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希,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美术,我试讲的课题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使大家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2、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3、引导大家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第二、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多角度的,但并非任意。

第三,按美术教学常规,《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总共需要3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主要讲授第1课时,下面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欣赏一段PPT,在PPT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幅中国画作品《晓雪山行图》与《渔笛清幽》,这两幅作品是宋代时期马远和夏圭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以“边角式”为特色,因此有“马一角,夏半边”的说法,受到后人的推崇,但是(呢),到明代时期朱棣却极其的反对,认为是“残山剩水”。

这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我们常听见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进行判断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请大家翻到课本P41,欣赏作品《父亲》,并分析比较两幅《最后的晚餐》的不同?(一)美术作品时代性与地域性(板书)首先,我们来看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同学们,看到这幅作品,大家告诉我这体现的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形象呢?同学:很老,善良,勤劳、朴实,贫穷恩,大家说的不错,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形象。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与反思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与反思
同学们鉴赏三幅雕塑作品多纳太罗、米开朗基罗、贝尼尼的《大卫》,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比多纳太罗的《大卫》意义和价值大?
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不大。这就是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形式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限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有了新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艺术创新又成为我们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另一个方面。
周敦颐的《爱莲说》
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燕————汉朝的赵飞燕
环————唐朝的杨玉环
大汉朝以瘦为美,大唐朝以胖为美。
互动情境,提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授(35分钟)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请同学们赏析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
它出现在什么年代?
在艺术和题材上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荷花在我们中国古今都是受到青睐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同样受到人们的欣赏,但荷花在日本非常不受欢迎,日本人视荷花为“妖花”。
再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说一下“燕瘦环肥”的含义。
大汉朝的美人图在唐朝相必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她们长的太瘦了“营养不良”。
上述两例可以说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就受到了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
如何看待这种分歧呢?
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美术作品亦如此,因角度不同,其观点和批评也就不一样。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开始部分的小字。
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

课题: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课时:1课时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本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方法,主动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能够正确应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自己对作品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出示作品—引起讨论—深入探究—感悟课程中心主题—学会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课文中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判断、甄别的过程中,运用情感与知识来对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

法律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了解与美术相关的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教学难点要准确判断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

教学方法引导、讲授、讨论交流教具准备课件课型: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含复习、引入、新授、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与归纳小结)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启发导入:《美术鉴赏》课上,感觉大家问的最多、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老师,这幅画值多少?这类问题当然也是美术鉴赏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下是在网络上搜集的部分美术作品的拍卖价,不全,也不一定精确。

三、授新课: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文森特·凡·高1890年创作的《加谢医生的肖像》在1990年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殴打婴儿》2002年易主,购买者竟不惜出资7350万欧元。

《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1990年7810万美元。

《没胡子的自画像》荷兰凡高1998年7150万美元十七世纪巴洛克风格天才艺术家鲁宾斯一幅未见经传的油画《对无辜者的屠杀》日前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4950万英镑售出。

双臂抱胸的女人》毕加索2000年5560万美元《鸢尾花》于1889年5月完成。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获奖版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获奖版
由此提出悬念,导出进入本课主题的探讨。
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通过对主要作品《父亲》的介绍赏析而展开,并进一步来阐述主题。
作者:罗中立1964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到了四川大巴山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事了务农的生活。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他根据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创作了此作品。1984年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是自文革前的1964年20年来的首次,展览之隆重是前所没有的,作品受到了好评。(此次展览也有本人作品在里面)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三位雕塑家所创作的三件同是《大卫》题材的作品为例,以此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除了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影响之外,其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更在于它的创新和突破。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
①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修养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判断结论,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体验。
②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也不是任意的,是必须建立在对于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判断。
③多角度多系统的品评标准的掌握很必要,也是我们所要介绍和了解的。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纪,对美的东西有一定的向往,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
2、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2、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
教学流程示意
第一部分——导引部分。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点的分歧。

5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5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钱蔚《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2美术作品判断中产生分歧的合理性。

技能:尝试对比鉴赏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完成一次学生参与的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过程了解美术作品评价中产生分歧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任何人都可以评价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对待美术作品价值评价的分歧。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对美术作品价值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2、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不能量化。

3、教学设计:首先在教学结构上采用“浅入-深入-浅出”的形式,浅入的角度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深入整合教材内容添加生动的教学方法,浅出部分在学生参与课题探讨结论上进行总结。

4、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一般是如果评价一幅作品的价值呢?好的,刚才听见有同学说从画中画的故事,绘画的技巧,还有是谁画的这幅画来评价,还有的同学说是用钱来衡量。

看来同学们对价值的认识都不一样。

书上有个短故事请大家看一下,说的是马远和夏圭都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

他们以边角式山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大山大水作画方式。

从而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形式风格的新局面。

因而受到了后世画家的追捧。

可是,特别喜爱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那么认为。

认为是残山剩水。

这说明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贡献,在从政治家的角度则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2、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一下这幅作品罗中立< 父亲>油画作品《父亲》,作者罗中立,创作时间于1980年,作品篇幅:216x152公分。

《父亲》一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内省状态下认识到——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4、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5、教学难点:如何把握美术作品艺术价值判断的依据。

6、教学方式:举例、类比、思辨、交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书法展示,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二)关于价值与意义。

现今的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于用金钱来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艺术市场似乎也是如此,对艺术品的价值也难免有用金钱考量的冲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搞清楚艺术市场上的商品价值和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举例封塔纳的作品《空间概念,等待》进一步说明价格与价值的不同,从而抛出艺术品的价值如何判断的问题。

