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字词复习

合集下载

《五人墓碑记》一字一句字词解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五人墓碑记》一字一句字词解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五人墓碑记1.重点字词五人者,盖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时候)蓼洲周公之.(取独)被逮.(逮捕),激于义而死焉.(这件事)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权者),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表扬)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通又)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埋没)不足道者,亦已..(患病)而死,死而湮没众矣;况草野..(乡间)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通皎皎,明亮的样子),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每月十五)。

吾社之行为..(品行,成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伸张正义),敛赀.(通资,钱财)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忍受),抶而仆.(使……倒下)之。

是时以.(以……身份)大中丞抚.(抚慰)吴者为魏之私人..(党羽)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责骂),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厕所)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申告)于朝,按.(追究)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并和在一起的样子)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面对)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斥骂)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脸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支付)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用棺材收敛)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平民)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假托君命发出的诏令)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惩治);大阉亦逡巡..(迟疑不决的样子)畏义,非常..(自缢)道..(不同寻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复习+素材

五人墓碑记复习+素材
到相关作文中去。 • 素材一 • 敢怒敢言,是五义士的本色(běnsè);临危不惧,是五义士的风采。正是“义”,使草野之人
的形象气壮山河,势压群峰;正是“义”,承载着重于社稷的匹夫之责。 • 历史是天平,人心是砝码,“义”便是天平中最沉的一端。
• 写作应用:
• 1、正义存天地
• 2、责任 • 3、平凡与不平凡 • 4、人心的力量 • 5、英雄气概 • 6、不畏强暴等
张溥是( 明)代文学家,字(
天如) ,号(
),
江苏西苏铭州人。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
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故其读书室名为

)。七著录有斋《
七》录。斋他生集活的明朝末年
(mònián)正是
与以 东林为党首的人阉党魏斗忠争贤激烈的时期。崇祯二年,张溥结
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
古义:痛于心,痛恨 今义:极端伤心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追究,查办 今义:压住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今义:金子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非同寻常 今:十分,极 第八页,共二十九页。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shǒulǐng),以老于户牖之 下古义:头颅(tóulú),借指性命 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8)古慷义(ɡ慨ǔ yì):得胸志怀之大志徒 今义:情绪激昂或不吝啬 (古9义):吾两社个词之,行行为,品士行先;者为,成为。
•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 墓碑记》)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shòu zhìyù rén)。(司马光《赤壁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文言知识
(一)文言字词
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2:以旌其所为。 其所为。 3:去今之墓而葬焉。 今之墓而葬焉。 4:慷慨得志之徒。 慷慨得志之徒 得志之徒。 5:其疾病而死。 疾病而死 而死。 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士先者
距离 整理、清理 整理、 名词作动词,表扬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筑墓 名词作动词,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 之下, 之下,则尽其天年 对比
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 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之悲
文章中心
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 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 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 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 颂扬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 颂扬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 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 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 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 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 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五人则激昂大义, 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 ,或脱 身以逃 ,不能容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杜门 ,佯 狂不知所之者 ,其辱人贱行
对比
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的重大 有 重 于 社 稷
周公 忠义暴于朝廷 ,赠谥美显 ,荣于身后 五人 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
写作特点
①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 两部分侧重记叙, 第三部分侧重议论。 两部分侧重记叙 , 第三部分侧重议论 。 两 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 ②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 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 突出五人之伟大。 突出五人之伟大。

《五人墓碑记》复习题目

《五人墓碑记》复习题目

《五人墓碑记》复习题目一、加点字注音:废祠.()湮.没()丙寅.()溷藩.()抶.而仆之()旌.其所为()赀.财()矫.诏()傫.然()户牖.()暴.于朝廷()赠谥.褒美()缇.骑()猝.发()詈.之()佯.狂()逡.巡畏义()投缳.道路()二、实词整理:1、指出句中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敛赀财以送其行(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指明并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4)颜色不少变(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3、说明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4)以大中丞抚吴者(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6)人皆得以隶使之(7)安能屈豪杰之流(8)亦以明死生之大4、一词多义解释:除:(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发:(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2)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发其志士之悲哉5、其他重点字词解释:(1)以旌.其所为(2)在丙寅三月之望.(3)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之间..五人(4)而五人生于编伍(5)视.五人之死(6)忠义暴.于朝廷(7)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8)或.脱身以逃三、虚词整理:“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例说:(可抄可不抄)之:(1)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3)独五人之.皦皦(4)佯狂不知所之.者(5)抶而仆之.(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7)人皆得以隶使之.(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9)亦以明死生之.大(10)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以:(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4)乘其厉声以.呵(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6)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8)亦以.明死生之大(9)或脱身以.逃(10)谈笑以.死四、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2、以吴民之乱请于朝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人墓碑记字词整理

