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美学设计的阐释
科技时代产品设计的技术美阐释

科技时代产品设计的技术美阐释科技时代的产品设计追求的是技术美,也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美学的结合。
技术美是指产品在设计、功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应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同时又注重产品的外观、形态和视觉效果,使产品既具备创新的技术特点,又能给用户带来美的享受。
技术美要求产品在设计上充分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
在科技时代,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技术和材料,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
产品设计师可以通过应用这些新技术,为产品增加更多创新的功能和特点。
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就是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机不再局限于通信功能,还能实现更多的智能化操作和交互体验。
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功能性,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美注重产品的外观、形态和视觉效果。
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
一个外观美观、造型新颖的产品,能够提高用户的购买欲望和使用体验。
苹果公司的产品一直以其简约、时尚的外观设计而著称,产品线条流畅,无多余的装饰,给人以简洁、高质感的视觉享受。
这种注重外观设计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用户的首选。
技术美还需要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产品的易用性、人机交互、操作流程和使用便捷性等。
科技时代的产品设计要注重改善用户的体验。
智能家居产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自动感应用户的需求并自动调节家居设备,提供更加智能、舒适的居家环境。
这种贴近用户需求的设计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美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体现

技术美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体现技术美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体现的关键词:技术、美学、现代家具设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现代家具作为家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从最初为了满足实用性和耐用性的目的,到现在日益注重美学性和艺术性。
在这个新时代里,技术美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家具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设计师们的必修课。
技术美学不仅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也让我们在购买家具时,除了关注实用性和价格,还能够更加关注家居环境中的审美体验。
作为现代设计的核心价值,技术美学为现代家具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过去,设计师们往往只是关注其实用性和耐用性,而对于美学性的关注度比较低。
而现在,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家居环境的美学意义,并将美学与技术、材料、工艺相结合。
通过信息、电脑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让家具设计师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技术美学不仅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更将传统的家具设计理念进行了革新。
传统的家具设计往往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对于美学性和艺术性方面的追求并不多。
而技术美学的出现,让现代家具设计更加注重艺术性和美学性。
通过运用材料、工艺、造型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的相互结合,创造出更优雅、更具艺术气息的家具设计,为我们的居家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美好体验。
除了协助设计师创造出多样化、艺术化的现代家具设计,在生产工艺方面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利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使得家具的制造过程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这种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可以保证家具的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美学的出现,对于现代家具设计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具设计师们也将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形式,为我们打造出更加优美、更加人性化的居家环境。
虽然,在这个数字化、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在对待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对于美学的追求从未停止,而技术美学的出现让我们的追求变得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前瞻性。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技术美学解读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技术美学摘要:技术美学在当下城市景观营造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技术美学的概念和特征进行解读,继而结合现代建筑和后工业景观两个实例分析了解技术美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技术美学在未来城市景观中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技术美学;技术美学概念;技术美学特征;城市景观设计;O n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t e c h n i q u e sAbstractTechnological aesthetics wa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nowadays.at first it explain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hn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hen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aesthetic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through two examples which included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so as to provide the possible refer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aesthetics in the future urban landscape design.keywords:Technical aesthetics; technical aesthetics; technic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urban landscape design;1技术美学1.1 技术美学的概念技术美学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
技术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诠释-最新年精选文档

技术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诠释一、技术美学的产生技术美学是研究美的技术表现,以及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恰当结合的科学,是应用美学的分支,亦是技术科学与美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技术美学伴随着现代化生产而产生发展,可以追溯到首先在英国展开的工业化进程,以及随后在欧洲各地掀起的“新艺术运动”。
1909 年,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开创者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中,未来主义建筑师圣埃利亚明确提出:未来建筑要像一个大机器,电梯不应该再被掩蔽起来,而应该名正言顺地以钢铁和玻璃的面貌暴露在建筑立面上。
20 世纪30 年代前,在“德意志制造联盟”和“包豪斯”全面发展的以几何形式美、材料美和结构美为核心的“工业美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门以研究技术美为核心的新兴科学一一技术美学。
二、初期的高技派20 世纪50 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
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
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
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三、当代高技派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早期高技派的建筑实践主要集中以英国为中心蜚声国际建筑界的几位建筑大师如英国的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尼古拉斯?格雷姆肖、以及意大利的伦佐?皮亚诺。
他们的作品大都具有如下特征:灵活的平面、暴露的结构、插入的服务系统以及对机械设备的刻意暴露,这些经典作品的落成使技术美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下面对俩位高技派建筑大师及其作品进行下简要的介绍。
(一)理查德?罗杰斯理查德?罗杰斯是英国建筑师。
1933年,他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先后就读于伦敦建筑协会学校和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建筑。
他对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国际式”风格的千篇一律强烈不满,也不赞成后现代主义的古典复兴、折中主义和装饰主义,他们对于钢、钢结构为代表的工业材料、工业结构和构造情有独钟,主要以最新科学技术为建筑设计的核心,以体现工业化时代和工业化生产对于建筑形式的客观要求。
技术美学原理指导下的产品设计

