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汇总
中世纪音乐(教师招考重点知识总结)

中世纪音乐(1000年至1450年)
1.教会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2、奥尔加农:四,五八度同向进行,以两声部为主的奥尔加农。
迪斯康都:十一世纪末,出现了以五,八度反向进行的迪斯康都代表人物:菜奥南,佩罗坦
3.中世纪的乐器:
①公元八世纪,开始使用管风琴。
②琉特琴。
③维埃拉,小提琴
4.圭多·阿雷佐发明了使用四条线,是五线谱奠定人。
十二世纪,弗兰科,开始正确记录音值,后发展成“定量记谱法”。
5.中世纪记谱法:简明记谱法,字母记谱法(935年,法国修道院),纽姆记谱法(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被广泛使用),四线谱(规多)
6、世俗音乐:
法国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德国恋歌诗人:产生于十二至十四世纪,演唱题材广泛,并讲究形式,还经常举行“歌唱比赛”,内容以爱情歌曲为主。
名歌手:出现于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他们不到处游荡,而是有师徒等级的组织,创作也有严谨的规范,共分五个等级:a学徒b学友c歌手d诗人e师傅流浪艺人:是出身低微的流浪卖艺者,常常受用于贵族。
他们虽未受过教育,但音乐却最能表达下层人民的朴实感情。
中世纪音乐

第二节、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 日课是修道院规定每一个僧人每天必须要做 的宗教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 诗等,在日程和进行顺序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 弥撒是基督教的圣餐仪式。弥撒一般在星期 天或特殊的宗教节日举行。
弥撒仪式中的条目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
第一节、法国“新艺术” (一)等节奏型经文歌 (二)马肖的音乐创作
第二节、14世纪意大利音乐 (一)意大利14世纪音乐的重要体裁 (二)兰迪尼
返回
新艺术时期
• 来源:“新艺术”由14世纪初法国天主教 徒、诗人、音乐家维特里所写的一书而引 起。
• 含义:音乐史上把1300—1450这150年称 为“新艺术”时期。它和“古艺术”相对 。
返回
第三节、教会音乐理论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谱法
▪从8世纪开始,抄写圣咏的人就在歌词的上方标上了一些简单 的符号,简明扼要地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言声调变化,这种简
单的符号也称为“纽姆谱”(neumes)。纽姆谱只能简单地提
示歌唱者回忆已经熟悉的旋律轮廓。
▪ 继纽姆谱之后,记谱法方面出现了以“线”来显示音的相 对高度的记谱方法。
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曲主要有以下三种:
返回
第三节、德国恋诗歌手
❖ 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12——14世纪德国 也开始兴起了“恋诗歌手”,成为中世纪德国世 俗音乐的代表。
❖ 恋诗歌手的主要歌曲体裁是“巴体歌曲” (bar) (一种歌曲形式 ,结构是aab,也叫 “巴歌体)
返回
第四章、中世纪乐器
中世纪的常用乐器有弦乐(拨弦、击弦、弓弦)和管乐两类。
硫特琴、竖琴、吉腾琴 维埃尔琴、雷贝克琴
二、中世纪

中世纪一、格里高利圣咏名词解释基本特征形式名解:1.格里高利圣咏是指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之名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2.形成于约8、9世纪,它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最后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3.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
基本特征1.格里高利圣咏服务于宗教礼拜,它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干扰为前提。
一般为无伴奏的纯人声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无明显的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基础上。
2.歌唱方式大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
3.礼拜仪式中的咏唱分为两类:一是诵经祈祷,这是一种半念半唱的朗诵形式,旋律平淡;二是礼拜歌曲,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圣咏歌曲,它旋律性强,风格肃穆神圣,按照圣咏与歌词的搭配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四大类:音节式、圣咏式、音团式或纽姆式、花唱式。
