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
中英教育差异初探

中英教育差异初探广西工学院摘要:目前到英国留学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梦想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了英国教育的优势。
为何中国人梦想去英国留学?中英教育存在哪些差异?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四个方面探讨中英两国教育的差异,并总结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英教育差异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课外活动中英两国教育制度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我国不断提倡教育改革,要达到真正的改革目的,中国教育制度必须放眼世界,参照西方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彻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就英国教育与中国教育比较,主要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方面来分析。
一、教育体制差异教育体制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整个教育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体制从近现代以来,一直都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几个阶段。
在小学和初中实行义务教育,学习学校规定的科目,至高中才能自主选择自己以后继续学习的方向——文科或理科。
学生在小学和高中阶段都是为高考做准备,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
英国政府多年来为全国五至十六岁的学生提供强制教育。
在十三岁到十六岁的时候,学生们进入独立学校(即类似于中国的初级中学),学生们在独立学校的任务基本上是准备GCSE的考试。
GCSE是一个普通中学教育证书,学生们可以选择最多至十个不同的科目。
拿到了GCSE的证书,也就标志着中学教育的结束。
完成中学的课程并拿到GCSE后,学生就可以决定是要念高等学校还是为工作做准备。
学生在这时候是不可以直接去大学的,GCSE的完成是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一年级结束,而中国的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年龄在约16至18岁)就是英国的延续教育(扩充教育)时期。
延续教育是指中学教育以上,本科程度以下的教育,通常在延续教育学院而不是在大学修读。
课程侧重职业训练方面,但亦照顾到不同年龄人士对一般学术课程的需求。
比较高等教育

高校的自主权:
中国一些封建思想仍对现在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如现行的应试教育的考 核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 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权制。虽然改 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有所改善,但在实践中高校的自主权仍然有限。 在西方,历经文艺复兴、光荣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很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人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科技的追求 是十分重视,西方教育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注重个性的培养,鼓励创新 发明。同时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有很大的自主权 限。
WHY
基础教育的不同: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认为孩子在早期就
应该学好基础知识,为此学校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对学 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因为只有读好书才能上重 点初中和高中。西方学校在教育上主张“融合式”的教育方法,从小重 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传统的差异: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
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具体差异
中
④ 教育侧重点(有 共性但本质不一 样)
中英教育都强调, 关注每一个学生 对其各方面的规 范 注重对学生专业 素质的系统化培 养 对学生的规范要 求,旨在使更多 高校毕业生符合 目前经济社会的 行为模式与业务 需要。 严进宽出,被退 学的情况相对较 少
对学生个体的重视
中国
① 穷国办大教育:我国是 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 量是很难保证
② 发展较快: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 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 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 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 发展。 ③ 受教育人口比例低:因为人口基数大,即使我国高等 教育发展得很快,但受教育的人口比例仍较低,受高等 教育的人口比例就更少
中英教育体制差异(Educati...

中英教育体制差异(Educational system differences betweenChina and Britain)China's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divided into primary, junior, high, University, graduate and doctoral stages since modern times.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compulsory education, learning the subjects prescribed by the school, to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choose their own future direction of continuing study - liberal arts or science.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are preparing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under great pressure to learn.China's education system from modern, have been divided into element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s, doctor several stage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compulsory, learning the school rules of subjects, to high school can independently choose their future continue to learn direction arts or science. Students - Liberal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is preparing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of study.The British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ged five to sixteen years in china. At the age of thirteen and sixteen, students enter independent schools (similar to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 tasks of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schools are basically preparing for GCSE examinations. GCSE is an ordinary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certificate, and students can choose up to ten different subjects. Getting the GCSE certificate marks the end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fter completing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and getting the GCSE, the student can decide whether to go to college or to prepare for the job. The students at this time can not be directly to the University, GCSE is equivalent to the end of China high school the first grade and the second grade, the Chinese high school and the third grade (at the age of about 16 to 18 years old) is Britain's continuing education (extended education period). Continuing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education above or below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usually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s rather than in the university. The curriculum focuses on vocational training, bu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for general academic courses.The British government for many years for the national five to sixteen students provid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13 to 16 years old, the students into the independent school (that is similar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tudents in), the independent school task is basically ready to GCSE exams. GCSE is an ordinary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certificate, the students can choose the most to ten different subjects. Got GCSE certificate, it marks the end of the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Complete high school courses and get GCSE, students can decide is to read for higher school or prepare for work. Students at this time is not can directly go to university, GCSEs finishing is equivalent to Chinese high school grade one end while China's, high school Grade two and grade three (age at about 16 to 18 years old is continuation of the) a British Education (Extended Education) period. Continuation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or above, below the undergraduate degree education, usually in the continue education college not in the University study.本课程侧重于职业培训,同时也关心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一般学术课程的需求。
中英教育的差异.ppt

