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对比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人的很大一部分思维活动是用语言进行的。
英文思维就是这部分思维用英语在进行。
中文思维就是用中文去思维。
但这是需要中英文都好的人才能做到。
不懂英文的人就不可能用英文去思维。
传统的英文学习,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先用中文思考,然后再翻译成英文。
这样会使到速度很慢,影响了流利的程度,而且由于受中文的影响,表达时容易变成中国式英文-Chinglish。
所以学习英文要练习用英语思维,有了这种习惯,英文的表达才能达到真正的纯正和流利。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听读练习,才能逐步形成用英文思维的习惯。
1.英文思维是线性结构,中文思维是螺旋状结构,意思是中国人喜欢绕弯子,外国人喜欢直来直去,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中国人喜欢开头先讲个故事,外国人却直入主题。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先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刚在星巴克买咖啡时,看到两个人在争吵,其中一个男的朝另一个女的身上扔了一杯热咖啡。
后来你想把这件事转述给别人,于是,你会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叙述方式上的很大差异:中国人通常会这样说:我跟你说,刚我在星巴克买咖啡,看到两个人在吵架,其中一个男的直接把一杯热咖啡扔到了另一个女的身上啊!不同的是,一个外国人的叙述可能是这样:I saw a guy throwing hot coffee at a woman during an argument while I was buying drinks in the Starbucks.如果将一件事分成重点和背景,那中文一般是先铺陈背景,再进入重点;与之相反,英文一般是开门见山,先放出重点,然后再加上细节和背景。
中学语文老师教作文时会说'欲扬先抑,起承转合',这就是典型的中文思维。
如果你将这种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带到了英语表达里,那么你的句子就一定会有'中式英语'的痕迹,如:'I'm telling you that .........翻译上述对话'.2.小的方面,比如时间、地点、姓名等。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文化的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对中英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问题解决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文思维一般较为细致入微,注重整体问题的解决。
中文习惯于从整体出发,通过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中文思维也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分析和抽象思维。
英文思维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细节,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英文思维更注重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实施,强调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在决策制定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有差异。
中文思维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达成。
中文习惯于通过讨论和辩论,通过多方参与和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中文思维注重协调和妥协,倾向于找出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个人决策和效率。
英文思维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迅速决策和追求效率。
可以看出,中英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有关。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直觉和情感,追求协调和平衡;英文思维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强调个体和效率。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可以达到思维方法的融合和转化,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直觉VS实证
• 中国: • 重直觉悟性天人合一 • 英美: • 重实证理性知识天人相分 • 一热得我满身大汗 • The heat made me sweat. • I was sweating all over. • 二不坚持就会失败 • One will fail unless one preserves.
• 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泪下 On climbing the Tower at Youzhou
• 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 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 and in its
• sweet restless seeking
• John Galesworthy The Apple Tree
年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
也没有
本体VS客体思维
• 我想到了:这是只熟鸟也许自幼养在 笼中
• It occurs to me that it must be a tame bird.
• 他赢钱赢得那么多无怪乎眼红的人赌 输的人有时说起这件事情便发牢骚
直线思维VS曲线思维
6 英汉思维文化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比较 4
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西方人面对未来,中国
人面对过去) Look forward to 回顾以前 vs. look back on:想想以后,
•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 ---All the dates mentioned in the paper have been moved back in time. • ---After you, sir. 先生,您先请。
翻译之难在于文化不同 1
•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弥补 • She felt that she must not yield, she must go on living her straitened, humdrum life. This was her punishment for having made a mistake. She had made her bed, and she must lie on it. ( Theodore Dreiser) •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the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参考译文
• 1826年杰斐逊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 在他墓地的石碑上刻着:《独立宣言》 和《弗吉尼亚信教自由法令》的作者、 弗吉尼亚大学奠基人之墓。
英汉文化差异比较 2.6.3
二)意义冲突 • “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肥肉 vs 瘦肉) • 你胖了。 • 花 vs fl翻译
你知道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吗?