人墓碑记字词整理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同“累”,重叠堆积)5、颜色不少.变(同“稍”)二、常见实词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的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主持、执掌)然五人之当.刑也(接受、承当)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3、以旌.其所为(表彰)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誉、名声)素不闻.诗书之训(接受)5、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6、谁为哀.者?(同情、怜悯)7、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役使、使唤)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暴动、暴乱)大阉之乱.(残暴无道)9、按.诛五人(追究、查办)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11、卒.与尸合(最后、终于)12、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可特指假托君命)1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牵连)14、不敢复有株.治(株连、牵连)15、而又有剪发杜.门(封闭)16、视.五人之死(和……比较)17、轻重固.何如哉?(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确实)18、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显露)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如、如果)20、慷慨得志之徒.(同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三、古今异义1、至于..今(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心腹、党羽;今义:①个人(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区别于“公家”)。

②指个人和个人之间。

③因私交、私利而依附于自己的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4、意气..扬扬(古义:神情、神色;今义:①意志和气概。

②志趣和性格。

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5、意气扬扬..(古义:自若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最新《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整理精选

最新《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整理精选

一、通假字古今字〔4处〕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夫十有一月之中,“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赀〞同“资〞,资财,钱财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通“何〞二、古今异义词〔7处〕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金:个人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古:考查、追究今:压住、依靠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十分,很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视〞古:比今:看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首领〞古:头颅今:头儿三、词类活用〔17处〕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名词用如动词,伸张5.缇骑按剑而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动用,出任……巡抚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动用,用盒子装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形容词用如动词,冲动振奋10.不敢复有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11.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13.那么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副词用如动词,享尽14.那么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15.安能屈豪杰之流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动用,作记17.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如动词,说明四、变式句〔一〕宾语前置〔2句〕1.谁为哀者?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

【推荐下载】高二上册语文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总结

【推荐下载】高二上册语文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上册语文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准备了高二上册语文五人墓碑记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本文重要字词
 1、找出古今异义的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

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

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同寻常。

今指十分,极。

 视五人之死:比较。

今多跟看有关。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头颅。

今多指一个团体的领导
 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党羽,心腹。

今多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痛恨。

今指心痛,心中难过。

1。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

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五人墓碑记》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同“累”,重叠堆积)5、颜色不少.变(同“稍”)二、常见实词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的时候)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主持、执掌)然五人之当.刑也(接受、承当)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3、以旌.其所为(表彰)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誉、名声)素不闻.诗书之训(接受)5、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6、谁为哀.者(同情、怜悯)7、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役使、使唤)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暴动、暴乱)大阉之乱.(残暴无道)9、按.诛五人(追究、查办)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11、卒.与尸合(最后、终于)12、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可特指假托君命)1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牵连)14、不敢复有株.治(株连、牵连)15、而又有剪发杜.门(封闭)16、视.五人之死(和……比较)17、轻重固.何如哉(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确实)18、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显露)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如、如果)20、慷慨得志之徒.(同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三、古今异义1、至于..今(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心腹、党羽;今义:①个人(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产而言,区别于“公家”)。

②指个人和个人之间。

③因私交、私利而依附于自己的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4、意气..扬扬(古义:神情、神色;今义:①意志和气概。

