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酸奶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制作酸奶

高中生物教案制作酸奶

高中生物教案制作酸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酸奶的相关知识介绍;
2. 酸奶的制作实践。

教学准备:
1. 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发酵罐等制作酸奶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制作酸奶的流程图。

教学步骤:
1. 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15分钟)
- 解释酸奶是通过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而成的;
- 分析酸奶的好处,如富含益生菌和对肠道有益等。

2. 制作酸奶实践(30分钟)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 指导学生按照流程图操作,测量和记录温度,控制发酵时间。

3. 检查结果和总结(10分钟)
- 检查学生制作的酸奶结果,看是否成功;
- 让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4. 课堂讨论和提问(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作用和适合的人群;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酸奶的乳糖是否比牛奶中的乳糖更易消化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还能够亲自动手制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酸奶的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更多美味健康的酸奶。

酸奶制作方法初中生物教案

酸奶制作方法初中生物教案

酸奶制作方法初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对食品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酸奶的制作方法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酸奶发酵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们喜欢吃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的吗?
2. 导入知识:介绍酸奶的定义和制作原理。

二、学习
1. 讲解酸奶的发酵过程和利用乳酸菌产生酸性的原理。

2. 分析酸奶的主要成分,如乳糖、乳蛋白等。

3. 探讨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三、实践
1. 分组制作酸奶,学生亲自参与制作过程。

2. 观察酸奶的发酵过程,让学生了解发酵的原理。

四、总结
1. 回顾酸奶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五、作业
1. 复习课上所学内容,准备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方法。

2. 搜集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酸奶的制作方法
1. 原料准备
2. 发酵过程
3. 成品调理
【课后反思】
通过制作酸奶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还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激发了学生对食物健康和饮食习惯的关注,使他们认识到食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自制酸奶》教案

《自制酸奶》教案

《自制酸奶》教案教案标题:自制酸奶教案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酸奶的制作兴趣,并增加对酸奶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PPT和投影仪。

2.酸奶原料:牛奶、酸奶菌。

3.制作酸奶的容器:玻璃瓶、密封盒等。

4.适量的酸奶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平时喜欢吃的酸奶品牌,并询问他们对酸奶有哪些了解。

2.利用PPT展示一些酸奶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牛奶中的乳糖经过酸奶菌的作用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变酸。

2.解释酸奶菌的作用:酸奶菌是一种细菌,它能够利用牛奶中的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并将牛奶中的蛋白质变为乳酸菌的营养源。

3.介绍酸奶的益处:酸奶富含乳酸菌和蛋白质,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

Step 3:实践操作(40分钟)1.将适量的牛奶倒入容器中,加热至80°C左右,保持10分钟,使牛奶杀菌。

2.冷却至温度为37°C左右,加入适量的酸奶菌,搅拌均匀。

3.将酸奶容器密封,并放置于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不低于37°C,发酵12-24小时。

4.品尝酸奶的口感和味道,并与市售酸奶进行对比。

Step 4:交流与总结(10分钟)1.鼓励学生展示自制酸奶的成果,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感受。

2.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提问学生对酸奶的认识有哪些改变,并展开讨论。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酸奶的其他制作方法、酸奶的营养价值、酸奶与其他食物的搭配等。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演示其他制作方法或分享有趣的酸奶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在家里亲自制作一次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和体会。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酸奶制作的小结。

初中生物制作酸奶教案

初中生物制作酸奶教案

初中生物制作酸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2.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制作出酸奶
教学准备:
1. 实验所需材料:牛奶、酸奶菌种、温度计、容器、保温杯等
2.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温度计、勺子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通过介绍酸奶的健康价值,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二、实验操作:
1. 准备工作:将牛奶煮沸后冷却至合适的温度,加入酸奶菌种,并在容器中搅匀。

2. 实验操作:将混合好的牛奶置于保温杯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发酵情况。

三、实验结果:
1. 观察酸奶的表面是否产生凝块和气泡。

2. 闻一闻酸奶的气味,判断其是否成功发酵。

四、实验总结:
1.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回答酸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步骤和原理,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五、课堂检测:
1. 提出问题:酸奶中含有哪些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2.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肯定。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你觉得如何提高酸奶的口感和营养?
2. 完成实验报告:写出制作酸奶的具体步骤和你的体会。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生物的兴趣和认识。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制作酸奶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制作酸奶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制作酸奶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制作酸奶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 酸奶制作所需材料:牛奶、酸奶菌。

2. 酸奶制作器具:保温瓶、保温杯、玻璃容器。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教学过程:
1. 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10分钟)
- 酸奶是通过牛奶中的乳糖发酵而制成的,酸奶菌可以将乳糖转化成乳酸,使牛奶变酸发酵。

2. 制作酸奶的步骤(20分钟)
- 步骤一:将牛奶煮沸至温热状态。

- 步骤二:将牛奶倒入玻璃容器中,待其降温至40℃左右。

- 步骤三:将酸奶菌(事先购买或从市场买来)加入到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 步骤四: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保温瓶或保温杯中并封上盖子,放置在温暖处发酵6-8小时。

3. 学生动手制作酸奶(30分钟)
- 学生们按照步骤自行动手制作酸奶,辅导老师适时提醒和指导。

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
- 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酸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更加深对酸奶发酵原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制作,体验了从实践中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主要分享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实验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及实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实验操作技能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加热器2.温度计3.塑料杯4.搅拌器5.量杯6.带盖子的容器2. 实验原料1.牛奶2.酸奶菌粉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打开加热器并置于桌面上。

