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品类结构变化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近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近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

近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体现为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主。

为优化出口结构,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工业制成品优先的出口产业政策,对工业制成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以及有利于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总体竞争力的产品给予出口优惠政策。

为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提出“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略,以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思路和要求。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国正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外贸主打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两个重要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我国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一个转变,即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中80%以上是初级产品。

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的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46.5%。

199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比重转变为25.6%和74.4%,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2008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进一步转变为5.4%和94.6%,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打产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从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向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产品为主的转变。

197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5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90年机电产品出口1亿美元,占17.9%。

1995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连续保持我国第一大出口商品地位。

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82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6%。

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自此之后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5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8年11%提高到29.1%。

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及其启示 论文

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及其启示 论文

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及其启示(1)论文【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额呈高速增长,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体现了我国外贸产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态势。

然而,在巨大的总量之后,我们有必要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经济现象,并为我国外贸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论文关键词】出口贸易贸易结构结构分析产业政策一、前言近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保持着高速增长,这固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出口贸易的长足进步,但我们若仅仅停留甚至迷信于数字,就无法看见数字背后隐藏的事实,也无法为我国今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

因此,我们试图将各年的总量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加以分解,可以得出一些有着显著特征的数据,借以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进行考察。

二、对中国总体出口贸易的分析1.按企业性质进行分解谈到国际竞争力,我们很容易会想到把我国巨大且日益增高的出口额当作一个主要的评价指标。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出口额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我们是否就可以判断,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呢?近年来,中国不断地引进外资,这些外资分布在各行各业,而且出于资本的趋利性,主要分布在有利可图的行业。

我们把注意力从总量数据移开,转向注意各性质企业的出口状况,就会得出一个不太乐观的印象。

在2001年~2005年的出口总额中,外资企业牢牢占据着半壁江山,占50%以上,2005年更是上升到了58%。

而国有企业所占的出口份额却迅速萎缩,从2001年的42.6%降到2005年的22.4%。

私营企业也逐渐在出口贸易中觉醒过来,所占份额由4.3%上升到14.7%。

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其出口能力的大小的确是一个重要指标。

但在中国,外资企业是出口的主体,这种出口是外国资本、技术、标准、品牌、销售网络等与中国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除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整个出口体现的是广义外国生产要素的竞争力,而不是中国的竞争力。

在出口绝对数量增长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纯粹的中国资本国际竞争力的退步。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条件的影响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条件的影响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条件的影响摘要:中美贸易往来不断频繁和密切,但是由于受到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以及不断跟随社会而发生变化的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的贸易条件,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和分析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及其对中美贸易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美贸易条件引言中国的主要进出口商品分为投资品以及消费品两大类,将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进行细致的划分,比如说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和以新型的电子机械设备为代表的机电制成品,在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了中美贸易的条件,这也是本文主要的论述内容。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在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以来距今已有30多年,在这30年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和进步。

作为现阶段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家,我国GDP总额近一半都是外贸总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就是对外贸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在中国实现对外贸易大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60年代,我国长期受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压榨,成为满足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工具,主要出口大量廉价的原材料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进口大量昂贵的西方加工和制作完成的成品,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进出口商品结构也相应做出了调整,以原材料为主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同比持续下降,以机电为主的高科技成品的进口比重也与以往相比稍微下降了一些,而我国的加工成品的出口率正在不断上升。

