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控制电路模拟部分

合集下载

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如图为触摸式音量调节器电路。

该电路中VT4是一个VMOS管,RP是功放机的原音量电位器,M+和M-是音量调高和调低触摸片。

触摸M-时,人体手指的皮肤电阻使VT2加上偏置而导通,V+通过VT2的e-c结和R2对C2充电,VT4的G极电位升高,其D-S极间阻抗减小,对功放输入的音频信号分流增加,音量减小。

触摸M+时,皮肤电阻使VT3导通,C2通过R3和VT3的c-e结放电,VT4的G极电位降低,D-S极间电阻增大,对音频信号分流减小,音量增大。

停止触摸时,VT2、VT3皆截止,由于VMOS管的G极输入阻抗极高,所以C2上电压可以很长时间保持不变,也即VT4的D—s极间电阻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或微变,音量便在调定状态不变。

由于c2可以平滑地充放电,且VMOS管具有较宽的线性放大区,所以触摸M+或M-时,音量呵以和缓平稳地升降。

VT1和R1、C1组成升机复位电路。

刚开机时,R1、C1在VT1的b极产生一个负脉冲,VT1瞬间导通,迅速给C2充满电,VT4呈饱和导通状态,进入功放的音频信号被全部短路,功放无输入、输出从而避免了开机时对功放管和扬声器的冲击。

电路中,VT1~VT3的β值以大于150为好,VT4可以用BS107、3D03等小功率VMOS场效应管,C2应选用漏电流小的电容。

V+取用功放机中的低压直流电源。

M+和M-可用两个直径1cm左右的薄铜片,一分为二,相距1~2mm用万能胶粘贴于机正面合适位置,注意连线隐蔽。

R2、R3的阻值决定了C2的充、放电速度,也即决定了触摸时音量大小的变化速度,可适当调整之,使音量可从容地调高或调低。

稳压管DW是为保护VT4而设,如果V+不超过12V,则DW可不用。

触摸式音量自动调节器电路图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脉冲分配器CD4017 是5 位Johns ON计数器,具有10 个译码输出端,CP、CR、INH 输入端。

时钟输入端的斯密特触发器具有脉冲整形功能,对输入时钟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

运放音调控制电路虚拟测试研究

运放音调控制电路虚拟测试研究

运放音调控制电路虚拟测试研究作者:李翔唐妍梅来源:《科技资讯》2021年第04期摘要:采用基于运放的音调控制电路作为案例,讲解有源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对音调控制电路的高低音转折频率和最大提升/衰减量等主要指标与元器件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Multisim软件对音调控制电路的频率特性进行验证。

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相吻合,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由运放构成的有源滤波电路,并掌握利用Multisim軟件进行频域仿真的方法。

关键词:有源滤波音调控制集成运放频率特性虚拟测试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2(a)-0035-05Research on Virtual Test of Tone Control Circuit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LI Xiang1 TANG Yanmei2(1.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2.College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1004 China)Abstract: Op-amp-based tone control circuits are used for case teaching of active filter circuits. The main indicators including bass/treble corner frequency and maximum elevation/attenuation are theoretically derived according to component parameters, and then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tone control circuits are evaluated using Multisim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it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op-amp-based active filter circuits,and help them learn the usage of Multisim software for simulation in frequency domain.Key Words: Active filter; Tone control; Op-amp;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Virtual test滤波电路是对信号进行频域处理的一类重要电路。

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

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

NE5532N组成的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日期:2008-08-13 ] [来源:东哥单片机学习网 作者:佚名] [字体:大中小] (投递新闻)功放系统中无论是低档还是高档机,除了音量控制外都有音调控制电路,在一些低档机厂家为节省成本,其音调部分仅采用阻容式,当音调调节时往往使得高低音相互干扰,而且缺乏力度和清晰感,听起来非常浑浊杂乱,听久了令人烦燥不安,这些机子弃之又觉浪费,但用之又不满意,如果有动手能力的话,很有必要花几十元对其动动手术(摩机)–––––制作一款高品质的音调板来替换原机音调部分。

