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语设计艺术谈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导语的设计:悬念式语文教学导语.doc

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导语的设计:悬念式语文教学导语.doc

语文教学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学生不感兴趣。

一位德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由此可见,好的导入既是一门艺术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

本文先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1、导语设计力求新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2、导语设计要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青少年学生正值如诗年华,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

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先声夺人,让导语成为语文课堂精彩的开场

先声夺人,让导语成为语文课堂精彩的开场

先声夺人,让导语成为语文课堂精彩的开场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要把握课堂,是课堂的组织者,所有安排要精心畴划。

如果说语文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这场艺术的大幕是由课堂导语拉开的。

这短短的开头几分钟往往是学生们注意力最集中的“黄金时间”。

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发挥导语的重要作用一.导语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

通过有效课堂导入的课题具体实施,我发现不同的文章采用适当的导语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上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去.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不允许随意性,虽然导语设计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而我认为导语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导语要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并采取适当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能遇到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的作家相关的文体内容等,我们要站在高处,找到相关的知识点,既可以联系旧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学习,这样的导语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以前我设计的导语是:战国末年,群雄并立,烽烟四起,七国争霸,最后秦定天下。

大家知道这七国是哪几个吗?(齐、楚、燕、韩、赵、魏、秦)为什么在最后的争夺战中,六国纷纷败阵,秦却独霸天下?我们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阿房宫赋》里告诉我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三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

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让“开台锣鼓”更精彩——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朱益鸿关键词:导语设计、知识激趣、回顾联系、引征启志、对比联系、创设情境……内容提要:好的导语设计能使学生对一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本文具体介绍几种导语设计的方法。

正文: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乏味、雷同的课堂导入,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好的开场白则会使一节课起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会如高崖泻水,汹涌澎湃。

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叫人一见钟情。

让学生倾心于此,积极主动地受教,使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导语设计方法很多,而一个优秀的导语设计,或将中心思想和盘托出;或将文章的论点点明,让人明了所持观点;或开篇言志,自然表明情感倾向;或明确说明对象,紧扣说明对象特点……如此,教师讲课能意在课先,顺势而发;学生听课则明察意图,一目了然,正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文赋》)。

无疑精彩的导语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然“教要有法,但无定法。

”导语设计也是如此,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知识激趣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着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而学生对于未知东西具有特殊的兴趣,一些课文理论思辨色彩很强,缺乏文学作品的形象直观性,但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所谓知识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较广博的知识,用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的一种方法。

谈高中语文导语设计艺术

谈高中语文导语设计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郝 焕 丽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民族学校 内蒙古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来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问题 。新课程理念 注重“ 以学生为 中心 , 充分发 挥学生学 习主体 的 主观能动性” 为实质,结合本人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兴趣教学,作出以下 三点不成 熟 的概 括 ,以供 教育 同行 们特别是 小学语文 教师作个 共同探 讨吧 ! 导入 新颖 把 导入 当作教 学 的突破 口,不 同的 文章有 不 同的特 点 、不 同的风 格 , 因 而应采 取不 同 的导入 方法 ,为 学生创 设愉 悦 的学 习氛 围 。 ( 一 )题 目导入 。文题 是 文章 的眼 睛,它 往往 与文 章 的立 意有 密切联 系 ,教 师如 果能 从解 题入 手 , 自然 导入 ,一 定能 帮助 学生 对课 文 的重点 与 难 点理解 。这 种方 法一 般在 成语 故事 、童话 、寓 言故事 一类 的课 文运 用 。 ( 二 )表演 切入 。可 根据 课文 的 内容 以舞蹈 、演 唱 、讲故 事等 形式 表 演 出来 ,吸 引学生 的 目光,集 中其注 意力 。例如课 文 《 将 相和 》 ,可 先请 几 个 学生 到讲 台上 来表 演故 事 ,既活 跃 了课堂 气氛 ,又 使 学生在 愉快 中接 受 了所学 的知 识 。 ( 三 )情境 引入 。可 利用 多媒 体选 取与 课文 内容 相关 的情 境直 观 的播 放 如 :在教 学 《 坐 井观 天》一课 时 ,可 以采 用生动 活泼 的 F l a s h动 画,制 作 一 中小 鸟在广 阔无边 的天 空 自由飞 翔 ,让 学 生直观 感 受到 天是 无边无 际 的 ,而 青 蛙坐在 井 底看 到的 天空 只有井 口那 么 大 ,他 们 之 间对 天 空的认 识 形成鲜 明 的对 比 ,收到 了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二 、独 特 的方法 兴趣 教学 是充 分调 动师 生两 方面 积极性 ,使教 师善 教 、学生 乐学 。农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