(三)、价值判断依据1、马远、夏圭作品赏析:以边角边料的小山小水取代北宋以来的大山大水构图形式,被后世许多画家所追捧。

但明成祖却不这样认同,说是残山剩水,不可取。

结论:角度不同,结论不同,就需要判断的依据----时代性、地域性、创造性2、举例《父亲》从时代性、地域性、创造性方面加以分析。

3、学生演练分析《最后的晚餐》的时代性。

分组讨论,得出两幅名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说明其时代性的不同。

(四)、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相对性《大卫》两幅作品分析比较说明其价值的相对性(五)、如何看待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五种艺术批评介绍并要求学生能用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批评手法对经典名作进行批评。

1、品评式批评——从作品总体的气韵、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

神品、妙品、能品、逸品。

2、形式主义批评:强调美术的内容的表达方式。

3、历史批评——强调美术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

4、社会学批评——强调美术的意义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教案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教案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定义2.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3. 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4. 美术作品的历史价值5. 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具体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 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3. 讨论问题及评价标准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的价值。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标准。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及意义。

八、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十、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美术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标准。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教学设计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教学设计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这一课,教学难度比较大。

从课题上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很难找到统一的程序与量化的标准。

作为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法与概念的教授。

那么只能选择另一个角度: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课题的探讨。

在参与中产生美术作品价值意义的判断心得。

本课课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2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价值;3如何判断美术作品判断的分歧。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同学,思维活跃,观点独到。

但美术知识与鉴赏经验相对较少。

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多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设计思路:针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这一课题教学难度大,教学内容过深的特点。

首先在教学结构上采用“浅入-深入-浅出”的形式,浅入的角度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深入整合教材内容添加生动的教学方法,浅出部分在学生参与课题探讨结论上进行总结。

四、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了解对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几种评价方式;通过实例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过程与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师生探究——作品欣赏——小结;采用欣赏、自主探究、引导交流、合作探究和小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尊重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态、尊重创造。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2、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评判标准的。

课型:鉴赏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自主探究、引导交流、合作学习和小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范画及常规用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知道很多的美术大师和美术作品,很多的美术作品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因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品评式或品鉴式评价
从作品评价的气韵或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分成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四种。何为能、妙、神和逸。
请同学们以此角度赏析我国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卷》。
2、形式主义批评
同学们赏析卢梭的作品《梦》,卢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梦境?画面上的形式因素是怎样的?
3、历史批评
历史批评认为美术是与历史发展的各个侧面有着密切联系的,它的意义即产生于这种联系之中。
学情分析
认知发展分析:在之前的美术课上学生已经对美术鉴赏有了一个学习的过程,对美术课也有一定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之间的关系。
认知障碍分析:由于部分学生对作品欣赏能力还是相对薄弱。在艺术创新的问题上,学生目前不发深刻领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1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2美术作品判断中产生分歧的合理性。
技能:尝试对比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完成一次学生参与的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过程了解美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跟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上富有,政治上却没有权利,为夺权需要一场文艺运动为他们呐喊助威帮助其登上历史舞台
过程: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从鉴到赏)
使学生提高兴趣主动性和合作的意识,自己做出认真仔细的观察,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和进行。
荷花在我们中国古今都是受到青睐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同样受到人们的欣赏,但荷花在日本非常不受欢迎,日本人视荷花为“妖花”。
再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说一下“燕瘦环肥”的含义。
大汉朝的美人图在唐朝相必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她们长的太瘦了“营养不良”。
上述两例可以说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艺术上:照相写实
题材上:领袖像规格
教师可以以圣经故事题材的作品在西方频频出现而在中国却没有出现过,且同名题材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或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难点
1、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要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涉及到多方面因素。
2、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多角度的,但并非任意。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美术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了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理解。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提问:美术鉴赏的的过程与本质特征是什么?
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本质特征: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审美活动。
学生赏析作品,讨论发言。
80年代初(文革结束后不久)
同学们阅读文章开始部分的小字。
了解唐朝宫廷生活的某个侧面,通过服装、发式进而体会其生活方式、社会时尚和审美趣味
5、心理学批评
艺术家的创作还和艺术家本人的身世、个性、世界观、艺术观、创作激情、潜意识密不可分。
赏析郎士宁的《群马图》与徐悲鸿的《奔马》。
心理学批评侧重于艺术家个人的因素对作品作出评价。正是因为如此徐悲鸿才是徐悲鸿,郎士宁还是郎士宁。整个世界才可以风生水起、草长莺飞、千姿百态。
通过以上几中方法的学习,可以看到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开放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美术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
艺术家的创造灵感来源于生活,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美术作品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
从《簪花仕女图》可以看到什么?进而了解什么?
4、社会学批评
这种批评方法认为美术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其是否真实的反映了社会存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提问:文艺复兴运动诞生于什么条件下,当时的政治经济怎样?
周敦颐的《爱莲说》
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燕————汉朝的赵飞燕
环————唐朝的杨玉环
大汉朝以瘦为美,大唐朝以胖为美。
互动情境,提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授(35分钟)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请同学们赏析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
它出现在什么年代?
在艺术和题材上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
稳定学生情绪
导入(3分钟)
同学们,提到“荷花”你们会想到谁的作品?其中赞美荷花的名句是什么?
同学们鉴赏三幅雕塑作品多纳太罗、米开朗基罗、贝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比多纳太罗的《大卫》意义和价值大?
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不大。这就是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形式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限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有了新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艺术创新又成为我们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另一个方面。
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就受到了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
如何看待这种分歧呢?
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和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美术作品亦如此,因角度不同,其观点和批评也就不一样。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开始部分的小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