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
一、目标
本文档旨在对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古文名篇进行总复,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与掌握这些古文的内容与技巧。
二、内容
本部分将回顾以下古文名篇:
1. 《论语·学而篇》
2. 《孟子·尽心篇》
3. 《大学·格物篇》
4. 《中庸·中庸篇》
5. 《诗经·国风篇》
6. 《楚辞·离骚》
7. 《文选·六国论》
8. 《史记·太史公自序》
对于每篇古文,将逐一进行内容回顾,并重点解读其中的精妙
之处、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研究方法
在复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
名篇:
1. 逐句翻译:对于每个句子,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并理解其中
的词义和语法结构。
2. 分析篇章结构:分析古文的篇章结构,把握整体框架和逻辑
关系。
3. 领悟作者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观点,思考其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
4. 频繁背诵:反复背诵整篇古文,熟悉其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5. 积累古文词汇:注意积累古文中的生字、词汇和表达方式,
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四、总结
通过本次古文名篇的总复,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经典古文的内容与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祝愿学生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集锦一、常见古今异义词1.马无故亡.而入湖《塞翁失马》古:走失,逃亡。
今:死亡,灭亡。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龟虽寿》古:不单是,只可以单独使用。
今:复合句中的连词,常与“而且”搭配。
3.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古:立,耸立,动词。
今:不直,形容词。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古:多少。
今:几何学。
5.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古:道歉。
今:感谢;凋落。
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青年男女。
今:子女。
7.老大..徒伤悲《长歌行》古:年老。
今:排行第一的人。
8.赚.得行人空喜欢《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古:骗。
今:挣钱,盈利。
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变。
10.泯然众人..矣《伤仲永》古:普通而平常的人。
今:许多人,大家。
11.双兔傍地走.《木兰诗》古:跑。
今:行,离开。
12.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古:到。
今:超过;经过;过程;错误等。
13.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古:再,又。
今:往复,重复。
14.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古:重新。
今:更换,更互等。
1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古:距离。
今:从所在地到某地。
16.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古:热水,开水。
今:煮东西的汁水。
17.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古:使……高兴(舒适)今:高兴,喜悦。
1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9.谈笑有鸿.儒《陋室铭》古:大,渊博。
今:鸿雁,书信。
20.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古:形体,身体。
今:形状。
2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古:树立。
今:种植。
22.计其长曾.不盈寸《刻舟记》古:还,尚且。
今:曾经。
23.佛印居.右《刻舟记》古:在。
今:居住。
24.岱宗夫.如何《望岳》古: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今:大夫;夫人。
2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古:景象。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同学们来说,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归纳一下小升初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
一、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小升初阶段,需要重点掌握一些常见实词的意思。
例如,“走”在文言文中常常表示“跑”,“尝”表示“曾经”,“去”表示“离开”,“顾”表示“回头看”,“亡”表示“逃跑”“丢失”“灭亡”等。
再如,“名”可以有“名字”“命名”“说出”等意思;“益”有“更加”“好处”的意思;“故”有“原因”“旧的”“所以”等意思。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积累常见实词的不同含义,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记忆。
二、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之”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可以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也可以作助词,有“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补充音节,无实义”等用法;还可以作动词,“到……去”。
“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以”有“用”“凭借”“因为”“把”等意思。
“于”常见的用法有“在”“到”“对于”等。
“其”作代词,可代指人、物、事,也可以作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掌握虚词的用法,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熟悉。
三、文言文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省略句文言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常常省略某些成分,如主语、宾语、谓语等。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1. 古文概述- 古文的定义:指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文字表达形式。
- 古文的分类: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
- 古文的特点:注重修辞、借代意义、语言简练。
2. 古文基本功- 关键词汇理解:研究并掌握古文中常用的关键词汇,如“颂扬”、“怀旧”、“嘲讽”等。
- 句子理解:重点培养对古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的分析。
- 句式转换:通过练将句子进行简单的变换,熟悉古文中的各类句式结构。
3. 古文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类比和隐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 夸张:夸大句子中的某些情节或者事物,增强表达效果。
- 反问:利用反问句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二部分:古文阅读技巧1. 预阅读- 预材料:阅读练册、古文选读等。
- 预要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熟悉生字词语。
- 预目的:为后续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提高阅读效果。
2. 精读阅读- 精读方法:通读全文,理解句子含义,重点掌握重要词语和修辞手法。
- 精读要点:注重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和篇章的连贯性。
- 精读效果:提高古文理解能力,辨别古文中的实义词和修辞词。
3. 复总结- 复内容:对已研究的古文进行系统的复和总结。
- 复方法:重点复常用词汇和句子结构,练阅读和理解技巧。
- 复效果:巩固古文知识,提高大面积的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备考注意事项1. 考试要求- 考试形式:小升初古文考试一般为笔试形式。
-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等。
- 考试时间:根据考试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时间的掌控。
2. 备考建议- 实战演练:模拟真实考试场景,进行真题演练和模拟测试。
- 多维度训练:加强对古文中不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训练。
- 定期反馈: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3. 注意事项- 注意词汇积累:平时要多读书,扩大词汇量,熟悉常见古文词汇。
- 注意阅读理解:通过多读古文材料,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一、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1、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实词的意思,比如“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
2、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而”等。
要理解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古今异义很多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所不同,比如“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则仅指妻子。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二、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断句:1、借助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在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找出它们可以帮助断句。
2、借助虚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
3、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通常要断开。
4、借助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整齐,可据此断句。
三、理解文言文文意1、结合注释课本和练习中的文言文通常会有注释,要充分利用这些注释来理解文意。
2、联系上下文有些字词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
3、了解背景知识一些文言文涉及到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了解这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背诵经典文言文背诵是积累文言文知识的有效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如《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孟子》中的片段、《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等。
在背诵时,要注意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有助于记忆,而且记得更牢固。
五、多做文言文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练习题可以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断句等多种类型。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小升初语文常考文言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一、《孟母三迁》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译文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
”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
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