形式1、附加段(trope):即在格里高利圣咏原有的基础上附加或者插入新的材料,形成一个扩展。
附加或插入的材料可以是新的歌词,也可以是新的旋律材料。
2、继叙咏(sequence):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所以也有“哈利路亚”的附加段之称,最后脱离了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3、宗教剧(latin drama):宗教剧是10世纪末从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段演变而来的。
宗教剧开始由神父在教堂的讲经台上表演,后走出教堂庭院,在传教的过程中逐渐用世俗化的方言取代拉丁语,而且民间艺人常常参与到戏剧表演中。
由于这样的做法对基督教教规有所破坏,后来教皇从1210年开始禁止神父在公开场合表演宗教剧。
二、规多约11世纪时,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僧侣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发明了四线谱,这为五线谱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世纪音乐——精选推荐

第二编中世纪音乐概述中世纪音乐(the Middle Ages)属于西方音乐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分,它的时间划分大致是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基督教兴起)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新艺术”)。
公元5世纪末,由于外部蛮族的入侵(日耳曼部落——罗马帝国北部所有蛮族的总称),内部统治阶级的奢华腐败(大兴土木,沉湎于剧场和斗兽场),(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图〕(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融汇性文化,东西方),但从民间宗教组织一跃成为官方宗教的基督教并没有随之消亡,反而随着中世纪时期的开始而日渐兴盛,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由于基督教的影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各方面运作也都围绕宗教来进行。
中世纪的基督教分为两个派别,以拜占庭为主的东方教会(东正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会(天主教),我们所讨论的西方音乐史中的宗教传统是指罗马天主教,我们看一张图片,画的是基督升天,左手握着象征苦难的十字架,掌心和脚背淌着鲜血,四周的天使为他奏乐,头上是圣父上帝,圆球低下是圣灵,画面体现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基督教思想,这是天主教教义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政治方面,教会具有无可比拟的凝聚力(精神上),这使它取得了统治地位,教皇变的至高无上,他甚至比各地区和国家的国王更大一级,教权(宗教)与王权(世俗)的关系是中世纪统治上一大特点,教权的巩固则是依靠国王的力量,而王权用教会的影响确立自己的地位,因此,宗教与世俗的关系问题从基督教产生之时便已十分明确。
在文化上,教会控制着教育,一方面传播知识,更主要的是以此来加强人们的宗教感,学校的课程内容基本为“七艺”就是教材上提到的:语言艺术“三艺”——语法(文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古希腊时也有“七艺”,但此“七艺”已非彼“七艺”,课程有“七艺”的叫法,内容已完全不同并完全贯穿神学思想,体现宗教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如语法,学习拉丁语,主要是为了知道阅读圣经;修辞是为了分析经书文体;逻辑是为了学习一种论战方法,目的为教会的宗教信条进行辩护;算术和天文是为了计算宗教节日、祭典的日期和占卜星象;几何是为了能绘制教堂建筑图;音乐则是为了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服务。
欧洲中世纪音乐

一介绍中世纪音乐。
倾向于大量使用古代乐器,如小风琴,皮鼓和芦笛,人声亦是淳朴或者宗教般圣洁,且此类乐队尤爱翻玩古谱(比如宗教圣歌"Salva Nos", "Gaudalier",民间乐曲"Satarolla", "Totus Floreo"……经常可以在不同Mediaeval乐队专辑里听到被演绎成各种风格,当然名称可能会因为语言——拉丁语,德语,英语等——而变化)。
而依据乐队音乐意识不同,大致可分为中世纪宫廷/宗教/民间音乐。
典型乐队以意大利的中世纪头牌Ataraxia为最,还包括中世纪民间小调乐队The Soil Bleeds Black...,爱翻玩西班牙古谱的德国乐队Freiburger Spielleyt,热情洋溢的德国中世纪器乐组合Corvus Corax,Filia Irata,宗教音乐组合Estampie 等,融合重金属元素的In Extremo。
