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治疗新进展
产后出血栓塞治疗的新进展

产后出血栓塞治疗的新进展【摘要】产后出血是孕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血栓塞,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治疗产后出血血栓塞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血栓塞的危险性,介绍了新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手术治疗的新技术、非药物治疗的创新方法以及围产期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
这些新进展为产后出血血栓塞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改善产后出血血栓塞的治疗效果,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望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将为产后出血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存机会。
【关键词】产后出血、血栓塞、治疗、新进展、危险性、新型药物、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围产期护理、改善效果、研究方向1. 引言1.1 产后出血现状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4万名妇女死于产后出血,其中绝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在发达国家,尽管产后出血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弛缓、产后子宫收缩不良、产伤、胎盘残留等。
这些原因导致产后子宫不能有效地收缩,从而使子宫内膜大量出血,引发严重的出血症状。
产后出血不仅给产妇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针对产后出血的现状,医学界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加强对产后出血的关注,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充分了解产后出血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减少其对产妇的危害。
1.2 治疗的重要性产后出血是围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产妇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对产后出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1. 救治产妇生命: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挽救产妇的生命。
2. 避免并发症:产后出血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贫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产妇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产后出血治疗研究进展

产后出血治疗研究进展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本文就近年国内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卡孕栓、卡贝缩宫素、脑垂体后叶素等药物的研究应用,乳胶管止血带在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应用、动脉栓塞(TAE)治疗在产科出血中的应用、经阴道宫颈缝合、改良B-Lynch缝合法、和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法等手术治疗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明显。
标签:产后出血治疗;进展产科出血在全球范围内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中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尤其在农村更为明显,孕产妇死亡半数以上是产科出血所致,占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产后出血仍是现代产科防治的重要课题。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滞留、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撕伤、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凝血功能障碍等。
我国孕产妇中有49.9%是由于产科出血致死,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中的87.8%,2009-2011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26.1/10万,比2008年降低了18.8%,农村降幅大于城市。
辽宁省报导: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是产科出血占36%,为第一位,其中产前出血占27.5%,产后出血占72.5%,产科出血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近年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药物治疗的进展(一)催产素催产素对子宫平滑肌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可增强宫缩,作用迅速,用药后2~3分钟即起作用,但持续时间短,仅20~30分钟,对子宫体的作用比对子宫颈作用强。
具有应用简单、疗效可靠、易掌握、易控制、安全、不良反应小、价格低的特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产妇死亡率,减少输血量,降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注射法:胎儿娩出后,从脐静脉注射5%葡萄糖25-30ml加10-20个单位的催产素,产后出血量减少30.36%-52.51%;第三产程缩短2-3min。
肌肉注射法: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10个单位的催产素,减少出血量68.30%,。
关于产后出血的几个治疗措施

关于产后出血的几个治疗措施分娩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产妇在分娩完成后,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主要是由于产妇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产后出血都发生在产后的两个小时之内,晚期产后出血多见于产后的一至两周。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非常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调查显示,产后出血是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来说,医生一定要引起重视。
一旦发现产妇有产后出血现象时,则需要立即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产妇由于出血量过多而引起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甚至是死亡等现象。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产后出血的相关治疗措施。
临床中在处理产后出血时,其治疗原则为根据出血的病因,采取应对的处理措施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同时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以及防止感染处理。
因此在具体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出血原因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对于由软产道裂伤而引起出血的产妇来说,最主要的处理措施就是及时对裂伤的部位进行修补缝合。
若患者的宫颈裂伤较为严重时,还可能会沿及其穹窿处,甚至还可能深入其邻近组织。
因此如果对于疑似宫颈裂伤的患者来说,应该在消毒完成后暴露患者的宫颈,然后利用卵圆钳并排钳夹患者的宫颈前唇,并将其向着阴道口方向牵拉,之后沿着顺时针的方向移动卵圆钳,在直视下观察患者的宫颈状况,若发现患者的宫颈出现裂伤情况,则需要立即使用1号肠线进行缝合。
在缝合时,注意第一针应该从患者裂口顶端(以上0.5cm)开始,最后一针则应该在患者宫颈外侧的0.5cm结束,以防止宫颈口狭窄。
若患者为阴道裂伤时,则需要注意缝合至裂口底部,避免死腔的现象发生,并且在缝合过程中需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最主要的需要达到组织对合以及止血的效果。
若患者为会阴部裂伤,则可以按照解剖部位来缝合肌层以及黏膜下层,最后再缝合患者的阴道粘膜等。
产后出血治疗新进展论文

