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现代教育)-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现代教育)-试卷6(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英国,标志着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表明国家加强对教育管理的法案是( ) (分数:2.00)A.《巴尔福教育法》√B.《巴特勒教育法》C.《费舍法案》D.《费里法案》解析:3.近代英国普及初等教育的法令是( )(分数:2.00)A.《巴尔福教育法》B.《巴特勒教育法》C.《费舍法案》√D.《费里法案》解析:4.《哈多报告》确定的英国教育体制是( )(分数:2.00)A.单轨制B.双轨制√C.三轨制D.四轨制解析:5.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一轨的文件是( )(分数:2.00)A.《哈多报告》B.《斯宾塞报告》√C.《巴特勒教育法》D.《费舍法案》解析: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1944年教育法》的内容?( )(分数:2.00)A.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B.地方当局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C.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D.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解析:解析:B项应是《巴尔福教育法》的内容,强调的是地方的教育权限,而《1944年教育法》强调的是国家对教育的统一管理。
7.英国的综合中学运动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分数:2.00)A.《巴特勒教育法》实施后√B.《雷沃休姆报告》实施后C.《哈多报告》提出前D.《斯宾塞报告》提出前解析:8.“罗宾斯原则”指的是( )(分数:2.00)A.以成人教育为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B.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C.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D.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解析:9.20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创立的开放大学是以( )为对象的。
英国教育演变与教育体制zhshi

Rt HON Ed Balls MP Secretary of State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Jim Knight MP Minister of State for Schools and Learners RT HON Beverley Hughes MP Minister of State for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Families Lord Andrew Adonis Parliamentary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Schools and Learners Kevin Brennan MP Parliamentary 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Families
(三)1870-1899义务制教育的开始
1870年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了初等教育法案并获得议会通过 ,即《初等教育法》,亦称《福斯特法》(Forster Act)。该 法案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在民间教育团体力所不及的地方填 补空缺来为全国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使所有家长确信其子 女能够受到初等教育。 1876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桑登法》(Sandon's Act),规定 家长有义务使其子女接受足够的教育,否则将受到处罚。 1880年的《芒德拉法》(Mundella's Act)规定实施全面的强制 入学政策。 至1899年,义务教育的上限已提高到12岁。 随着义务教育年 限的逐渐延长,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相当于中等 学校的高级学校。
二战后英国教育的发展
1.《1944年教育法》
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动向及启示

4 , 了 1 8  ̄18 到 95 9 6学年 , 虽增加到 8 . 但英 国历来对大
学生的学费爰生话 费采取 由政府包下来的政 策。 1 8 年 据 90 统计 , 英国是世 界上 向本 国大学生提供资助最多 的国家。 本
国学 生的 9 . 0 本科 生的 9 都享有 奖学金 。 这样 , 7 实际
上的经 费均 来 自 大学拨 款委员
会 l 高等学 校对 公共资金的严重依赖不仅仅表现在政府 。2
的拨 款方 面。英国各大学对本 国学生收取的学费长期 以来
一
、
英国高等教 育管理 改革 的背景
直 偏低。1 7 ~ 1 7 年 . 费收 人 仅 占大学 经费 的 9 5 96学 学
随着高等教育发挥 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 高等 教育看 将 作是一项国 家事 业. 纳入 国家管理话动 之中正逐渐形 成一
对高等教育 管理进 行了大刀 闶斧的改革 , 涉及到 了管 理体
制、 投资体制、 质量管理等多 个方面。英国高等教 育管 理改 革的动因何在?欲解决 哪些 问题? 有何成功的经验? 本文拟 对 以上 诸问题进行深人的探讨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 发 展提供借鉴
一
18 9 0年 , 数大学 9 多 o源自蔓 誊 臻 美:
囊
蕉霸鬻 簿 煮管壤 鬻
:搿 嚣 : 营 ≮ : 誊 置 蕾
魏 鹅 誊
芝 量 麓
高桂娟
( 华中科技 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 07) 304
摘要 : 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英 一是通过改革 高等教 育管理体 制, 烈加强政府对 高等教育的 管理 二是通过改革授 责体制 ,l ;进市场竞争机 制 , 从而增强高等教 育的活 力与应 变能 力。英国 高等教 育管理改
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28卷 第6期 河南工学院学报Vol.28 No.6 2020年11月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v. 2020收稿日期:2020-10-15作者简介:吴江宁(1993― ),女,新疆哈密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58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吴江宁(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摘要:对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和基本特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英国政府为促进本国教育发展而采取的简政放权、优化管理、完善监督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然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和弊端,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中图分类号:G5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772(2020)06–0058–040 引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对教育进行领导管理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是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的教育行政制度经过长期变革,由最初的英国天主教会管理最后演变成为中央与地方合作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本文着重考察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色,以期为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1.1 英国中央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早在中世纪初期,英国的历代国王就曾为促进教育的发展起到过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英国教育主要是由教会直接掌管,英国的国王居于次要地位。