你知道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吗?留学之前,为了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很有同学多少有些过于注重英语应试技巧,而忽略了语言的表达思维,以至于出国后感觉自己口语说得挺溜的,其实在别人看来,完全是英译了中式表达,甚至出现了很多老外听不懂的情况。
其实,表达方式受思维影响,今天,留学汪就来谈谈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1. 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在公共场所的警示语上,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差别。
比如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请勿吸烟”。
这里的潜台词是:在这个场所里,你要做一个不要吸烟的人。
而同样的意思在英语里多用“Smoke free”, 意思是这里是无烟区域,没有任何道德的暗示。
当然用no smoking 也没错。
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很多朋友还错误地把这里的free,理解成 “自由吸烟区”,以为可以随意吸烟, 闹了笑话。
2.汉语很直观,英语则需要透过现象进行理解汉语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直接坐到表象的描述,英语则无法坐到。
例如,汉语中表示“受伤的战士醒了”,这里的“醒”有苏醒的意思,和睡觉睡的“醒”是一个字。
但在英语中则需要用其他词汇将二者区分开来:The fighter comes back to life。
这里就用了comes back to life 代替了wake up。
3. 汉语先表达原因后表达结果,英语先表达结果后表达原因汉语喜欢把原因放在前面,来解释后面的结果,英语则喜欢先告诉读者或听着结果,然后用原因修饰这个结果。
例如: The prince in rags was thrown out of the palace because the guard could not recognize him. 那个侍卫认不出穿着破衣裳的王子,就把他从王宫里赶了出来。
4. 汉语先交代背景后给出焦点,英文先给出焦点后交代背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首先考虑事物的环境和外围因素,然后考虑具体事物或中心事件。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正相反,首先考虑中心事物,然后才加上外围因素。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第二章英汉思维对比 ppt课件

Lead a life for extreme hardship
腓尼基字母
•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 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 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没有代表元 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 断。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 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 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
Order 5. Firmness of mind 6. Savings 7. Industry
8. Honesty 9. Justice 10. Cleanliness 11.
Calmness 12. Morality 13. Humbleness
»
(Benjamin Franklin)
• 为了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特列出我认为应 该身体力行的13条守则。这些守则是:1. 节制饮 食 2. 自我克制 3. 沉默寡言 4. 有条不紊 5. 坚定信 念 6. 勤俭节约 7. 工作勤奋 8. 忠诚老实 9. 办事公
• 见到自己的故乡,他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3.具体词语
• The stars twinkled in transparent clarity. • 星星在清澈的晴空中闪烁。
• In America, Wang computers have become a fixture in offic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 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长久以来,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都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具象思维比汉民族强,他们习惯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抽象思维较突出;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汉语中多喜欢形象的描绘某一事物。
4.否定结构
在翻译中,英语的否定结构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表达否定的概念上,英语民族喜欢使用大量的否定句,而汉民族则更喜欢使用肯定句。英语中的否定的部分可以分布在全句的任何成分,而转移否定的范围更广,即从形式上、位置上来看是某个词或短语的否定,而从意义上、逻辑上来看却否定的是另一个词、短语或从句。这一现象常出现在某些带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在翻译时,我们只有用“转译法”将“前否定译成后否定”才能使汉语表达准确无误地与英语原文对应。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英文的否定句子翻译成汉语的肯定句子。
(3)You are going to need me when things get messy and emotional.参考译文:在场面一塌糊涂情绪激动的时候,你会需要到我的。以上几个例句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英语句子都是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然后再添加其他的信息,利用介词、连词再接状语或从句。先把主要信息列出来,次要信息再进行叠加。而汉语句子则十分注重逻辑和因果关系,一般先说侧面外围的信息,到最后再交待主要的信息。再对比一下下面几个句子:
2014年《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
英汉思维对比及其翻译上
姓名:***
学号:************
摘要: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而这思维上的差异也就是使英汉互译变得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的不同,并加以举例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进一步更好的学习英语。
第二种是转化词类。英语中某些由形容词/动词转化来的抽象名词可以直接转译成形容词/动词,这样会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The hard facts have shown theobjectivity and correctnessof the report.参考译文: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报告是客观而正确的。本句中把名词转译成了形容词,使整个语句变得通顺。如若译成“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报告的客观和准确”,则不太符合汉语的说法。
3.主体和客体