产后出血治疗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590-01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在美国是继产后栓塞所致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当前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就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多见,占70%-80%[3],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
可采用以下方法:1子宫按摩胎盘娩出后,术者一手的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在下腹部按摩并压迫宫底,挤出宫腔内积血,均匀而有节律地按摩子宫直至宫缩恢复正常为止;亦可一手戴无菌手套伸入阴道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使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并均匀有节律地按摩子宫,直至宫缩恢复正常为止。
2 应用宫缩剂2.1 缩宫素缩宫素直接兴奋子宫平滑机,加强其收缩作用,起效快(约3-5分钟),副作用少,且价廉,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
常用10u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必要时10u直接行宫体注射。
2.2 麦角新碱麦角新碱为麦角成分中作用最强、毒性反应最小的一种,能明显增加子宫活动。
小剂量使其收缩频率或强度增加,然后正常放松;剂量加大则宫缩加强并延长,静止张力提高,甚至形成持续性收缩[4]。
常用0.2-0.4mg肌注或静脉快速滴注,或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
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2.3 前列腺素类药物2.3.1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吸收快,30分钟达高峰,它不仅能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使子宫肌层缩宫素受体增加,具有安全、简便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缩宫素疗效不佳时,且与缩宫素合用有协同作用,可舌下含服或肛塞,每次200-400ug。
产后出血栓塞治疗的新进展

产后出血栓塞治疗的新进展产后出血是造成母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产后子宫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总产后出血病例的70%。
对于产后子宫出血的治疗,现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产后血栓塞,严重危及母亲生命。
因此,产后出血栓塞的新进展备受关注。
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已得到较为充分的研究和实践,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加强子宫收缩和减少血液流量的方式来控制出血。
例如,贺尔蒙利用体外合成或自然产生的荷尔蒙能够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并强化其自身缩绷和收缩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控制出血。
对于高危产妇,预防性应用贺尔蒙还能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风险,减轻母亲和胎儿的痛苦。
此外,放射治疗也被广泛用于治疗产后出血,尤其是对于难以止血的低位子宫脱垂或膀胱等盆腔器官的破裂出血。
放射治疗能够通过刺激体内肌肉的收缩,加强血流的凝聚和减少出血的速率。
针对低位子宫脱垂出血的病例,可通过经阴道或经腹壁放射治疗的方式迅速止血。
同时,在手术治疗后,放射治疗也能够起到补充和巩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推进,针对产后出血栓塞治疗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基因技术允许人们将特殊基因序列或化学物质注入患者的血液中,以加速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
它可以在不同的细胞层面上产生治疗效果。
例如,基因治疗可以帮助子宫肌肉组织恢复收缩,从而控制出血。
细胞治疗就更加重要了,它可以针对患者自己的细胞,产生特殊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细胞治疗主要包括干细胞、脂肪细胞和血小板治疗等,可以顺利促进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产后子宫出血。
利用血小板的生长因子,可以刺激血管新生,加强血管壁结构,从而减轻血管的破裂和出血。
此外,脂肪细胞中富含脂肪酸和生长激素,这些物质可以有效地调节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和代谢,顺利平衡体内的生理功能。
总结来说,产后出血栓塞治疗的新进展主要有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细胞治疗等。
产后出血治疗进展论文

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摘要】产后出血为产科的危重症之一,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查找出血原因,对症治疗,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从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个方面分析了产后出血治疗进展。
【关键词】产后出血;治疗进展;分析【中国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82-01产后出血是产科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常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
传统的产后出血的定义为在胎儿娩出后24h之内,产妇阴道出血量大于500ml[1]。
但是在剖宫产当中,一些产妇失血达到1000ml之后,才会表现出低血容量。
因此,目前有不少学者建议根据分娩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定义,如果是顺产的话,在24h内失血量达到500ml则为产后出血;如果是剖宫产的话,在24h内失血量达到1000ml则为产后出血。
1 产后出血原因1.1 子宫收缩乏力(1)心理因素。
大部分产妇在分娩的时候都比较紧张,从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2)麻醉药物。
在分娩的时候如果使用的镇静药物过多的话,会导致麻醉过深现象的出现,此时产妇处于半昏迷状态,导致子宫收缩无力。
(3)子宫因素。
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例如合并子宫肌瘤或者子宫畸形等,都可影响子宫肌的正常收缩状态;若产妇子宫膨胀过度的话,也可导致产后失血。
例如多胎妊娠、胎儿巨大以及羊水过多等,导致子宫肌纤维在分娩的时候出现过度伸展;产妇子宫肌水肿以及渗血,例如妊高征、子宫胎盘卒中、贫血严重以及前置胎盘为于子宫的下段导致血窦不容易关闭等,都可以引起宫缩无力,从而引起产妇产后出血。
1.2 胎盘滞留由于产妇膀胱膨胀、宫缩无力等原因,胎盘从宫壁上面全部剥离之后,没有能够及时排出,而是潴留在了产妇宫腔之内,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子宫收缩[1],从而导致产后出血。
1.3 软产道裂伤常见原因有阴道手术助产、巨大儿分娩、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而产力过强,导致软产道裂伤后未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治疗新进展