此外,尤其该提及的是融合电子节奏的中世纪电子(但不是Gothic Wave)音乐,喜欢用圣洁的宗教吟唱结合时髦的电子节奏进行实验,典型乐队为Qntal, Unio Mystica等。
同时,也有融合中世纪音乐和黑暗氛围音乐创造宏大浩淼效果的风格,被称为Dark Mediaeval(黑暗中世纪),代表乐队有如Ordo Equitum Solis等乐队。
Dead Can Dance等一干乐队也有采用如此风格,这里因为其浓厚民族特色将其独立分类从风格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种音乐的特点,返朴归真, 采用中世纪的元素,音乐古朴典雅,大量使用圣咏的唱法.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下的是中世纪乐队并非都是黑暗乐队,有许多很纯正的中世纪乐队,和dark一点关系都没有.正确的说法是很多gothic-oriented的乐队采用中世纪的作曲法,唱法表现自己的音乐思想.甚至采用一些中世纪的服装.二重要中世纪乐团1 A TARAXIAataraxia又作ataraxy,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当时的极端怀疑主义哲学家Pyrrho提出一个观点,认为所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无法成立的、不可相信,因为从根本上说,所有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判断,而这一判断本身就是不完善的---并没有一个合理的依据来说明它比另一种判断更可取,一切都只是人的主观臆测而已。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中世纪世俗音乐
游吟诗 人(属 于贵族 圈子的 骑士音 乐 )
中世纪四线纽姆谱
11世纪初出现 了用一根线贯 穿纽姆符号的 线谱,接着出 现了两根、三 根,11世纪下 半叶形成了四 线谱。
六声音阶及唱名法
11世纪上半叶, 意大利本笃会修 士圭多(约997约1050)他因主 持阿雷佐地方的 唱诗班学校而被 称之为;圭多达 雷佐或阿雷佐的 圭多,他为了教 学上的便利,设 计了一套完整的 教学体系。
时间界定:中世纪中、晚期(1000—1450) 主要史实:巴黎圣母院派,法意新艺术派、游吟诗人、 爱情歌手. 织体 :多声部复调合唱、迪斯康都. 声乐体裁 :圣咏、经文歌、弥撒曲、世俗小夜曲、牧 歌、叙事歌 器乐体裁 :民族拨弦乐、管乐器流行,后改进为现代 乐队乐器 音乐理论 :圭多四线谱、唱名法、六声音阶. 音乐风格特征 :世俗音乐兴起,宗教音乐渐世俗化, 二者平行发展,后者为音乐创作源泉,前者为创作带 来生机。
仪式圣咏中有一首名 叫《施洗约翰赞美诗》 歌词共七行,前六行 每行头一个音节排列 在一 起,正好构成一 个从(ut re mi fa sol la)六个音作为音节 的唱名,后来ut因不 响亮,有人把它改为 do,但七声音阶的需要 增加了第七个唱名si, 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 的唱名体系,但在法 国仍然唱ut
中世纪时期音乐的基本特点
时间界定:中世纪初期(476—1000) 主要史实 :格列高利圣咏 织体 :单声声乐为主,9世纪出现奥尔加农 声乐体裁 :圣咏 器乐体裁 :管风琴伴奏圣咏 音乐理论 :教会调式,纽姆符号记谱法 音乐风格特征 :庄严、肃穆、神秘、稳重、 排斥人世激情、宣扬禁欲主义,教会音乐占 统治地位。
200首西方音乐必听曲目推荐【包含各个历史时期】

200首西方音乐必听曲目推荐【包含各个历史时期】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1.古希腊音乐:《塞基洛斯墓志铭》二、中世纪音乐2.《四旬斋前第三个主日的弥撒曲》选段3.《复活节弥撒曲》的继叙咏4.游吟诗人贝.德.万塔顿:《我看到云雀高飞》5.德.迪亚:《我必须唱》6.亚.德.拉.阿勒:《罗班爱我》7.汉斯.萨克斯:《大卫是诚实而正直的》8.佚名:《埃斯坦比耶舞曲》9.平行四度与五度的奥尔加农10.温彻斯特大教堂的奥尔加农11.圣玛蒂亚修道院的奥尔加农12.雷奥南的两声部奥尔加农13.佩罗坦的四声部奥尔加农14.康都克特:《欢呼圣母》15.经文歌《有人嫉妒/伤心的爱/求主怜悯》16.经文歌《她统治着》17.经文歌《新鲜的草莓》18.维特里:经文歌《公鸡喋喋不休地叹息》19.马肖:叙事歌《羞耻,恐惧和踌躇》20.马肖:《圣母弥撤曲》的“羔羊经”21.波隆纳:牧歌《一只凤凰》22.兰地尼:叙事歌《她不再怜悯》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23.邓斯泰布尔:经文歌《你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24.杜费:《赞美诗》25:杜费:经文歌《玫瑰在近日开放》26.杜费:弥撒曲《脸儿苍白》的“羔羊经”27.奥凯亥姆:弥撤曲《MI-MU》的“羔羊经”28.约斯堪:经文歌《圣母颂》29.拉索:歌曲《我亲爱的夫人》30.拉索:无伴奏合唱《回声》31.拉索:经文歌《女巫的预言》32.马丁.路德:新教圣咏《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33.帕勒斯特里那:《玛采鲁斯教皇弥撤曲》的“信仰经’,34.加卜利埃里:《坎佐纳》35.莫尔顿:器乐曲《武士歌》36.约翰逊:琉特琴曲《绿袖》37.杰苏阿尔多:牧歌《我无言离去》38.马伦吉奥:牧歌《孤独而凄凉的荒野》39.蒙特威尔第:牧歌《冷酷的牧羊女》40.卡契尼:牧歌《最奸诈的面孔》41.