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

合集下载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对比赏析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对比赏析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对比赏析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创作背景、主题内容、艺术风格与思想感情的对比赏析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分别代表了汉末建安时期与东晋田园诗人创作的两个高峰。

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创作背景、主题内容、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和独特的价值。

一、创作背景曹操的《短歌行》创作于汉末建安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

作为一代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的胸怀和抱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渴望招纳贤才,建立丰功伟业,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相比之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则诞生于东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

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满,他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二、主题内容《短歌行》以宴饮欢歌为背景,抒发了曹操渴求贤才的迫切心情。

全诗情感深沉,气魄宏伟,展现出曹操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豪情壮志。

他以山高海阔的气势、昂扬奋发的语调,向天下英才发出邀请,希望他们一同共建伟业。

《归园田居》则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述了陶渊明心中的田园风光。

诗歌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陶渊明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超脱物外的向往。

诗中流露出一种怡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境界,充分展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追求。

三、艺术风格《短歌行》在艺术上展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豪迈气概。

诗歌以浑厚有力的语言、激昂的情感和独特的气魄见长,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使诗歌既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又不失文学的韵味。

相比之下,《归园田居》则以淡雅自然的语言和朴素的风格见长。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恬静优美,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满,都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四、思想感情《短歌行》表达了曹操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豪情壮志和招纳贤才的迫切心情。

诗歌中的情感深沉而真挚,展现出曹操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拓展体悟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求贤令》 曹操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 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 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 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 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关于“歌行体”
明徐师:放情长言, 杂而无方者曰歌;步 骤驰骋,疏而不滞者 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白石道人诗说》: 守法度曰诗,载始末 曰引,体如行书曰行, 放情曰歌,兼之曰歌 行。悲如蛩螿曰吟, 通乎俚俗曰谣,委曲 尽情曰曲。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关于“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可配乐歌唱。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 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 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②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玚、阮瑀、刘桢
三曹是其时文坛的领袖人物,成就最高。
感知作者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2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2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份和阅历


曹操(155-220年),字( ), 小名(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 豪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 ( )、( )、( )、 ( )、( )。经典战役“官渡 之战”,代表作品《短歌行》《观沧 海》《龟虽寿》。范文澜评价说: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 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 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 安徽省豪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书法家)、(诗人)。经典 战役“官渡之战”,代表作品《短歌 行》《观沧海》《龟虽寿》。范文澜 评价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 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 豪。”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41 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 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陶渊明天 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 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 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 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13年的曲折,终于彻底 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 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 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一、经典咏流传
任务二:读诗歌,寻诗眼。
诵读两首诗,用诗歌当中的一 个字,概括全诗的情感或主要 内容。
短歌 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归园 田居

王 牌 对 王 牌
二、王牌对王牌
任务三:读诗歌,知内容。
1.一代治世之雄曹操,在《短歌 行》中忧什么? 2.一代隐逸之宗陶渊明,在《归 园田居》中,围绕“归”描写 了哪些内容?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zhuō

一忧时光易失: 譬如朝露二忧贤才难得: 青青子衿三忧功业未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曹操的抱负情怀?
白描
工笔
写意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白描手法
在文学创作上,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烘托, 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诗人描写田园风光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有余闲”“返自然”
厌恶官场
保持自己高尚节操
追求自由独立
热爱田园生活
小组讨论: 下面两幅图让你想到《归园田居》的哪个诗句?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2.“归”之艺术表达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① 动静结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两者相互映衬, 构成一种情趣。根据动静结合的方式和艺术效果, 把这种手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 贴切地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文学短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

文学短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

文学短评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短歌行》和《归园田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两篇著名作品,其中《短歌行》写了杜甫在荒凉的囚室中的苦闷心情,而《归园田居》则述说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现实的失望。

本文将以这两篇作品为主题,探讨杜甫在其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我们来分析《短歌行》。

作品以"三月丧家猖披冠"开始,表达了杜甫作为囚徒的悲凉遭遇。

他形容自己如同"鹧鸪在原复啼哀",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情绪。

接下来,他以"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诗句将目光投向远方,表达了对自由与快乐的期待与向往。

作品的后半部分,杜甫借助古代传说中王子解除困境的奇幻场景,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救国之人的期盼。

在《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象,他把"田园今昔一百春"作为开篇,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接着,他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对逝去岁月和生活的思念之情。

作品末尾,杜甫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一语唤醒了人们对国家忧患的认识,并对当前政治状况的失望之情进行了深刻的刻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这两篇作品。

首先,两篇作品都体现了杜甫敏锐的观察力与咏史之功。

杜甫善于捕捉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他在《短歌行》中描述了囚徒的悲苦遭遇,以及对政治现实的忍受和失望。

而在《归园田居》中,他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其次,在这两篇作品中,杜甫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短歌行》中,杜甫通过对囚徒悲凉命运的描绘,批判了那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统治者。