技术美学原理指导下的产品设计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技术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使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得以实现。
它带动了技术的日趋人性化和艺术形式的推陈出新,成为现代设计重要的表现形式。
本文解释了美学、技术美、技术美学的含义,着重阐述了技术美学原理指导下的产品设计应遵循的规律。
1关于美学的概念和理解“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之后,鲍姆嘉通于1750年正式出版了《Asthetik》一书。
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美的定义。
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美在于数的和谐关系,最美的图形是球形和圆形,克拉克利特主张美在于对立统一的和谐;苏格拉底主张美在于有用,如果分粪筐适用金盾不适用,那么粪筐是美得,金盾是丑的。
柏拉图对这“美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艰苦的探索,他否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观点,认为美是不美的事物,不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不是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等,全部的对话以这样一句古希腊谚语结束:“美是难的”。
由此可见,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2技术美学技术美学(aestheticsoftechnology)是研究美意识的技术表现,以及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恰当结合的科学,是应用美学的分支,是技术学科及美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技术美学与产品设计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说,产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美学的诞生,引导了技术美的发展。
反过来,技术美学也促进了现代产品设计审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产品设计中,技术美学主要体现于产品的功能、形式和材料上。
3技术美技术美是技术美学最核心、最基本的范畴。
谈谈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技术美学

谈谈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技术美学一、技术美学是工业设计的灵魂技术美学,简而言之,就是技术加美学,也就是把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技术领域,使美学与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是劳动环境的优化;二是劳动产品的美化;三是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规律;四是与功能技术有关的诸如材料、标准、规范等。
技术美学和理论美学(哲学美学)关系密切。
技术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是由理论美学的一般范畴和一般原理来检验的。
同时,技术美学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为它直接同艺术设计的实践和现代工业生产的任务相联系,由于生产过程审美化和产品设计艺术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越来越丰厚,使得技术美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因此而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重视。
在纷繁的艺术和神奇的大自然之外,还有许多工业技术产品也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与审美价值.这就是与艺术美、自然美并列的技术美。
技术美是形态与效应的统一。
技术美具体体现在材料、结构与形式的一致性上以及功能的合理性、产品与环境的和谐性方面。
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1929年为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的“巴塞罗那椅”,以似乎随心所欲的“x”型椅座支架,配以黑色柔光皮革的软垫,置于和镀铬扁平钢材相连接的17根皮带上,颇具典雅风姿,显得十分精湛协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
密斯的作品以及它的精辟的思想就是对技术美这个概念的最好解释。
家具的技术美主要由功能形态、产品结构、材料肌理、外观形态及整体环境所构成。
功能是产品存在的依据,也是技术美的前提,在家具产品中,材料与结构是构成家具技术美的物质基础,形式与环境是形式美的最终体现。
古往今来,无数著名设计师一贯坚持讲求功能,注重简洁形式的设计原则,并且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设计出了无数优秀的经典的十分实用的家具,尤其在椅类方面更为突出。
以卓越的钢管椅设计而声誉鹊起的荷兰设计师斯坦姆,他认为“设计一个比实际需要更宠大更笨重的椅子是个错误,同样道理为炫耀而设计也是一个错误。
技术美学的哲学阐释

【内容提要】技术美学是在现代人文基点上研究人、技术和自然之间审美关系即追求技术美本体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技术非人性的遏制,并非美学简单地应用于技术,而是着重于更为根本的人类技术活动的审美化即人类生存状态的审美化。
技术美学的形上一维(技术美本体)与形下一维(设计及其技术性操作)存在着互动关系,对技术美本体的内涵应从技术与劳动(工具)、技术与艺术、技术与语言三个维度多层面加以理解。
【关键词】技术美学/技术美本体/设计/海德格尔一自费希特倡导实验美学以来,美学虽力图“走向科学”,注重实验、研究审美心理,但终究未能“科学化”,她始终以丰满人性为旨归,以人本质的提升为最高境界。
作为人类终极目的,美存在于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中。
在此,实践是有着“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它是人文背景下价值理性统摄认知理性而对人之人性圆满丰富的提撕。
在此,“人文”并非一个事实的世界,而是价值和意义世界,这一意义世界赋予事实性的自然和社会以人学本体论内涵,它必本真地对事实性的自然和社会“存在者”具有一种超越性的批判态度,故此它寓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批判中不断把人类自身推向前进,为人类健康合理发展提供导向;质言之,它对于人类事实性的生存活动提供本体论的根据和原则。
“美学更普遍的对象是人文生存性的现实审美,它是主体内在体验的动态时间性过程,而艺术审美则是这一过程的形式符号化亦即积淀的静态结果,审美只有从艺术审美的对象静观还原于操作行为的主体体验,才是生存(人文本体)论的。
”[1](p2)只有这种立足于马克思劳动审美观而非康德—克罗齐超功利的感性直观的审美观,才为人文学科提供制高点。
美学在马克思那里有着深刻的内涵,“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仅揭示了趋真、向善、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突出了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主体地位。
审美创造作为内在总动,成为人类不断扩大再生产、“自然向人生成”的伟大进程中的精神条件和动力。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技术美学