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是要求教师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有机统一。

下面从常规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导语的艺术性一节课的导语必须引人入胜,才能为讲授新课铺平道路。

这里介绍三种导语的设计:1、承上启下的引入。

课与课之间都有过渡的过程,按正常的教学秩序,每节课都是下节课的基础。

上课时应注意承上启下,总结上节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不让学生感受到突然。

有些学科也可通过对过去学的引入,使已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使其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感到困难。

2、通过生活或工作实例引入。

对于生活、工作中的事例或自然现象,有时学生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应撷取生活、工作中的或自然现象中一些恰当的例子,作为新课的引入,使学生产生可望了解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直观法引入。

图表或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利用这种方法的直观性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1、提问时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也可以削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学生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这就要求教师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当学生因心理、知识、语言或思维诸方面的障碍,很难确切回答问题时,教师决了能冷眼旁观,让学生难堪,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及时启发诱导,理顺其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样,既可使学生因终于回答了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又可使他们受到锻炼,得到提高。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艺术
的 :童年生活就像一 幅五彩斑 斓的图画 , 完 。今天我们走 进鲁迅先 生的童年生 活,
不会有任何实 用价 值。导语该 应 时而 生 ,
课, 我们 的 目的最 终在于把学 生的学 习兴
就像 一个欢快 跳动 的音 符 . 说 不尽 。 道不 随机应 变。但不 管采 取什 么方 式导 入新
就要 求我 们语 文教 师应 精心 设计好 课堂
教学 中的导 语 。 导 语 , 就 是指 老 师在 刚
你们通过 I 资 料知道 黄河 从 古至 今有 哪
些变化吗? 黄河变化 的原 因又是 什么呢? 望。 把 学生 引向知识 的海洋 。 收 到意 想不 连 数问 . 在学 生平静 的思 想 上 , 刹 时激 雕艺术 时 . 介绍完 我国微 雕艺 术情 况后 , 这小核 上都雕刻 了些什 么 ,激 起 了学生
三、 以故事“ 导” 。 具 有 趣 味 美
果 是不可 忽视 的 。开课 时老 师一番饶 有 。 生急欲求知 的动机 。 趣味 、 引人入 胜 、 富有 创意 、 独 具 匠心 的
导语设计 。定能迅 速有效 地抓 住学 生的 心 ,激发起 学生继 续学 习和深 入 阅读 的
兴趣 。教 师在语 文教学 中就应 注重 导语
登 山队登上珠峰的场景。 欣赏后让 学生说 个 中心组成 的有机 的整体 , 在设计新课导 观 。 能把学生吸 引住 , 很快进入主题 。 上述 说 自己对这座 山的了解和 感受。? 这种 导 语 的时候可充分考虑 前后课 文的联系性 ,
导语 只是 我在 教学 实践 中用到 的几种形
入方式 , 易于 拨动学生 的心弦 , 创设 与教 展 示出其结 构美。? 在 教学七 年级语文下 式。 通过实践 , 我逐渐 明白 , 导语应该 根据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

初中语文课万能导语初中语文课中导语设计一、大胆设疑引入思考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是很好的办法。

我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炎凉社会的苦命人的现象所感染。

鲁迅自己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

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人物现象呢?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则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情不自禁的洒下同情的眼泪。

