)、妊娠率(56.25%)>对比组[(71.88%)、(34.38%)],与此同时子宫内膜厚度[9.22±1.21(mm)]>对比组[7.93±1.05(mm)],子宫颈黏液评分[12.3±1.9(分)]>对比组[10.7±1.7(分)],P<0.05,此外,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P<0.05。

结论:与氯米芬相比,来曲唑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可在提高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妊娠率的同时保障用药安全,可作为临床首先药物。

关键词:来曲唑;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临床效果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是妇科临床中一种较为多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无排卵、经期紊乱、不孕、血糖代谢以及胰岛素功能降低等,给育龄女性带来了较大生理及心理压力,且不利于家庭和睦。

目的临床中针对该病症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为确切了解来曲唑和氯米芬的临床疗效,本组调查特在我院病例中选取部分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展开临床对比研究,并将相关研究数据呈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为本次研究时段,病例样本择取上述时段内我院诊治的64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将其均分后以试验组和对比组命名,统计两组病例资料发现,试验组与对比组的例数比为32:32,中位年龄数值分别为(26.8±2.6)岁和(27.4±2.8)岁,中位病程数值为(3.7±1.4)年和(3.4±1.6)年。

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分析

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8年8月C第5卷/第24期Aug. C. 2018 V ol.5, No.246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分析李桂元(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孝感 432100)【摘要】目的 研究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

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来曲唑进行诱导排卵,参照组患者使用氯米芬诱导排卵,根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诱导排卵药物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排卵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优秀卵泡、成熟卵泡个数显著多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来曲唑促排卵效果优于氯米芬,优秀卵泡、成熟卵泡个数更多,可以成功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提高妊娠保障,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字】来曲唑;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排卵效果【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4.6.02本文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均在20~4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1.2±9.3)岁。

参照组患者年龄均在21~4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0.8±9.1)岁。

氯米芬和来曲唑诱导排卵妊娠率的比较

氯米芬和来曲唑诱导排卵妊娠率的比较

氯米芬和来曲唑诱导排卵妊娠率的比较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氯米芬和来曲唑促排卵的效果。

方法:将来自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妇女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氯米芬和来曲唑治疗,相应的分为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疗效和妊娠情况。

结果:两组在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肌内注射的当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上的比较差异并无讨论价值(P>0.05),但来曲唑组内膜厚度和宫颈粘液评分都要优于氯米芬组,差异值讨论意义巨大(P<0.05),另外,来曲唑组临床周期妊娠率22.2%要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的5.4%,差异值具有极大的讨论价值(P<0.05)。

结论:来曲唑对不孕妇女的促排卵和妊娠治疗效果要比氯米芬好。

关键词:氯米芬;来曲唑;排卵;妊娠率在引起不孕的诸多因素当中,排卵障碍是一个关键因素[1]。

以往临床多用氯米芬来起到促排卵的作用,但是该药物却会对子宫内膜、宫颈粘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虽然促排卵效果好,但妊娠率却不高。

近些年来临床逐渐将来曲唑用于对不孕妇女的治疗当中,现本文就对其应用成效进行以下分析。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将来自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妇女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9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未超过40岁;②不孕病程超过1年;③经腹腔镜或者输卵管造影术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④男方精子无异常;⑤均签署促排卵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在近三个月内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使用史者;②两次月经周期间隔卵巢内液性暗区超过10mm。

其中氯米芬组患者年龄自22岁到39岁,平均年龄31.2±2.3岁,不孕病程1至14年,平均病程7.6±0.5年;来曲唑组患者年龄自24岁到40岁,平均年龄33.6±2.5岁,不孕病程1至12年,平均病程6.8±0.4年。

入组患者在数据组成差异上的对比并无统计价值(P>0.05)。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氯米芬组34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2.5 mg或氯米芬50 mg,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

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 >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

结果肌注HCG当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异位妊娠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

其中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 )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

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将来有可能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关键词】不孕症;来曲唑;氯米芬;促排卵药物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etrozole (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CC) on ovulation induction. Methods 62 in fertilewome n with type II reproductive en docri ne abno rma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women in LE group and 34 women in CC group. The women in both groups took 2.5 mg letrozole and 50 mg clomiphe ne citrate respectively, once a day successively from the third to the seve nth day of men strual period (5 days). The follicle diameter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monitored by the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s of the eleventh day. When the max follicle diameter (MFD) was >18 mm, the women were injected with huma n chori onic gon adotrop in (HCG) 10000 Uintramuscularl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ee was foundbetwee n the two groups in MFD on HCG days, cycle ovulati on rate and ectopic pregnancy rate (P0.05). LE group had the higher average dominant follicle nu mbers, en dometrial thick ness on HCG days, cervical mucus scores and cli ni cal preg nancy rate tha n CC group(P0.05). There was one patie nt with lute ini zed un 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 in LE group and three in CC group. Neither of the groups had ovary overstimulation syndrome. Con clusi on Letrozole has more adva ntage tha n clomiphe ne citrate in ovula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e women.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clomiphene citrate as a first-line drug to induce ovulation.Key words: in fertility; letrozole; clomiphe ne citrate; ovulati onin ducti on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应用比较

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应用比较

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20例,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氯米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促排卵临床效果、排卵周期内膜情况以及对药物敏感性。

结果:两组患者促排卵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妊娠率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膜厚度低于7mm周期数及比例、添加补佳乐周期数及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优势卵泡概率为56.8%,观察组患者出现优势卵泡概率为8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米芬和来曲唑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都具有良好效果,不过相较于来曲唑,氯米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更小,周期妊娠率较高,并且其药物敏感性也更低。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微刺激促排卵;氯米芬;来曲唑;临床效果多囊卵巢综合征而致不孕在育龄妇女中具有较高发生率,临床上可以采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满足其受孕要求,但是费用较高,难以得到推广,因此微刺激促排卵研究意义重大[1]。

本文特对比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择120例2019年4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4±3.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6±2.7)kg/m2;观察组:平均年龄(27.3±3.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8±2.6)kg/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
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氯米芬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氯米芬组34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 mg或氯米芬50 mg,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

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 U。

结果肌注HCG当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异位妊娠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

其中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

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将来有可能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关键词】不孕症;来曲唑;氯米芬;促
排卵药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etrozole (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CC) on ovulation induction. Methods 62 infertile women with type Ⅱ reproductive endocrine abnorma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women in LE group and 34 women in CC group. The women in both groups took mg letrozole and 50 mg clomiphene citrate respectively, once a day successively from the third to the seventh day of menstrual period (5 days). The follicle diameter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monitored by the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s of the eleventh day. When the max follicle diameter (MFD) was ≥18 mm, the women were injected with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10000 U intramuscularl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FD on HCG days, cycle ovulation rate and ectopic pregnancy rate (). LE group had the higher average dominant follicle numbers, endometrial thickness on HCG days, cervical mucus scores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than CC group (). There was one patient with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 in LE group and three in CC group. Neither of the groups had ovary overstimulation syndrome. Conclusion Letrozole has more advantage than clomiphene citrate in ovula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e women.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clomiphene citrate as a first-line drug to induce ovulation. Key words: infertility; letrozole; clomiphene citrate; ovulation induction 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米芬(CC)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促排卵药
物,但其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黏液有潜在的不
良影响,使其促排卵率高但妊娠率并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