中国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 师为中心的。通常会看到老 师贯穿始终、滔滔不绝地讲 述而很少提问题。师生之间 的交流微乎其微。
British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is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pends largely on the student.Classroom is more like a discussion venue,teacher speaks very little.
Chinese and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teaching system
Differences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课外活动内容差异
由图表可看出,中国与英教育体制在时间上的差异,英国学生比 中国学生更早毕业进入社会。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is preparing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of study.
学生在小学和高中阶段 都是为高考做准备
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education, English education at the secondary stage of education is very flexible and practical, especially students focus on personality and survival ability.
浅析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

浅析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业在不断发展,一批批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呈现。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及其思维形式,探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短。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性,本文着重以中英为例来比较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英高等教育差异分析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这足以凸显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英国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性,我们应找出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吸取其优秀的办学经验为我国所用。
二、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由于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具体国情都不一样,使得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存在的较大的差异。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并结合自身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识,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这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地探讨分析,具体情况如下:(一)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
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实质、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功能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教育的成效。
中英两国由于各自的基本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不同,使得两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
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观认为,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成年,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已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教育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其个人的价值,努力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则认为,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需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单纯的个人追求是不允许存在的,高等学校如何组织、实施高等教育关键看社会的需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永远是为社会服务的,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价值,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
浅谈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实践方面的差异

教 育 教 学论 坛
E DU C ATI ON TE AC HI N G F O RU M
J an . 2 O1 4
第 5期
N O. 5
浅谈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实践 方面的差 异
周红 刚
( 南开大学 药学院, 天津 3 0 0 0 7 1 )
摘要 : 中英两国的高等教育存在 着差异 , 文章通过比较 两国在课程设置、 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不 同, 对 中国 高等教 育如何借鉴有益的国外教 育教 学模式, 培养 学生的创新 实践 能力 , 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 了探 索。
关键 词 : 中英 ; 高等教 育 ; 差异 ; 实践 中 图分 类 号 : G 4 0 - 0 5 9 . 3 文 献标 志码 : A
1 . 课程设置。 英 国高校的学制较短 , 专业课程设置多而 相对集中, 且管理严格 , 质量高。课程设置与当今市场的发 展密切相关 , 通常结合社会各界和企业 的发展需要 , 来确定 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方 向。课程一般包括初级专业课、高级 专业课和实战专业课三种,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会设置类似中国高校设置的德育 课、 体育课、 数学课等基础教育课程。英国高校的专业课程 设置具有很强的实战性 ,许多专业教师会通过实例来阐述 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的教学方 式要 求教 师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接触前沿知识的能力 ,具体方法为主 讲、 辅讲 、 学生讲或提问, 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 , 有利于学生
育系统之一 , 具有科学 、 严谨 、 高效率的教学管理特点, 以学 生为 中心 , 以社会需求为指导 ,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开放 、 自 主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我国高等 教育同英 国比较 , 既有差异 , 又有共性 。通过对中英两国高
中美教育差异(中英文)

