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进行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全文翻译赏析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全文翻译赏析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全文翻译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译文]池塘里浮动着点点青苔,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

暮春天气,白昼渐渐延长,纷飞的柳絮轻轻飘荡在空中。

[出典]北宋晏殊《破阵子》注: 1、《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

巧笑东郊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注释】①新社:即春社,祭祀土神的日子。

②巧笑:天真无邪的笑。

③逢迎:彼此问候嬉戏。

④疑怪:怪不得。

⑤斗草:女子采百草为游戏。

⑥破阵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⑦双脸:指脸颊。

3、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完事,柳絮却开始飞花。

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

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

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说着笑成一朵花。

4、晏殊,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重要人物。

他一生沉浸于舞塮歌筵、花前月下,满眼歌舞升平的盛景,生活如锦缎般柔美华丽。

他听着晨钟暮鼓,赏着春花秋月,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无限遐想。

他的词含蓄婉丽,不染俗尘,字里行间透着君子风、富贵气。

他也有感伤,他也有悲慨,但他不是李后主,他也不是秦少游,只是将自己的哀伤,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让读者细细品味,静静思索,默默感悟。

5、晏殊一生富贵,没有遭到大的挫折。

他热衷于饮宴,经常与张先、宋祁等人饮酒赋诗,畅饮达旦。

他的词吸收了温庭筠、韦庄的长处,又得冯延巳的“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境界,有“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6、晏殊的词并不全是写离愁别恨的,也留下了不少描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的词,《破阵子》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7、社日是我们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燕子通常是春社来,秋社去,因此,古人常称燕子为社燕。

社日,特别是春社,是宋代的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4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4
译文:苔丝和她现在挨肩儿的妹妹中间,本来还有两个娃娃, 却都在襁褓中就死了,因此她和这个挨肩儿的妹妹,相差四 岁还多;这种情况,使她独自和弟妹们在一块儿的时候,俨 然以“老姐比母”自居。(张谷若译)
赏析:“a deputy-maternal attitude”实在不好译,而张谷若 先生的“俨然以‘老姐比母’自居”却译得那么轻松自然, 准确得当,让人不由得不叹服。吕叔湘先生也有一译,与此 译有异曲同工之妙:Now and then he turned his eyes from the girl's face to that of the partner, which, in exhilaration of the dance,had taken on a look of impudent ownership.他 时而转移他的目光从女子的脸上到她的舞伴的脸上,那张脸 在跳舞的狂热之中俨然有“佳人属我”的神情。
9. Oh, we are proud! (George Bernard Shaw: Pygmalion)
译文:吓,好大架子。(杨宪益译)
赏析:翻译对话,要生动活泼。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 一些词语、表达方式,大多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翻译中,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有声有色的语言,是一门学问。杨宪益 先生细揣摩说话人的心理,用生动活泼的汉语口语来译原 文,得到的译文“信”、“达”且“切”。
译 她文母:亲她的母病亲已已好经转见,好不,用不她用时她刻时在刻跟在前病伺床候前了伺,候囚了在,病她房 在 里病这房些里 日和子病,人有缠空了出这来么散些散天心,,一她旦当跑然到很外高面兴地了里。,当然 很高兴。(张谷若译)
赏析:先译“her mother’s improvement”,接着译“she was not now required'’,再译“after the confinement of the sick chamber”和“doing it",最后译“she liked”, 翻译顺序是从后依次向前,可谓之倒拆法(“从形式看,[倒 拆]就是按意群把句子拆散,逆着原文的句法排列,逐片往上 倒译”,黄邦杰《译艺谭》,第133页),这样译出来的文 字因是因,果是果,符合汉语的行文顺序。此外,“见好”、 改“译缠:”等词的选择也非常精当。

《三峡》古文翻译与赏析

《三峡》古文翻译与赏析

《三峡》古文翻译与赏析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写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在(晴朗的)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等到夏天*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挡。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赏析:《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

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全篇历历如画,文字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成为后世山水游记作品的典范《三峡》作品在写景物时多用四字骈句,受楚辞、汉赋的影响。

翻译研究方法介绍

翻译研究方法介绍


12
Contents of Lecture One
1.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2. Translation criteria 3.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on criticism 4.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6

《中国翻译字典》(1997):翻译批评是指“参照 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 全面的评价。” 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分析原作,着重了解原作者的意图和原作 具有的功能; 2. 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所采取的翻译 方法及其译作针对或可能吸引的读者对象; 3. 从原作与译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 详细的对比研究; 4. 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评价译作,包括译者 采取的技巧与译作的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5. 译价译作在译语文化或科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13
1.What i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the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expression, style, language and vividness on the background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riticism: broader activity, analysis in detail, evaluating old and new translations, assuming that readers know the translation.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6