英语民族重客体,多以理性来分析事物,强调客体意识,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以事物本身为主。而汉民族重主体。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人法自然,强调主观要参观到客观中区,强调人的作用和主体性,所以表现为多以人为主语。英语民族十分喜欢使用被动句,尤其是在写科普相关的文章时,使用的更为频繁。他们要保证文章的客观公正性,使用被动句能够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而汉民族则相反,他们喜欢把做某件事的行为人,也就是主语放在前面,严格遵循主谓宾的原则。例如:For the essay portion of your test on Monday,you will be asked to describe a historical battl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the winners and the losers.参考译文:周一测试的论述题部分会要求你们从胜者和败者两个方面描述一场历史性战役。原文中使用了被动句,有些同学可能会译成“你们会被要求从胜者和败者两个方面描述一场历史性战役”,这样翻译会很不自然,显得很奇怪。在翻译时,省略主语,将其翻译成“论述题部分要求你们......”会好得多。
Thesightandsoundof our jet planes fitt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参考译文: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声,令我特别神往。有些同学将这个句子翻成:喷气式飞机的样子和声音都令我十分神往。这个译文基本上还是以抽象的方式译出,并没有表达出原文真正的含义,甚至有一些偏离原句的意思。而参考译文中将名词“sight”和“sound”翻译为看见和听见,更符合汉语的习惯。
一、 引言
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作为交际工具来讲,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因此,用英语或是汉语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会发现中英文间的区别也有很多,而我此次要讨论的就是中英文间的思维差异。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英语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英语很难学,那是因为他们是运用中文思维来学习英语,那自然就很难了。他们一般在说英语前会先想自己要讲的中文,再在脑中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一来,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人会等你翻译过来之后再与你交流。这产生的结果就是同学们常常觉得自己讲不出来,也没什么好讲的。而且,即使翻译出来了,也大多都是些中式英语,与那些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地道的英语相差很大。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思考的话,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本文就是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从而让人们更加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并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利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
例如:(1)He had to stay at home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ll.参考译文:因为他病了,昨天他不得不呆在家里。
(2)Traget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参考译文:生活中既然有悲剧,文学作品中就可以写悲剧。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AmericainJune.
参考译文:我原本打算在今年6月访问美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英文句子中是把“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放在最前面,他把最终的结果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相对的汉语翻译时却把这一处信息点放在了最后,因为按照逻辑顺序,“令我很失望”这件事应该是属于最后得出的结果。而在从句中英语句子照样遵循了主要信息在前,次要信息在后的原则,就像译文中依然是把先发生的事放前,后发生的放后一样。再看一句: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参考译文:上星期五,我们在那家新餐馆尽情地吃了一顿。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的语序也是不一样的。英语是主语加上方式再加上地点最后加上时间,而汉语的译文则是主语加上时间再加上地点最后加上方式。英语中通常都是时间地点放在最后,在说完了整件事情的所有细节之后再加上时间和地点。汉语则相对更看重时间地点,一般都出现在句子的开头,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都是放在最后的。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The moralizing of his earlier writing had been well padded with humor.Now the gloves came off with biting satire.这个曾给全世界带来欢笑的人自己却饱尝了人世间的苦难。他早期作品的道德说教充满了幽默的色彩,可现在幽默褪尽变成了尖锐的讽刺。译文将“苦难被这个人所尝”译为“这个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苦难”。
例如: I don’t like both of the books.译文:两本书,我并不都喜欢。
I don’t know all of them.译文:我并不认识他们所有的人。这两句由于有both和all的加入,表示的是“都不”的意思。
(1)否定转移
I don’t think she will agree.我想她不会同意。
I do not believe th中都进行了否定转移,用于这种否定式的谓语动词通常只限于某些表示信念、推测、愿望之类心理活动的动词,如:think、believe、suppose、feel、image、consider、reckon、expect、fancy等,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动词。而转移否定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叫做偏离否定,将这种转移否定句译成汉语时,要注意否定的实际内容。
二、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
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相差甚远,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本质上的思维活动却是相同的,也因此,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才能够相互进行翻译,但翻译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原语)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目标语)表达出来,英汉思维的差异必定会影响到它们的翻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懂得不同民族的思维差异。只有真正懂得了英汉思维的差异,才能够更好的将原语变成译语。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译法:这个项目是否可行迄今为止还值得怀疑。
如若按照学生的译法,则要平白无故的加上“是否”,而效果却不如在形容词或动词后加后缀好。
2.直线性思维和圆形思维
英语民族在表达思想时,是一种直线性思维,一般说英语的时候语速较快,会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在英语中一般会把主要的要强调的内容放在前面,在后面再不断地加从句。英语可以借助它的形态和丰富的关联词语,按意思和结构的需要,灵活安排,且英民族在叙事时往往先说最近发生的事,再说以前发生的事。而汉语民族很注重逻辑,他们会按时空顺序,因果关系排列组织语言,与英语有很大的差别。汉语听来逻辑性很强,往往先因后果,先假设后推论,先叙事后表态,先说以前发生的事,再说最近发生的事。空间上,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从大范围到小范围。谈问题由重要意义到次要意义,由程度强者到程度弱者,由一般到具体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