然而在中途由于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兑汇率的波动,进出口贸易和商品结构还是会出现一定的波形变化,比如说在最近几年,随着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我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度也随之相应上升,因此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国的进出口结构基本大致上还是保持以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为主,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最大的结构特点。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及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及趋势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光金.河 北 省 对 外 贸 易 与 经 济 发 展 关 系 的 实 证 分 析
[J].内 蒙 古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2011. [2]阮娴静.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改 革与 管
理 ,2009,(3). [3]丁冰.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 问题 研究[M].北 京:中
三 、我 国 对 外 贸 易 结 构 的 发 展 趋 势 分 析 1.保持我国外贸 稳 定 协 调 的 增 长。对 外 贸 易 在 我 国 国 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大起大落必然会 严重 影响 我 国 的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因 此 要 保 持 其 稳 定 协 调 的 增 长 。 2.加快转变我国 外 贸 的 增 长 方 式。要 在 实 践 中 建 立 起 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地方和企业 处理 好规 模 与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要转 变原有 的粗 放 型外贸 增 长 方 式,把 外 贸 的 发 展 重 点 放 到 提 高 质 量 与 效 益上。 3.积极主动地参 与 到 国 际 经 贸 规 则 的 制 定 中。 要 想 实 现我国外贸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力争使得我国 在多 边贸 易 体制和区域经济组织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力争到对 我国 有 利的国际贸易规则。 4.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我国 要继续 坚持 走 和平的发展之路,妥善 处 理 与 世 界 各 国 的 贸 易 摩 擦,力 求 同 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互 利 共 赢,为 我 国 的 外 贸 发 展 营 造 良 好 的外部环境。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凭借着丰富 的劳 动力 资 源优势,大力将劳动密 集 型 产 业 对 外 出 口,这 是 与 当 时 的 经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展,我国 积累 了 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要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对 外贸 易 出口中的比重随之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在我国加入到世 界贸易组织中后,贸易 结 构 有 了 提 升,贸 易 格 局 有 了 大 幅 度 的改变,我国正在以一个世界大国的姿态参与到 世界 经济 大 舞台中。但是,机遇与 挑 战 并 存,我 国 的 贸 易 强 国 之 路 还 任 重而道远。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成绩中国进出口贸易及结构分析专业09届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学号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文章通过对2002-2011年1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一、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至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30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后,全年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

在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出口平衡也取得重要进展。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今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估计将比去年减少3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占G D P的比重在2%左右,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从结构上看,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063.5亿美元、775.6亿美元、720.5亿美元和414.5亿美元,分别增长33.8%、36.7%、44%和82.5%,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表明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

同时,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倍、78.4%、56.3%和68.1% 。

但是,寒流来袭,前高后低成定局。

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的首页上,有两张外贸进出口走势图,清晰地勾勒出今年外贸进出口前高后低的走势。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不久前指出,今年9、10、1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增幅每个月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个百分点,12月份,外贸出口增幅将继续延续前几个月回落的趋势。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进出口主要呈现5个特点:一是一般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加工贸易比重下降明显,顺差规模收窄;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快于整体,外资企业增速进一步放缓;三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较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四是对欧盟出口增长乏力,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五是部分沿海省市出口放缓,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及其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及其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及其调整首先,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特征之一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导。

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从其他国家进口,然后在中国进行加工和组装后再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

这种贸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就业和出口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低附加值地位。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特征之二是以出口为主导。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出口贸易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份额。

这种出口依赖型的贸易模式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极为敏感,一旦出口市场出现波动,就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出口型经济模式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特征之三是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仍然以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等。

这种产品结构的单一性导致中国在科技和创新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无法抓住高附加值产品的机会。

这也与中国的定价权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有关。

针对以上特征,中国应该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可以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

通过加大对研究开发的投资,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提高中国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其次,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打造更加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

中国可以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出口市场,降低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

此外,中国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增强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议题发言权。

再次,中国应该加大对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热点。

中国具有庞大的服务人口和潜力巨大的服务市场,可以发展和推动服务贸易的多元化。

通过减少各种限制和壁垒,提供更加便利和开放的服务贸易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品类结构变化和启示