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这则导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习旧知引发新知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

”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

语文课导语的设计艺术

语文课导语的设计艺术

浅谈语文课导语的设计艺术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好的导语设计会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建立起学生已知的情感磁场,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那么,怎样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呢?一、导语设计要推陈出新,先声夺人。

新奇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推陈出新,先声夺人,学生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如,不少学生不太习惯修改文章,认识不到修改文章的重要意义,于是我为鼓励学生认真修改文章,设计了下面的导语:同学们,大家常常写文章,可为什么要修改呢?打个比方,每个人的脸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

古今中外,许多女同胞都是非常讲究修改“文章”的。

你看吧,她们每天起床后梳妆,对着镜子,用增白蜜反复“揣摩”(涂抹),再用高级胭脂、唇膏精心“润色”,还要用特别的眉笔仔细地修改“眉题”,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术刀将“单括号”(单眼皮)改为“双括号”(双眼皮)不可!你们看,这是何等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章。

要使自己的“文章”出类拔萃,成为“真由美”(真优美),不在“修”上下番苦功夫行吗”?诗人何其芳说过:“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由此看来,这真是一条至理名言哪。

同学们听了这段话,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有一次新学期开学,适遇一场大雪使许多乡村交通中断,而大部分同学们却克服种种困难按时返校,我很感动。

次日,我去九一班上第一节课,这是一节口语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艺术谈
摘要:导语设计在于运用艺术的教学语言,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精彩而别致的导语设计是一门艺术,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203-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就是艺术之花,耀眼而炫目。

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第一步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心灵,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一、课堂导语设计力求三性
课堂导语只有具备艺术性、新颖性、知识性,才能生动有序的完成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情感才能得到激发。

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语的“三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导语力求艺术性
课堂导语是美感与情感的结合,即具有艺术性,才能让学生在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享受语文的魅力。

有人说,激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十分贴切。

只有从内心流淌出来的语言才是真诚的、至美的。

学生
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波涛澎湃的海洋,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语文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让富有诗情画意、优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学习兴趣。

(二)课堂导语力求新颖性
追求新颖是人类共有的特点,新颖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导语设计必须新颖。

学生对前所未闻东西最有兴趣,有兴趣才会自觉去学。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节课的导语一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随着教师去学习,去求知。

(三)课堂导语力求知识性
课堂导语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知识服务的。

因此,设计导语不能忽视知识性。

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到指定的教学任务中。

二、课堂导语运用力求别具一格
根据语文人文学科的特点,如何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
语言情境,让学生沉浸于教师所预设的氛围里,笔者认为有四法:(一)描摹具体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描摹具体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比如教《南京大屠杀》时,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画面,然后导入:“当你们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曾想到过什么呢?在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南京,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军民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

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并幸运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劫难的幸存者要用事实向全世界人民诉讼,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

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不屈不挠、勇敢反抗的民族精神油然而生!”这段导语情真意切,学生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情感极易爆发。

(二)介绍写作背景,补充相关信息
现行语文版教材中既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也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还有外国作品。

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碍。

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可在导语中讲述相关的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信息,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了解,与作品产生共鸣。

(三)借助必要的教具,帮助学生领悟
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感受。

比如教鲁迅的《故乡》,可以借助媒体
展示祥林嫂不同时期的面貌,让学生留心观察其异同(特别是眼神的变化),教师穿插引导,让学生深切体验旧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多媒体开了一扇教学的方便之门,它的兼容性非常大,老师可根据需要制作flash小片段或画漫画等方式导入课文,视听结合,更能增强教学效果
(四)讲述趣闻轶事,增添情趣魅力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比如教《竞选州长》,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发表了《竞选州长》的小说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呵!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

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小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幽默辛辣!那么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导语的设计要力求贴切、自然,忌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只有设计恰当的导语,才能让学生沉浸于预设的氛围里,使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得生动、活泼、和谐,教学效果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