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体会论文
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体会

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体会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临床中很常见,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我作为一名医生,在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曾经处理过很多这样的病例,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一、了解病情在急诊中,第一步是要对病人进行详尽的询问,包括病史、病情、用药情况等。
一般来说,患者会有呕吐、黑便、腹痛、体虚等症状,这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在了解完病情后,我们需要尽快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状况的主要方法,能够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确定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对于患者而言,胃镜检查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例如喉咙疼痛、恶心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处理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理解。
三、治疗原则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止血:在确定出血部位后,需要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数量,在达到止血的同时,防止微血管破裂。
2.护胃:出血患者胃酸分泌可能增加,做胃肠镜,可以喷涂药物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伤害,促进溃疡愈合。
3.营养补充: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纠正营养和补充营养的措施,增加消化道功能,促进消化道黏膜的再生和修复。
四、护理措施对于出血患者,我们还需要进行以下护理措施: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监测患者的体温,以及心率和呼吸情况。
3. 采取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引起胃肠道再次出血。
4. 对患者进行情绪调控,提高其抵抗力。
以上是我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时需要尽量遵循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但是,也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工作中,我感受到患者和医生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
对于患者来说,是无助和担忧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沉重的,因此,我们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心,积极帮助其恢复健康。
同时,作为医生,我们也需要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患者。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体会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体会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
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
结论:通过加强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6例,男66例,女33例,年龄18~68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110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80例,胃癌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抢救处理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必须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动作敏捷、熟练,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
2.1 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选择大号针头,血管宜避开关节,不易滑动,以利快速补液输血。
遵医嘱立即为患者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血细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适当用镇静剂,以免因患者紧张,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2.2 积极止血: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
①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少胃粘膜血液量。
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时进行的方法,不但能协助止血,还能观察出血是否停止。
②胃内灌注经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体,使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③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生长抑素。
2.3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溃疡内注入肾上腺素、1/10000硬化剂、乙醇等,或热探针烧烙术,单电极电烙术或YAG激光。
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常可重复一次,增加成功率。
2.4 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时应向患者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的治疗及诊断进行探究。
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较为常见的包括肝硬化导致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等。
结果:4例患者死亡,5%的病死率;内科治疗的上消化道患者76例,95%的治疗有效率。
结论:通常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所引起的,病情变化非常的迅速,因此必须果断、及时的进行处理,在治疗方面应当主要采用内科药物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图分类号】r973+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08-011前言一般上消化道具体指的是胃、胆道、食管、空场上段和十二指肠,由于上消化道出血诱因较多,并且病因极为复杂,早些年因治疗药物的欠缺和治疗手段的不足,因而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有着极高的病死率。
