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
2024年流脑疫苗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流脑疫苗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死率。
近年来,流脑病例的增加引起了广泛关注,促使流脑疫苗的研发和市场需求的增加。
本文将对流脑疫苗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参考。
流脑疫苗市场需求分析流脑疫情与流脑疫苗接种需求增加近年来,流脑病例增加趋势明显。
高传染性的流脑病毒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导致了大规模的流脑疫情。
随着流脑相关疾病的致死率上升,对流脑疫苗的接种需求也随之增加。
流脑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流脑病例的发生,满足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需求。
流脑疫苗市场政策支持促进需求增长政府对流脑疫苗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是推动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流脑疫苗的研发、生产和推广。
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为流脑疫苗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流脑疫苗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市场竞争格局激烈,主要企业竞争力强劲目前,流脑疫苗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全球主要流脑疫苗生产商包括诺华、辉瑞、格兰特等。
这些企业致力于流脑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并通过加强合作和市场推广等手段提高自身竞争力。
新兴企业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在竞争格局激烈的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在不断崭露头角。
利用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这些企业在流脑疫苗市场中逐渐获得市场份额。
新兴企业的进入将增强市场竞争,促使流脑疫苗市场继续保持活跃。
流脑疫苗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流脑疫苗研发技术持续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流脑疫苗的研发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流脑疫苗已经可以很好地应对大多数疫情,但仍然存在局限性。
新一代流脑疫苗的研发将更加安全、有效,并且能够应对更多变异株的病毒。
研发技术的持续改进将提高流脑疫苗的质量和效果,推动市场的发展。
市场开拓将增加市场规模目前,流脑疫苗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市场开拓和政策支持的增加,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流行性脑膜炎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

道 q , 缬草的根、 、 茎 叶等不 同部位和采集季节及提
取剂 的 不 同 , 取 液 的成 分 和功 效 也 可 能 存 在 差 异 , 提
[ ]吴安相. 草的高产栽培 及加工 技术 [ ] 中 国野 生植 物 5 缬 J.
资源 ,0 0 2 (5 : 76 . 2 1 ,9 O ) 6 9
( 0 : l6 . 1 ) 6 一4 ( 收稿 日期 :0 2— 2— 7) 21 0 0
主要有水和酒精 , 本研究 的是缬草水提物对动物的影 响, 而缬草醇提 物对动 物的影 响如何 尚有待进 一步
研究。 4 参 考 文献
[] 1 丁菲 , 方颖 , 文莉. 缬草挥 发油与水提物镇静催 眠作 用 比较
16 7
职业卫生与病伤 21 0 2年 6月 第 2 7卷 第 3期 Ju a o cu ao a H a ha dD m g , n 2 1 o.7, o3 or l f cpt nl el n a aeJ .0 2V 1 N . n O i t u 2
[ 关键词 ] 脑膜炎 双球菌 ( m菌 )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 N ; 流脑疫] [ B 文章 编号]0612 (020 . 5 4 10. X 2 1)31 - 7 70
流行 性脑脊 髓 膜炎 ( 流脑 ) 由脑膜 炎奈 瑟 氏 菌 是 ( m) N 引起 的一种 急性 呼 吸道传 染 病 , 多发 生在儿 童 , 但 近几 年 , 临床上 成 年人发 病 越来 越多 , 病死 率 高 。 且 我 国( 包 括 香 港 、 门特 别 行 政 区 和 台湾 地 区 , 未 澳 下 同) 部分 地 区还有 暴 发疫 情 出现 , 行 菌 群也 可 能 正 流 在 发生变 迁 。要做 到针 对性 地 改进 防控 策 略 , 效 地 有
脑膜炎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解析

脑膜炎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解析概述: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脑水肿等。
为了预防脑膜炎的发生,研发出了多种脑膜炎疫苗。
本文将介绍脑膜炎疫苗的种类以及其应用范围。
1. 流脑疫苗(A、C、W135、Y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膜炎,主要包括A型、C型、W135型和Y型。
其中A、C群流脑疫苗是最常用的疫苗,可防止这两种类型的脑膜炎感染。
W135和Y群流脑疫苗主要用于特定地区或人群,如灾区、军队等。
这些疫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进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 脊髓灰质炎疫苗(A、B、C型)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该疾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
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包括A、B、C型。
这些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3. 肺炎球菌疫苗(13、23价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疾病。
目前有13价和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可供选择。
13价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13种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包括常见的肺炎和脑膜炎;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23种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但并不包括全部。
4. 乙型脑炎病毒灭活疫苗乙型脑炎病毒灭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乙型脑炎,该疾病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
乙型脑炎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预防乙型脑炎的发生。