而在《归园田居》中,杜甫通过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政治现实的失望,反思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在这两篇作品中,杜甫展现了坚韧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归园田居》(其一):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 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 小儿折腰,遂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 活,终老田园。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抒发了归隐后愉 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②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官场不适应,尽管反复出仕,但 是最终归隐田园。他的作品大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 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 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他的《归园田居》 五首就是田园诗中的精品。但他也有像《咏荆轲》之类的 “金刚怒目”式的诗,也正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并非浑身 静穆”,所以他才伟大。
3.有人说“守拙”是《归园田居》(其一)中最关键的一个词,含 义丰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参考答案:“守”是“坚守”的意思;“拙”的本义是笨,又作谦辞, 诗中取其引申义“原始的”“本真的”。“守拙”一词有自谦的意 思,在诗中却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之义。另外,“守拙”与 污浊官场上的巧取豪夺、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相对比,表达 了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6)《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
初读课文·明大意 文脉预览
主旨探微 《短歌行》这首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 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抒发了诗人感叹时光易 逝、功业未成的苦闷和渴求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 《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 的田园农家生活,对隐逸田园的生活进行了赞美,表明了诗人 平静、和谐的心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建安风骨 建安(196—220)为汉献帝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坛巨匠“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 义传统,他们的作品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 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 格。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契阔/谈
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归园田居》节奏上三个节拍,主要是二二 一式、二一二式。音韵特点:舒缓、平和。
• 3、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看上例) • 4、叠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七、人物形象的不同
• 《短歌行》塑造了一个年过半百、 求贤若渴、胸怀天下、渴望建功 立业的志士形象。
• 《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个厌恶官 场、保持自己高尚情操、追求精 神上的自由与独立、热爱田园生 活、追求隐逸的隐士形象。
• 《短歌行》与《归园田 居》的十大不同点
• 一、体裁上的不同。
• 《短歌行》属于四言古诗。
• 《归园田居》属于五言古诗。
• 古体诗 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 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 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 "歌"、"行"、"吟"三种载体。
• 二、节奏与音韵上的不同。
《短歌行》节奏上两个节拍,就是二二式, 音韵特点:短促、激越。
• 三、诗眼上的不同
• 《短歌行》的诗眼是“忧”,围绕 “忧”写了忧人生短暂、忧求贤不 得、忧功业未就。
• 《归园田居》的诗眼是“归”,围 绕“归”写了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生动传神、最 能体现诗歌主旨情感的字词句。
• 四、选取意象的不同。
•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 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内容解析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内容解析

《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内容解析《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教学内容解析一、前言《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篇经典作品,分别代表了唐代文学与陶渊明田园诗风的典型。

《短歌行》由曹操所作,而《归园田居》则是陶渊明的作品。

本教学内容解析旨在深入剖析这两篇作品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教师提供详尽的教学指导。

二、《短歌行》教学内容解析2.1 作品背景《短歌行》创作于唐代,作者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此诗反映了曹操在乱世中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哀叹。

2.2 文学特色- 韵律与节奏:该诗采用七言古诗的形式,韵律感强烈,节奏明快。

- 意象与象征:诗中的“短歌”象征着人生的短暂,而“行”则代表着生命的无常和流转。

- 情感表达: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感慨。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曹操生平及其历史背景,掌握诗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

- 难点:深入剖析诗中的哲理思想,以及如何将这些思想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4 教学活动建议- 对比分析:将《短歌行》与其他曹操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 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曹操,以第一人称解读诗中的情感和思想。

-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以《短歌行》为灵感,创作自己的短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三、《归园田居》教学内容解析3.1 作品背景《归园田居》是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田园诗,反映了作者对纷扰世事的超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2 文学特色- 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纯朴、意境深远著称。

- 手法:运用白描手法,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出宁静的田园景象。

-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读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自然哲学和归隐思想。

- 难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如何将其与现代生活相联系。

3.4 教学活动建议- 文本细读:深入分析诗中的自然描写,探讨其如何反映出陶渊明的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兴。用“鹿鸣”起兴,表达作 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 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 他。
第三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里的“忧”和第一节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 忧? 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 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情。 想象:“越陌度阡”四句呼应第二节,想象贤才归已 时的欢快场面。
忧:功业未就,光阴易逝。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
矜》,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 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 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忧---求贤而不得
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四句景物描写,是触动诗人愁思的景象, 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后四句表达什么愿望?
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②后四句用典表达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 下的愿望。
(环境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近 →远
(增加了画面的开阔感和层次感)
所闻:狗吠、鸡鸣。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平和 )
特点:宁静 幽雅 美丽 空阔
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
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 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 动的形象。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 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归 园 田 居陶


陶渊明
又名: 潜 字: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先生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 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 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 田园 诗一派,为古典诗歌 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短 歌 行
曹 操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 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短歌行》创作背景
▪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挟天子以令 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又在官 渡之战中一举消灭了势力强大的袁绍,统 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 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 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 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1.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喻
尘网 樊笼
情-厌恶悔恨
2.为何而归?
A、少无适俗 韵:
性本爱丘山: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B、守拙归园田 : 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3.归向何处? “守拙归园田”
4.归后何感?
感受:户 久庭 在无 樊尘笼杂里,,虚复室得有返余自闲然。 。
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怎样的人格倾 向和精神追求?
pì yōu 譬如 呦呦
mò dùqiān 越陌 度阡
jīn 子衿
zā 三匝
sè 鼓瑟
tǔ bǔ 吐哺
duō 可掇
wèi 但为君故
当歌 几何 苦多 何以 悠悠
对着 多少 苦于 用什么 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 苹 可掇 阡陌 枉用 相存 低声吟诵 艾蒿 摘取 田间小路 屈驾来 问候
契阔
谈讌 三匝 厌深 归心
久别重逢 通“宴”欢宴周 满足 人心归顺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作者“忧”的是什么?
①设问开头,表达诗人对人生 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 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 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 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暧暧ài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墟里:村落
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 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 活。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就是要回到 园田生活。除这个信息外还隐含着哪 些相关的信息?
其中隐含的相关信息: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后何感?
总结:
诗人通过对自己出入官场的感受及对
田园景色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 幽雅、纯朴自然的意境,表现了 诗人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 宗”。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适:适应,迎合。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韵:气质,本性。
羁jī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羁鸟:笼中鸟。
开荒南野际, 守拙zhuō归园田。拙:原始的本真的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荫:遮盖。罗:排列
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昏暗、模糊。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 的自由和独立!
读“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
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 的意象,欣赏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呢?)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