产后出血的治疗新进展产后出血(PPH)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 者或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400ml[1],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2]。
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及时恰当的治疗可降低围产死亡率。
现将近年产后出血的治疗新进展概述如下:1药物治疗的进展1.1卡贝缩宫素(巧特欣):缩宫素和巧特欣都是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止血机理注射都是通过与子宫平滑肌的缩宫素受体结合,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的血管而止血.巧特欣属于人工合成长效缩宫素,巧特欣的静脉注射半衰期是40分钟,较缩宫素长10倍[3]。
用药后2min内即有子宫活性,具有起效快,效果持久的特点可以有效预防产后2h内发生的产后出血。
研究表明巧特欣联合缩宫素给药,对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明显,用药安全且疗效明确。
1.2米索前列醇(PGE1衍生物)和卡孕拴(PGE2栓剂)。
米索前列醇不影响血压,不增加血管的负荷[4],对于有血管疾病的高危产妇如妊高症,糖尿病等可用。
由于米索前列醇的有效性、稳定性、可控制性、低廉及易贮藏等特性使其在发展中国家用于治疗产后出血占主导地位。
同时米索前列醇可通过直肠给药途径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时予250μg宫体或宫颈注射效果较好,也可深部肌肉注射。
1.3脑垂体后叶素:其内含缩宫素和加压素,小剂量可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能引起强直性收缩。
其半衰期为20min左右,稀释后子宫肌壁多点注射,可引起子宫立即收缩,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
血管加压素可使血管快速痉挛,减少注射部位附近的血流使血液凝固。
局部使用血管加压素可使其渗透到胎盘附着部位,对剖宫产术中发生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有效[5]。
脑垂体后叶素适用于多数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以及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预防用药。
对腹、盆腔渗血病人,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应用脑垂体后叶素30U+生理盐水500ml,注入腹腔或盆腔。
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论文

