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生产学(精)

合集下载

《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牛生产学》是农业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牛的繁殖、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牛生产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牛生产学》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和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一、《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养牛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养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牛生产学》作为与养牛生产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培养养牛技术人才和提高养牛生产技术水平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意义《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养牛技术人才。

通过对《牛生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可以推动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为养牛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力支持。

1.原则(1)贴近实际:《牛生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立足于实际,贴近生产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关注前沿:《牛生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应注重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引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养牛生产技术和理论成果。

(3)创新性:《牛生产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应注重创新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目标(1)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养牛生产相关工作。

(2)引导学生了解养牛生产技术前沿,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养牛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内容(1)课程设置:根据《牛生产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可以分为“牛的生长发育”、“牛的饲养管理”、“牛的疾病防治”等模块,每个模块中涵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牛生产学

牛生产学

牛生产学名词解释:1.肉牛的生产力:又称产肉力,是指肉牛在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所提供出来的一定标准、一定数量牛肉产品的能力。

2.补偿生长:当幼牛营养贫乏,饲喂量不够或由于饲料质量不好,牛的生长速度变慢或停止。

当营养恢复正常时,生长加快,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仍能长到正常体重。

3.肥育:在宰杀之前的一段时期使猪、鸡等家畜、家禽很快地长肥。

通常是喂给大量的精饲料。

也叫育肥、催肥。

4.胴体重:宰前活重-(头重+皮重+血重+内脏重+腕跗关节以下的四肢重)。

5.泌乳周期:母牛第一次产犊后便进入了成年母牛的行列,开始了正常的周而复始的生产周期。

因为乳用母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是泌乳,所以它的生产周期事围绕着泌乳进行的,因而称为泌乳后期。

6.围产期:奶牛临产前15天到产后15天这段时间。

按传统方法,前15为干奶期,后15为泌乳期。

7.全混合日粮(TMR):根据牛群营养需要的粗蛋白、能量、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把揉切短的粗料、精料和各种预混料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将水分调整为45%左右而得的营养较平衡的日粮。

8.酒精阳性乳:是指用68%、70%、72%、75%酒精与等量牛奶混合而产生微细颗粒或絮状凝块的牛奶。

分为高酸度酒精阳性乳(酸度为18-20°T以上,加酒精发生凝固的牛奶)和低酸度酒精阳性乳(酸度在11-18°T之间,加酒精可产生细小絮状凝块的牛奶)。

9.早期断奶:人为缩短犊牛的哺乳期,减少犊牛的哺乳量。

10.泌乳曲线:奶牛在从产犊到干奶的整个泌乳过程中,产奶量呈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奶量为纵坐标,所得的泌乳期奶牛产奶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1.干奶:为了保证母牛在妊娠后期体内胎儿的正常发育,使母牛在紧张的泌乳期后能有一充分休息的时间,使其体况得到恢复,泌乳得以修复与更新,在母牛妊娠的最后两个月采用人为的方法使母牛停止泌乳。

12.肉牛异地肥育:在甲地繁殖并培育犊牛、架子牛,在乙地专门进行肉牛肥育,发挥各种优势。

《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牛生产学》是农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牛的解剖生理、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组织了一次《牛生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我们进行了课程的重新规划和设计。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将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提取和优化。

我们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程的呈现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沟通效果。

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们借鉴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实践探究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验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注重课程的与时俱进和实用性。

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牛产业的变革是牛生产学必须面对的挑战。

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引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牛业企业的专家来给学生讲课,让他们了解牛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教学评价和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我们及时了解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我们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我们也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知识。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牛生产学》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所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也有所增强。

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对于今后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牛生产学(1)