应用范围:脑膜炎疫苗的应用范围可以根据疫苗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流脑疫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婴儿、儿童和青少年。
在高风险的地区或特定人群中,如军队、高风险职业人员等,流脑疫苗的接种也是必要的。
- 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婴儿和儿童。
对于高风险地区或者接触过病毒的人来说,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 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
2023年二类疫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二类疫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二类疫苗是指不属于国家免疫规划中的疫苗,通常是一些治疗特殊疾病或提高免疫力的疫苗。
相对于一类疫苗,二类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门槛较高,但市场空间也较大。
以下是二类疫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市场规模
随着各种疫苗技术不断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二类疫苗市场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二类疫苗种类已经达到了数百种。
在国内,二类疫苗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加大,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二类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元以上。
二、市场竞争
由于现在二类疫苗市场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企业间技术、价格和渠道等因素的互相影响,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其中,技术先进的企业在渠道和市场布局上占优势,而价格低廉的产品在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三、疫苗质量
随着二类疫苗市场的扩大,疫苗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
过去常出现的疫苗质量问题,如乙肝疫苗事件,已经引起公众对二类疫苗的重视。
因此,企业对于疫苗质量的把控和管理也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关键因素。
四、进口市场
我国二类疫苗市场的增长也带动了进口疫苗产品的增长。
在国内市场遭遇瓶颈,许多企业开始看向国外市场。
据统计,2017年,我国二类疫苗进口额超过了22亿美元,占中国各类疫苗进口总额的近50%。
总的来说,二类疫苗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强烈的竞争和质量风险。
企业需要加强对生产技术和疫苗质量的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的增长,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202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市场发展现状简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致命后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增加,流脑的治疗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讨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市场的发展现状。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已成为流脑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
这些抗生素能够有效杀灭脑膜炎球菌,缩短病程,并降低病死率。
但是,由于脑膜炎球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症治疗也是流脑治疗的重要方式。
包括使用退热药物,控制病情恶化,并给予营养支持等。
对症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患者症状,帮助其康复。
市场规模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几十万人感染流脑,其中一部分患者病情严重,需要进行治疗。
这为流脑治疗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在北美地区,流脑治疗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报告,北美地区每年流脑治疗的费用达数亿美元,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的医疗设施和技术相对发达,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高。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流脑治疗市场。
尽管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但仍有一定数量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疗。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欧洲地区的流脑治疗市场预计将以稳定增长的趋势发展。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流脑治疗市场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由于人口众多和发展状况的不平衡,该地区的流脑患者数量较高。
预计随着该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关注的增加,亚太地区的流脑治疗市场将迅速增长。
市场竞争主要厂商目前,流脑治疗市场的主要厂商包括默沙东、辉瑞、法玛西亚等。
这些公司都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厂商们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例如,疫苗的研发和改良,可以帮助预防流脑的发生。
此外,一些公司还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发展趋势疫苗接种率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疫苗接种率将逐渐提高。
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数量、死亡人数、治
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概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细菌性脑膜炎中唯一能造成流行的疾病,该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者通过口腔分泌物接触传播(接吻、共用餐具等)。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数量及死亡情况
2020年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数量为50例,相比2019年减少了61例;死亡人数为3例,相比2019年减少了3例。
