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激素检测
垂 体 瘤

垂体瘤一、概述:垂体瘤(The hypophysoma)应包括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垂体细胞瘤(The Pituicytoma)、垂体腺癌(Malignat adenoma of pituitary)和垂体转移癌(Matastatic carcinomatous of pituitary)等四种病变。
其中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三位,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
国内80年代初期23个医疗单位的统计,垂体腺瘤的相对发生率平均为9.60%(3.89%~16.09%),与国外资料(11.1%)相比较相差不大。
近年来垂体腺瘤的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其原因除内分泌诊断技术、神经放射等检测技术设备的提高外,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普及,各专业的密切协作及人们的文化素质自我保健意识、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无关系。
国外垂体疾病死亡的尸检中,有20%~50%为亚临床的垂体微腺瘤。
因此,目前垂体腺瘤的发病率较80年代的统计为高。
至于垂体细胞瘤,垂体腺癌和垂体转移癌等都是少见的。
二、脑垂体腺瘤【概述】垂体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
垂体腺瘤是内分泌系统肿瘤,是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但近年来对复发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认为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有1/3肿瘤具有侵袭性,侵犯海绵窦和周围骨质及硬脑膜,这就造成复发和转移。
H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为10%~36%,因此,事实上的垂体腺瘤难以达到真正的全切除,术后残余是复发的首要因素。
垂体腺瘤多发生于青壮年;小儿及老人少见。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垂体的解剖】1、垂体为一黄红色横的椭圆形腺体,其横径大约9~12毫米,前后径8~12毫米,垂直径5~8毫米,重0. 5~0.6克,女性稍重些。
脑垂体位于蝶鞍的垂体窝内,上面被硬脑膜形成的鞍隔覆盖,中央有鞍隔孔,是垂体柄通过的地方。
鞍隔有厚薄之分,这决定了垂体腺瘤的发展方向。
垂体的上方为视交叉,两侧有海绵窦颈内动脉。
垂体分为腺垂体(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垂体后叶)两大部分。
垂体瘤

垂体瘤一、病因: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
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因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
不育或阳痿常最早发生而多见;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1)神经纤维刺激症:呈持续性头痛;(2)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3.垂体卒中;4.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
二、检查:1.颅X线平片:正侧位片示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2.CT扫描;3.磁共振成像(MRI);4.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三、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内分泌检查: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3.影像学:(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4.病理学检查: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
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
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
四、鉴别诊断:1.肿瘤:(1)颅咽管瘤多发生在幼儿及年轻人,病理变化缓慢,除视力和视野障碍外,还有发育停止,性器官不发育,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减低和丘脑下部受累的临床表现,体积大的肿瘤呈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临床影像学多数病例肿瘤有囊变,钙化。
肿瘤多位于鞍上,垂体组织在鞍内底部。
(2)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性视力减退伴有不规矩的视野缺损,头痛,内分泌症状不太明显。
(3)拉氏囊肿发病者年轻,病理变化多无明显表现,少部分呈现内分泌混乱和视力减退。
垂体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 eatetfN u sre , eFr li l o il . U i rt,  ̄ ghn 1(2 , ) Dp r n o er u r t it ic s t ,踟 n e i C , u 30 1 a西 m o g y h s C na H p a , v sy c 1
A s atO jc v T i ust f ec f ii r aeo ar oa o teee 0p ua o oeT s s t g bt c: bet e od cs h i une p ua dnm m vl nh vl f i ir hr n .o s sh s — r i s en l o t ty e l t ty m a e e i
中 图 分 类 号 :794 1 3 .1 1 文献标识码 : A
手术治疗可 以明显改善垂体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瘤患者术前高激素水平 状态 , 手术治疗有着肯定 的治疗 价值 ; 垂体激 素水平 的动态 监测可 以作 为评估 肿瘤手 术切除
T e l i l p la o p  ̄t yh r n e c o eoe n f r p rt n Y l o f M l gya BEI , h i c pi t n0 i m' omo e t tnbfr dat ea o AV  ̄- cn a a ci f t d ei a eo i GH a, A C -un, I i 以  ̄
(.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 吉林 长春 102 ; . 安市 医院 神经外 科 , 30 1 2集 吉林 集安 140 ) 300
摘要 :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对垂 体内分泌激 素的影 响 ; 手术 前后 激素水平 的动态 监测对评 估肿瘤 手术切除
垂体瘤激素检测

垂体瘤激素检测: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是临床中诊断疾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共有8个项目,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黄体生成素(LH)测定、生长激素(GH)测定、抗利尿激素(ADH)测定、催乳素(PRL)测定、卵泡刺激素(FSH)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编辑[正常参考值]成人:2—10mIU/L;儿童:0.9-9.1mIU/L。
[临床意义]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灵敏指标。
1.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升高水平与甲状腺损伤程度成正比。
地方性缺碘性、高碘性甲状腺肿和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血清TSH升高。
2.减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编辑[正常参考值]14-168pmol/L.[临床意义]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时,血清TRH及TSH都升高,重症时TRH可达1142pmol/L。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由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