下面就向广大发烧友介绍几款品质极佳的音调电路供爱好者选择。

其中以LM4610N、LM1036N最佳,LM4610N是在LM1036N的基础上增加了3D音场效果处理功能的新一代发烧精品,笔者建议首选LM4610N。

图1是由2块NE5532N组成的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完全一样),原理为:信号经IC1(作缓冲放大及隔离作用,避免负载与信号源之间的影响)进入由电阻电容组成的三个频率均衡网络,即高音、中音、低音的频率,当调节RP1–––RP3相应的低中高频就会相应地进入由IC2及其反馈电路组成的反相放大器电路,调节RP1–––RP3就是提升或衰减了高中低音,从而实现了音频调节作用。

需要说明一点是所采用的NE5532N必须是正宗品,如美国大S的、飞利浦的,这样才使行本电路的信噪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和控制效果均达到相当高水准。

(欲获更高的水准NE5532N可换为NE5535N、OP275、AD827JN等精品运放,当然价格就高一点了)。

图2是采用二阶RC有源二分频电路,该电路由2块NE5532N构成(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相同),图中IC1A与IC1B分别组成低通与高通滤波器,完成音频信号的分割,再分别送到高低音音量控制电位器再分别进入高低音功放电路去推动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

音调控制电路

音调控制电路

功放系统中无论是低档还是高档机,除了音量控制外都有音调控制电路,在一些低档机厂家为节省成本,其音调部分仅采用阻容式,当音调调节时往往使得高低音相互干扰,而且缺乏力度和清晰感,听起来非常浑浊杂乱,听久了令人烦燥不安,这些机子弃之又觉浪费,但用之又不满意,如果有动手能力的话,很有必要花几十元对其动动手术(摩机)–––––制作一款高品质的音调板来替换原机音调部分。

下面就向广大发烧友介绍几款品质极佳的音调电路供爱好者选择。

其中以LM4610N、LM1036N最佳,LM4610N是在LM 1036N的基础上增加了3D音场效果处理功能的新一代发烧精品,笔者建议首选LM4610N。

图1是由2块NE5532N组成的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完全一样),原理为:信号经IC1(作缓冲放大及隔离作用,避免负载与信号源之间的影响)进入由电阻电容组成的三个频率均衡网络,即高音、中音、低音的频率,当调节RP1–––RP3相应的低中高频就会相应地进入由IC2及其反馈电路组成的反相放大器电路,调节RP1–––RP3就是提升或衰减了高中低音,从而实现了音频调节作用。

需要说明一点是所采用的NE5532N必须是正宗品,如美国大S的、飞利浦的,这样才使行本电路的信噪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和控制效果均达到相当高水准。

(欲获更高的水准NE5532N可换为NE5535 N、OP275、AD827JN等精品运放,当然价格就高一点了)。

图2是采用二阶RC有源二分频电路,该电路由2块NE5532N构成(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相同),图中IC1A与IC1B分别组成低通与高通滤波器,完成音频信号的分割,再分别送到高低音音量控制电位器再分别进入高低音功放电路去推动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

利用该电路的缺点是要多增加一对功板电路及增多一组接线柱。

相对来说需要多花点钱,但采用前级分频的优点却是非常明显的:①改善了低音音质;②兼顾了高低音扬声器的发声效率;③解决了以住电路中高低音扬声器联接时存在的阻抗不匹配问题;④音调调节的动态范围明显变大。

音调控制电路(-D题)

音调控制电路(-D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电子设计竞赛音调控制电路(D题)参赛组别:大二参赛组号:32队员:张研、施明堃、刘事成目录一、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 (3)二、摘要 (5)三、设计原理概述 (5)四、电路方案论证 (7)五、电路参数计算及系统参数协调 (9)六、系统原理总图 (13)七、仿真与测试 (14)八、元器件清单 (22)九、参考文献 (22)音调控制电路( D 题)一、 设计任务和功能要求1、任务设计制作一个音响系统中的音调控制器。