近些年以来,随着生长抑素类药物和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在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上也随之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其预后效果也得以大大增强。
本文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做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60例,患者的年龄介于31周岁至75周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2周岁,其中16例患者为35至59周岁年龄组,占总体患者人数的20%。
在临床表现当中,20例患者出现黑便伴呕血,42例患者出现黑便,18例患者出现呕血;患者当中绝大多数基本上都是消化性溃疡,其中4例胃手术后出血,6例胃癌出血、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6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44例消化性溃疡出血,其余4例未出现任何明显的诱因。
2.2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仔细的对黑便和呕血情况进行观察,在预防感染、抗休克、扩容、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胃镜检查或者急诊胃镜,静脉给予患者甲腈咪胍和奥美拉唑等,以便于对胃酸分泌加以抑制。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因其病因复杂和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其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其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治能力和提供患者的医疗服务。
1 引言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急疾病,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是紧急性的情况,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
如何及时诊断、治疗是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的方向。
本文将重点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2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包括胃肠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等,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表现,积累在胃肠道内的血液被呕出口,一般呈新鲜红色。
•黑便:胃肠道出血堵塞在肠内长时间,长期接触肠壁产生化学反应而变黑。
•腹痛:由于胃肠道内的血液和物质的刺激,引起腹痛或不适。
•休克:由于失血过多,使身体处于一种低血容量状态,从而导致休克。
3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因症状复杂而难以确定,因此诊断十分关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3.1 病史询问和体检对病人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检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是否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体检可以清楚的了解呕出物的颜色和数量等信息。
3.2 外科手术通常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或病因比较明确而不适宜用药或其他保守治疗时,可以选择手术,因手术的确诊精度、控制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3.3 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法之一。
它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出血的部位,及时提供治疗建议。
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程度和病变的类型等细节。
3.4 放射学检查放射学检查分为动态血管造影及同位素扫描两种方法。
浅析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处理体会

【 2 】 陆再英 , 钟南 山. 内科 学[ M ] . 第7 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1 0 : l 5 1 - 1 5 4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1 0 — 1 0 )
浅析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的临床处理体 会
刘朝瑾
(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 , 山西 运城 0 4 3 8 0 1 )
疗的 5 6例上 消化道 大量 出血患者为观察对 象,总结其 临床 处
理体会 。结果
结论
经过积极抢救后 , 4 5例消化道大 出血得 到有效
1 . 2 . 2 . 1 心理护 理 上 消化 道大量 出血患 者及 其家属均有 较 明显 的恐惧 、 焦虑和紧张等负性情绪 , 尤其是首次 出血患者 。
急性 上消化道 出血是消化 内科最 常见 的急危重症之一 , 引
护理 人员 在患 者床旁 安
置 心电监护 , 定期关 注患者 的生命 体征 , 同时 在床旁做好 急救 抢救 准备工作 , 做好配血准备 。根 据患者 的情 况综合 评估 有无 再 出血 : ① 出血量大 ; ② 患者有烦躁 、 肢体发 凉和尿少等血容量
【 摘要 】目的
方法
探讨 上消化道 大量 出血的 临床 处理体会 。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同时给予垂体后 叶素和奥美拉唑等治疗 。
必要时监测患者 中心静脉压 、 输血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1 . 2 . 2 护 理 方 法
选择 2 0 1 0 年 6月一2 0 1 2年 6月在我院消化 内科住 院治
1 0 5 .
气, 血 流 比例 , 减 少肺 内分 流 , 改善氧合 和肺顺 应性 ; 使用 小
潮气量 , 可 防止 肺 泡 过 度 扩 同的 2个及 2个 以上 器官 功能障碍 , 以心脏和肝脏多见 。多器官功能 障碍 的原因是 由急 性 中毒所致 , 大多是 可逆 的。如 患者发生 A R D S , 血管 内炎性细 胞被激活而扩散到全身循环 系统 , 以致 引起类似 肺内氧供失常 及血 管通透性改变 , 加重肺 外器官 功能失 常 , 使患者 的机 体再 次遭受 打击 , 进一步加重 脏器功 能的损害 , 使 之变为不可 逆损
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大同煤矿集团第二职工医院(037031)2012年2月5日收稿速度增快,供血量增加,细胞营养得到改善,新陈代谢加快,同时,在电磁场作用下,使组织面温度升高,增加了血液循环,使带负电荷的纤维连接蛋白、生长因子及细胞向创伤面聚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治疗过程,使骨科创伤病人的疼痛得以改善,创面愈合加快。
它分为无菌贴和疼痛贴两种,分别用于开放性创面及完整皮肤的肿痛部位。
