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三翻译文言句子教案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讲义: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任务(三) Word版含

姓名,年级:时间:任务(三) 文意概括,精准提炼任务情境文言文简答题江苏卷经过多年命题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考生做这类题也已成竹在胸。
二轮复习应该继续强化已有的思考方法和答题要领,力争避免失误,获得满分。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
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置而沉思之,深得其解。
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
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
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
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
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
(节选自明·何白《方汤夫传》)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病隙独自揣摩棋艺;与善弈者磨炼;精研国手棋谱;屡胜当时高手.参考译文我的朋友方汤夫,有很高的道义,却以擅长下棋闻名,当时方汤夫与长兄方子谦研究博士家言,都聪明过人。
只是方汤夫常生病,曾经躺在床褥上,智虑无所寄托,就在床头放一个棋盘,用手指画棋盘上的方格而沉思,得到了深刻的理解。
于是把邻家善于下棋的人喊来,每次与其下棋总是使邻人对他的技艺屈服。
平日听说前辈鲍涧泉是国朝国手第一,(方汤夫)因为见不到而感到很遗憾,于是他从年高而见识多的人那寻找鲍涧泉所收藏的秘录以及鲍涧泉同时的周源、徐希圣所传的图势,天天精心钻研重新核实,掌握了其中全部的技艺。
当时李小山七十多岁,是棋坛老将,一向自负能够对垒鲍涧泉,周源、徐希圣以下更不用说了。
方汤夫前去和他较量,李小山竟输了;不久第二次较量,又输了。
高考复习计划文言文翻译教案苏教版教案

高中文言文翻译教案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宗华第一课时一、翻译的“三原那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忠实于原文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意译为辅:有时有些字词,从本义上来说落实不了,需要我们了解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等,这时需要意译。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二、掌握正确翻译的“六方法〞:留、删、换、调、补、贯、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存不动。
如: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②荆轲者,卫人也。
郑。
译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包围郑国。
译文:荆轲,是卫国人。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①居顷之。
译文:过了一些时候②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
译文:秦王对待燕太子丹不好。
、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本钱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义。
①荆轲尝游过榆次。
译文:荆轲曾经游历经过榆次。
②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译文:地图翻开到最后,匕首出现了。
③太子迟之。
译文:太子以他为迟〔嫌他迟〕。
④仰天太息流涕译文:仰天叹息着流眼泪。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注意:这里特别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的翻译,即把固定句式整体翻译为现代汉语。
〔附:?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例一.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二.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译文:我告诫田先生不要泄密的原因,想要来完成大事的谋划。
、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被动句。
被句是表示被意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表示被。
常的有以下几种形式:.用介“于〞、“受⋯⋯于〞表示被,“于〞引作行的主者。
例如: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近。
文:有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近的人容。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
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
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
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复效率。
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研究目标。
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字字落实。
第二: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2)提问: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是什么?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惯。
⑥选:根据文意选,选用文言词恰当的意项。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1)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 答案 (只是)把预定(缴纳)的期限在县衙前公布(张贴)出来,乡里看不 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上缴赋税却比其他县先完成。 解析 “期”“榜”;后两句句意通顺,须补出相应的词语。
123
解析
(2)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答案 盗贼像刺猬竖起硬刺般在邻近的县内涌起,但溧阳县太平无事。 解析 “猬”“靖晏”,“于”省略。 (3)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 答案 (李衡)五次呈上奏章,极力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无 法改变他的决定。 解析 “上”“请老”“夺”。
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 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 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 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 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注]其奚辞?”