牛生产学(1)
n 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全球在未来的10年中,奶制 品的需求量将每年以2.7%的速度增长
牛生产学(1)
二、养牛生产存在的问题
n 1、生产水平低,人均占有量低 n 我国只有少部分奶牛场单产水平超过8000㎏,
全国平均牛产奶量只有3590㎏,以色列8600㎏ /头,日本8300㎏/头,美国8000㎏/头。 2006 年人均奶牛占有量虽然接近25kg,但与世界平 均水平以及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2006年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98kg/ 人 , 亚 洲 40kg/ 人 , 日 本 70kg/人,印度73kg/人。
n 4、产品单一,档次不高 n 我国牛奶消费以鲜奶为主,品种较少,而牛奶
市场又以低档奶为主,如袋装、瓶装奶,高档 奶市场较小,这主要与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 生活水平以奶源质量有关,南方牛奶生产与消 费季节相矛盾。
n 牛肉消费以鲜牛肉为主,缺少牛肉的深加工, 我国牛肉深加工不足10%,从而影响了牛肉的 生产。
牛生产学(1)
n 2、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水平偏低
n 我国奶牛饲养主要以农户饲养为主, 80%左右的奶牛饲养在规模低于20头的 养殖场或养殖户手中,饲养管理水差, 大多数是手工挤奶,牛奶质量较低,乳 房炎发病率高。 肉牛主要以黄牛为主, 而且主要集中在牧区,以放牧为主,饲 养周期长,生产水平低。
牛生产学(1)
牛生产学(1)
2020/11/21
牛生产学(1)
绪论
n 我国是养牛大国,牛的饲养量居世界第 一位。黄牛、水牛的饲养量较大,奶牛 饲养量较少。
牛生产学(1)
一、我国养牛生产现状和发展 趋势
n 1、奶牛生产发展迅速 n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产品的
需求量不断增加,奶牛养殖发展迅速, 乳品生产高速增长。2001年饲养量577万 头,牛奶总产量为1152万吨,人均8.8㎏; 人均10㎏以上; 2006年我国奶牛饲养量 达 到 了 1330 万 头 , 牛 奶 总 产 量 达 到 了 3245万吨,2015年计划30㎏/人。

养牛生产学

养牛生产学

养牛生产学第二章1、牛在动物学和经济用途中的分类2、牛的产地以及外貌特征(1)海福特牛(Hereford)产地:原产于英格兰西部威尔士地区的海福特县及邻近诸县,是英国最古老的牛种之一。

我国解放前后均有引进,尤其适于北方的自然条件。

外貌特征:体躯宽深,前胸发达,肌肉肥满,四肢短,尻部丰满,呈长方形或矩形。

分有角、无角两种。

被毛暗红色,具有“六白”特征,即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及尾为白色,皮肤为橙黄色。

(2)安格斯牛(Angus)产地:原产于英国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全称阿伯丁-安格斯牛(Aberdeen-Angus),是英国最古老的肉牛品种之一。

外貌特征:无角,毛以黑色居多,也有红色。

体格低矮,体质紧凑。

体躯宽而深,呈圆筒形。

四肢短而端正,全身肌肉丰满。

(3)夏洛来牛(Charolais)产地:著名的大型肉牛品种,原产于法国夏洛来及涅夫勒地区。

最早为役用牛,经选育成肉牛品种。

以体型大、生长迅速、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而著名。

外貌特征:全身乳白色,体大结实,肌肉发达,头小而短,尻部丰满。

(4)皮埃蒙特牛(Piemontese)产地:原产于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地区,是在役用牛基础上选育而成的专门化肉用品种。

20世纪引入夏洛来牛杂交而含“双肌”基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终端父本,已被世界22个国家引进,用于杂交改良。

外貌特征:该牛体型高大,体躯呈圆筒状,肌肉发达。

毛色为乳白色或浅灰色,公牛肩胛毛色较深,黑眼圈。

母牛的尾帚均呈黑色。

犊牛幼龄时毛色为乳黄色,鼻镜黑色。

(5)荷斯坦牛a.乳用型荷斯坦牛地域分布: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

外貌特征: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静脉明显,后躯较前躯发达,呈锲形或三角形。

色为黑白相间,额部有白星,腹下、四肢下部及尾帚尾白色,其余多位黑色。

b.兼用型荷斯坦牛地域分布:荷兰、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挪威等国。

外貌特征:体格偏小,体躯宽深,乳房发育良好,略呈矩形,尻部方正、发育好,四肢短而开张,乳静脉发达,毛色与乳用型相同,但花片更加整齐美观。

牛生产学

牛生产学

一、名词解释1、体高:又称鬐甲,是自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2、荐高:为荐骨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

3、尻长:为腰角前缘至坐骨结节后缘间的距离。

4、尻宽指数:坐骨结节的宽度对两腰角间的宽度的比例5、排乳反射:当牛犊允吸或挤奶刺激时,乳头皮肤的神经冲动上行至下丘脑,导致催产素分泌并经垂体后叶释放至血液中,使腺泡和较小的乳导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乳房内压升高而迫使乳汁通过乳导管流入乳池。

6、305天产奶量:是自产犊后泌乳第一天起到305天的总产奶量7、305d标准乳量:是根据实际产乳量经系数校正以后的乳量8、乳脂量:是指乳中所含脂肪的重量,它等于乳脂率与产奶量的乘积。