垂体性甲低如临床上常见的席汉综合征,TRH升高,TSH减少.而下丘脑性甲低则TRH和TSH、T3、T4均降低。
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RH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4.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血TRH正常,后期甲低时则升高。
5.先天性单独性TRH缺乏症临床上罕见。
6.脑外伤可引起下丘脑释放激素的减少,TRH降低。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编辑[正常参考值]1。
1-11.0pmol/L。
[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垂体ACTH细胞瘤、异源性ACTH分泌综合征、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Nelson综合征、各种应激反应等.2.降低:常见于垂体或鞍旁肿瘤、垂体前叶受损(如席汉病)和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黄体生成素(LH)测定编辑[正常参考值]青春期前:2—12IU/L; 成人:4—20IU/L;绝经后:>40—200IU/L.[临床意义]⒈增高:原发性睾丸衰竭、卵巢衰竭、过早绝经等。
垂体瘤免疫组化结果及意义

垂体瘤免疫组化结果及意义一、前言垂体瘤是指发生在垂体腺内的肿瘤,常见的类型有催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卵泡激素瘤等。
垂体瘤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定免疫标志物来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方法垂体瘤免疫组化主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首先需要取得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然后将标本进行固定、切片和染色等处理步骤,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评估免疫反应结果。
三、常用指标1. 催乳素(PRL):是促乳腺分泌素合成和释放的主要调节因子,也是催乳素细胞来源于垂体腺柱上部的主要标志物。
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PRL水平较低,但在催乳素细胞腺癌或催乳素瘤等情况下,PRL 水平会升高。
2. 生长激素(GH):是垂体腺中生长激素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主要调节因子,也是生长激素细胞来源于垂体腺柱下部的主要标志物。
在正常情况下,GH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在生长激素瘤等情况下,GH 水平会升高。
3. 促卵泡激素(FSH):是调节性腺功能的重要激素之一,也是促卵泡细胞来源于垂体腺柱上部的主要标志物。
在正常情况下,FSH水平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在促卵泡激素瘤等情况下,FSH水平会升高。
四、意义1. 确定肿瘤类型: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定免疫标志物来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3. 判断预后:不同类型的垂体瘤具有不同的预后,通过免疫组化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4.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定期检测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定免疫标志物,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风险。
五、注意事项1. 免疫组化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3. 不同实验室使用的抗体种类和浓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实验室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检测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前后内分泌检测及疗效。
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抽取医院收治的79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分析,经患者同意后在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内分泌激素检测,对比患者的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
结果:患者术后12月、术后6月、术后3月的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但术后3、6、12月的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低于术后7d、术后1d、手术前(P<0.05)。
79例患者中术后一年内有5例患者疾病复发,其余74例患者疾病未复发。
疾病复发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高于疾病未复发患者(P<0.05)。
结论: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前后实施内分泌激素检测,可明确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可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患者或发现疾病复发征兆,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垂体泌乳素腺瘤手术;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疾病复发Endocrine Detection and Efficacy Analysis of Pituitary Prolactin Adenoma SurgeryTIAN Yuan-yuan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Henan 4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endocrine detec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of pituitary prolactinoma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Methods:From Jan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0,79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prolactinoma surgery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and analysis.After the patient's consent,the endocrine hormone test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after the operation,Compare patients'serum prolactin and growth hormonelevels.Results: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erum prolactin and growth hormone levels at 12 months,6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P>0.05);But serum prolactin and growth hormone levels at 3,6,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level was lower than 7 days after operation,1 day after operation,and before operation(P<0.05).Among the 79 patients,5 patients had disease recurrence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operation,and