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和尚坐像

合集下载

[扬州,漆器,日本]当扬州漆器遇上日本

[扬州,漆器,日本]当扬州漆器遇上日本

当扬州漆器遇上日本扬州漆艺驰名日本三岛日本的漆器工艺源自中国,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中国的漆艺就开始流传到日本。

在我国的汉代,中国文化输入日本,特别是漆文化的渗透,使日本本土的漆艺受到强烈影响。

由于地理环境相似,天然漆的资源丰富,日本也组织起了漆器生产,并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漆艺行业。

最初,日本的漆器只使用红色一种颜色。

因为日本人认为盘中之餐亦是有灵魂的,红色被认为是灵魂的颜色。

后来出现了黑色漆器,黑色代表宇宙的颜色,也被称为灵魂之色。

唐代,扬州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对外港埠,为东南沿海的都会,常住外国人就达数千。

经济繁荣,巧匠云集,手工业相当发达,彩绘、剔红、夹脱胎和金银脱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细,螺钿镶嵌工艺亦具有很高水平。

唐时扬州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高僧――鉴真。

唐代鉴真和尚的六次东渡,为日本带去了盛唐的璀璨文化。

中日漆器渊源之争在继承中国传统漆艺技术基础上,日本发展了具有本土特点的漆工艺:以金、银作为装饰花纹,即日本所谓的“莳绘”;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推光处理,显示出金银色泽,极尽华贵,有时并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

公元十世纪以后日本漆器逐渐形成独自的和式风格,并回流中国,受到中国皇帝的喜爱。

清朝皇帝不但大量购买,还在宫廷专设洋漆作坊进行大量制作。

日本的近代漆器在设计定位上力求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并还在不断拓展漆器的运用领域。

日本“漆器之乡”石川县出产的漆器有600多年历史,以坚固、华丽的特点驰名日本,同时也在世界享有盛誉。

日本的近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

他们的漆器中既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合拍的元素。

而如今日本的漆器更是后来居上,成为了一个漆器大国。

许多人都知道“japan”之意为日本,但是“japan”最初指的是漆器可能就没有太多人知道了。

漆器已成为日本民族的一种象征。

两座“鉴真像”,传递仁心仁术

两座“鉴真像”,传递仁心仁术

大寺戒坛院千手堂中的鉴真和尚木雕坐像,是江户时代的遗存。

坐像以唐招提寺的鉴真坐像为蓝本制作而成,高78.2厘米,人物神情泰然,气势恢宏。

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中医入门
《黄帝内经太素》与唐代中日医药文化交流
《黄帝内经太素》是隋唐时期著名医家杨上善撰注的一部医书。

因国内战争等原因,《黄帝内经太素》于中国北宋末年亡佚,直至19世纪年代,日本御宫仁和寺发现了《黄帝内经太素》的古代卷子钞本,此文物小课堂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鉴真。

黑龙江省绥化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绥化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

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某某武安磁山文化、某某新X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

这说明()A.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C.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D.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2.考簋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在祭祀和宴飨时与鼎配合使用。

西周规定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卿大夫四簋,士二簋。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分封制下的实物配给B.宗法制下的内外亲疏C.奴隶制下的等级秩序D.封建制下的君主独裁3.《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 B.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C.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D.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X“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5.郡县制是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并因此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

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B.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D.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687~763)唐代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14岁出家,游学长安、洛阳两地,依当时律宗名师道岸、恒景受戒,为律宗南山宗开山道宣的再传弟子。研读佛经,尤精律藏,兼涉建筑、雕刻、书法、医学等科。后归家乡弘法,传戒授律,建寺造像,济贫施病,名震江南。天宝元年(742)应日僧荣睿、普照的请求,东渡日本传律,先后五次受阻失败并致双目失明。12年后第六次再渡到达日本,受到朝野欢迎,迎请至国都奈良东大寺。鉴真在日本传授戒法,介绍中国佛学、医学、建筑、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天皇授予传灯大师位,为天皇、皇后、皇太子等400余人授戒,建立日本天下三大戒坛,为日本律宗初祖。所建唐招提寺为律宗大本山。该寺仿唐寺营式建造,佛像雕刻皆为唐风,被视为国宝。又传有《鉴真上人秘方》,被日人奉为药物学始祖。所携的经卷、字帖对日本的书法艺术产生重要影响。763年病逝于奈良。唐招提寺内供奉的鉴真干漆夹纻坐像现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1980年该坐像曾送

扬州大明寺的新鲜讲解词(上)

扬州大明寺的新鲜讲解词(上)

大明寺作为扬州的一个传统景点特色不仅在它的宗教文化上,它的建筑、它丰厚的人文典故同样是它的一大看点。

首先,这个寺庙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据今有15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近20个朝代的更替;遭受过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毁佛政策的清洗,清代扬州十日的劫难,太平天国烽火的蔓延和十年浩劫的悲剧。