音调控制器的输入音频信号范围不小于50Hz ~20kHz ,输入信号幅度为250mV 。

音调控制器能对低音频和高音频的增益进行提升或衰减,中音频的增益保持0dB 不变,其幅频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音调控制器的幅频特性曲线2、要求1.基本要求(1)输入信号频率为ƒ0=1kHz 时,增益为0dB ,误差不大于1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不超过280mV ~223mV )。

(2)输入信号频率为ƒLX =100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1000mV ~63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3)输入信号频率为ƒHX =10k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1000mV ~63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2.发挥部分(1)输入信号频率为ƒL1=40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2500mV ~25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2)输入信号频率为ƒH2=25kHz 时,增益为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2500mV ~25mV )连续可调,波形无明显失真。

(3)输入信号频率为ƒL2=400Hz 时,增益为0dB ,误差不大于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不超过353mV ~177mV )。

(4)输入信号频率为ƒH1=2.5kHz 时,增益为0dB ,误差不大于 dB (输入250mV 时,对应输出幅度不超过353mV ~177mV )。

模电课程设计之音调控制电路

模电课程设计之音调控制电路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课程题目:音调控制电路设计一、设计目的·初步了解音调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

·掌握简单音调控制电路的工程计算,进一步了解电子线路的频率特性等理论。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1.设计一音调控制电路,其技术指标和要求a,通频带;20Hz---20kHz;b,音调控制范围:100Hz;±12dB;10kHz;±12Db;C,失真度;γ<2%.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反馈型音调控制电路,放大器A是一理想放大器,有下图a知 R1=R2=R3=RR4=R/3R5=R7=9RC1>>C2当信号频率在低音频率区时,可把C2近似看成开路,信号的传输和反馈主要有上半部分电路完成,如图b,当信号频率工作在高音频区时,C1可近似看成短路,如图c,下半部分是频率特性的主要因素,R7是高音调节电位器。

图a图b50%27kΩKey=A图c定量分析如下:1,信号频率在低音频区图b 有简化电路电路图b可知1)低音频提升:当R5滑动到最右边,如图c,其中Z1=R1,Z2=R2+(R4//(1/jwC1))A=Z2/Z1=(R2+R4)/R1*(1+j*w*R2*W1*C1/(R2+R4))/(1+j*w*w11) wl1=1/W1C1wl2=(R2+R4)/W1*R2*C1则有,À=(R2+R4)/R1*(1+j*(w/wl2))/(1+j*(w/wl1))|A|=(R2+R4)/R1*√[(1+(w/wl2)²)/(1+(w/wl1)²)]有图中数据知:(R2+R4)/R1=10wl2=10wl1当信号频率在中音频范围时,w>>wl2,求得:À=(R2+R4)/R1* wl1/ wl2=10*1/10=1当信号频率继续降低到w=wl2,由式得:À=(R2+R4)/R1*√0.5=7.07当信号频率降到w<<wl1,可求得À=(R2+R4)/R1=10根据上诉计算的判断,在中音频区,其闭环增益为0,随着频率的降低,增益将逐渐增大,最大提升倍数是10倍。

音调控制电路设计课件

音调控制电路设计课件

音调控制器只对低音频与高音频的增益进行提升与衰减, 中音频的增益保持0dB不变。因此,音调控制器的电路可由低 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构成。
2、由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 构成音调控制器
R1 C1 R4 C3 R3 - +