”又搬家到学堂旁边。
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
”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字词解释:【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于是。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二、《司马光砸缸》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小升初的古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的古文复习资料在小升初考试中,古文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学生的古文学习中,不光需要学习文言文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了解古文中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升初古文复习资料。
一、教材小升初的教材汇集了各个朝代名篇和经典语录,包括《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常见古代著作。
一般来说,在考试中,考生们会遇到一些古诗词、引经据典的题目,而教材中的内容很可能成为出题的依据。
因此,考生们需要认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还要注重细节,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和背后所蕴含的思想。
二、辅助资料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生字和不理解的句子。
此时,辅助资料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常见的辅助资料包括古诗文语法讲解、古文阅读理解、古文词汇表等。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考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中的语言和思想,在考试中能够做到沉稳应对。
三、名句名篇另外,名句名篇也是古文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熟记名句名篇能够加深学生们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升考试分数。
比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温故而知新”,《庄子》中的“逍遥游”等等,这些名句名篇不仅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更展现了文化气息和文化历史的内涵,为考生们的古文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四、阅读经验最后,古文学习的效果首先得靠自己。
要想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生们还需要在平时多多阅读和理解古文,积累足够的阅读经验。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古文,并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古文复习资料包括教材、辅助资料、名句名篇和阅读经验等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考生们的学习态度和自我努力。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古文的精髓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古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 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 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2、“吾”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合起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
速: _____________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及: 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饮食非我不能辩眼谓鼻曰:“我近鉴毫②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 注释①尔:你;②毫:细毛,毫毛;文言小练习1.五官中还有谁没有发言?请你替他说两句。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代言,你认为哪一句更合文题?耳曰:“无我,主人岂知汝等所言?竟居侧?”耳曰:“吾将众言传与主人,自当论功行赏。
”2•你能模仿文中五官说话的语气,和同学来一场角色扮演的对话吗?【自学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②。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河,渭: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③邓林:地名,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文言知识文言文中的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文言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北饮大泽北:⑶未至,道渴而死至: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弃:2.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3.填一填夸父真能喝啊!他先喝干了 __________ ,又喝干了__________ ,最后又想去北方, 喝____________ 的水。
可惜,还没到,就渴死了。
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____________ o【家庭作业】1.完成“自学练习”;2.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背诵文言系列之实战训练一【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①多诵读,勤背诵——文言文富有韵律美,熟读背诵有利于培养语感,掌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②善归纳,多积累一一善于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题。
③会用字典,学习写法。
【实战训练】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u)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遽:立刻,赶紧,表示时间很紧迫;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文言知识《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融合各家学说的名著。
文言小练习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⑵是吾剑之所从坠是:⑶舟已行矣行:⑷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2.分别指出下面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⑵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4.《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人物。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①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④。
人曰:“何不试之以⑤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②度(duo )测量,衡量。
③乃:然后,才。
持:拿,带;度(du)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遂:于是。
⑤以:用。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忘记带了。
他拿到鞋后,忽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
”匆忙返回家取,可是等他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 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文言知识郑:春秋时代的郑国,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文言小练习1.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 先自度其足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⑵何不试之以足?3. 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也”?4. 文中“之”字出现了五次,意思一样吗? A 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 B 至之市 ___________ C 而忘操之 ___________ D 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E 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自学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耒(I m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翼:希望。
译文A 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 郑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 吾忘持度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文言小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兔走触株走:⑵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⑶而身为宋国笑为:⑷冀复得兔異:2.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⑵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淮南子?天文》。
注释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
颛臾:相传是黄帝的后裔。
维:绳子绝:断水潦(18):江河道路上的流水。
焉:文中译为“这,这里”归:汇集文言小练习1.根据课文填一填和颛臾为了称霸打起来了。
共工一怒之下,触动了 ________________ 。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着地的绳子也断了。
结果,天向 ________________ 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地向___________ 方向塌陷,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昔者:_____________ 争:_______________⑵天柱折,地维绝折:___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作业】1.完成“自学练习”;2.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背诵文言文系列之实战训练二【技巧归纳】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比如“妻子”,古义“妻” 是指妻子,“子”是指儿女,合称妻子和儿女。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组词法,将这个字组成词语来理解。
【实战训练】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②诣:拜见。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文言知识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言小练习1 •写出下列带点汉字的读音,并完成填空。
孔君平诣 ________ 其父,“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 设果,是指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是个通假字,通__________ ,“甚聪慧”是说杨氏子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⑴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⑵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哪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②,屋室雕文以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