the remaining 74 patients had no disease recurrence.The level of endocrine hormone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diseas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relapse(P<0.05).Conclusion:Implementing endocrine hormone tes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pituitary prolactinoma can clarify the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endocrine hormone level,and can promptly find patients with disease recurrence or find signs of disease recurrence,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t the first time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Pituitary Prolactin Adenoma Surgery;Serum Prolactin;Growth Hormone;Recurrence of Disease垂体泌乳素腺瘤属于临床常见肿瘤疾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青壮年是疾病多发群体。
垂体瘤

脑垂体瘤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
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脑垂体瘤简介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0g,女性重0.45~0.90g。
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页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临床表现脑垂体瘤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
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
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
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
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咽管区肿瘤,多数为良性。
它来源于位于脑底部的垂体腺细胞,可以分泌过多或过少的激素。
根据其大小和功能特点,垂体腺瘤可分为微腺瘤和巨腺瘤。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外科手术等领域的进步,对于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诊断进展:1. 影像学诊断:传统的平片检查已经被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所取代。
fMRI可以明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影响范围,并且能够检测肿瘤是否侵入周围组织,对于鉴别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准确度。
2. 激素水平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异常是垂体腺瘤最主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抗利尿激素(ADH)、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和催乳激素(PRL)等的水平,可以辅助判断病变的类型。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垂体腺瘤,从手术中获取组织标本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
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核分裂象和血管侵犯程度可以帮助判断其恶性程度。
二、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对于无功能或压迫性垂体腺瘤,尤其是微小者,药物治疗成为首选。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硫酸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激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控制肿瘤生长和减少相关激素分泌,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视神经。
2.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经经颅道或经鼻道途径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体征。
目前外科手术已经发展到显微神经导航、内窥镜等技术,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创伤小。
3. 放射治疗:对于未能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或复发的巨腺瘤,放射治疗是常用的选择之一。
主要包括传统放射治疗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它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控制或减少肿瘤生长的效果。
4. 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特定靶点的抗癌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干扰垂体腺瘤细胞中关键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抑制。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瘤激素检测: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是临床中诊断疾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共有8个项目,分别是: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黄体生成素(LH)测定、
生长激素(GH)测定、
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催乳素(PRL)测定、
卵泡刺激素(FSH)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
成人:2-10mIU/L;儿童:0.9-9.1mIU/L。
[临床意义]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灵敏指标。
1.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升高水平与甲状腺损伤程度成正比。
地方性缺碘性、高碘性甲状腺肿和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血清TSH升高。
2.减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14-168pmol/L。
[临床意义]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时,血清TRH及TSH 都升高,重症时TRH可达1142pmol/L。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由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
垂体性甲低如临床上常见的席汉综合征,TRH升高,TSH减少。
而下丘脑性甲低则TRH和TSH、T3、T4均降低。
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RH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
4.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血TRH正常,后期甲低时则升高。
5.先天性单独性TRH缺乏症临床上罕见。