RP1 C2
R2
vi

C4
C5 vo
RP2
设电容C1=C2>>C3 ,在中、低音频区 ,C3可视为开路, 在中、高音频区, C1、C2可视为短路 。
f L1 f L2 /10
fL2 fLx 2
x6
f H 2 10 f H 1
根据上面的式子进行计算得,
fH1 fHx 2
x6
f L1 f L2 /10 40hz
fL2 fLx 2x 6 400hz
fH1 fHx 2x 6 2.5Khz f H 2 10 f H 1 25Khz
V RP o 1 R2 1 (j ) / 2 A j V R1 1 (j ) / 1 i
式中,
1 1 / ( RP π RP 1C2 ) 或 f L1 1 /(2 1C2 )
2 (RP π RP 1 R2 ) / ( RP 1R2C2 ) 或 f L2 ( RP 1 R2 ) /(2 1R2C2 )
(2)中频音调特性测量:将f=100Hz,Uim=100mV的正弦波信号加入至音调控制 器的输入端,将输出信号uo的幅值Uom测量值填入表格4-1的f0列中。 (3)低频音调特性测量:将高音电位器RP2滑臂居中,将低音电位器RP1滑臂置于 最左端(A端),保持Uim=100mV,调节信号频率f分别为fL1、fLx、fL2,测量其相应的低 音提升输出幅值Uom,结果填入表4-1的fL1、fLx、fL2三列中;将低音电位器RP1滑臂置 于最右端(B端),重复上述测量过程,测量其相应的低音衰减输出幅值Uom,测量 填入表4-1中。 (4)高频音调特性测量:将低音电位器RP1滑臂居中,将低音电位器RP2的滑臂分 别置于最左端(C端)和最右端(D端),保持Uim=100mV,测量方法同(3),依次测 量输入信号频率分别为fH1、fHx、fH2时的输出幅值Uom,测量结果分别填入表4-1的fH1 、fHx、fH2三列中。

详解音量控制器和音调控制器电路

详解音量控制器和音调控制器电路

详解音量控制器和音调控制器电路音量控制器1.典型双声道音量控制器电路图4-41所示是双声道音量控制器。

RP1-1和RP1-2是双联同轴电位器,用虚线表示这是一个同轴电位器,其中RP1-1是左声道音量电位器,RP1-2是右声道音量电位器。

图4-41 双声道音量控制器当音量调节中转动音量旋钮时,RP1-1和RP1-2的动片同步动作,动片向上滑动时动片输出信号增大,送到后面功率放大电路中的信号增大,音量增大,反之则减小。

重要提示音量控制器中采用Z(指数)型电位器,均匀转动音量电位器转柄时,动片与地端之间的阻值一开始上升较缓慢,后来阻值增大较快。

这样,较小音量时,馈入扬声器的电功率增大量变化较小,音量较大时馈入扬声器的电功率增大量上升很快,这与人耳的对数听觉特性恰好相反,这样在均匀转动音量电位器转柄时,人耳感觉到的音量是均匀上升的,如图4-42所示。

图4-42 曲线示意图2.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重要提示普通音量控制器电路结构简单,但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当机器使用时间较长以后,由于音量电位器的转动噪声会引起在调节音量时扬声器中出现“咔啦、咔啦”的噪声。

这是因为音量电位器本身直接参与了信号的传输,当动片与碳膜之间由于灰尘、碳膜磨损存在接触不良时,导致信号传输有中断,引起噪声。

采用电子音量控制器后,由于音频信号本身不通过音量电位器,而且可以采用相应的消除噪声措施,这样即使电位器动片接触不好时也不会引起明显的噪声。

另外,双声道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中可以用一只单联电位器同时控制左、右声道的音量。

图4-43所示是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

VT1、VT2构成差分放大器,VT3构成VT1和VT2发射极回路恒流管,RP1是音量电位器。

图4-43 电子音量控制器电路音频信号传输线路是:音频信号Ui经C1耦合,加到VT1基极,经放大和控制后从其集电极输出。

图4-44所示是信号传输过程示意图。

电路工作原理是:VT1和VT2发射极电流之和等于VT3的集电极电流,而VT3集电极电流受RP1动片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模拟部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综合运用所学的电子电路知识,设计满足一定指针的音频放大器;2、熟悉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辅助电子项目设计,并指导硬件实现的过程。

二.实验电路原理图音频放大器实验原理图为三.各部分工作原理和电压增益分配1.前置放大电路前置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由反馈电阻13R R 和的比值决定,电压增益为1213==R R A V ,输出电压为: i O V R R V 131==ΩΩk k 112mV mV 12010=⨯ 2.音调控制电路实验原理:音调控制电路主要实现高,低音的提升和衰减。

如图所示,f 1Z Z 和是由RC 组成的网络,放大电路为集成运算放大器,1Z Z V V A f i of -≈=. 设32121321,9,C C C R R R R R R R W W >>======,当信号频率不同时,f Z Z 和1阻值不相同,f A v 会随着频率的改变而变化。