蒙特威尔第:牧歌《我的爱在哪里》四、巴洛克时期音乐42.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选段43.佩里:歌剧《优丽迪丝》选段44.普赛尔:歌剧《阿尔米德》选段45.斯卡拉蒂:歌剧《格里塞尔达》选段46.许兹:《扫罗,你为什么要迫害我》47.科雷利:《三重奏鸣曲》(0p3 Not).48.F.库泊兰:古钢琴《组曲》选段49.斯卡拉蒂:《奏鸣曲》(K119)50.维瓦尔蒂《G小调大协奏曲》(0p3 Not)51.维瓦尔蒂:《大协奏曲:四季》52.巴赫:《前奏曲与赋格》Bwv54353.巴赫:《马太受难曲》54.巴赫:《约翰受难曲》55.巴赫:《D大调第三乐队组曲》56.巴赫:《音乐的奉献》57.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58.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59.亨德尔:《水上音乐》60.亨德尔:《皇帝焰火音乐》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61.巴赫:《第四奏鸣曲》62.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优丽迪丝》选段63.佩格莱西:喜歌剧《管家女仆》64.海顿:《第77交响曲》65.海顿:《弦乐四重奏》0p71 NO 366.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67.海顿:《第101交响曲-时钟》68.海顿:《弦乐四重奏》0p3 No569.海顿:《第45交响曲-告别》70.海顿:《第100交响曲-军队》71.海顿:《第104交响曲》72.莫扎特:《C大调钢琴协奏曲》K46773.莫扎特:歌剧《魔笛》选段74.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75.莫扎特:歌剧《唐.乔凡尼》选段76.莫扎特:《第40交响曲》77.莫扎特:《第41交响曲》78.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79.贝多芬:《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80.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81.贝多芬:《第8钢琴奏鸣曲-悲枪》82.贝多芬:《第17钢琴奏鸣曲-暴风雨》83.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黎明》84.贝多芬:《第3交响曲》85.贝多芬:《第5交响曲》86.贝多芬:《第6交响曲》87.贝多芬:《第9交响曲》88.贝多芬:《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1六、浪漫主义时期音乐89.威伯:歌剧《自由射手》选段90.威伯:钢琴曲《邀舞》91.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92.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93.舒伯特:《第8交响曲》94.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95.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96.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97.舒曼:钢琴套曲《蝴蝶》98.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99.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00.门德尔松:序曲《仲夏夜之梦》101.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102.门德尔松:《意大利交响曲》103.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选段104.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105.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序曲106.瓦格纳:歌剧《女武神》中“飞行的女武神”107.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108.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09.约翰-斯特劳斯:歌剧《蝙蝠》序曲110.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111.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12.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113.马勒: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114.马勒:《第8交响曲》115.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死与净化》116.