123
123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 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会外 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 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 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衡后定居昆山,结茅 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 七十九。(节选自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
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 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 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 系一重囚。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江苏《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在考试中,文言文占的分植较大,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进行复习二、课前预习,课堂归纳总结(方法总结)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留”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译文: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向他学习。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删”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列传》)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文言文阅读在江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考生的正确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文言文翻译题和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
考生在作答翻译题时得分寥寥,甚至连大意分都能丢掉。
这其中固然有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考生在积累已基本定量的前提下,没有强化应具备的翻译意识,不会合理规避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失分点,从而造成失分。
而对概括分析简答题,考生则常因读不通文本、概括提炼能力欠缺而无奈放弃。
本专题特设3讲,专攻文言文阅读的这2大易失分题型。
第1讲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下面[例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
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
二、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
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
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
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任务群一 语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微任务 换一种角度学翻译教案-人教版

微任务换一种角度学翻译任务情境文言语句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
应对此题,需要考生不断扩大积累、强化训练。
有时,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从命题者的角度,如果能熟悉试题命制的规律,进行命题训练,亲自体验题目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译句的选择、赋分点的设置、参考答案的拟写等,这对提升作答能力大有禆益。
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从批改者的角度,对一些现场答案批改、评分,从别人的问题答案中吸取丢分的教训,从别人的满分答案中学习增分的智慧,这何尝不是一条有益的途径呢?总之,多一两个观照的角度,知己知彼,眼界自然会高,思路也会更清晰。
下面就安排这两种活动,让我们换位体验吧!我来命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按照某某卷翻译题的命题特点命制两句翻译题。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及(欧阳)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
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译文: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评分标准:“正”“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正直;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明”,申明;“亦……乎”,还……呢。
江苏专用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文言翻译课件

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
【典例 1】 (2016· 新课标全国卷 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题目。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 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
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
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 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
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2)多义词:忠实、正直 按照 回复
译文: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 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灾, 于是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有六十九事。现在从去年秋 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星宿陨落,龙虎出现,地裂山 崩,总共四十二次,加之水旱灾害不断,灾祸没有比这更严重 的了。”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 权贵愈加痛恨他。正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坚守正义遭到反对, 于是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让二人辞官。长安和洛阳的谏官上奏 恳求皇帝留用他,皇帝不听。傅 珪 回家三年,御史卢雍称傅 珪 在位时具有 “古大臣 ”的风范,家里没有储蓄,每天为吃饭发愁, 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 优待。又认为傅 珪 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 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而正逢傅 珪 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嘉靖元年追录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
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2)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 ①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籍吏民,封府库” ( 《鸿门 宴》 ) 中的“籍吏民”少了一个谓语,所以“籍”应活用为动 词,“造册登记”。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三翻译文言句子练前提醒1.准确判断得分点,做到“点点落实”。
翻译得分点,从基础知识角度,主要是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词),虚词(其、之、以、乃、因、为等),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从词性看,主要是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等,特殊句式主要看标志词。
在找出得分点后,关键要译到位,如依据语境确定多义实词,句式要翻译出其特征,用好必要的标志词等。
千万不可因得分点未落实到位而丢分。
2.依据语境,合理推断疑难词语。