6.脑外伤可引起下丘脑释放激素的减少,TRH降低。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1.1-11.0p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垂体ACTH细胞瘤、异源性ACTH分泌综合征、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Nelson综合征、各种应激反应等。
2.降低:常见于垂体或鞍旁肿瘤、垂体前叶受损(如席汉病)和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黄体生成素(L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
青春期前:2-12IU/L;成人:4-20IU/L;
绝经后:>40-200IU/L。
[临床意义]
⒈增高:原发性睾丸衰竭、卵巢衰竭、过早绝经等。
2.降低:见于垂体机能减退、妊娠、无生殖力综合征、性机能减退、女性染色体病(如两性畸形)等。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生长激素(G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
儿童:<10μg/L;成人:<5μg/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⑴生理性增高:常见于活动,睡眠,蛋白餐后,应激,空腹,使用某些药物如胰岛素、L-多巴、注射氨基酸、麻醉、服用泻药后等。
⑵病理性增高:常见于急性疾患、灼烧、外科手术、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溴隐停治疗失败、低血糖症等。
2.降低:
⑴生理性降低:常见于休息、肥胖、使用皮质激素过量等。
⑵病理性降低:常见于全垂体功能低下、垂体性株儒、高血糖等。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1.0-1.5ng/L。
[临床意义]
1.增高:
⑴生理性增高:常见于低血压、渗透压降低、吸烟等。
⑵病理性增高:常见于恶性肿瘤组织中抗利尿激素的异位分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2.降低:
⑴生理性降低:常见于寒冷,乙醇也可抑制ADH分泌。
⑵病理性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或因感染、损伤、肿瘤等引起的垂体尿崩症等。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催乳素(PRL)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
男:<20μg/L;
女:卵泡期:<23μg/L;黄体期:5-40μg/L;
妊娠期:<80-400μ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高:常见于新生儿期、妊娠、月经、应激状态、吸吮、产后、泌乳期、夜间睡眠等。
某些药物也可引起高泌乳血症,如冬眠灵、酚噻嗪、利血平、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治疗及抗组织胺类药物等。
2.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垂体性肿瘤、下丘脑紊乱、肿瘤、肉瘤、脑膜炎、Chiari-Frommel综合征、Nelson综合征、闭经、乳溢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也可引起PRL升高。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卵泡刺激素(FS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
男性:2.5-15U/L。
女性:4-20U/L;绝经后:>40-20OU/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睾丸精原细胞瘤、K1inefelter综合征、Turher综合征、原发性闭经、阉割、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早期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以及巨细胞退行性肺癌与异位性腺样物质的分泌。
2.降低:见于雌激素治疗、孕酮治疗、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及晚期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等。
垂体瘤激素的7种变化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脑瘤之一,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
各型分泌性腺瘤可分泌过多的激素,早期即可产生不同的内分泌亢进症状。
无分泌功能腺瘤可压迫及破坏垂体前叶细胞,造成促激
素减少及相应靶细胞功能减退,临床产生内分泌功能减退症状。
少数内分泌性腺瘤病例在病程晚期亦可产生垂体功能减退。
1.PRL(催乳素)腺瘤:多见于女性年轻者(20~30岁),男性病例约占15%。
因PRL增高抑制下丘脑促性激素的分泌,使雌激素降低,LH、FSH分泌正常或降低。
亦有认为高PRL血症影响正常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及孕酮的合成。
PRL增高至60μg/L时可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过少,延期,随着PRL进一步增高,可出现闭经。
闭经病例多同时伴有溢乳,但大多数挤压乳房时方流出少量乳汁,也有部分患者不伴有溢乳。
其他症状可有性欲减退、流产、肥胖、面部阵发潮红等。
在青春期患者,可有发育期延迟,原发性闭经。
因雌激素可促进PRL细胞增生,故临床可见妊娠后发生PRL瘤。
口服避孕药(特别是低雌激素活性者)与PRL瘤的发生无关。
男性高PRL血症者可致血睾酮降低,精子生成障碍,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形态异常。
临床有阳萎、性功能减退、不育、睾丸缩小,少数可有毛发稀少、肥胖、乳房发育及溢乳(约占20%)等。
女性患者多能早期确诊,有2/3病例为鞍内微腺瘤(肿瘤直径<10mm),神经症状少见。
男性患者往往未注意早期性欲减退症状,因此在确诊时大多肿瘤较大并向鞍上生长,产生头痛及视路症状等。
高prl 血症的原因甚多,必须在确诊为垂体腺瘤前排除其他原因。
2.GH(生长激素)腺瘤:GH腺瘤发生在青春期骨骺闭合以前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成人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acromagaly),发展缓慢,常达6~9年方可确诊。
3.ACTH腺瘤(Cushing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为主。
大多瘤体较小,不产生神经症状,甚至不易被放射检查发现。
本症特点为瘤细胞分泌过量的ACTH及有关多肽,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产生高皮质醇血症。
后者可造成体内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呈典型的Cushing综合征表现。
该病临床症状为:①脂肪代谢紊乱,可产生典型的“向心性肥胖”;②蛋白质代谢紊乱;③糖代谢紊乱;④电解质代谢紊乱,见于少数患者,晚期可出现血钾及血氯降低,血钠增高,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⑤性腺功能障碍,儿童患者则生长发育障碍;⑥高血压,约85%病例有高血压;⑦精神症状,约2/3患者有精神症状;⑧抗病力减退。
4.促性腺激素腺瘤(GnH腺瘤或FSH,LH腺瘤):起病缓慢,因缺少特异性症状,故早期诊断困难。
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降低,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
5.TSH腺瘤:单纯TSH分泌腺瘤甚为罕见,多呈侵袭性。
临床症状有甲状腺肿大并可扪及震颤,闻及杂音,有时出现突眼及其他甲亢症状,如性情急躁,易激动,双手颤抖,多汗,心动过速,胃纳亢进及消瘦等。
TSH腺瘤尚可继发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TSH细胞代偿性肥大,部分致腺瘤样变,最后形成肿瘤。
TSH腺瘤可向鞍上生长,产生视力及视野改变。
6.混合性垂体腺瘤:肿瘤所分泌各种不同的过多激素会产生相应的内分泌亢进症状。
7.无分泌功能腺瘤:又称嫌色细胞瘤,多见于30~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此型肿瘤生长较缓慢,且不产生内分泌亢进症状。
因此确诊时往往肿瘤已较大,压迫及侵犯垂体已较严重,造成垂体促激素的减少,产生垂体功能减退症状。
可引起:①促性腺激素不足;②促甲状腺激素不足;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④生长激素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