Us’s higher education was considered as the best education in the world.之巴公井开创作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Comparing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 people's universal view will be: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with more study and less thought; while US's education aims to bulid such an education to raise the creativity with less study and more thought.比较基础教育在美国和中国,人们的普遍观点将:中国的基础教育旨在建立基础教育同更多的学习和更少的想法,而美国的教育旨在建造这样的教育,提高创新的研究,以更少的思想。
Now Chines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intalents with few intelligence and high scores.现在,中国学生一般被认为,intalents与几家智能和高的分数。
What causes for such a view?这样的一种观点是什么原因?Because the Chinese students study more, actually paylittl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and cannot study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因为中国学生学习到更多,却很少注意这一实际情况,并就不克不及学习为目的的应用。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培养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英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中英两国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科普者的身份出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
而在英方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掌握知识。
其次,中英两国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在中方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
而在英方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与他人良好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
最后,中英两国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注重分数的高低。
而在英方教育中,评价更加多样化,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实际能力。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各有优势。
中方
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英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借鉴对方的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业在不断发展,一批批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呈现。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及其思维形式,探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短。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性,本文着重以中英为例来比较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英高等教育差异分析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创新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这足以凸显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英国发达国家教育模式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性,我们应找出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吸取其优秀的办学经验为我国所用。
二、中英高等教育的差异由于中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具体国情都不一样,使得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工作存在的较大的差异。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并结合自身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识,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这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地探讨分析,具体情况如下:(一)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
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实质、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功能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教育的成效。
中英两国由于各自的基本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不同,使得两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
以英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观认为,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成年,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已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教育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其个人的价值,努力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则认为,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需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单纯的个人追求是不允许存在的,高等学校如何组织、实施高等教育关键看社会的需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永远是为社会服务的,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价值,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种“社会本位论”教育观忽视了个人需求、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实现,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长期以来会阻碍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发展,从而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
在教学内容上,英国高校不指定上课专用的教材,使用什么教材由任课老师自由选择,这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会向学生推荐多种资料或参考文献,让学生了解不同学者不同的观念,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
而且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外,更注重知识的前沿性,注重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该领域的新动态、新方向,保证学生跟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要求,成为时代的骄子;而中国高等教育大多有一套固定的教材,老师授课的内容大多是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有些老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只是照本宣科,加上教材内容陈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而且英国高校设置的课程与市场的发展联系密切,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方向。
英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初级专业课、高级专业课以及实战专业课三个方面,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上除了一些专业课外,还有更多的德育课、思政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固然能在某些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很多高校设置这些课程的比例过大,大一开设专业课很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课时减少,导致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偏少,专业能力不强。
此外,中国许多高校在教学内容上是人云亦云,看到其他的学校设置了心理学课程,自己学校就想方设法设置心理学,看到别的学校设置了生物科学课程,自己也开始效仿,从不考虑自己学校的特色,导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中国高校一个样,没有什么特色,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就业形势一再严峻的局面,而且不论是文科教学还是理工科教学,老师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性很少,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殊不知,有些工科技术,如计算机操作、电器安装技术以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等光靠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不好的,关键还在于实践能力,中国高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严重脱节,导致有些高校毕业生虽然上的学校很好,学的专业不差,但却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现象频频发生。
(三)教学模式方面的差异。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英国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除了老师在课上讲解外,更多的是采取讲座、讨论以及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讲座虽然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但讲完后老师会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讨论,而且老师还会经常安排学生进行讲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课和辅导课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下掌握好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讨论和辅导的正常运行。
讨论主要有生生讨论以及师生讨论,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某些有疑问的问题、某些知识点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同桌讨论,也可以是小组间讨论。
对于学生讨论过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给予辅导,辅导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智慧水平,对某些地方要进行适当的点拨以及答疑,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在于解题方法的讲解。
而中国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相对于中学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灵活了一些,老师会安排一些发言、讨论等问题,但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在讨论中也不够活跃,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在长期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懒于思考,甚至形成一种惰性,缺乏自我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差异。
相对于中国而言,英国高等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多方面、全面的。
学习成绩考核是一个基本的考核点,但是老师在给予成绩时更注重学生观点的创新以及是否具有批判性。
英国高校考试中闭卷考试很少,考试注重综合性和设计性,以写论文和做课程设计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大量的课程设计以及现场演讲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做毕业设计、写论文前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而中国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考试仍然以闭卷考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标准答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中英两国的高等教育出现差异的原因在高等教育工作上,中英两国之所以出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1)两国的政治背景不同,使得在高校的管理理念方面,自然高等教育也就不同。
在英国,高等教育组织机构,为教授行会以及院校董事、行政人员等之间适度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模式。
各所大学已获得自治的法人团体,有权开展本校的各项管理。
基于此种背景,英国高校为了发展,一般会通过评估,及时发现不足,进而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进而获取社会以及政府等的支持和认可。
而在我国,政府是直接管理高等教育工作的,政府不仅是举办者还是管理者,更是监控者、评估者,所以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带有集权色彩;(2)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使得意识形态也不同,自然高等教育会存在差异。
英国大学是基于绅士文化的传统渗透下,永远保持高等教育的强学术性。
英国有着学术自由以及学术自治的权利,而这就造就了英国大学扎根扎底的自治信念,进而英国高校越发重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而在我国,大一统的思想牢固,使得我国对高等院校实施统一的集权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阻碍我国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3)两国的高等教育在评估实践时间长短不同,使得高等教育存在差异。
如我国往往在高等教育工作上,存在不自觉、不够重视的一面,高等教育相关的保障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
而英国则不同,其激昂高等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来看待,而不是像我国当做一种权利来看待,社会各领域普遍重视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和英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差异。
如何正确看待这几个差异问题,以拉近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距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而笔者认为,中英的高等教育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例如:(1)中国和英国的政治背景不同,使得高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理念也不同;(2)中国和英国的文化背景不相同,使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国的意识形态也就不同;(3)中国和英国得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实践历史的不同。
等待。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机构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其教学体制、教学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变革,我们应该在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健全高等教育体制,完善高等教育工作,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1]周满生.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孙立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3]刘忠,张维明,张勇.英国高等教育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04).[4]王新凤.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整合的进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10).[5]胡义伟.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发达国家经验为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