(1)联系句子“语境”,进行合理推断,这里的“语境”,一是从句子的整体出发,二是关注该句前后句子表达的意思,甚至关注上下文相关的内容。
(2)依据知识积累,尤其是课本知识、成语知识,甚至文字学知识,合理推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章叟讳文,字简甫,后以字行。
其先赵宋时,已负善书名,兼工镌刻,至叟则益著。
叟生而美须眉,善谈笑,动止标举有儒者风。
宁庶人①国豫章,慕叟能而罗致邸中,与故知名士唐伯虎、谢思忠偕。
伯虎觉其意,佯清狂不慧以免。
而庶人卒谋反,挟叟与思忠从行,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裸袒二千里,而归谒其父,相抱哭。
分宜②相欲登肃帝所赐制书,札谕于石,而聘变往,留相邸四岁而后归。
分宜败,邸客无得免者,于叟略不濡。
人谓叟善为客,往客宁庶人不死,今客分宜相复不濡。
叟笑曰:“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指文徵明)与孔嘉远矣。
待诏故辞宁庶人聘者也,孔嘉则辞分宜相聘者也。
”(选自《弇州山人续稿》,有删节)注①宁庶人:宁献王。
②分宜:严嵩别号。
(1)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人)谋划不能够脱身,走到半途中,把所赐金帛交给看守的人,然后半夜在乱军中逃亡,数次几乎死去。
(得分点:“谋”“中道”“宵”“几”各1分,句式1分)(2)我先前凭借智慧脱身免罪,现在是凭借廉洁脱身免罪,虽然这样,我与文徴明、彭孔嘉还是相差太远。
(得分点:“向”“以”“免”“去”各1分,句式1分)参考译文章文,字简甫,后来把字(简甫)当作名字来行世。
他的祖先赵宋时期已经凭借擅长书法而闻名,并工于雕刻,到了章简甫就更加出名。
章简甫长得须眉俊美,善于言谈,举止洒脱,有大学者的风范。
宁献王分封到南昌,仰慕他的才能,就把他招募到府邸中,与老的知名人士唐伯虎、谢思忠等在一起做事。
唐伯虎察觉到宁献王的意图,假装癫痴糊涂才得以脱身。
然而宁献王最终谋反,挟持章简甫和谢思忠,让他们跟从行事,(两人)谋划不能够脱身,走到半途中,把所赐金帛交给看守的人,然后半夜在乱军中逃亡,数次几乎死去。
后赤身裸体走了两千里,才回到家中拜见他的父亲,父子相见,抱头痛哭。
严嵩想在石碑上雕刻肃帝所赏赐的诏书及一些文书、命令等,就聘请章简甫前往府中,把他留在相府内四年后,才返回家中。
严嵩奸情败露,他府中的门客都没能免罪,而章简甫却没受到牵连。
人们说他为客亲善,过去做宁献王的门客没有死,如今做严嵩的门客又没有受到牵连。
他笑着说:“我先前凭借智慧脱身免罪,现在是凭借廉洁脱身免罪,虽然这样,我与文徵明、彭孔嘉还是相差太远。
这是因为文徴明曾辞去宁献王的聘请,彭孔嘉也辞去了严嵩的聘请。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
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然其簋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或请授教,曰:“难言也。
作厨如作医。
”……曰:“子之术诚工矣。
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曰:“庖牺氏至今,所炮炙宰割者万万世矣。
乌在其孽庖牺也?虽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
彼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而徒使之枉死于鼎镬间,是则孽之尤者也。
”(选自袁枚《厨者王小余传》)(1)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之术诚工矣。
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余准备食物,一定亲自购买食材,他说:“事物各有天性,它天性好,我才置办。
”(每个分句1分)(2)您的技艺确实精巧啊。
但是经常烧煮(烹调)杀生,大量残害动物的性命,难道不是作孽吗?(前三个分句各1分,最后一个分句2分)参考译文小余姓王,是个身份低贱的煮肉差役。
小余准备食物,一定亲自购买食材,他说:“事物各有天性,它天性好,我才置办。
”买到后,就淘洗、加热、清理、调制。
客人嘈杂吵闹着,接连地吃到满意,手舞足蹈,好几次恨不得吞下餐具。
但是篮子里只有六七道菜,超过这个数目也不再做了。
有人请他传授技艺,他说:“很难说啊。
当厨子就像当大夫。
”……(问的人)又说:“您的技艺确实精巧啊。
但是经常烧煮(烹调)杀生,大量残害动物的性命,难道不是作孽吗?”他说:“从伏羲氏到现在,所烧煮杀生的人已经万万世了。
伏羲的恶孽在哪里呢?虽然如此,用味道来取悦人,是动物的本性。
那些不能用尽动物的本性来向人展示其美味,而白白地让它们在锅里面枉死,才是一种极重的罪孽。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盛世,安溪人也。
盛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以糊齿颊。
一日与余饭斋中,是年适其六十诞期,余戏谓:“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盛立庭下,饮泣哀咽,若不自胜。
余怪骇之。
拭涕言曰:“余哭吾母也……”世为人直戆无粉藻,胸腹所欲言,落落喉间欲吐矣。
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瓶无常粟,需十指为活,然见人穷迫如刺心肺,袖中一钱两钱,不尔即为解衣,务期必济,无难割之色。
(选自胡胤嘉《盛溪绿生志》) (1)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些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得分点:“长松大椿”代指义;“子所自有”,“所”字结构;“何以”句式;“寿”活用)(2)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得分点:“居恒”“矢”“遗金”“分与勿许”)参考译文盛世,是安溪人。
盛世本来擅长画人物形象和神像佛像,借此糊口谋生。
一天他和我在斋中吃饭,这一年正是他六十岁出生的那一年,我跟他开玩笑说:“那些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盛世立在院子中,悲痛呜咽,好像无法承受。
我感到奇怪而害怕。
(盛世)擦着眼泪说:“我哭我的母亲啊……”盛世为人憨直不伪饰,心中想说的话,往往一吐为快(连续不断地说出来)。
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米缸里没有日常所需的粮食,需要亲自劳作,但是见到人们穷困窘迫就像心肺被刺一样疼痛,身上(袖子里)有钱就给钱,没钱就脱下衣服(给他),一定要给他帮助,没有难以割舍(为难)的神色。
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
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
与人弈,弈辄胜。
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
时福清叶阔学台山先生,弈品居第二。
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奇之。
及与弈,叶公辄负。
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百龄艴然曰:“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叶公果益器之。
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
有国手曰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
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
”诸公卿皆曰:“诺!”遂争出注,约百缗。
凡三战,林君三北。
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
(选自秦松龄《过百龄传》,有删节)(1)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带百龄来的乡亲悄悄地对他说:“叶公是个大官,你应该假装输棋,怎么能多次战胜他呢?”[得分点:“诸”,众、各个;“耳语”,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叶公显者”(判断句);“若”,你;“阳”,装作、假装;“何”,为什么;“屡”,多次;“胜”,战胜;“何屡胜”(反问句)](2)我和你一起游学京师,未曾来一次下棋比赛技艺,那么让各位先生怎么用我和你呢?[得分点:“与”,连词,和;“若”,你;“游”,游学;“尝”,曾;“技”,技艺;“即”,连词,则、就、那么;“何”,怎么;“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反问句)]参考译文过百龄,名文年,生于无锡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
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击、退守的道理。
以后他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
这使得乡里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当时,有位福清人叶台山,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级。
经过无锡,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了,把过百龄带到台山面前,叶公见对手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惊讶不已。
等到与他下棋,连着几盘,都是叶公输了。
带百龄来的乡亲悄悄地对他说:“叶公是个大官,你应该假装输棋,怎么能多次战胜他呢?”百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本来是小事,但是歪曲正道(用它)来讨好人,我感到羞耻;况且,叶公品德高尚,他怎么会因此怪罪童子呢?”叶公果然更加器重过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