2020年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为0.0036/10万,死亡率为0.0002/10万;2019年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为0.0079/10万,死亡率为0.0004/10万。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方法
对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早诊断早干预非常关键,特别是病情急重的患儿,如治疗不及时则病死率高。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患者,早期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给予医学观察7天。
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
流行期间应减少集会,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
3、保护易群人群
对15岁以下的易感儿童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接种脑膜炎球菌A 群多糖体菌苗,每年加强1次,保护率达90%以上。
对密切接触者可用复方磺胺甲惡唑进行药物预防。
2024年脑膜炎疫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脑膜炎疫苗市场发展现状脑膜炎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脑膜炎的疾病的疫苗。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感染,可导致脑膜和脊髓的炎症。
该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并且对患者的长期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脑膜炎疫苗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脑膜炎疫苗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国内脑膜炎疫苗市场概况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脑膜炎疫苗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脑膜炎疫苗的接种。
政府也加大了对脑膜炎疫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了人们对脑膜炎疫苗的认知度和接种率。
据统计,目前国内脑膜炎疫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亿人民币。
市场上主要存在着多家制药公司,涉及到的疫苗种类也较为丰富。
其中,尤以流行性脑膜炎疫苗和肺炎球菌脑膜炎疫苗最为广泛使用。
2. 脑膜炎疫苗市场的竞争态势脑膜炎疫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态势。
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多家制药公司在脑膜炎疫苗研发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投入,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疫苗选择。
另一方面,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成为了制药公司竞争的关键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的脑膜炎疫苗。
除此之外,市场上还存在着价格竞争。
由于脑膜炎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一些制药公司将价格定的较高,从而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
但随着其他制药公司的加入和竞争加剧,脑膜炎疫苗的价格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3. 脑膜炎疫苗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脑膜炎疫苗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未来脑膜炎疫苗市场的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促进市场发展随着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脑膜炎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将得到不断提升。
新的疫苗技术将更加高效和安全地预防脑膜炎,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3.2 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对脑膜炎疫苗的推广和宣传将继续加大力度。
政府还将加强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脑膜炎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发展及其质量监管

如何确定抽验哪个制品?
疫苗批签发
2005年-2015年批签发情况及常见问题 质量分析
质量评价性检验
结果分析 探索性研究
• • • • • •
高效液相建立了乳糖含量的检测方法 NMR在流脑多糖检定中的应用 HPSEC-MALLS测定流脑多糖分子大小 MEKC测定流脑结合疫苗游离蛋白含量 速率比浊法测定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多糖含量 HPAEC-PAD测定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多糖含量
市场评价性检验(国抽) 飞行检查
流脑疫苗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应符合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稳定的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应经验证、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批准。 疫苗生产中应确定菌毒种的具体代次;同一品种不同批制品的生产 用菌毒种代次均应保持一致。 生产工艺中涉及细菌的灭活处理时,应确定灭活工艺的具体步骤及 参数,以保证灭活效果。 疫苗生产过程中,应规定菌毒种的具体接种量,半成品配制时应规 定有效成分加入的定值。
大多发病急、可导致局部和全身侵袭性感染 多见于儿童或老年人 疫苗问世前,曾导致人群大面积爆发流行
疫苗可以控制的疾病 均有荚膜,荚膜的抗原性不同是分群的基础,其中13个群中的 H、I、 K三个群是中国首先发现 荚膜的抗原性不同与致病性、免疫保护性密切相关 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重使得免疫预防脑膜炎球菌所致疾病变得尤为重 要
流脑疫苗的批签发
批签发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疫苗流通和免疫接种管理条例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流脑疫苗的批签发
批签发主体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生物制品批 签发工作;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工作 的药品检验机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 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标准为现行的 《中国药典》三部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 准的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脑膜炎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摘要] 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脑膜发炎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