I 昌暑叫
_
浅析室 内设计 中的技术美学
■ 文 /陈佳
摘要 :
技术 美是室内设计美学研究 的呕 要课 题 , 通过从 室内设计的技术美 学人手 , 对现代室 内设计 中技 术美学在功能美 、 形式美 、 人 文美方面的应用 , 和现代语境下技术 美学在室 内设计结构 、 工艺以及细节设计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 希望 启发设计 者运 用新 的技术手 段、 新 的工艺材料 、 新的设计元素 以 科学的设计方法不断丰富者设计语言 的表现方式 。
如果说功能美在技术美学的应用 中体现 的是“ 以人为本” 的使用功 能, 形式美是设计 与技术美学的物化形态 , 那么技术美 中的人文美则是 对现代室 内设计精神 的最重要的追求和最符合地域情感 的要求 。随着 室内设计技 术的进步 ,现代室内设计市场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追求 形式 的千变万化 , 追求新材料和新工艺 的应用 , 忽略 了对传统文化和传 统技艺 的传承和保护 。 技术 美学中的人文美 , 就是强调室内设计 的地域 性特征 , 从本土文化人手 , 注重对本土室 内设计传统元素 的运用 以及本 土室 内设计文化 的传承和保护。例如贝律铭设计 的苏州博物馆就是技 术美学 中对人文美重视的最好的诠 释。
来。 功能 的体现不是凭空附加的多余 装饰 , 而是要 以满足人的使用价值 为基础 。 在 室内设计中 , 技术美学属于应用美学 的范 畴, 技术美学 的 目的就 在应用 。例如 , 在 室内设计的方案设计 阶段 , 作为设计师 的我们 首先要 对业 主的家庭情 况 、 个人爱好 、 以及生活习惯进行 详细的 了解 , 再针对 业主的要求 先对建筑原结构进行合理 的功能布局 , 从最初 的平 面方 案 设计 开始 , 就引导业主感受功能美 。 功能美的的应用是对室内设计艺术 成败 的最基本考量 , 如果设计本身失去 的功能美 , 变失去 了原有 的使用 价值 , 设计 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什么意思?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
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
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滞后,在应用上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其等同于传统的美学艺术学科。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学科定位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要准确把握该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明确该学科的基础理论。
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设计美学的产生及发展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一方面,以技术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直接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则直接影响了设计美学的产生,促成了它的基本理论的形成。
另一方面,设计美学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方式和途径。
设计美学不但是现代工业社会人们对设计普遍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到当代社会,突出现实应用化特征的必然。
所以,探讨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首先必须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入手。
工业革命以后,技术水平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
相应地,工业技术的发展引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传统手工生产中的审美形式如何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
也就是说,大批量、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是否需要审美与艺术的参与?如确实需要,又如何体现出产品的审美与艺术特征?同时,现代工业产品的形态如何满足现代人审美的需要?这些尖锐的现实问题,迫使艺术家们不得不考虑现代工业生产的形态问题,不得不把审美和艺术的眼光投射到工业产品的生产上去。
这样,经过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现代设计就应运而生了。
可见,现代设计的诞生是在工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艺术直接介入技术的结果。
所谓设计美学,就已蕴含在艺术介入技术的过程之中了。
所以,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首先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此外,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现实不断产生新的需要。
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产品的极大丰富,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生活质量的核心可以说是审美。
随着产品的日渐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消费由功能性走向了审美性,有的功能性需求甚至降低到次要地位,而审美的需求上升到首要地位。
同时,人们在重视功能质量的同时,也非常看重外观形式,有时它甚至是引起购买欲的主要因素。
另外,与产品功能质量并无直接关系的商品包装也为人们所重视。
显然,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产品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从另一层面看,设计美学的诞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革命的必然结果。
其次,从理论上看,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是美学和艺术理论走向大众和现实应用的必然。
所谓传统美学,实际上就是思想家的美学,社会精英和贵族的美学,美学和艺术研究主要关注形而上的自我世界,很少顾及现实中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发展,而对美和艺术的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的消费逐渐由物质性的追求转向精神性、文化性的追求。
而在精神性、文化性的追求中,审美无疑占有主导地位。
这些社会观念的变化,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就将美学从传统的艺术哲学领域转向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广大领域。
自然而然,关于这些实用领域内的美学和艺术问题,关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美学问题,必须要有一门相应的学科专门研究这些现象。
这样,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重点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学问题的设计美学就产生了。
二、研究对象在明确了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设计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那么,在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统一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具体分析设计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设计美学核心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要处理好四对矛盾。