1.3治疗方法1.3.1无菌贴:伤口常规换药,待干,采用无菌技术打开敷贴外包装,去掉防粘层,将带有药物的海绵层紧密贴合于伤口上,敷料四角带有四根金属电极,用两根导线,对角相接,通电激活30分钟,每天一次。
药效可持续6~8小时,病人自觉有轻微的发热感及程度不同的电刺激。
1.3.2疼痛贴:拆开敷贴外包装,将两张敷贴分别贴于同一肢体不同部位,使之通电后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包围治疗部位。
用两根导线分别与敷贴上的电极连接,通电激活25分钟,每天一次。
药效可持续6~8小时,病人自觉有轻微的发热感及程度不同的电刺激。
2结果使用后伤口分泌物明显减少,疼痛减轻,肉芽生长明显,伤口愈合加快,其中18例软组织缺损伤口经常规换药加贝复济或康复新外用3~6周,肉芽生长不明显,使用射频电疗2~3周,伤口达到临床愈合。
26例术后伤口疼痛及渗血渗液明显,使用射频电疗1~2天,疼痛减轻,伤口干燥无渗液。
4例小腿及踝关节周围伤口皮肤表面愈合,皮下组织难愈,有潜行组织腔隙,经射频电疗治疗1~2周痊愈。
2例糖尿病人足部外伤伤口,加用射频电疗后1~2周顺利愈合。
肢体肿胀疼痛者,经使用疼痛贴后肿痛明显缓解,止痛药用量减少。
3讨论3.1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是难治性创面,感染严重,难以愈合,担心肢体功能能否恢复,担心使用射频电疗费用太高而产生焦虑。
针对患者的痛苦和焦虑应给予解释安慰,告知其增加了射频电疗费用但减少了换药费用,总体费用差别不大,且治疗效果能肯定,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医治体会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医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医治。
方式对我院1993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24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性溃疡132例,胃癌44例,急性胃黏膜损害44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6例,其他4例。
所有病例均先给予内科综合医治,237例出血停止,3例内科综合医治无效给予急诊手术医治,11例消化性溃疡因再次出血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癌29例行胃癌根治术(含姑息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晚期胃癌5例全身衰竭死亡,病死率%。
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癌及急性胃黏膜损害占相当比例。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之内科综合医治为主,有手术指征的病例也应在出血操纵后再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内科综合医治无效,应踊跃手术医治。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临床常见,由于老年人本身的因素使该病临床特点和医治有其特殊性。
现就我院1993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4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医治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本组患者共240例,男194例,女46例,男女比为∶1,年龄60~85岁,中位年龄岁。
以黑便为首发病症176例,呕血36例,黑便伴呕血28例。
入院时呈休克状态17例。
入院时血红蛋白≤60g/L26例,60~90g/L73例,≥90g/L141例。
出血缘故:胃溃疡出血73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9例,胃癌出血44例,急性胃黏膜损害出血44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6例,胃窦部恒径动脉出血2例,胃手术后吻合口出血2例。
医治方式本组病例均先采纳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内科综合医治。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给予垂体后叶素及三腔二囊管压迫等医治,237例出血病症减缓。
经内科综合医治不能操纵出血的3例给予急诊手术医治,胃癌出血经内科综合医治,出血停止,对其中29例行胃癌根治术(含姑息切除术),11例消化性溃疡因再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
上消化道出血的论文上消化道出血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论文上消化道出血论文69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9例患者,通过对出血、休克、药物、心理等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69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17例,转外科手术1例,病情恶化及死亡1例,治愈率为72.4%。
结论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常见的病症,如处理不及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
及时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病情的好转、减少出血时间和次数。
我院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经验,先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23~79岁,平均53.6岁。
肝硬化3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消化性溃疡19例,消化系肿瘤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1.2 治疗方法本组69例患者均保肝、对症药物治疗,补液、输血等支持治疗。
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副肾加冰盐水口服等止血药物治疗,其中9例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紧急止血。
2 结果经过治疗护理,治愈50例,好转17例,转外科手术1例,病情恶化及死亡1例,治愈率为72.4%。
3 护理3.1 一般护理3.1.1 检测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神志改变,注意肢体温度,皮肤与甲床色泽,根据病情随时测量并记录,及时发现出血先兆,如出现口渴、恶心、心悸、胃部灼热感、血压降低、脉搏快时,应警惕大出血的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出的血液阻塞呼吸道误吸入气管。
3.1.2 建立静脉通路扩充血容量,迅速止血,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在扩容同时注意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尽快配血,抢救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引起肺出血或诱发再出血,加重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消化系统在临床上的治疗技术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适应症提供了非常广泛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就是说,上消化道出血实际上就是指韧带以上的食管、胃、胰、胆等位置发生病变的出血现象,最终呈现的表现是呕血,或者是黑粪,这样还会经常的伴有由于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那么,如果得不到及时抢救就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本文根据自身的多年经验谈谈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的体会,仅供参考。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