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17.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18.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119.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120.李斯特: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121.李斯特:《第1钢琴协奏曲》122.李斯特:钢琴与乐队《死神之舞》123.柏辽兹:《幻想交响曲》124.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125.丹弟:《法国山歌交响曲》126.圣桑:歌剧《参孙与达利拉》选段127.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128.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选段129.比才:歌剧《卡门》选段130.罗西尼: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选段131.罗西尼:歌剧《威廉.退尔》序曲132.贝里尼:歌剧《梦游女》选段133.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选段134.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选段135.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选段136.威尔第:歌剧《奥塞罗》选段137.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选段138.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选段139.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140.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选段141.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选段142.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43.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144.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145.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146.鲍罗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147.鲍罗汀:歌剧《伊戈尔王》选段148.穆索尔斯基: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149.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150.里姆斯基-科萨克夫:交响组曲《谢赫拉查德》151.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选段152.柴可夫斯基:《第6交响曲,悲枪》153.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年序曲》154.斯美塔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155.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156.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157.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158.巴托克:《为弦乐器、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159.德-法雅:舞剧《三角帽》选曲160.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吉普赛之歌》161.斯克里亚宾:《第5交响曲》162.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163.拉赫玛尼诺夫:《第3钢琴协奏曲》164.德彪西:管弦乐《牧神午后》165.拉威尔:《波莱罗舞曲》166.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七、二十世纪音乐167.勋伯格:《月迷彼罗》168.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169.贝尔格:歌剧《沃采克》选段170.威伯恩:《5首乐队小品》171.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172.斯特拉文斯基:《圣诗交响曲》173.亨德米特:歌剧《画家马蒂斯》选段174.