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次⼈⼝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泰州常住⼈⼝超461.8万⼈泰州市常住⼈⼝为461万⼈,城镇⼈⼝257万⼈占总⼈⼝的55.64%昨天,市统计局、市第六次全国⼈⼝普查领导⼩组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市第六次全国⼈⼝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以2010年11⽉1⽇零时为标准时点,全市常住⼈⼝为4618558⼈,每10万⼈中具有⼤学程度的有7009⼈,⽐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增加了4630⼈,⼈⼝素质明显提⾼。

市统计局有关⼈⼠介绍,过去常说的泰州有500万⼈⼝,指的是户籍⼈⼝。

上世纪末,随着企业改制,⼈⼝流动频繁,导致⼈⼝与户籍分离的现象⼗分突出。

因此,从第五次全国⼈⼝普查开始就统计的是常住⼈⼝,⽽⾮户籍⼈⼝。

据了解,此次⼈⼝普查⼯作从2009年11⽉开始启动,历时⼀年半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领导下,近4万名普查⼯作者主动登门⼊户,详细登记⼈⼝情况。

建市以来,我市已在2000年成功开展了第五次全国⼈⼝普查。

此次⼈⼝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市⼈⼝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量基础数据,为今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及⽬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六次⼈⼝普查显⽰,我市常住⼈⼝素质明显提⾼。

”市统计局有关⼈⼠介绍,全市常住⼈⼝中,具有⼤学(指⼤专以上)⽂化程度的⼈⼝为323704⼈;具有⾼中(含中专)⽂化程度的⼈⼝为650817⼈;具有初中⽂化程度的⼈⼝为1793888⼈;具有⼩学⽂化程度的⼈⼝为1339773⼈。

各种受教育程度的⼈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肄业⽣和在校⽣。

与第五次全国⼈⼝普查相⽐,每10万⼈中具有⼤学程度的由2379⼈上升为7009⼈,也就是说,每百⼈当中就有7名⼤学⽣,是2000年的近3倍。

全市常住⼈⼝中,⽂盲⼈⼝(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为25493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相⽐,⽂盲⼈⼝减少75305⼈,⽂盲率由8.51%下降为5.52%,下降2.99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苏州市区域

苏州市区域

苏州市行政区划共11个。

苏州共辖7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根据《苏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一、市辖区【吴中区】 (邮政编码215128)(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甪l ù直镇/木m ù渎d ú镇/胥x ū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光福镇【相城区】 (邮政编码215131)(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huáng 埭d ài 镇/渭塘镇/阳澄湖镇【金阊区】 (邮政编码215008)(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平江区】 (邮政编码215005)(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l óu 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沧浪区】 (邮政编码215006)(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x ū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fēng 门街道/友新街道【虎丘区、苏州高新区】(邮政编码215004)(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s h ù关镇/ 通安镇/东渚z h ǔ镇二、县级市【 常熟市(驻虞山镇)】(邮政编码215500)辖9镇1街虞山镇/碧溪街道/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dǒng 浜bāng 镇/尚湖镇/辛庄镇【昆山市(驻玉山镇)】(邮政编码215300) 辖10镇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邮政编码215600)辖8镇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吴江市(驻松陵镇)】(邮政编码215200)辖9镇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f én 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太仓市(驻城厢镇)】(邮政编码215400) 辖7镇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huáng 泾镇/双凤镇/陆渡镇三、其它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339398人(驻娄葑镇)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人民网4月28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浙江省各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浙江省各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2000年杭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杭州统计信息网2002-7-29 11:16:56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6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手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及人口增长全市普查登记总人口为687.80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和现役军人,下同),同杭州市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583.21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04.59万人,增长17.93%;平均每年增加10.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61%。

二、人口地区分布及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密度为41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人口为450.22万人,人口密度为1467人/平方公里;五县(市)总人口为237.58万人,人口密度为176人/平方公里。

市辖十三个区、县(市)的总人口及人口密度如下:上城区33.50万人,人口密度为18508人/平方公里;下城区41.24万人,人口密度为13329人/平方公里;江干区56.53万人,人口密度为2689人/平方公里;其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36万人,人口密度为607人/平方公里;拱墅区42.92万人,人口密度为4892人/平方公里;西湖区59.33万人,人口密度为2260人/平方公里;滨江区11.59万人,人口密度为1581人/平方公里;萧山区123.33万人,人口密度为1060人/平方公里;余杭区81.78万人,人口密度为669人/平方公里;桐庐县37.79万人,人口密度为212人/平方公里;淳安县38.22万人,人口密度为86人/平方公里;建德市47.30万人,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公里;富阳市62.84万人,人口密度为348人/平方公里;临安市51.43万人,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公里。

-江苏南通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苏南通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苏省南通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作者:————————————————————————————————日期:2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南通市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7282835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 2589631户,家庭户人口为684972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7人减少0.2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443066人,占47.28%;女性人口为3839769人,占52.7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1.71下降为89.67。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74003人,占10.63%;15-64岁人口为5306345人,占72.8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02487人,占16.5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58309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8364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3003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2600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佚名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

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中国政府网200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总页数】1页(P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3
【相关文献】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重庆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J],
3.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趋势分析——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J], 邓作勇;高文进
4.我国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J], 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郭静
5.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人口迁移趋势分析——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J], 王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苏州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市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全市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市共登记到总人口[3]11769113人,其中,户籍人口(含户口待定人口)6377730人,外来人口5391383人。

在全部登记人口中,常住人口[4]为1046599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以下简称“五普”)的69167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549221人,增长51.31%,年平均增长率为4.23%。

在全部登记人口中,户籍人口(含户口待定人口)6377730人,同“五普”的57847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92967人,增长10.25%,年均增长0.98%。

在全部登记人口中,居住在苏州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291496人,同“五普”的11754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116067人,增长265.10%,年均增长13.83%。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5]2924189户,家庭户人口为83052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4人,比“五普”的3.15人减少0.31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38124人,占51.00%;女性人口为5127870人,占49.0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五普”的98.13上升为104.10。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63411人,占9.21%;15-64岁人口为8611713人,占82.2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90870人,占8.51%。

同“五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2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2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0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6226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9698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2305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6440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745人上升为1397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900人上升为1908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789人上升为3843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373人下降为21636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49495人,同“五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90196人,文盲率[6]由4.91%下降为2.38%,下降2.53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