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
造成句子歧义的几个原因

八.读音不明 这是指句中某个字(词)有两种或多种读音,造成的歧义。
例: 这个人好说话。
该句中的“好”可读“hǎo”,是“易于,便于”的 意思;也可读“hào”,指“喜欢,爱好”的意思。 读音不明,造成了歧义。
九.省略不当 这是指句中省略不当造成的歧义。
例: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 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996年高考全国卷第7题)
句中的“上课”,即可以从施事者角度来理解, 也可以从受事者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说,即可以是 “王老师去师范学院听课”,也可以是“王老师去师 范学院给学生讲课”,所以有歧义。
五.词义不明 这种情况,是由句子中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6题)
二.修饰不明 这是指由修饰语修饰的中心词不明确而造成的歧义。
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 有新的起色。(1998年全国卷)
该项中修饰语“几个” ,既可以修饰“学校”也可 以修饰“领导”,因而也造成了歧义。
三.停顿不明 这是指因句中停顿不明确(或者说句中可以有不
同的停顿)而引起的歧义。
七.词性不明 这是指句中词语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引起的 歧义现象。
例: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 两家银行。(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7题)
句中的“和”,可以作连词也可以作介词,因而也有 两种不同的意思:前者表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 个人,自己去干某事”;后者则表示“他背着总经理一人, 伙同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因而有歧义。
题中动补短语“看不上”是多义的,可理解为 “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从而造成了歧 义。
再比如我们曾见到过的句子“我要炒肉丝,你把油 拿来”和“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很明显, “炒肉丝”这个短语在前一句中是“动宾结构”,表 示“炒肉丝”这件事;而在后一句中却是个“偏正的 名词短语”,表示“炒肉丝”这种菜。如果没有特定
汉语产生歧义原因及消除歧义方法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2008—06—24 11:56一、产生歧义的原因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2。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如: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
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
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
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捉住老鼠的花猫B.袒护孩子的妈妈C.残害百姓的匪徒D.审判罪犯的法官【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
故选B。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歧义句辨析在地方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时常出现,考生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答题的正确率,首先要知道歧义句有哪些类型。
行测考试中,歧义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即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一、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结构关系不同,例如:1. 学习材料进口彩电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动词“学习”可以支配名词“材料”,也可以修饰“材料”做定语(“进口彩电”可以作同样分析)。
动词和名词组合时,如果动词既可以支配名词也可以修饰名词,这样就容易产生歧义。
2. 学生家长医院食堂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样产生两种意义。
“学生”既可以修饰家长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家长”并列,表示并列关系(“医院食堂”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名词与名词组合时,如果前一个名词既可以修饰后一个名词,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后一个名词构成并列关系,这样也容易产生歧义。
3. 经济困难思维科学这两个短语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也可以主谓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经济”可以修饰“困难”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作主语和“困难”构成主谓关系(“思维科学”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如果一个名词可以跟它后面的词语(这个词语词性不确定)可以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构成主谓关系,那么这个短语就有歧义。
(二)层次组合不同,例如:1.一个工人的建议一个工人的建议︳偏︳︳正︳︳偏︳︳正︳︳偏︳︳正︳︳偏︳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工人的建议,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工人提出的建议,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2. 我们三个一组我们三个一组︳主︳︳谓︳︳主︳︳谓︳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三个人分成一组,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就三个人,我们分成一组。
产生这两种理解也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引起的。
3. 发现敌人的哨兵发现敌人的哨兵︳动︳︳宾︳︳定︳︳中︳︳定︳︳中︳︳动︳︳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发现”了“敌人的哨兵”,也可以理解为“发现敌人”的“哨兵”,这两种意思也是由于层次组合的不同而引起的。
造成句子歧义的几个原因

五.词义不明 这种情况,是由句子中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 这种情况,是由句子中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年世界杯足球赛。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年世界杯足球赛
年高考全国卷第6题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 题) 年高考全国卷第
题中动补短语“看不上”是多义的,可理解为 题中动补短语“看不上”是多义的, 瞧不起” 也可理解为“看不到” “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从而造成了歧 义。 再比如我们曾见到过的句子“我要炒肉丝, 再比如我们曾见到过的句子“我要炒肉丝,你把油 拿来”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很明显, 拿来”和“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很明显, 炒肉丝”这个短语在前一句中是“动宾结构” “炒肉丝”这个短语在前一句中是“动宾结构”,表 炒肉丝”这件事;而在后一句中却是个“ 示“炒肉丝”这件事;而在后一句中却是个“偏正的 名词短语” 表示“炒肉丝”这种菜。 名词短语”,表示“炒肉丝”这种菜。如果没有特定 的语言环境,也容易引起歧义。 的语言环境,也容易引起歧义。
七.词性不明 这是指句中词语因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引起的 歧义现象。 歧义现象。 例: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 两家银行。( 。(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 题) 年高考全国卷第7题 两家银行。( 年高考全国卷第
句中的“ 句中的“和”,可以作连词也可以作介词,因而也有 可以作连词也可以作介词, 两种不同的意思:前者表示“ 两种不同的意思:前者表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 个人,自己去干某事” 后者则表示“他背着总经理一人, 个人,自己去干某事”;后者则表示“他背着总经理一人, 伙同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 因而有歧义。 伙同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因而有歧义。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co, “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cO 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 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 15 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 、“鉴定和运用史料” 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 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 6 人 6 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姚芹明(221400)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
高考考查歧义句辨析的频率较高,综合近年高考考查歧义句类型,分析其形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04全国卷Ⅰ)分析:说话或朗读时,需要在句子中间作或大或小的停顿,停顿的地方不同,往往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导致歧义。
例句后半部分由于停顿位置不确定,既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可以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类似的例子还有: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05天津卷)“晚”和“上”连读,意与“白天”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来的”。
2、重音不同产生歧义例:a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b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全国卷)分析:重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一种是逻辑重音,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音通常指逻辑重音。
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往往不同。
例句a要表达“应该好好教育”的意思,“打”字要重读,例句b表达的是“该打的是我”之意,“他”字应重读,。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不少!)(89全国卷)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产太少了;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则表示生产太多了。
3、多义词引起歧义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卷)分析:一个词或短语常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义项不同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理解不同。
例句“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轻视”、“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收看失败”。
类似的例子还有: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94全国卷)“前”字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以前”,指汇报的时间不能超过15日;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前往”,指规定汇报的时间为15日当天。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1、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2、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
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
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
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看下面例子:
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
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
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
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
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
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
在说话作文时恰当安排句子结构,避免歧义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