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品类结构变化和启示
9334 30.9 .3
2011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1085 16.3 5
高新 2814 29 技术 .9 产品
3478 23.6 4156 13.1 3769 -9.3 4924 30.7 5487 11.5
.3
.1
.1
.1
.9
自动 930. 21.9 1237 33
处理 2
.1
国的贸易逆差220.2亿美元,增长488%。中
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 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为自动数据处 理设备及其部件、印刷用板及印刷部件,电话
机、监视器及投影机,衣着类等。自日本进口
的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机动车辆及附件,机 械器具等。
2006年—2012年中日双边概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主要依靠传统贸易伙 伴国市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主 要是德、荷、英、法、意等国)、美国和 日本,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东 盟正在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 而进口主要是日本、韩国和美国。
2006年—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主要 出口国 及出口总值
2011 3461.1 +14.2 1944.1 +8.3 1840.6 +20.0 220.2 +488.0
2012 2498.6 —2.0 1108 (1-9)
—8.6 1390.6 —4.0 282.6 +127.1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
主要表现:第一、国际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
第二、国际服务贸易商品结构的高级化
单位:亿美元
2006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 、工 业 制 成 品 出 口 占绝 对 主 导 地 位
近年来 ,我 国对外 贸易商 品结构一直是以工业制成 品出 口占主导地 位为主… 。1 9 8 0年,工业 制成 品 出 口额 占总 出 口额 比重 为 4 9 .7 0 %, 1 9 9 0年所 占比重为 7 4 .4 1 % ,2 0 0 0年所 占比重 8 9 .7 8 %直至 2 0 1 3年 工 业制成品 出口额为 2 1 0 1 7 .3 6亿 美元 ,占总 出口额 的 9 5 % 。与此相对应 的初级产品 出口所 占份 额就 逐年递 减 ,从 2 0 0 1年 至今 一直 低于 1 0 %, 2 0 1 3年仅 占5 %。显然我 国已经从改革开放初 的附加值低 ,创汇能力 较 差初级产品 出口占一半 比例 的状 态转变为附加值高 ,创汇 能力相对较 强 的 制 成 品 出 口为 主 的状 态 。 2、进 口产 品仍 以 工 业 制 成 品 为 主 ,但 初 级 产 品 比重 有 所 上 升 改革开发 以来 ,我 国实行 “ 重 出 口、轻进 口” 的贸 易政 策 J ,但 即便如此我 国进 口贸易无 论在数 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 在不断扩 大。1 9 8 6 年 我 国 工 业 制 成 品进 口 比重 为 8 6 .8 3 % ,增 长 速 度 为 0 .7 9;初 级 产 品 的 进 口 比重 为 1 3 .1 7 % ,增 长 速 度 为 6 .8 1 ; 。二 十 几 年 来 ,初 级 产 品 进 口量不仅 总体 上增长 速度 不 断攀 升 ,而 且所 占比例也不 断 增加 ,至 2 0 1 3年初 级 产 品 进 口额 占总 进 口额 的 比例 高 达 3 3 .7 5 %。 3 、矿 物 燃 料 、 润 滑 油及 有 关 原 料 进 口量 不 断 增 多 。 2 0 1 3年 我 国 初 级 产 品 进 口额 为 6 5 8 0 .8 1亿 美 元 ,其 中 矿 物 燃 料 、 润 滑 油 及 有 关 原 料 进 口 比 重相 对 比较 大 。 虽 然 现 阶 段 国际 市 场 油 价 的 浮 动较大 ,给矿物燃料 、润 滑油及 有关 原料进 口带来诸多不稳 定 因素 ,但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及 制造业的迅猛发展 ,国 内能源 已无法满足 现 阶段我 国国内需求 ,由于能源稀 缺会 阻碍经济发展 ,我 国还 是会不断增 加矿物燃料 、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的进 口,因而矿物燃料 、润 滑油及有关 原 料 进 口量 不 断 增 多 。 二 、对 外 贸 易 商 品 结构 存 在 的 问 题 1 、对 外 贸 易依 存 度 较 高 对外贸易依存度能够 反应 一国国内经济发展受 国际市场 发展 的影 响 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 ] ,其数值为一 国或地 区进 出 口总额 除以一 国或地 区G D P总额 。0 6年至 0 8年期 间我国外贸依存度一直高居 5 0 %以上 ,o 9 年至 1 3年我 国外贸依存度虽有所下 降但 也一直保 持在 4 0 % 以上 ,如 1 2 年4 7 :o 0 % ,1 3年 4 5 .3 8 %。对 我 国而言 ,由于外贸依存 度高 而 国际 竞争力低 ,一旦 国际市场 出现 较大 的波动 ( 诸如 汇率 ,利率 等 ) ,国内 经 济 必 然 会 出现 一 些 困难 。 2、 资本 密 集型 产 品 出 1 2比 重 上 升 存 在 虚假 繁 荣 近些年来我 国资本密 集型产品出 口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 量上都是 扩 大态势 ,单就 l 3年来看 ,资本密集型 产品 出 口比重 已达 5 2 % ,但 相 比于发达 国家 ,我 国产 品出 口的结构层次还是 比较低 的。诸如鞋类 、玩 具等在 国际市场上我 国出 口 份 额较大 、相对有优势的商 品依 旧是技术不 高 、所需劳动力较 多的低 端产 品。即便是最近 出口比重不 断上升 的机 械 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产 品 ,也都是外商看重我 国廉价 的劳动力 ,将机 械 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产 品所需 劳动力较多的环节从发达 国家 搬到我 国生 产。在 国际 贸易分工 中 ,我国仍 处在较低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80.3