1534年,英国中央政府与罗马教廷分离,学校的管理开始同时受控于政府和教会,但管理制度、决策和法令的制定等仍主要由教会直接出面,政府很少参与。
直到19世纪初期,原来主要依靠宗教团体和学生家长自愿提供援助来维持教育的状况有所变化;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当时财政部部长阿尔索普提出的教育补助法案,决定中央政府每年拨款两万英磅作为建造小学校舍的补助金。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中央集权型;权利分散型;集权和分散结合型)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历史变革1950~1958中央集权管理时期1958~1963地方管理时期,强调权利下放,高等学校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直接管理1963~1966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66~1979文革混乱时期1978~1995又确立了集中领导分级管理3.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带体制的历史变革1950~1955实行校长负责制,强调由校长负责高校内部全部工作,并对党和国家负责1956~1960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由校长主持,集体领导1961~1966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尤其强调党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党委高校的统一领导1966~1978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制,高校权利结构混乱1984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在部分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1989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化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权利下放,扩大省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校的合理健康发展;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更新新大学由国家办的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主动使用社会的能力)4.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欧洲(以学术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i,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模式)美国(一种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模式)英国(一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5.我国高校管理模式我国高等学校领导(领导体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趋势(在强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当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要从体制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高校内部相互联系的不同权力和职责主体所共同构成的具有额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系)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进一步调整学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能力;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改革,女里建立富有竞争力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

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分析与比较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各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和特点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本文将对世界主要国家教育体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教育体制的实践经验和教育发展路径,有助于促进全球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一、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并负责管理的。
在初等教育期间,学生通常接受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教育。
此外,中国的大学和研究生院培养学术科学和专业人才,并发挥重要的国防和劳动力培训作用。
在中国,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
此外,中国的教育融合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强调学生对家庭、国家和其他社会实体的责任感。
二、美国的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通常持续12年。
中等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始,为期4年。
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中,教师、学生和学生家庭的角色十分重要。
美国的教育体制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让学生自己掌握到持久的知识,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记忆。
美国的教育体制还提倡社区服务、文化多样性及创造性思维,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
三、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育体制分为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早期教育专门针对3-6岁的儿童,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在德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学生会接受包括科学、历史、语言、文化、体育和社交方面在内的全面教育。
在高等教育阶段,德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广泛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包括艺术、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工程学、医学、法律、科学和社会科学。
四、日本的教育体制日本的教育体制开创于明治时期,经过多次改革和创新。
日本教育提倡“敬业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和学习社会责任。
在日本,小学为期6年,初中为期3年,而高中为期3年或4年。
在高等教育领域,日本有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通常会选择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深入探索,并探索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合作。
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高校享有较大的自治权,自主设置课程、招聘教师、 筹集资金等。
学术团体参与
学术团体参与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监管高等教育质量。
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联邦政府
负责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监管 高等教育质量。
州政府
负责审批和监管高等教育机构,制定本州高等 教育政策。
高校自主管理
高校享有较大的自治权,自主设置课程、招聘教师、筹集资金等。
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高等教育发展,制定高等教育政策, 提供资金支持,监管高等教育质量。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参与高等教育管理,如校友会、家 长会等。