奥涅格:《太平洋231号》175.梅西安:《异国鸟》176.瓦列兹:《电子音诗》177.瓦列兹:《电离》178.施托克豪森:《青年之歌》179.潘德列茨基:《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180.克拉姆:《孩子们的原始呼声》181.布列兹:《无主人的锤子》182.约翰-凯奇:《方塔纳混合曲》183.莱斯庇基:《罗马的喷泉》184.埃尔加:《谜语变奏曲》185.霍尔斯特:《行星组曲》186.布里顿:管弦乐《青年乐队指南》187.格什文: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188.格什文: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89.科普兰:舞剧《阿帕拉契亚的春天》选段190.伯恩斯坦:《西城故事》选段191.哈恰图良:舞剧《加亚涅》选段192.普罗科菲耶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3.肖斯塔克维奇:《第1交响曲》194.肖斯塔克维奇:《第5交响曲》195.肖斯塔克维奇:《第7交响曲》196.肖斯塔克维奇:《第8交响曲》197.肖斯塔克维奇:《第11交响曲》198.肖斯塔克维奇:《四重奏》199.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彼得与狼》200.卢托斯拉夫斯基:《管弦乐队协奏曲》。
不可错过的十首欧洲中古民谣

不可错过的十首欧洲中古民谣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不可错过的十首欧洲中古民谣现在好像每个人都在听民谣,说起来都会哼《南山南》,还有什么《董小姐》,其实民谣真的不止这些啦。
今天维安要安利的是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欧洲中古民谣。
中世纪欧洲音乐分两条线路:一是教堂里的宗教音乐,以人声圣咏为主;二则是中古民谣。
这些音乐多是由吟游诗人根据民间故事或神话史诗编写传唱的诗歌,或是村落城镇中世代相传的传统歌谣,总之产生于真正的民间。
这些音乐是当时普通民众里为数不多的几种娱乐形式之一,它蕴涵着率意与直接,它是人们忘却现实压抑,将心底感情至纯的一种宣泄。
《underavioletmoon》1.《Underavioletmoon》——Blackmore'night.《UnderAVioletMoon》(在紫罗兰色的月光下)是来自英国吉他手RitchieBlackmore和他的妻子CandiceNight组成的夫妻乐队blackmore’snight,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一个甜蜜的乐队。
他们的音乐受到中世纪文艺复兴色彩的音乐所影响,使用的乐器有吉他、键盘、小提琴、铃鼓、曼陀铃,手风琴等,如此丰富的音乐背景与音乐配器,再加上Blackmore的吉他功力与Night的优雅嗓音,共同构筑出如诗如梦的音乐诗篇。
GalenCrew2.《Sleepyhead》——GalenCrew.“公元1239年,有一位有着王室血统的女孩,根据古老的故事所讲述的,她是最美的女孩,在石头砌成的城堡里,她每晚独自长眠,任何连亡者都能惊醒的声音,都无法唤醒她。
”GalenCrew是一个有着英伦气质的90后歌者,来自美国。
他像一个吟游诗人,声音柔软温和,一点儿都不90后,也不美国,声音中反而有着中古民谣歌者的味道。
GalenCrew略显沙哑的嗓音微整首歌曲增添了一丝丝的神秘和伤感,这首《Sleepyhead》是一首太让人迷恋的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藝復興時期的 聲樂曲
• 彌撒、經文歌和牧歌
• 至於彌撒曲,其形式 與經文歌型式雷同 • 小型宗教曲式,諸如 頌歌、哀歌、聖詠, 答唱曲,靈修讚歌等 等
• 經文歌最大特徵就是 禮儀性的清唱式 • 每一聲部均有獨立性 主元1450-1600年 • 聲樂與器樂逐漸分離 而獨立發展。 • 這一時期五線譜已得 到完善 • 音樂家在人文主義思 潮的推動下,對復調 音樂進行了發展和變 革
文藝復興時期的 重要人物和樂派
• 樂派:尼德蘭樂派,威 尼斯樂派,羅馬樂派 • 杜飛(Guillaume Dufay 約1400-1474), 十六世紀是帕勒斯替 那(Palestrina 15251594) • 帕勒斯替那將複音音 樂發展達到顛峰,並 結束這時代
梁睿謙 2B (33) 馬頌喬 2B (34)
中世紀音樂
• 西元800~1400年,介 於古代音樂與文藝復 興時期之間 • 教會是當時人們的生 活重心 ,因此當時藝術 與宗教息息相關 • 中世紀的音樂的類型 : 宗教音樂、世俗音樂
宗教音樂
• 出發點是為了教堂的 禮拜儀式所創作的 • 單音音樂的作品
複音音樂、卡農等等
• 在中世紀時期最有名 的為葛麗果聖歌 • 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 堂裡進行的
彌撒曲、安魂曲
世俗音樂
• 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 些沒落的貴族階級 • 內容大部分都是與宗 教有關但不是在教堂 裡演出 • 特色是旋律高低起伏 變化小,缺乏和聲基 礎,表現樸實
中世紀音樂重要人物
• 對中世紀音樂貢獻最大的是米蘭主教安布 羅斯和教宗格里高利一世 • 安布羅斯推行對聖歌的雙聲合唱,引入和 聲,使教會音樂得以發展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