2.打开温度计并置于加热器旁边。

3.准备4个塑料杯和搅拌器。

4.准备量杯和带盖子的容器。

2.加热牛奶:1.将500ml牛奶倒入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置在加热器上,然后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至75℃,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不超过80℃。

3.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搅拌牛奶,以免烤焦或结块。

3.冷却牛奶:1.将加热后的牛奶直接倒入另一个干净的塑料杯中。

2.将牛奶塑料杯放在冷水中,以加快冷却速度。

3.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确保降至40℃以下。

4.加入酸奶菌粉:1.取出一小勺酸奶菌粉,并将其均匀撒在牛奶中。

2.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5.发酵:1.将酸奶牛奶倒入带盖子的容器中。

2.将容器放置于室温下成熟24小时,在24小时后就可以享用新鲜的酸奶啦!三、教学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提高:1.实验器材:由于实验器材不够,有些学生需要等待其他组完成后才能进行实验。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并不连贯,容易导致学生迷失在实验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障实验器材的充足性,在实验之前预先安排好每个组需要的器材和材料,以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

2.在上课之前,教师能够耐心而详细地讲解每个步骤,将实验步骤连接起来,更好地带领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小班动手做酸奶教案

幼儿园小班动手做酸奶教案

幼儿园小班动手做酸奶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小班动手做酸奶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2.通过亲手动手制作酸奶,感受身体活动的乐趣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学生们能够协同完成酸奶的制作2.学生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1.动手制作的掌握和实践2.动手操作的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3.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1.牛奶2.酸奶菌3.绵布4.瓶子5.勺子6.温度计7.小篮子教学过程:一、热身这一环节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看图片,了解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可以先讲解酸奶的好处,并且告诉孩子们从哪些角度去喝酸奶。

二、制作酸奶步骤一:净化瓶子首先,我们要净化我们的瓶子,以保证我们制作出来的酸奶的卫生。

幼儿园小班教师可以事先为每个孩子准备好一个瓶子。

然后让孩子们将瓶子清洗干净,并放在绵布上待用。

步骤二:加入牛奶当瓶子净化完毕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加入牛奶了。

为了方便孩子们掌握测量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勺子并让他们用勺子测量牛奶。

要注意的是,让孩子们一次性喝不完的牛奶最好是不要倒入瓶子里,否则可能会对制作酸奶的效果造成影响。

当孩子们都准备好牛奶后,教师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

温度过低会导致酸奶菌死亡,温度过高也会破坏酸奶菌,影响酸奶的口感。

一般来说,37℃的温度是最适合酸奶菌生长的。

步骤三:加入酸奶菌当牛奶的温度已经适宜时,我们就可以加入酸奶菌了。

酸奶菌可以在很多超市里购买到,而且比较便宜,教师在购买前可以自行咨询超市里的工作人员,以确保所购买的酸奶菌的质量。

当孩子们加入酸奶菌后,教师可以耐心地为每个瓶子盖上一个口罩或者用保鲜膜包住瓶口,并且将其放入小篮子里。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参与制作酸奶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为孩子们展示酸奶菌的外观,并且告诉孩子们酸奶菌是怎么生长的。

步骤四:密闭状态下发酵我们将瓶子放到小篮子里后,就要将篮子盖上盖子,让瓶子保持密闭状态,以确保酸奶菌可以充分生长。

制作酸奶初中生物教案及反思

制作酸奶初中生物教案及反思

制作酸奶初中生物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酸奶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步骤:
1. 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酸奶的图片或者让学生品尝一些不同种类的酸奶,引起学生对酸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
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包括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营养价值等。

3. 实验操作
a. 准备所需材料:牛奶、酸奶菌种、温度计、密封容器等。

b. 步骤:
1)将牛奶煮沸后冷却至适宜的温度。

2)将酸奶菌种添加到牛奶中并搅拌均匀。

3)将混合液装入密封容器中,放置在保温箱中发酵。

4)观察发酵情况,待发酵完成后放入冰箱冷藏。

4. 实验总结
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加深对酸奶制作的理解。

5. 拓展延伸
让学生讨论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拓展对发酵食品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酸奶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操作。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有些学生对温度的控制不够准确,需要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在下次教学中,我会设置更多的实验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奶制作的技巧。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酸奶》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尝试做酸奶,知道酸奶的成因。

2认识细菌,知道它对人类的作用。

3、知道减少病菌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习重点】学做酸奶活动。

【学习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学习过程】
导学活动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页,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酸奶。

2、和家长一起总结制作酸奶的方法步骤、应注意的问题及酸奶的贮存方法。

3、为课堂学习准备一小杯自制的酸奶。

4、找列举出自己在学习制作酸奶的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导学活动二:品尝自制的酸奶
1、以组为单位交换品尝酸奶。

2、交流制作酸奶的方法及感受,提出自己的困惑,明确牛奶变酸奶的原因。

3、教师答疑。

导学活动三:认识细菌
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页至第页。

2、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弄清楚细菌的特点、基本形态、分布、繁殖速度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借助学具,通过计算认识细菌的繁殖情况。

4、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导学活动四: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与评价》检测习题,解答检测中遇到的
问题,形成对本节课的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