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6
译文:“不能,俺豁着死了,也不能那么办!”苔丝骄傲 的大声说。“这样的事情要是让别人知道了,还不得把人 臊死吗?”(张谷若译)
赏析:比较苔丝这句话的译语同上面崇干牧师那句话的译 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双方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的差 别。在一句译语中,就能描摹出说话人的大概,这样的本 事不能不让人佩服。“豁着死了”、“把人臊死”都是极 口语化的语言——口语当然要用口语来译。
赏析:原句先描写他们做了什么,后用从句点出季节、环境; 译文中先用三个短语点明季节、环境,然后再说明他们做了 什么,的顺序铺陈着墨,不用任何连 接词,全凭形象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反映了汉语句式的特点。
另译:寒冷的十一月里,霏霏细雨落在屋顶上,屋里愈显静 谧,他们读了整个下午的书。
2. A good joke - but only a joke, of course.
译文:这个话俏皮——当然,只是说着玩儿罢了。(吕叔 湘译)
赏析:一个“joke”,两种译法,可谓同词异译。前半句 “(这是)一个好笑话”,被化为了“这个话俏皮”,地 道、自然;后半句“但只是个笑话而已”,在译文中变通 成了“只是说着玩儿罢了”,表达方式变了,意思没变, 且更生动、活泼了。翻译界所谓的“已臻‘化境”’,指 的不就是这样的译文吗?
译文:我是薛家的姑娘,怎么能到钟府来做媳妇。 “钟”——我想无非是假“充”的“充”字罢了。(吕叔 湘译)
赏析:“Johns”和“Jones”音、形相似,故有“I suppose that's a camouflage for Jones”一说; 为了在译文中能传达出这一点,同时又让读者领略到 说话人对“Johns”家的鄙视,译者选了“钟”来译 “Jones”,用“充”字译“Jones”,刚好“假充” 相当于“camouflage”,可谓煞费苦心。

1日积月累-浪淘沙翻译及其赏析

1日积月累-浪淘沙翻译及其赏析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采。

①浪淘沙——唐代曲名,来自民间。

与后来的词牌“浪淘沙”不同。

②九曲——形容河流转弯很多。

九,在古代表示多数。

③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④天涯——天边。

夜间,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你也许会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

这首诗写的就是那样美妙的幻想。

不过,启发诗人幻想的不是天上的银河,而是地上的黄河。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不是有一条银河吗?这来自天上的黄河一定是跟银河相通了。

于是诗人欢呼起来:来吧,沿着这黄河往上走,直走到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在召唤谁和他同去呢?当然是他的读者,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朋友。

那么,这首诗是赞美银河的吧吗?不,是赞美黄河。

正是万里黄河的磅礴气势,触发了诗人的豪情和联想,使他从黄河望到天边,想到天上,又从天上的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翻译及自我赏析————————————————————————————————【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另译】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自我赏析】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自我赏析】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文翻译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文翻译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

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出典]李煜《虞美人》注: 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翻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