9、前乳房指数:指一次挤奶中前乳区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

10、犊牛:指出生至6月龄的的小牛。

11、育成牛:从犊牛断奶后至第一次产犊以前的母牛或作为种公牛以前的公牛12、奶牛能量负平衡:采食高峰一个月导致奶牛能量入不敷出的现象13、干奶期:母奶牛在产前2个月停止挤奶,目的是将主要营养供给胎儿,恢复由于长期产奶所损伤的乳腺组织,这段时间叫干奶期。

14、高产奶牛:产奶量高,乳成分好、乳脂率高、乳蛋白含量高,繁殖功能正常,无代谢疾病的奶牛15、泌乳初期:泌乳初期是指母牛分娩后15天以内的时间,通常也称围产后期16、泌乳盛期:指产后15-60天,高产牛可延续到产后第3个月,泌乳量达到最高点的时期17、奶牛的围产期:指奶牛分娩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包括妊娠后期和泌乳初期18、奶牛的能量单位:奶牛能量单位(NND)以生产1千克含脂率4%的标准乳需要3138千焦耳的NEL为1个奶牛能量单位。

19、短期优饲法:从母牛产后15~20天开始,在按奶给料,满足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每天再多给1.0~1.5千克的混合精料,作为提高产乳量的预付饲料;在整个盛期,精饲料的给量随着产乳量的增加而增加,直到乳量不再增加为止20、引导饲养法:是指从母牛干乳期的最后两个星期开始,直到产犊后,泌乳达到最高峰时,喂给高水平的能量,以达到减少酮血症的发病率,维持体重和提高产乳量的目的。

牛生产学

牛生产学

头部 公牛:较宽、短、粗重、皮厚毛粗,颈部 多卷毛,具有雄性姿态。 母牛:较狭长、清秀细致,具有母牛的形 象 役牛:较粗重; 肉牛:多宽、短而多肉; 奶牛:多细长而清秀
角 公牛:较粗短而直 母牛:较细长而圆滑 阉牛:较细长 眼 公牛:大而明亮有神 母牛:明亮而温和
嘴与鼻
嘴宽、上下唇整齐;鼻梁要正直、鼻孔要大、 鼻镜要符合本品种颜色。
体重测定: 1、实测法 2、估测法
1/10/2019
1、实测法 用平台式或电子地磅称量。
2、估测法
没有地磅等时候,根据活重于体尺的关系计算,如, 肉牛估重公式: 体重(kg)=胸围*胸围(cm)*体直长(m)*100
1/10/2019
5、年龄鉴别 年龄是评定牛经济价值和种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 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的依据。根据产犊记录是确定牛 年龄的最准确方法,在缺乏记录的情况下,可根据门齿 的变化鉴别其年龄。此外,通过角轮的观察和外貌的表 现也可大致看出其年龄。
役用牛的鉴定要点
上看一张皮 下看四肢蹄 前看胸膛鼓 后看屁股齐
肉牛:具有宽深而肌肉丰满的体躯。 役牛:具有骨骼结实、肌肉发达和强壮 有力的四肢。 奶牛:具有明显发达的泌乳器官。
四、牛外貌鉴定方法和体尺测量
外貌鉴定方法 1· 观察鉴定 2· 测量鉴定 3· 评分鉴定
1/10/2019
尻部 以骨盆、荐骨及第一尾椎为基础构成。尻部宜长、宽、平或微 低。 性器官 公牛:发育健全,睾丸发育良好、对称、大小、长短一致。 母牛:大且肥润,闭合完全。 后肢 1、大腿 要求宽而深 有适当的长度 2、小腿 以胫骨为解刨基础的体表部位 要求适当长度 与股骨构 成的角度为100~130度 3、飞节 以跗关节为基础的体表部位 高低要适度 4、后管 介于飞节和球节之间 “眀筋亮骨”

牛生产学资料(完整版1)

牛生产学资料(完整版1)

牛生产学资料(完整版)●体高:是指从鬐甲的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体斜长:指从肩端前缘到坐骨端后缘之间的距离。

●经济杂交:是以生产性能较低的母牛与培育品种的公牛进行杂交。

●胚胎移植:将一头良种母牛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牛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的技术。

●产犊指数:又叫产犊间隔,指牛群两次产犊所间隔的时间。

●反刍:是指牛采食粗糙,仅混以大量唾液形成食团进入瘤胃,使食物搅拌发酵后一定时间后,又重新把饲料反回到口腔进行咀嚼的过程。

●粗饲料:是粗纤维含量高(超过20%)、体积大、营养价值较低的一类饲料。

主要包括秸秆、秕壳和干草等。

●精饲料:是指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体积小,粗纤维含量少,用于补充牛基本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不足的一类饲料。