1483 829.2 764.3 595 441.3 1898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6年—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主要 进口国 及出口总值
单位:亿美元
2006 日本 韩国 美国 台湾 德国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 进口总值 1157.2 897.8 592.1 871.1 378.8 193.2 235.7 7916.1 2007 1339.5 1037.6 693.8 1010.2 453.9 258.5 287.1 9558.2 2008 1506.5 1121.6 814.4 1033.4 558.3 374.2 320.9 11330.9 2009 1309.4 1025.5 774.4 857.2 557.6 394.4 323.3 10055.6 2010 1767.1 1384 1020.4 1156.9 743.4 608.7 504.1 13948.3 2011 1945.9 1627 1226.1 1249.2 927.2 827.2 621.4 17434.7
+11.5 +12.3 +13.3 —13.6 +30.6 +14.2 —2.0
927.5 1092.8 1250.2 1096.1 1496.9 1944.1 1108
+16.0 +17.9 +14.4 —12.3 +36.6 +8.3 —8.6
1183.4 1278.4 1436.1 1224.8 1533.7 1840.6 1390.6
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品类结构 变化及其启示
国贸1207班: 王颖、马炜
主要内容
Ⅰ中国对外贸易概况 Ⅱ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总额 Ⅲ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 Ⅳ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Ⅴ中欧‘中美、中日、东盟双边贸易概况 Ⅵ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 Ⅶ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解决措施
1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 大 2. 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 (Z=(X+M)/GDPx100%) 3.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 4.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 远 5.大规模的商品出口还会引发不必要的 国际贸易摩擦
同比 增长 (%)
机电产 品 高新技 术产品 原油 集成电 路 铁矿砂 及其精 矿 农产品 粮食
4277 22.1 4989 .3 .8 2473 25.1 2869 .7 .9 664. 39.2 797. 11 7 1063 30.4 ---.2 209. 13.8 338 2 ------ ----
2011年中日双边概况
•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 总额为3461.1亿美元,增长14.2%。其中,日 本对中国出口1620.4亿美元,增长8.3%;自 中国进口1840.6亿美元,增长20%。日本与中 国的贸易逆差220.2亿美元,增长488%。中 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 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为自动数据处 理设备及其部件、印刷用板及印刷部件,电话 机、监视器及投影机,衣着类等。自日本进口 的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机动车辆及附件,机 械器具等。
2006年—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主要 出口国 及出口总值
2006 美国 2034.7 2007 2327 2008 2523 2009 2208.2 2010 2833
单位:亿美元
2011 3244.9
香港
日本 韩国 德国 荷兰 英国 出口总值
1553.9
916.4 445.3 403.2 308.6 241.6 9690.8
2006年—2011年中国贸易商品结构进口数据表
2006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金额 (亿 美元)
2007
同比 增长 (%) 金额 (亿 美元)
2008
同比 增长 (%)
2009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2010
金额 (亿 美元) 同比 增长 (% )
2011
金额 (亿 美元)
12180.2 14285.5 12016.6 1572954.6 1961 1831
18986 1551.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历年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40000
进出口总额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1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 5939.7亿美元,增长13.6%。 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881.2 亿美元,增长26.4%;自中国 进口4058.5亿美元,增长 8.6%;欧方逆差2177.3亿美 元,减少3.2%,中国是欧盟 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 进口来源地。