在临床数据表明,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是有很多的,虽然诊疗技术的快速提高,但是还会由于高龄、伴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的患者面临死亡,因此,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应该不断的对该病症的治疗进行研究,在进一步的提高医疗技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现将在我院收治期间的多例患者的诊治体会进行阐述。
1 临床的病历资料
1.1 分析的是在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之间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之中女性患者占24例,平均年龄是15-80岁之间,男性病例占47例,经诊断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症,其中患有胃溃疡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胃癌出血、急性粘膜病
变的因素的患者的病例分别是:35:23:5:7。
1.2 临床症状所有病例中的患者全部伴有不同程度的黒粪或是呕血现象,存在上腹部位置有压痛,对于严重或是中度的患者伴有短时间内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出现的乏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也都是不一样的程度,对于慢性出血的患者,因为自身机能逐渐代偿,血压和脉搏等方面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的,反之,对于出血量大、出血快的患者来说,在循环血容量快速的减少情况下,就会产生静脉回心血量,会形成相应的不足,直接的将出现心排血量会下降,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引起患者心悸、恶心、口渴等现象的产生,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很多的患者会因为有想排便的感觉会去进厕所,但是会在排便前后出现晕倒的现象,必须给予重视和注意。
1.3 出血量有价值的是动态观察由于失血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
轻度出血,有显性出血,但血压稳定,无需输液,或仅输500ml液体即可使血压稳定,呕血停止、黑便次数减少,甚至大便转黄色。
中度出血,显性出血伴明显休克症状,经快速输液加输血400-1000ml,血压稳定,循环衰竭纠正。
重度出血,输液及治血1000ml以上,血压仍不稳定,休克状态无明显改善。
出血程度:大出血例53;轻度出血27例。
1.4 治疗众所周知,此病症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变化程度快、严重的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给予及时的应急抢救,那么在危急情况一般都是防治患者休克、迅速的补充血
容量是目前最有效的应急措施,并被广泛的应用,也就是说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测患者血型和进行交叉配血,及时的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络,那么在进行配血的过程之中,可以给予患者平衡液、葡萄糖盐水等来代替血浆,并且要直接输入患者得体内,另外输血是帮助抑制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最关键的环节,要以最快的速速输入入浓缩红细胞或全血,这样才能帮助缓解血容量的有效循环,其次还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止血药物,例如像:生长抑素、立止血等止血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通过胃镜在曲张的静脉处注射硬化剂止血,在应用止血剂基础上,给与抗酸、胃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休克者给与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抗休克措施。
2 治疗结果
最终70例患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其中治愈的占48例,好转的患者占17例,转到外科手术占3例,病情严重及死亡的病例达2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急诊方面内镜的不断应用,很多患者的上消化道部位出血的病机都能很快速的诊断,只有少数的患者还很难辨,那就应该进行全面的将资料整合,并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给予最准确的诊断,那么在进行诊断的时候应注意:对于此种急症的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粪,一旦出现一般是可以确诊的,但是在刚开始患有此急症时是没有呕血与黑粪的,实惠呈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因此,必须及时的排除多方面导致的休克。
对于此急症治疗来说正确的来
判断发病因素是非常关键的。
患者要采取平卧位,对于呕血患者必须禁止摄入食物,那么针对单纯的黑粪者可以进流质饮食、吸氧,另外,要是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放置胃插管,这样就可以吸出胃内的积血,之后就可以了解具体的出血情况,并及时的灌入药物。
另外还要防止患者的呕吐物质直接误吸入呼吸道,以此来避免感染不必要的肺炎或导致窒息。
对于休克的患者来讲,在轻度患者抢救时可先给予输液为主要措施,不用输血,对于中度和重度出血患者可以补充血液的比例是:
400-600:900-1200 ml,如果患者在经过及时的抢救后渐渐的意识变为清醒,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胃插管吸出液清亮,这就证明了出血的症状已经成好转的形式,然而相反,出现反复呕血及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色转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经输血补液不能改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继续下降等现象就直接证明仍然没有好转,或者是有在出血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陈连辉,万珠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3,18(4):200-201.
[2] 吴云林主编.消化内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3-114.
[3] 黄敏,张旭,周磊.上消化道出血360例病因分析[j].淮海医药,2007,(02).
[4] 焦宏芝,聂春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体会[j].中
外医疗,2009,(03).
[5] 舒叶.对4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