●奶牛能量单位:用相当于1 ㎏含脂4%的标准乳能量,即3.138MJ 产奶净能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NND)”。

●DHI:是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亦称奶牛群改良)。

●TMR 技术: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充分混合,由发料车发料,牛群自由采食的一种先进饲养技术。

●奶牛热应激:是指由于环境温度升高使奶牛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别减少,对蒸发散热依赖性加强、相对湿度增加而造成蒸发散热效果减弱而造成的奶牛应激。

●高产奶:是指1 个泌乳期305 天产乳6000kg 以上含乳脂率3%-4%的牛群或个体乳牛。

●胴体重:指称取屠体除去头、皮、尾、内脏器官、生殖器官、腕跗关节以下四肢而带肾脏及周围脂肪的重量。

●补偿生长:指牛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由于饲料不足,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或因疾病造成生长速度下降,甚至停止,一旦恢复高营养水平饲养或环境条件满足了生长发育需要,则生长速度比正常时还快,经过一定时期的饲养,仍能恢复到正常体重。

01220401—2●持续肥育:是指犊牛断奶后直接进入肥育期直到出栏为止,分就地肥育和易地肥育两种形式。

●架子牛:是指未经肥育或不够屠宰体况,年龄在1~3 岁以内的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奶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较 小


奶牛业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中效益最高的畜牧 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发达国家所 占的比重较高,美国占21%,加拿大占26%, 澳大利亚占31%,而我国占5% 目前,我国肉类消费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蛋 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3%,而奶类产量仅占 1%,我国的乳制品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
பைடு நூலகம்
6、环境污染严重

牛的排泄量较大,一个1000头规模的奶 牛场,每天的排泄物、废水等达到80- 120吨。对环境污染较大。
三、养牛业发展的趋势

牛奶、牛肉营养丰富,容易吸收,能为 人类提供优质的能量和蛋白质。牛皮是 很好的皮革产品,牛粪是优质的肥料, 牛是草食家畜,不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
1、政府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

2、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水平偏低 我国奶牛饲养主要以农户饲养为主, 80%左右的奶牛饲养在规模低于20头的 养殖场或养殖户手中,饲养管理水差, 大多数是手工挤奶,牛奶质量较低,乳 房炎发病率高。 肉牛主要以黄牛为主, 而且主要集中在牧区,以放牧为主,饲 养周期长,生产水平低。


3、良种化程度低 我国养牛生产过程中忽视了选育种工作,奶牛 声普遍存在见母就留,牛群总体质量较低,产 奶量不高,甚至一些不法商人以次充好,发假 乱真,用奶牛与黄牛的低代杂交品种充当奶牛 销售。 肉牛生产主要以黄牛、水牛以及淘汰的奶牛为 主,生产周期长,出栏率低,胴体重小。在现 有存栏肉牛中,良种率不到30%,大多数肉牛 肉质粗糙,导致国内牛肉市场存在一种怪现象: 国内牛肉价格低,销售难,而每年又以国外进 口几千吨的高档牛肉。我国牛肉出口比重小,
2、推进奶源和牛肉制品的无公
害生产和认证


我国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产、加工和乳品销 售的不平衡,乳品加工能力强,设备、工艺先 进,但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品销售薄弱,特别是 奶源不足,我国目前日除了鲜奶量仅为加工能 力的 1/3 ,部分地区出现这要是鲜奶,无论奶 源质量如何,均被收购的现象。 由于我国牛肉出口一直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我 国开始推进肉牛规范化饲养,进行牛肉的绿色 无公害生产与认证。

3、肉牛生产稳步增加 由于黄牛、水牛作用役畜地位下降,更 多地转向肉用,随着人民肉食结构的改 变,黄牛杂交改良稳步推进,优质牛肉 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价格稳步上升,肉牛 出栏量和肉牛产量逐年增加,2003年 603.4万吨,人均4.6kg。


4、鲜奶与奶制品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全球奶制品价格上涨明显,进口原料脱脂 奶粉价格从2007年初的2.7-2.8万元/吨上涨到5.55.6万元/吨,上涨幅度达到100%,全脂奶粉从 2.5万元/吨上涨到3.7-3.8万元/吨,上涨了50%, 乳清粉从1.1万元/吨上涨到2.6-2.7万元/吨,上涨 幅度达100%以上;2007年7月到9月,国产奶粉 从1.7万元/吨上涨到2.6-2.8万元/吨,上涨幅度达 到60%。