主要预防措施为注射流脑疫苗本从从疾病概况、流脑的疫情处理预防、流脑疫苗供应情况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讨论了流行性脑膜炎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儿童,但近几年,临床上成年人发病越来越多,且病死率高。
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部分地区还有暴发疫情出现,流行菌群也可能正在发生变迁。
要做到针对性地改进防控策略,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需要进一步了解流脑的疾病概况,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
本文就流脑及其疫苗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 疾病概况流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Nm菌)引起脑膜发炎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
脑膜炎双球菌主要包括 A、B、C、D、X、Y、Z、E、H、I、K、L、W 共13个菌群[2]。
流脑的发病周期大约为3~5年,每8~1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临床流脑的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有3种临床表现,即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
潜伏期1~7 d,一般为2~3 d。
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传染性很强,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通常以14岁以下、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学校、工地等人群集中地区为易发地,免疫力较低的成年人也易被感染。
常见的病征包括发高烧、剧烈头痛、后颈僵硬,甚至嗜睡、呕吐、惧光或皮疹,更严重的可引致脑部受损甚至死亡。
流脑需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在流行季节(2~4月)和地区,要警惕流脑的发生,不能误诊为感冒处理,以免延误病情[3]。
流脑在婴儿时期发生最为危险,因为此时流脑症状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有发生后遗症的危险。
流脑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炎、硬脑膜下积液或积脓。
流脑的后遗症有失明失聪、肢体瘫痪、弱智及精神改变、脑积水等。
发现早期对普通型病儿采用恰当治疗可以彻底治愈此病[4]。
----------------------------------作者单位:成都康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都 610100)作者简介:蔡勇(1973-),男,本科,中级工程师,生物制品研发通讯作者:侯文礼(1983-),男,硕士,中级工程师,生物医药,2 疫情的处理及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如果在未实施菌苗免疫的地区或只对幼儿进行免疫的地区,暴发或发生流脑,不仅对此地90%以上的15岁以下儿童给予应急接种疫苗,而且对与病人经常密切接触的其他成年人,需根据实际情况应急注射疫苗。
通过流脑血清学检查确定患者感染了哪一群流脑细菌,一旦发现是A群以外的菌群,必须对病人周围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抗菌药物预防[5]。
药物预防预防原则是要全程足量,磺胺嘧啶,成人2 g/d,儿童75~100 mg/kg/d;复方磺胺甲口恶唑,30~50 mg/kg,分2次,共3 d。
但是监测结果发现30%左右的脑膜炎双球菌Nm菌株对磺胺耐药,因此建议儿童口服头孢拉定,头孢克肟等类头孢菌素,成人口服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每日早晚各1次,服用3 d。
还有人主张在耐磺胺药时口服利福平,也有主张利福平与二甲胺四环素合用,可使带菌率降至零[6]。
但为了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一般不建议大规模服用预防药物。
滥用药物会造成耐药的Nm增多,影响防治效果[7]。
在检出脑膜炎球菌后,要迅速进行药敏实验,以便为临床治疗选择药物,这对控制疫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流脑疫苗注射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 ml/次。
6个月至2周岁的儿童,使用A群流脑疫苗初免两针,间隔3个月;2周岁、5周岁各加强一针A+C群二价流脑疫苗。
推荐6~15周岁的儿童接种A+C群二价流脑疫苗。
成人也可以自愿接种。
接种后6~8 h,局部可能有红晕或压痛感,24 h后可逐渐消退[5]。
不适宜接种流脑疫苗的人群食物和药物的过敏者;发热或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的患者,但可以等康复后补种;有高热惊厥史的患者;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有精神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的患者[5]。
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从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管理2个方面入手,在流脑的流行期间应做好宣传预防工作,动员居民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被褥日用品和生活用具要勤晒太阳,并且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大型集体活动,发现流脑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对病人密切接触者口服敏感药物预防,控制传染源,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加强病例管理[8]。
必要时扩大接种年龄范围。
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对于减少本病的传播、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9,10]。
同时加强监测,包括流行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及健康人群的带菌率和抗体水平监测,尤其是要抓紧时机采取病人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同时根据监测资料进行流行预测[11,12]。
扩大监控范围,了解我国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和免疫接种水平,加大疫情监测和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通过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合理地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