第一,人与产品。
传统美学非常重视审美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在产品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而现代设计不能把这种主体性绝对化,设计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结合和统一。
第二,技术与艺术。
设计直接受制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材料、技术、信息等与技术发展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设计的艺术表现效果。
所以,设计要善于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及现代材料的审美特征。
设计的艺术表现虽然是形而上的、超技术的,但必须要关注现实审美观念的变化,主动接受因技术变化导致的社会时尚、审美趣味等的影响。
第三,功能与形式。
功能是指与产品相关的基本功用、技术、理念等物质性因素。
不同于纯艺术,设计首先注重的是现实功利性,这样,功能也是设计美的构成因素。
同时,设计也要重视造型、色彩、装饰等审美性因素,这是人们对现代产品以及与产品有关需求的精神性要求。
现实功利性和审美形式同样重要,忽视了功能,设计的物质内涵会受到极大影响。
同样,忽视了形式,等于无视人们对设计的精神需求。
第四,主观与客观。
纯艺术的创作是自由的,属于主观性活动,是艺术家个体的情感表现行为。
设计虽然也需要创作自由,需要主观表现,但这种自由和表现是有限度的,必须要符合客观要求。
设计必须把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接受看作是首要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设计师和社会大众相结合的客观活动。
围绕上述四对矛盾,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设计美学的基本问题。
1.设计美论。
主要包括设计美的内涵、性质、构成,设计美的形态、风格,设计美的文化内涵,设计的形式美,设计美的创造,设计美的境界等。
2.设计美学发展史。
主要包括设计风格发展史,设计审美观念发展史,设计部门(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建筑设计等),美学史等。
3.设计部门美学。
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美学、产品设计美学、建筑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工艺设计美学等。
第二,设计活动过程中的审美问题。
1.设计师的审美。
主要包括设计师的审美修养、审美理想、艺术个性、设计思维等。
2.设计审美规律。
主要包括设计美与技术、设计美与市场、设计美与生产、设计美与形式法则等。
3.设计审美观念。
主要包括设计审美观念的历史形成、演变、现代形态、未来发展趋势等。
4.设计审美趣味。
主要包括设计的社会审美趣味、个体审美趣味,设计美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等。
第三,设计消费美学问题。
主要包括设计消费的个人心理、文化背景、时代风尚、民族心理、信息反馈等。
第四,设计审美教育问题。
主要包括设计审美教育的内涵、途径、方法、实施等。
三、学科特点在明确了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后,我们再结合市场消费需求、技术生产的要求、艺术创造的特点等问题,来探讨设计美学的学科特点。
具体而言,设计美学的学科特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性。
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从古希腊起一直到19世纪,始终是以哲学为主导,围绕抽象的哲学理论而展开的。
但哲学家本身并非艺术家,自己没有艺术创作经验,他们的理论很难指导艺术创作与欣赏。
19世纪后美学发展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作,逐渐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
同样,在现代工业文明发生伊始,美学也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设计美学也就应运而生。
因此,强烈的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第二,审美性。
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现实应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因此与功能性相联系的是审美性特征。
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首先体现为设计是一种美的“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所以,设计美学所研究的艺术性内容,往往与视觉美学、造型艺术所研究的内容相似。
从具体应用角度看,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所以,这种视觉语言只有具备了艺术化的特征,才会体现出设计作为美的形式的特点。
因此,除了符合功能性的要求之外,审美性是现代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第三,技术性。
设计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现代工业技术的革命引起了设计理论和应用的产生。
技术因素不但是设计美学的基本因素以及设计的基础和依托,而且也决定了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
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工艺美学也被现代设计美学取代。
工业时代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使功能主义成为基本的审美法则,简洁、抽象、科学化的设计审美原则曾风靡一时。
可见,现代主义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主要是现代技术影响的结果。
第四,创新性。
艺术创新和创造不但是审美的要求,更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就是创新。
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将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将失去生命。
因人们的审美心理蕴含着求新、求异、求美的特征,所以就决定了设计必须做到求新、求异、求变。
所谓设计的创新,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良,也可以是完全的创新。
因此,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设计美学研究的就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创性是设计美学区别于其它学科门类的主要特征。
第五,市场性。
设计美学研究的依托是市场规律,市场竞争的法则造就了设计的审美趣味。
早期设计美学,功能主义的审美风格就是工业时代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现代主义风格就是市场作用的显著结果。
市场的核心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正是这种消费需求影响着消费者对设计风格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市场需求法则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创造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潮流,是对每一个设计师最起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