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政府主导
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监管高等 教育质量。
高校自主管理
高校享有较大的自治权,自主设置课程、招聘教师、 筹集资金等。
学术团体参与
保障
管理体制也可以为学术自由提供保障,例如保障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自主权和独 立性,保护学者的知识产权等。
管理体制对学术创新的影响
阻碍
管理体制可能对学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例如僵化的评价标准和奖励机制可能抑制学者的创新动力。
促进
管理体制也可以通过提供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促进学术创新。例如,设立创新项目和孵化器,鼓励 跨学科合作和交流等。
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 不同国家呈现出动态变化,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 的影响。
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完善学术权力的配置和行使机制
建立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明确学术权力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学术 人员的参与和决策权。
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发展
平衡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管理 体 制 , 于 我 们 精 简 机 构 , 减 冗 员 , 实 提 高 管 理 效 率 ; 全 教 育 法 规 , 强 法 制 观 念 , 强 依 法 治 教 ; 善 对 裁 切 健 增 加 完
在 众 多 的 国家 中 , 国 的教 育 管 理 体 制极 具 代 英
表 性 。它 既保 留 了传 统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的特 点 , 具 又 备 现代 教 育管 理 体 制 的 特 点 。不 论 在 管 理 的 机构 、 人员 , 还是 在 管 理 的 方 式 、 段 等 方 面 都 具 有 独 特 手 性 、 理性 和 可借 鉴 性 。研 究 英 国 的教 育管 理 体 制 , 合 对 于 改革 我 国 旧 的教 育 管 理 体 制 , 立 和 完 善 新 的 建 教 育管 理 体制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借 鉴 意义 。概括 起 来 说 , 国的教 育 管 理 体 制 对 我 们 至 少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英
的启 发 。
高 级 教 师和 教育 活 动协 调 人也 都 不 属 于专 职管 理 人 员 , 是 由德 高 望重 、 验 丰 富 的任课 教 师 兼 任 。教 而 经 研 组 和年 级 组是 学 校 的基 层 教 学 管 理 组 织 , 校 长 由 直 接 领 导 。教研 组 由任 课 教 师组 成 , 主要 承担 各 门 课 程 的讲 授 和研 究 任 务 。年 级 组 由辅 导 教 师 ( 主 班 任 ) 成 , 要承 担 对儿 童 的教 育 、 理 和个 别辅 导 。 组 主 管 在 英 国 中小学 中 , 司 管理 工 作 的是 “ 待 室” 其 实 专 接 , 际 职 能类 似 于 我 国 的 校 长 办 公 室 。学 校 的 来 访 接 待 、 外联络 、 件收发、 卫安全 、 勤登记 、 对 文 门 考 日常 行政 、 财务 管 理 以及 后 勤生 活 服务 等 , 由接待 室 负 均 责 处 理 。接 待室 根 据学 校 规模 设 3 ~5名专 职 人员 , 而 且 不设 主 任 , 接 受 校长 领 导 。与 英 国相 比 , 国 直 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侯耀先(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陕西宝鸡 721007)摘 要:在众多的国家中,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极具代表性、独特性、合理性和可借鉴性。
研究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对于我们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健全教育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依法治教;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科学民主的领导体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借鉴意义中图分类号:G6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7516(2002)03 0085 02在众多的国家中,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极具代表性。
它既保留了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又具备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
不论在管理的机构、人员,还是在管理的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合理性和可借鉴性。
研究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对于改革我国旧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概括起来说,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对我们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启发。
一、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切实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考察和比较,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英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从行政建制到学校内部的机构设置都比我国的精简。
就教育行政管理而言,英国的教育行政机构在垂直层次上仅分为中央和市(郡)两级,机构少而精。
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为联邦教育部,直接受教育大臣领导,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则为市(郡)教育局,接受教育部和市(郡)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下属教育部门的事宜。
而我国教育行政机构的垂直层次分中央教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或教委)、地市教育局、县教育局、乡镇教育组五级,而且每一级都有庞大的机构编制和众多的管理人员。
就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而言,英国的中小学仅设校长、副校长、接待室等少数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中学通常设校长1名,副校长1~2名;小学设校长1名,副校长或校长助理1名,而且校长、副校长均为教师身份,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学校中没有类似于教导处、总务处等的中层管理机构,仅设1名高级教师和教育活动协调人协助校长管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其它事务。
高级教师和教育活动协调人也都不属于专职管理人员,而是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兼任。
教研组和年级组是学校的基层教学管理组织,由校长直接领导。
教研组由任课教师组成,主要承担各门课程的讲授和研究任务。
年级组由辅导教师(班主任)组成,主要承担对儿童的教育、管理和个别辅导。
在英国中小学中,专司管理工作的是 接待室,其实际职能类似于我国的校长办公室。
学校的来访接待、对外联络、文件收发、门卫安全、考勤登记、日常行政、财务管理以及后勤生活服务等,均由接待室负责处理。
接待室根据学校规模设3~5名专职人员,而且不设主任,直接受校长领导。
与英国相比,我国中小学的管理机构明显臃肿。
除正、副校长,正、副书记之外,还设教导处、总务处以及共青团、少先队等庞大的中层管理机构和人员。
这些机构和人员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常常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高消耗的状况。