+9.0 +7.9 +12.3 —14.7 +25.2 +20.0 —4.0
2006年—2012年中日双边概况
中日双边 贸易额 (亿美 元)(
涨幅 (%)
对中国出 口(亿美 元)
涨幅 (%)
自中国进 口(亿美 元)
涨幅 (%)
日方贸易 逆差(亿 美元)
涨幅 (%)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100.8 2371.2 2686.3 2320.9 3030.6 3461.1
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 为5032.1亿美元,增长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 1038.8亿美元,增长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增 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中国为 美国第二大贸 易伙伴、第三大目的 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 植物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 而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居玩具和纺 织品及原料为主。
2006年—2011年中国贸易商品结构出口数据表
2006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2007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2008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2009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2010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2011
金额 同比 (亿 增长 美元) (%)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4221.20 17606.90
21738.4 25616.4 22072.2 29727.6 36420.7
6601.20 7916.10
9558.2 11330.9 10055.6 13948.3 17434.7
7620.00 9690.70
自动 930. 21.9 1237 33 处理 2 .1 设备
服装 951. 28.9 1150 20.9 1197 4.1 衣着 9 .7 .9 纺织 488 制品 18.7 561 15
1294 20.9 1532 18.3 .8 .2
653. 16.6 599. -8.4 770. 28.4 946. 22.9 7 7 5 7 391. -2.5 488. 24.7 601. 23 7 7 1
中国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概况
• 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2004年,欧盟超越其他两国成为我 国最大贸易伙伴国。近几年欧盟和我国的贸易额增速均在20%以上, 德、荷、英、法、意是我国在欧盟主要的贸易国。我国与欧盟的贸易 一直处于顺差地位。 • 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美国: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2006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1442.6亿美元。中国仍为美国第四大出 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并超过墨西哥成为美国仅次于加拿大的第 二大贸易伙伴国。 • 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日本: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产品输出 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产品进口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 • 贸易家族的明日之星——东盟: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于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后,东盟和中国的贸 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 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 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因此,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发展潜力巨大。
农产 ---- ---- ---- ---- 401. 9.8 品 9 鞋类 218. 14.5 253. 16 1 1
296. 17.2 280. -5.7 356. 27.1 417. 17.1 6 2 3 2
中国历年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2 2003 2004 总进出口金额 6207.70 8512.10 11547.90 进口总额 2952.00 4128.40 5614.20 出口总额 3255.70 4383.70 5933.70 净出口金额 303.7 255.3 319.5
机电 5494 28.8 7011 27.6 8229 17.3 7131 9334 30.9 1085 16.3 产品 .4 .1 .3 .1 13.4 .3 5 高新 2814 29 技术 .9 产品 3478 23.6 4156 13.1 3769 -9.3 4924 30.7 5487 11.5 .3 .1 .1 .1 .9 ------ 1223 -9.4 1639 34 .6 .5 1070 -11 .5 1762 7.5 .8
14 .1 12 .2 45 .3 8. 4 40 .9 30 .5 19 .8
20.1 1293 .3 ---- 1292 .6 61.6 605. 3 ---- 583. 2 ---- 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