在千年的历史中或兵燹(xian)人祸,或天灾雷火,寺塔虽屡遭毁坏,却屡屡再建,直至今日。

现在看到的寺庙建筑是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由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出资重建,再现了当年“江淮化主”的香火盛况。

其次,大明寺建在海拔28米的蜀岗之上,虽然高度有限,但是对于处在里下河洼地的扬州城来说,确是制高点,有君临扬州之势,立于山头放眼四顾远山含翠、长江如练,近处绿扬城市井喧然,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为之放歌,为这座千年古寺留下深深的文化烙印。

而这文化首先就表现在大明寺的门楣之上。

这座寺庙在历史上曾经很荣幸的被皇帝赐名为“法净寺”,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三十年,清高宗第四次巡幸扬州的时候,这个名字改的很有些耐人寻味,“法”在扬州应该是暗指史可法,“净”是干净,在文字狱搞的沸沸扬扬康熙、雍正两朝犯忌讳的“大明”没有被改掉,也没有给这个寺庙带来任何麻烦,说明了统治者对于扬州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视程度,在政策操作上的小心翼翼,而乾隆改名则充分反映了统治者对于政权稳定性的信心,已经没有人再最思前朝,江山已经向铁桶一样的牢靠。

现在正门上嵌着“大明寺”三个字,是1980年为鉴真大师坐像回扬“省亲”而恢复的历史原名,当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扬州是文化名城,历史上名家辈出,可选一位,集其字为额。

并建议首选唐代扬州书家李邕,赵老先生对李邕非常推崇,很巧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名气更大的赵老先生对李邕的字同样推崇倍至的,他就是元代大家赵孟頫。

但是很可惜在李邕现存的字里边没有找到合适的。

后来从隋代最有名《龙藏寺碑》中集字而成。

康有为对此碑的评价是:金花遍地细碎玲珑。

鉴真与日本佛教

鉴真与日本佛教

鉴真与日本佛教鉴真准备东渡,日本《东征传绘》中鉴真和弟子们准备登船的情景鉴真(688—763年),唐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

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出家。

有人认为,鉴真初入佛门学的是禅宗,但当时许多天台宗的大师都不约而同被称为“禅师”。

鉴真初出家随智满学习的实际是天台宗,而不是禅宗。

中宗神龙元年(705年),18岁的鉴真在大云寺从光州道岸律师受菩萨戒。

道岸是律宗大师文纲的弟子,而文纲又是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的弟子,由此可见,鉴真是南山律宗的传人。

中宗景龙元年(707年),鉴真21岁,赴洛阳学习佛法。

之后,鉴真从洛阳、长安等地南归,回到家乡扬州,从此身居扬州,在江淮一带传法授戒。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十月,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天皇之命专程到扬州大明寺拜见鉴真,迎请鉴真赴日本传律授戒。

年底,鉴真携弟子21人准备第一次东渡。

经过六次艰难困苦的东渡历程,鉴真与他的弟子终于在天宝十二载(753年)十二月二十日,到达日本萨摩川边郡的秋目(今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当时鉴真已是66岁的高龄。

鉴真在日本传法授戒10年,于唐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年)在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6岁。

在寂化之前,弟子们以干漆夹伫法为他模影塑像,就是至今仍保存在日本唐招提寺的鉴真坐像。

鉴真到达日本后,进行了一系列佛教活动,为日本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成就。

他在日本的10年,既完成了传律弘法的誓愿,又使日本佛教走上了严格、正规的戒律之途。

帮助天皇朝廷和佛教僧侣完成了他们的心愿。

尤其是鉴真在东大寺建坛授戒和唐招提寺的建立,更标志着把日本的佛教纳入了具有正规戒律的轨范,并大大推动了日本佛教各宗的创立与发展。

在鉴真到日本之前,日本基本没有授戒制度。

即便是有,也是小规模的,并且极不正规。

鉴真去日本后,马上在都城奈良的东大寺设立戒坛,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授戒的开始。

鉴真又在东大寺建立戒坛院,作为日本全国的中心戒坛,与后来建立的西部观世音寺戒坛(筑前,今日本福冈)、东部药师寺戒坛(下野,今日本枥木)合称为“天下三戒坛”。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又是一年芳草绿,正是茶农采茶时。

3月30日上午,“仪路乡伴·真享美好”第二届仪征乡村旅游嘉年华捺山站——2024捺山醒茶会暨首届“绿杨春茶”采摘制作展活动在捺山地质公园成功举办。

绿杨春茶,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它犹如春天的使者,轻轻摇yè在枝头,将生命的绿意洒向大地。