3 流脑疫苗的供应状况从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问世以后,流脑的疫苗预防才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在国内外上市的流脑疫苗主要有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两大类[13],包括A群与C群单价、A+C群双价、A+C+Y+W135群四价的多糖(CPS)疫苗售品[14]。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是由提取的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糖制成的疫苗,荚膜多糖决定脑膜炎球菌菌体本身毒力强弱的,不具有荚膜多糖的突变型脑膜炎球菌在血清中很快被补体系统清除,也不具备病原性,由免疫系统诱导产生针对荚膜多糖的血清抗体是对抗脑膜炎球菌的主要作用物质。
现有的多糖疫苗均是基于此原理发展而来。
此荚膜多糖是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为半抗原,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没有T淋巴细胞参与,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所以WHO曾建议流脑多糖疫苗一般不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规免疫接种。
国际市场上的有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两种。
1971年,美国军方成功研发了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1981年,赛诺菲-巴斯德的4价多糖疫苗上市(商品名Menomune)[15],4价MPV是由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提取制成热稳定的纯化冻干的荚膜多糖,单剂疫苗含有相应血清群多糖各为50μg。
此疫苗安全性很好,基本上无明显的全身性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接种部位红肿和轻度疼痛,持续1~2 d。
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面,2价和4价MPV之间未见明显差异。
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CV)是借助化学连接剂将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糖与其中一种蛋白载体(白喉 CRM197蛋白、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脑膜炎球菌的外膜蛋白OMP)连接构成结合的疫苗,此种疫苗的抗原是T细胞依赖性抗原,为全抗原,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有T淋巴细胞参与,能产生免疫记忆[16]。
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的接种范围较流脑多糖疫苗扩大,还可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规免疫接种。
国际市场上的C群MCV有3种,其中2种MCV是凯龙和惠氏的产品,其蛋白载体为无毒的变异白喉毒素(CRMl97),另外1种是Baxter公司产品,其蛋白载体为破伤风类毒素,均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荚膜IgG抗体和B记忆细胞。
从1999年开始,英国将C群MC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婴儿可在2、3、4月龄时首次接种,并可对4~13月龄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初次强化免疫。
英国进行的大规模血清学研究表明,接种1剂MCV后16个月,1~2岁儿童有保护性抗体的高达88%,并且96%的15~17岁青少年有保护性抗体[13]。
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研发的4价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商品名为Menactra)的载体蛋白为白喉毒素,研究数据显示在11~18岁的人群中有100%的保护效率,在美国于2005年被批准用于11~55岁的人群中,并于2007年被批准用于2~10岁的流脑高危人群[15]。
诺华公司用半合成技术,生产出的4价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商品名为Menveo),的载体蛋白为变异白喉毒素,分别结合A群荚膜多糖(10μg)和C、Y、W135群荚膜多糖各5μg,分含铝佐剂与不含铝佐剂两种产品[17]。
但这几种4价结合疫苗的价格昂贵,在发展中国家一般难以推广使用。
4 流脑疫苗研究新进展在流脑的防治过程中,疫苗应用不可或缺。
目前中国流脑疫苗有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2种。
多糖疫苗在预防性接种还和应急接种中,对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该类疫苗应用后能激活具有群特异性的机体免疫反应,对相应群的菌株感染具有免疫作用。
目前全球已经临床应用的多糖疫苗有A群单价、AC群2价、A+C+Y+W135四价3种,基本涵盖了当前致病性较高引发病例较多的菌群,前两种目前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研究表明,用流脑A+C结合疫苗代替A群多糖疫苗,可使小月龄婴儿得到免疫保护,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婴幼儿流脑的发病率;用ACYW135群4价多糖疫苗代替AC二价多糖疫苗,可同时获得4种常见脑膜炎球菌菌群的免疫保护,有利于防止Y和 W135群引起的发病或流行[18]。
现在新疫苗的开发主要集中在B群流脑的预防。
对于在欧美国家流行较多而全球各地散发的B群脑膜炎球菌菌株,尚未开发出预防此菌群的有效疫苗。
这是因为B群与其他种群的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存在巨大差异,为解决抵御B群脑膜炎球菌的疫苗,以蛋白作为抗原的流脑疫苗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最早以蛋白为抗原的疫苗含有去污剂提取的外膜囊,这种外膜囊所含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主要蛋白为外膜孔蛋白(Porin)。
这几年基于纯化蛋白抗原的其它研究也逐渐开展,虽然由于脑膜炎球菌的抗原蛋白的基因多样性和免疫原性的多样性导致纯化具有疫苗价值的抗原蛋白难度非常大,但“反向疫苗学”(Reverse vaccinology)方法使得这些具有疫苗价值的抗原蛋白谱逐渐清晰。
最近几年,研发人员多途径地研发能预防B 群脑膜炎球菌的疫苗,B群流脑疫苗也进入临床研究。
荷兰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种6价外膜囊泡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
我国也筛选获得了一种免疫原性强、菌型之间交叉反应强的B群Nm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此种OMPC还可作为载体,将它与国产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偶联到一起,构建了一种ACPS-BOMPC的偶联物,初步试验证明了此偶联物既增强了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的免疫原性,还具有B群脑膜炎球菌OMPC免疫原性,而且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比较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