其频率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中所示0f 是中心频率,一般增益为0 dB;其中2121,,,H H l l f f f f 分别为低音到中低音,中低音到中音,中音到中高音,中高音到高音的转折频率,一般取1l f 为几十赫兹,而2l f =101l f ,2H f 一般为几十千赫兹,2H f =101H f 。

音调控制只针对于高、低音的增益进行提升、衰减,而中音的增益基本是保持不变的。

因此音调控制级电路是由低、高通滤波器组成,下面对电路进行分析。

(1) 信号在中频区由于321C C C >>=,因此低,中频区的3C 可视为开路,中,高音频区1C ,2C 则可以视为短路。

又因为741A μ开环增益很高,放大器输出阻抗又很高,所以0'≈≈E E V V (虚地)。

因此,R 3的影响可以忽略。

因此,在中频区可以绘制出音调控制级的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根据假设R 1=R 2,于是得到该电路的电压增益dB A Vf 0=。

(2)信号在低频区因为C 3很小,C 3、C 4支路可视为开路。

回馈网络主要由上半边起作用。

同样因为741A μ开环增益很高,放大器输出阻抗又很高,所以0'≈≈E E V V (虚地)。

因此,R3的影响可以忽略。

当电位器1w R 的滑动端移动到A 点时,C1被短路,其等效电路如图7(a )所示。

下面进行电路的幅频特性分析,该电路是一个一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其传递函数表达式为:1212111)(L L W i o vf j j R R R V V j A ωωωωω+++-==(式1) 式中:2111C R W L =ω,(或21121C R f W L ∏=)221212C R R R R W W L +=ω(或2212122C R R R R f W W L π+=)根据前面假设条件:R R R R ===321,R R R w w 921==,可得10R 12W1=+R R ,1210L L ωω=。

当2L ωω>>时,即信号接近中频时,)011011021121dB R R R A L L W Vf (即=⨯=+≈ωω,当2L ωω=时,)3(2)111212121dB R R R A L L W Vf 即(≈+++≈ωω,当1L ωω=时,)17(21011)1221121dB R R R A L L W Vf 即(≈+++≈ωω,当1L ωω<<时,C 2当成是开路,由此电压增益从图7(a )中可得到:)2010121dB R R R A W Vf (即≈+≈(式2) 综上所述,在2L f f =和1L f f =时,分别比中频提升了3dB 和17dB ,我们称2L f 和1L f 为转折频率,在这两个转折频率之间(21L f LX L f f f <<),曲线斜率为-20dB/十倍频,即-6dB/倍频。

低音最大提升量为20dB 。

同样分析方法可知,当电位器R W1的滑动端移动到右端B 点时,C2被短路。

等效电路如7(b )所示,读者可以自行分析。

其中转折频率为21111211112',21'L W W L L W L f C R R R f f C R f =+===ππ (式3)最大衰减量为:)20101112dB R R R A W Vf -≈+≈(即 (式4)(3)信号在高频区在高频区间,1C 和2C 可视为短路,这是起作用的是3C ,4R 支路如下图所示是音调控制电路的等效电路。

可以将1R ,2R ,3R 的星型连接转换成A R ,B R ,C R 的三角形连接,这样便于分析,转换后的等效电路如下图。

其中:A R =1R +3R +231R R R =3R(1R =2R =3R ) B R =2R +3R +132R R R =3R C R =1R +2R +321R R R =3R 由于前级输出电阻小,输入信号O V 通过C R 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被输出电阻所旁路,所以C R 的影响可以忽略,视为开路。

当滑动变阻器2W R 滑到C 和D 点时,2W R 等效于跨接在输入和输出之间,且数值较大,也可视为开路,可得到滑动变阻器在C 点和D 点时的等效电路如下图:,因此可得到:提升电路传输函数为()214411H H A i O vf w jw w jwR R R V V jw A ++⋅+== 所以高频最大提升量为:()≈jw A vf 44R R R A +, 同理,衰减电路传输函数为:()124411H H B i O vf w jw w jwR R R V V jw A ++⋅+-==由此可得高频最大衰减量为:()≈jw A vf 44R R R B +取R R R B 31914==,最大提升量约为20dB ,最大衰减约为-20dB ,因此,当频率在21H HX H f f f <<的区间内,电压增益按6 dB/倍频程的斜率变化。