②志趣和性格。

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5、意气扬扬..(古义:自若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三、古今异义 1、至于今(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心 腹、党羽;今义:①个人(就从事某种活动或拥有财 产而言,区别于“公家”)。 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 4、意气扬扬(古义:神情、神色;今义:①意志和气 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 绪。) 5、意气扬扬(古义:自若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6、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神色;今义:①由物体 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6
四、词类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筑墓、修墓,名作动) 2、其疾病而死(患病,名作动)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榜样,形作 名) 4、按剑而前(上前,名作动) 5、抶而仆之(使……倒下,动词的使动用 法)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担任巡抚,名作动) 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匣子装盛,名作 动)
3、而 (1)表因果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而为之记 (2)表并列 去今之墓而葬焉 而又有剪发杜门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3)表递进 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4)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 缇骑按剑而前 则噪而相逐 (5)表承接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
1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牵连) 14、不敢复有株治(株连、牵连) 15、而又有剪发杜门(封闭) 16、视五人之死(和……比较) 17、轻重固何如哉?(究竟、到底) 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确实) 18、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如、如果) 20、慷慨得志之徒(同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空)
五人墓碑记
•1
一、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 之间) 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 名声显赫) 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同“累”,重叠堆积) 5、颜色不少变(同“稍”) 二、常见实词 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的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主持、执掌) 然五人之当刑也(接受、承当) 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整理) 3、以旌其所为(表彰)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誉、名声) •2 素不闻诗书之训(接受)
•8
1、之 (1)助词,主谓间取独,不译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夫五人之死 独五人之皦皦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公之逮所由使也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视五人之死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助词,主谓间取独,“……的时候” 然五人之当刑也 大阉之乱
•9
(3)结构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 以葬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凡富贵之子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吴之民方痛心焉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素不闻诗书之训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斯固百世之遇也 以老于户牖之下 发其志士之悲哉 亦以明死生之大 •10
•13
3、而 (6)表转折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4、以 (1)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以旌其所为 敛赀财以送其行 以老于户牖之下 亦以明死生之大 (2)凭借……的身份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3)相当于“而”,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谈笑以死 或脱身以逃 •14
3.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译: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 (2)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译:佚之狐对郑伯说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4.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20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声誉、名声) 素不闻诗书之训(接受) 5、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 6、谁为哀者?(同情、怜悯) 7、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役使、使唤)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暴动、暴乱) 大阉之乱(残暴无道) 9、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10、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11、卒与尸合(最后、终于) 12、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可特指假 托君命)
(4)结构助词,不译 去今之墓而葬焉 夫十有一月之中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则今之高爵显位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5)定语后置标志 四海之大 (6)指示代词,这 慷慨得志之徒 而为之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 (7)往、至 佯狂不知所之者 (8)代词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周顺昌) 抶而仆之(缇骑)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中丞)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之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
•5
7、激昂大义(古义:激励;今义:(情 绪、语调等)激动昂扬。) 8、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古义:激于义愤; 今义:决心努力。) 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①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②十分;极。)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古义:头颅,借 指性命;今义:①头和脖子。②借指某些 集团的领导人。)
六、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 者也 公之逮所由使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 孟长姚公也 ②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不能容于远近 激昂(于)大义 公之逮所由使也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18
③省略句 谁为哀(之)者 抶(之)而仆之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公之逮所由(其)使也 (朝廷)按(之)诛五人 (头)卒与尸合 断头置(于)城上 激昂(于)大义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于)道路 扼腕(于)墓道 ④定语后置 四海之大 ⑤介宾作状语后置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以老于户牖之下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9
•11
2、于 (1)“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不能容于远近 ( 2) “向 ”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3) “在 ”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显荣于身后 以老于户牖之下 (4)“表对象,不译”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及、到”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6) “对 ”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因而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5)“把”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是以蓼州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15
5、为 (1)“是” 谁为哀者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2)介词,给,替 为之声义
•16
•7
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当官、做官, 名作动) 9、不能容于远近(远方近处的人,形作名) 10、赠谥褒美(美德,形作名) 11、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仆那样, 名作状) 12、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动词 的使动用法) 13、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形作名) 1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大作用,形 作名)
6、其 (1)代词,他(们) 以旌其所为(指五人) 敛貲财以送其行(指五人)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指毛一鹭) 其辱人贱行(指高爵显位者)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指五 人的)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指五人) 以尽其天年(指五人) 发其志士之悲哉(指豪杰之流) 6、其 (2)代词,无义 其为时止十又一月尔(3)代词,其中 其疾病而死 (4)代词,自己的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指示代词,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