我国奶源生产增长将由饲养数量的增加转向主 要依靠品种、结构的优化与提高。发挥乳品龙 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构筑科学养殖模式,实行 产业化经营,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饲养 与集中加工相矛盾的问题。 加大奶牛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 饲养。发展小区养殖是实现规模化饲养、规范 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加强疾病防控,推进奶 牛标准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 牛奶质量。

2007 年法国全国牛奶生产商联合会 12 月 19日宣布,2008 年第一季度牛奶预计提 价37%,每千升103.7欧元。英国著名奶 制品企业Dairy Crest,从2007年11月1日 起,牛奶收购价提高了0.7便士/升,达到 7.2便士/升。


2007年我国牛奶主产区原料奶价格上涨明显, 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 6 个 主 产 省 市 原 料 奶 平 均 价 格 2 . 2 8 元 / kg, 比 2006 年同期上涨了 19.4% 。其中北京 2.48 元 /kg,天津、河北2.54元/kg,内蒙古2.25元/kg, 山西1.92元/kg,黑龙江2.12元/kg。 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全球在未来的 10年中,奶制 品的需求量将每年以2.7%的速度增长

中国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 12月24日表示,为 扶持奶业发展,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 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六项财税扶持政策措 施。一是继续执行奶牛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良种补贴 范围。二是建立后备母牛补贴制度,对享受奶牛良种 补贴改良后的优质后备母牛给予一次性补贴。三是将 患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而强制扑杀的奶牛纳入畜禽疫 病扑杀补贴范围。四是将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纳入农 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五是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 政府对参保奶农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六是加强对奶 牛养殖户的信贷支持。
3、加强良种牛的引进、扩繁技 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002年起,科技部开始实施奶业重大科 技专项,加强优秀种公牛的生产与繁育, 推进奶牛品种改良速度,综合利用胚胎 工程技术高效繁育良种奶牛。 2006年农业部开始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 方案,促进牛群质量提高,扩大优质高 产奶牛饲养量。
4、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 户”的目标养殖模式将得到推 广


4、产品单一,档次不高 我国牛奶消费以鲜奶为主,品种较少,而牛奶 市场又以低档奶为主,如袋装、瓶装奶,高档 奶市场较小,这主要与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 生活水平以奶源质量有关,南方牛奶生产与消 费季节相矛盾。 牛肉消费以鲜牛肉为主,缺少牛肉的深加工, 我国牛肉深加工不足10%,从而影响了牛肉的 生产。

2、黄牛、水牛比重较大 2006年黄牛存栏数达 9955万多头,水牛 2228万多头,奶牛只有1330万头,主要 原因是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黄牛 和水牛是农村农耕、农运起主要作用。 20 世纪以前,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大 多数地区的肉食以猪肉和禽类为主,牛 肉、牛奶的消费量较低。
二、养牛生产存在的问题

1、生产水平低,人均占有量低 我国只有少部分奶牛场单产水平超过8000㎏, 全国平均牛产奶量只有3590㎏,以色列8600㎏ /头,日本8300㎏/头,美国8000㎏/头。 2006 年人均奶牛占有量虽然接近25kg,但与世界平 均水平以及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2006年 世界平均水平 98kg/ 人,亚洲 40kg/ 人,日本 70kg/人,印度73kg/人。
牛生产学
授课人:韩兆玉
绪论

我国是养牛大国,牛的饲养量居世界第 一位。黄牛、水牛的饲养量较大,奶牛 饲养量较少。
一、我国养牛生产现状和发展 趋势

1、奶牛生产发展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产品的 需求量不断增加,奶牛养殖发展迅速, 乳品生产高速增长。2001年饲养量577万 头,牛奶总产量为1152万吨,人均8.8㎏; 人均10㎏以上; 2006年我国奶牛饲养量 达到了 1330 万头,牛奶总产量达到了 3245万吨,2015年计划30㎏/人。

农业部制定的全国奶业优势区域规划把建立奶 牛养殖示范小区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2002 年起,科技部开始实施奶业重大科技专项,从 奶牛良种繁育、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优质牧 草生产、乳品加工等技术集成与推广,为奶牛 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奶牛场提供技术支撑。2006 年开始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方案,促进牛群质 量提高,扩大优质高产奶牛饲养量。制定和完 善《无公害鲜牛乳》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牛养殖 标准以及相关配套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