四.电路中各元件参数选取的计算过程。

1.前置放大电路参数选取由于要求在输入信号为mv V i 1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有效值),额定输出功率为1W 。

对于8Ω的负载,需要V V o 83.2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总电压增益为2831083.2==mVVA 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总电路中只有前置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具有电压放大效果,可以将电压增益分配给两级,第一级为12,第三级为23.58。

因为121==R R A F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112R R F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可以取Ω=Ω=Ω=k R k R k R F 1,1,122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运算放大器选择μA741。

2.音调控制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在输入信号频率为100Hz 和10kHz 时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提升和衰减量。

由实验原理:Hz dBdBf f Lx L 4006122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Hz f H 5.2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取213211,20,180C C k R R R k R W =Ω===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那么Hz f f L L 401.02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f H2=10f H1=25kHz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21C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pF f R C H 955100025100067.6212124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经过初步调试,选择RW1=200k Ω,R1=R2=R3=20k Ω,R4=6.7k Ω,C1=C2=22nF ,C3=1nF ,运算放大器μA741。

3.功率放大器根据1中要求电压增益达到23.58,而58.23132=+=R R A 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3258.22R R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选择R3=680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R2=16k Ω。

其它组件沿用标准设置,具体电路如下:五.multisim分模块测试的仿真波形和计算结果。

1.前置放大电路原理图为仿真波形为:计算结果为:i O V R R V 131==ΩΩk k 112mV mV 12010=⨯(有效值) 最大值为120⨯2=169.68mV ,与仿真结果相同。

2.音频控制电路原理图为仿真波形为(1).低频提升将1w R (即图中8R )调至最左端,对电路使用交流分析,得到由图可得:1l f =42.48HZ ,2l f =391HZ ,当f=100HZ 时,提升增益为11.99dB, (2).低频衰减将1w R (即图中8R )调至最右端,对电路使用交流分析,得到由图可得:1l f =42.15HZ ,2l f =389HZ ,当f=100HZ 时,衰减增益为-11.997 dB, (3).高频提升将1w R 调至中间,将2w R 调至最左端,使用交流分析,可得:1H f =2.28KHZ,2H f =20.33,KHZ,当f=10KHZ 时,提升增益为12.23 dB,(4).高频衰减将2w R 调至最右端,使用交流分析,可得:1H f =2.29KHZ,2H f =23.71KHZ,当f=10KHZ 时,提升增益为12.02 dB,3.功率放大电路 原理图为当输入信号为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波形时,此电路的输出波形为输出电压有效值为电压增益和输出功率5.2412094.2===mVV V V A i o v W V R V P o 08.1894.222=Ω==4、整个音频放大器电路 4.1整个电路实验原理图为4.2额定输出功率(信号源为10mv ,100Hz)额定功率为W R V P o 06.18915.222=Ω== 4.3最大输出功率当信号源为26mv ,100Hz 时,输出为最大不失真波形,如下:波形尚可,输出电压为当信号源为27mv 时,波形为波形已失真故最大输出功率是W R V P o 18.78579.722=Ω== 六.硬件实验我们搭建的总的电路图如下,6.1前置放大电路输出为音调控制电路输出波形为最终输出波形为6.2音调控制电路100HZ 和10KHZ 时的输出波形为 100HZ :增益为dB mvmvA V 29.11120440lg 20==10KHZ :增益为dB mvmvA V 04.12120480lg20==七.实验问题分析改进及实验总结这次仿真和试验总的来说有这么几个问题.示波器的波形图杂讯很多,有时候甚至不能得到想要的图形。

得不到波形图的原因是杂讯对示波器干扰,使得示波器不能显现,调节横轴纵轴再重新自动设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