形成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庞大的原因,固然与我国人口多、疆域广、学校规模大、教育管理对象复杂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其中也不乏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机构建制和用人制度上我们一直存在着 因人设事、 因神设庙的问题,这是导致机构恶性膨胀的重要原因。
机构膨胀、冗员迭生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是造成教育成本大,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下降,人头费大量消耗教育投资;二是造成人浮于事,内耗丛生;三是导致权力和责任不明,互相推诿,互相扯皮,见利就争,见事就避。
龙多不治水,谁都要管事,谁又都管不了事。
这种 盲肠症状最终使管理在低效状态下运行。
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教育管理体852002年第3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收稿日期:2002 04 08作者简介:侯耀先(1958-),男,陕西眉县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理论比较研究。
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消肿去冗。
首先要削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及人员。
要对其重新设置和定员,并在定编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
其次,要严格控制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增设,改革现有的内部机构设置。
中小学内部的管理机构原则上只设教导、总务两处,其余的应合并或撤销。
再次,应严格地控制学校内部专职干部数量,在学校人员结构上,应压缩管理人员,削减工勤人员,扩大教师比例。
通过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扩大师生比例和教职员比例,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
二、健全教育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依法治教英国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水平特别高,表现在:首先,教育法规体系健全。
早在上世纪中叶英国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截止目前,仅联邦议会颁布的全国性教育法规就有20多种。
除此之外,地方议会和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
可以说,教育法规的种类和条文几乎覆盖了教育实践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
其次,全民教育法制观念强,知法守法已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行为,任何学校和个人都能按法办事。
在英国,谁如果不按照法律行事,就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严重的要受法律制裁。
再次,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行为和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明显呈现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有条不紊的特点。
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相当明确。
在没有明确的法规依据的情况下,市、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绝对不能随意插手干预学校的管理工作。
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行为也都十分规范,很少出现违规的人和事。
相比之下,我国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比较低下。
截止目前,经全国人大正式颁布的教育法规仅有5种,而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公民行为和政府行为中依然存在。
应尽的义务不尽,应承担的责任不承担,应交的教育费不交,政府也不监督实施,致使有些该办的事情办不成,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从英国的经验来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化水平。
首先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还应建立!学校标准法∀、!学校财产保护法∀、!学生身心健康保护法∀、!教育经费法∀、!教育行政法∀、!民办学校法∀等。
其次要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强化法制观念,淡化人治思想,增强教育管理人员和全体公民自觉守法、按章办事的意识。
再次,要加强执法力度,对违犯教育法规的自然人和法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该处罚的处罚,该法办的法办,决不姑息迁就。
只有这样,我国教育管理的运行才能走上健康有序的法制轨道。
三、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科学、民主的领导体制领导体制在整个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
英国中小学的领导体制总体上可以归结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一定的权力。
学校的一切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校长要对董事会、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负责。
而我国中小学的校长不具有这样大的权力。
校长的权力受到其他各方面的限制,校长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我国应当迅速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科学、民主的领导体制。
以上是我们借鉴英国教育管理的经验改革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想法,能否奏效,还有待于实践。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英国教育管理的做法和经验,扩大我们的视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向科学化、健康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1]司晓宏.英国中小学管理体制述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2]陈晓端.英国小学管理的特点及其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3]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The reform of C hina∃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a contrast with the British systemHOU Yao xian(The Dep ar tment of Education,Baoj i College o f Ar ts and Science,Baoji721007,China)Abstract:In many countries,the British educational system is representational,unique,reasonable and us able.T he study of the British system can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hina∃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staff so a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dm inistrative institutions;in improving the law s and regulatios on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conforming to laws and legally m anage education;and in perfecting the principal re sponsibility system so as to estabilish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leadership.Key words:Britain;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usability%本栏责编 王永强& 86侯耀先:从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