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工作指导,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方法对我院9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观测指标,并探讨治疗。
结果 92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是:产道损伤11例(占11.9%),胎位因素7例(占7.6%),凝血功能障碍6例(6.5%),子宫收缩乏力67例(占72.8%),子宫破裂1例(占1.08%)。
结论产后出血是孕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针对产后出血的病因,应该造作预防、正确处理,并给与妥善的治疗,从而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病因分析;治疗;观测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了500ml 的临场症状,是产妇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据分娩总数的3%左右,成为我国产妇死亡中的首要原因。
针对这种并发症,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和治疗,会导致产妇休克、贫血以及病菌感染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应该特别加强对患者的观测和观察,妥善处理,以降低产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妇科医疗工作经验,对我院92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及其处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对策,现将其总结内容做出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从2008年至2013年1月,我院共住院产妇3184例,根据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失血量的判断,失血量达到500毫升以上的产妇即为产后出血患者,以此为标准,我院产后出血患者共有9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41岁,平均年龄24岁,2例双胞胎妊娠。
在这92例患者中,82例为住院分娩,10例为外院出血患者转入。
92例患者分娩方式如下:剖宫产73例、臀牵引2例、顺产11例、吸引器助产6例。
92例患者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如下:出血量500-600ml共64例,600-800ml13例,800-1000ml6例,1000-1500ml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特制的长5-10米, 宽7-8cm灭滴灵浸泡的无菌棉纱布塞入宫腔止血,如为中央性前置胎盘,可先填子宫下段至子宫切
口处,然后把子宫放入腹腔,再从宫底填至切口,与子宫下段内的纱布端打结系好,8字间断缝合子宫切口。关键是宫腔内不能留有空隙。 郑玉华[11]等使用凝血酶纱条(凝血酶1000~1200u溶入100ml生理盐水中,将纱条浸透)在B超监测下填入宫腔,取得良好效果,21例产后 大出血患者均保留了子宫。此方法简单迅速,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2.3.2 压缩缝合子宫治疗出血
子宫压缩缝合是一种保留子宫、治疗产后出血的手术方法,此术式使子宫呈压缩状态,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 被动关闭,出血迅速停止。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目前有文献报道的有以下几种:及生命的产后出血,重组的激活凝血因子VIIa作为止血剂能起很好的疗效。rFVIIa可静脉注射,推荐的剂量 是40-60μg/kg,但是此药非常昂贵,且需要冷藏。
2.3 保守性手术治疗
2.3.1 宫腔填塞治疗
此治疗方法是通过刺激子宫体感受器,通过大脑皮质刺激子宫收缩,以及直接压迫止血。提倡用于宫缩乏力、胎盘植入及前置胎盘引起难治性 出血者,填塞后应持续使用缩宫素12-24h, 积极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1 产后出血的原因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异常。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 90%[5],多由巨 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多次分娩、膀胱直肠充盈等引起。
2 治疗
2.1 按摩子宫 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首先要迅速按压宫底并挤出宫腔内积血块直至子宫变硬,亦可冰袋冷敷子宫 同时按摩子宫。
2.2.2 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
前列腺素(PGs)具有促宫颈成熟和兴奋子宫肌层、促进子宫创面血窦关闭的作用。对生殖系统有较强生物效应的是PGE1、 PGE2、 PGF2α。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畏寒、发热,偶见出汗及呼吸窘迫,但极少发生,相对安全。
米索前列醇 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不影响血压,不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 [7]。即使某些与血管变化有关的高危孕产妇如子痫前期、糖尿 病等也可选用。可在胎儿娩出后予米索400ug-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007-04
产后出血(PPH)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 500ml者或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400ml[1]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 3%[2]。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5,000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3],产后出血在发达国家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 28%,在我国占孕产妇死 亡原因的40.5%,居首位[4] 。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600ug口服、舌下含化、阴道或直肠给药。其使用方便,易于被家庭内分娩的妇女所接受,还可在产后出血孕妇运往医院的途中使用。
前列腺磺酮 是PGE2的衍生物,有报道指出产后大出血时可用前列腺磺酮500ug+0.9%NS500ml 以84-102ml/h速度静点治疗[8]。
前列腺素F2a的衍生物
卡前列甲酯 用药方法为卡前列甲酯栓1mg舌下含服、直肠(最好将药物放置于距肛门5cm以上)或阴道内给药(可放置阴道前臂1/3),原 有心肺疾病者不能使用。
2.3.1.2 水囊压塞术
采用水囊进行宫腔填塞较传统的纱布填塞有更多的优越性。水囊有可塑性,压迫面积广泛,不会造成死腔积血,也不会影响宫体自身收 缩。目前报道的有以下几种:① SOS Bakri压塞气囊式导管[12]。这种球囊由硅树脂制成,注水量250ml-300ml,最多500ml,其最大优点 是宫腔内的出血可通过轴杆顶端的小孔排除而避免了隐性出血的发生。也有一例报道使用2个Bakri球(一个注水400ml,一个注水350ml) 进行阴道填塞,成功治疗一例阴道裂伤大出血至DIC的患者[13]。② Condous等[14]把食管导管超过气囊处的导管尾端切去,放入宫腔,气 囊内可注入70~ 300mL温热的生理盐水,最多500ml,治疗成功率87.50 %。③使用导尿管和避孕套制成的水囊[15],可向避孕套内注温热生 理盐水 250~500ml,必要时可注入500~1000ml,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快速,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④ 文献报道Keriakos R等[16] 使用Rusch泌尿外科静水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气囊内可注入300-1000ml温热生理盐水,最大容量1.5L,取出时应逐步减少容量,每隔 15分钟放出100-200ml,直至全部放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 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时予250μg宫体或宫颈注射效果较好,也可深部肌肉注射,如无效可间隔 15~30分钟再次 注射250μg,总剂量不得超过2mg。
2.2.3 钙剂
对于血钙浓度降低导致的原发性宫缩乏力,采用钙剂联合缩宫素治疗疗效显著,而且钙离子作为凝血因子也可促进胎盘床血窦关闭,减少 出血。可以在第一产程宫口近开全时使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1小时后可根据病情重复使用1次 [9]。
产后出血的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09-06-23T10:45:27.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 》2009年3月第6卷第9期供稿 作者: 任 健 翟桂荣 [导读] 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产后出血的治疗新进展 任 健 翟桂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100026)
2.2 药物治疗
2.2.1 缩宫素类
缩宫素是最常用的短效宫缩剂,静脉注射约3~5分钟起作用,单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40u,24小时用量不宜超过70-80u。大剂量缩宫素可 引起血压升高、冠状血管平滑肌收缩 [6],也不可未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
卡贝缩宫素属长效缩宫素,半衰期为40分钟,持续作用12 小时。具体用法为卡贝缩宫素100ug静脉注射,临床观察可有效预防产后2小时 内发生的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