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xiè
【清】
(郑板桥)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 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人间: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恐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恐惧,只求清 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 样将石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 清白、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写字指导
铁锤 锤炼
开凿 凿子
焚烧 焚毁
注意“锤”四个横画的长短分 布情况,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
诗句大意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诗句的意思。
展开想象
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
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依然从容不迫的姿态,只要 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态度
石灰的态度:不论“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看 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 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若,处之淡然。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读诗题明对象
四看资料悟诗情
二看作者知背景
五看插图与注释
三读诗文解大意
反复诵读入诗境
诗题理解
齐读
怎么理解?
诗人于谦借咏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
作者简介
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 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 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 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著有《于 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请你对他做出自己的评价。
为人正直、坚贞不屈。诗人以石灰自喻, 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诵读古诗
落实课后练习第一题。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 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可昂 扬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 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
就与于谦有关。 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 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遭诬陷以 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
课外拓展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初读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听录音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精读古诗(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 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于 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整首诗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
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 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石灰】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 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 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 洁白的石灰。
课外拓展
墨梅
竹石
[元]王冕
[清]郑燮
我家洗砚池头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不要人夸好颜色,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谢 谢观分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巨。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10.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①[任]任凭。

②[尔]你。

一、课文中心思想总结: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会写字及组词:
络(luò)(脉络)(网络)锤(chuí)(捶打)(锤炼)凿(záo)(确凿)(凿子)焚(fén)(焚烧)(焚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2张PPT)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汉族。字廷益,
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三读古诗:读懂诗境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背诵古诗《石灰吟》
咏梅兰竹菊,抒做清白高洁之人的情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谷祥
绿叶转光风,
紫英泛青馥。

不受当门锄,
托根在空谷。
竹石
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石灰吟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 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 全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
【拓展石灰知识】
采矿工人从深山里开采出质地坚硬的石灰石,烧窑工人把 石灰石敲打成小石块,运到五层楼那么高的窑里烧,一层煤一 层石灰石再一层煤一层石灰石,经过1300~1500摄氏度三至四 天的高温焚烧,石灰石变成质地松脆的生石灰(清白的石灰 粉),建筑工人给生石灰加水,生石灰变成洁白细腻的熟石灰 (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见到的石灰),再把石灰粉涂到墙上,把 建筑物粉刷得洁白无瑕。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出深山,
粉骨碎身

若等闲。 。
谒岳王墓
(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 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他深有感触,便写下了 《石灰吟》这首诗。
石灰吟
明·于谦
chuí záo
fén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 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 在世间。
于谦为官清正刚直,从不拉拢私交,每次进京述职时,都是两手空空。 《明史·于谦传》记载:于谦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居住的房子仅够遮挡风 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功劳最大,但他却从不居功,所得的赏赐能推就推。 有人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担任要职,于谦坚决反对,绝不让儿子滥领功劳。 于谦被诬陷杀害后,朝廷派人查抄他的家产,负责查抄的人惊奇地发现,这 位曾经备受皇帝倚重的兵部尚书,家里竟然没有一点多余的钱财。
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闾阎,指百姓。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源自 吟吟咏、吟颂, 是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 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平 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法?有何妙处?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以人的思想 感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吟咏事物 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把一 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石灰吟:赞颂 石灰。吟:吟 颂。指古代诗 歌体裁的一种 名称(古代诗 歌的一种形 式)。
千锤万凿: 无数次的 锤击开凿, 形容开采 石灰非常 艰难。千、 万:虚词, 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 好像很平 常的事情。 若:好像、 好似;等 闲:平常, 轻松。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 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 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
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 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 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 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 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 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简介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汉族,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 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土木堡之变,明 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 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 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 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他忧国忘身 ,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 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谈话导入
石灰
你们见过石灰吗?你 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学习目标: 1.会写2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 和远大志向。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解诗 题
知诗 人
读诗 句
明诗 意
悟诗 情
解诗题
全,全然。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即使(粉骨碎身 )也都不怕,只因有 一颗忠肝义胆之心,孤注一掷之愿—— 要留( 清白在人间)。
悟诗情
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
石灰烧制过程中 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 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 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 强。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 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 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 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 是——石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文朗读
认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感受古诗 的韵律。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 形成画面。
三、生字新词
chuí
záo
fén
锤凿 焚
等闲: 浑: 清白:
词语注释
若等闲:好像平常的事情。
三、理解诗意
石灰吟
于谦
千锤chuí/万凿záo /出/深山, 烈火/焚fén 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面上是指石灰的颜色,实际是指高 尚的节操,清白的人生。
句意:也要将清白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五、课堂小结
《石灰吟》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 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怕困难, 不怕牺牲,不管遭受到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 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的思想感情。
播放朗读
四、当堂检测
千锤万凿出深山,
是虚指,形 容次数很多。
写出了石灰 开采的不易。
句意: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锤打 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写出了石灰在烧制过 程中所经历的痛苦。
句意: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
石烧成石灰粉。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背古诗《马诗》。
托物言志
马诗 [唐]李 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对石灰 唱的赞歌。
一、作者简介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于谦的故事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 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 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朝中政 要的建议,将明都南迁。可于谦考虑到京城百姓 的安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 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 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写《石灰吟》。 2、预习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