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3、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ll, folks are different," he said.
“那是她自己的意思,”塔尔先生说。“‘我听安斯说 叫俺也信。”
“有些话并不是他叫我相信我才相信的,他可别指望蒙得 了我,”塔尔先生说。
“可别让俺也信他的话,”我说。“一个女人无论死活都 该和丈夫和孩子们厮守在一块,这是妇道人家的本分。当我 命终之时,难道你会认为我也愿意撇下你和丫头们回亚拉巴 马州去吗?我可是发过誓要和你同生死共患难,至死不渝的 啊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信、达,也就是忠实与通顺,忠实 是针对原文理解而言的,通顺则是对语言表达而言的。然 而,要做到这最基本的两项有时就难达到,若是这基本的 理解与表达都是个问题,如何能进行翻译赏析呢?
总之,译得符合文体,符合情景,符合人物的口吻,符合 不同时期人物的用语,才算译得好。
就句子而言,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
Success is getting what you want, happiness is wanting what you get. 成功是得其所想,幸福是想其所得!
6. 从文体上,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语言特色是不一样的; 7. 再如,语言的简洁、冗长,文雅、粗俗与原文一直否?用 语准确否?能否传达原语的深层之意、微妙之处否?句子的
长短处理如何?等等。
就一个词来说。如mother这个词,可以译为:
“母亲”“妈妈”“娘”“阿妈”“大娘”“婆婆”“岳母” “丈母娘” 再如aunt,可以译为: “姑妈”“姨妈” “婶子” “大娘” “妗子”或“舅母”)
如何赏析?
何为经典翻译?所谓“经典的”,即“一流的,最突出的, 最优秀的”之意,也就是最好的。 那么,一句、一段、一 篇,说它是经典的,经典在哪里?好在哪里?就要知道从哪 些方面来赏析。
1. 从微观上和宏观上来赏析; 2. 从语言(用词)、文体和思想上来赏析; 3. 使用了何种修辞?产生何种效果? 4. 从翻译方法上,例如,直译、译意,归化、异化; 5. 从翻译标准上,如,信、达、雅,即忠实、通顺、美等方 面来赏析;
“Oh, it’s not myself, not real me. Oh,I have lost myself, nowhere to find. …… Gosh, here and there, there and here, everywhere, all’s damn money!”
“Money? Where is money? ”
“Oh, yes, my son. I’m looking for myself.” “y、y、y…yourself?” “y、 y、 y、yes,myself.” “…,Who are you? You are not yourself?” “I…,I?” “Yes, you…, the one looking for something, lamp in hand, in the sun now, in the street,not yourself?”
The day wore on an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evening, as the sun was setting over the western hills, the silence came in from afar, over the hills, through the trees, covering the little bushes and the ancient banyan(菩提树;印度榕树). And as the stars became brilliant, so the silence grew into great intensity; you could hardly bear it.
"I'd believe him about something he couldn't expect to make anything off of me by not telling," Mr Tull said.
"Dont tell me," I said. "A woman's place is with her husband and children, alive or dead. Would you expect me to want to go back to Alabama and leave you and the girls when my time comes, that I left of my own will to cast my lot with yours for better and worse, until death and after?"
时光流转,傍晚降至。当下落的夕阳终于消失在西山背 后,寂静又从远处飘回。它跨过群山,穿过树林,覆盖了低 矮的灌木和古老的榕树(菩提树)。随着夜空上群星闪耀,山谷 开始越加寂静;静得几乎让人无法忍受。
山谷远离城镇,其中一条小路蜿蜒通向另一个村庄。崎岖的路 面上没有一辆汽车打破这亘古以来的宁静。只有一些牛车在 缓慢挪移,仿佛和山岭融为一体。山谷里的小河干涸了,它 只在下大雨时才会有水流淌,干涸的河床呈现出红、黄、棕 不同的颜色,好像也在和山岭一起移动。山谷中有村民静静 地走过,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块块岩石。。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It was a valley far removed from towns, and the road through it led to another village. The road was rough and there were no cars or buses to disturb the ancient quietness of this valley. There were bullock(阉牛,小公牛) carts, but their movement was a part of the hills. There was a dry river bed that only flowed with water after heavy rains, and the color was a mixture of red, yellow and brown; and it, too, seemed to move with the hills. And the villagers who walked silently by were like the rocks.
答案:
山谷远离城镇。其中有条小路蜿蜒向前,通向另一个村庄。 山谷里到处静悄悄的,崎岖的路面上看不到一辆汽车,只有 一些牛车在缓慢挪移,仿佛和群山融为一体。山谷里的小河 干枯了,它只在雨季来临时才会有水流淌,现在,干枯的河 床处呈现出红、黄、棕的混合色,好像也在和山岭一起移动。 山谷中还有村民静静地走过,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块块岩石, 自然地融入了这个环境之中。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It was her own wish," Mr Tull said. "I heard Anse say it was."
"And you would believe Anse, of course," I said. "A man like you would. Dont tell me."
“Oh, damn money, all damn money! …But where is the real me, where is the real myself. Why nowhere to find!”
………
大师一手端着灯,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在找什么东西。
一个徒弟走过来,感到很惊奇,就问道,“师傅,您在找 什么?” “哦,唉,孩子,我在找我自己呢。” “找你、你、你、你自己?” “不、不、不、不错,在找我自己。” “……,那你是谁?你不是你自己?” “我……我?” “对,你……,端着灯,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找东 西的人,不是你本人吗?”
“啊,那不是我自己,不是真我。哎,我把自己弄丢 了,哪里也找不到了呀。…… 唉,天哪,角角落落, 铺天盖地,怎么到处全他妈的臭钱啊!” “钱?哪里有钱?” “唉,臭钱,全他妈的臭钱!……,可是真我哪去了? 本我哪去了?怎么到处找不到了呢?” …………
请认真而迅速地翻译下面两段文字。
福克纳《我的弥留之际》
时光流转,傍晚降至。随着夕阳西下,寂静从远处飘来, 它跨过群山,穿过树林,覆盖了低矮的灌木和古老的榕树(菩 提树)。此时,群星闪耀,山谷中一片死寂;静得几乎让人无 法忍受。
意思也通,但不符合谚语简洁明快的特点。
The master was looking for something in the sun, lamp in hand, out in the street.
One of his students came over and asked in surprise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mas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