它的名字,绿杨春,便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绿色的杨柳,明媚的春光,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每当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绿杨春茶便悄.然崭露头角。

它的叶片,仿佛轻轻一掐,便能掐出水来。

那独特的清香,犹如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在闲xiá之余,泡上一壶绿杨春茶,仿佛就能将整个春天都装进杯子里,让人沉醉其中。

绿杨春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的态度。

它代表着宁静与淡泊,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在茶香中,人们可以领略人生的起起伏伏,也可以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品味绿杨春茶,就是品味生活,品味人生。

它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茶香中,人们可以放下世俗的纷扰,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安宁。

1.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悄.然()慰藉.()(2)根据拼音写汉字:闲xiá()摇yè()(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质公园”“嫩绿如玉”“心旷神怡”“品味人生”这几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B.“正是”“明媚”“生机”分别是副词、形容词、名词。

C.“品味绿杨春茶,就是品味生活,品味人生。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

D.画波浪线句子主干为“绿杨春茶崭露头角”。

二、选择题3.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怀。

鉴真东渡-王仕骏

鉴真东渡-王仕骏

第一次东渡
• 唐天宝元年(742年)冬十月, 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得到鉴真门徒道航的 引荐,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国传法。当时 正是唐玄宗在位,唐玄宗崇扬道教贬抑佛教,许多佛家弟子转而屈顺于道教 和朝廷。而一向坚心信仰佛教的鉴真和尚没有屈服。他接受了荣睿和普照的 邀请,决心东渡日本,传律授戒,弘扬佛法。 唐天宝二年,鉴真率弟子道航、思托等21人准备东渡。由于道航是当朝 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家僧”,于是,通过道航,鉴真一行获得李林 宗的介绍信,得到扬州仓曹(唐地方官)李凑的支持与帮助,建造船只,备 办干粮。当时唐律禁止僧人私渡日本,所以借口是准备去天台山进香用的。 不料,准备同行的僧人如海,因与道航意见不和,遂到官府报告,诬告道航、 荣窖、普照他们是海贼。地方官立即将他们逮捕入狱。后来经过查实,放了 众僧,将诬告的如海革除僧籍,可是所造的船被没收。第一次东渡还没出海 就破产了。
第六次东渡
• 唐天宝十二年十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在回国前, 到扬州拜见鉴真,代表日本国迎请鉴真去日本传 律授法。此时的鉴真经五次东渡失败,年届66岁 高龄,但他仍然应允随使团东渡日本。听到鉴真 又要出海的消息,当地寺庙的和尚们为阻止鉴真 东渡,对他们严加防范。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 一行24人在弟子们的配合下,在黄泅浦(今江苏 常熟黄泅)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踏上了第六 次东渡的航程。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鉴真和尚 终于抵达日本萨摩国阿多郡的秋妻屋浦(今日本 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叮秋目村),得到当地官府 的迎接,并于次年(754年)二月到达日本遣唐 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港。
鉴真东渡
王仕骏.韩振华 4.5
鉴真简介
• 鉴真和尚(688~763),唐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者。(日本在758 年曾经敕封他“大和尚”称号)是江苏扬州人,俗姓淳于,生于唐中 宗嗣圣五年也即是武后的垂拱四年,其时正是盛唐时代,比李太白早 十三年。他小时候在扬州大云寺出家,十八岁的时候从道岸律师受了 菩萨戒,在三年之后又在长安实际寺从弘景律师受了具足戒。寻游两 京,遍研三藏。在26岁的时候开始登座讲演律疏,就成为有名的律宗 大师了。 • 其时日本政府很需一个律学专家,传授戒律,这事似乎属宗教问 题,实关政治。虽然大化革新(646年)仿行中国古时的善政,但是 奉行的官吏不良,结果反增加人民的苦痛,为免除租税课役,多削发 为僧尼。那时佛教盛行,但因制度还未完备,为得要补救这个缺陷, 必须从中国迎接杰出的戒师,建立起正确的传戒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真和尚坐像
在日本的奈良市,供奉着两尊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坐像。

一座是陈列于奈良唐招提寺的鉴真干漆坐像,另一座是东大寺木质鉴真和尚坐像,它们都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陈列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开山堂”的鉴真干漆坐像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公元763年5月,76岁的鉴真病危。

他在临终前嘱咐弟子,自己愿坐着死。

于是圆寂前,其中国弟子思托、日本忍基率诸弟子“模大和上之影”,亲手为鉴真塑造了干漆坐像。

弟子们先用纸塑出雏形,然后一层层裱裹纻布,并行涂漆。

该塑像线刻温肃,赤衣之上披袈裟,大师瞑目盘坐,双手相迭作禅定印,安放在两腿之上。

整座塑像“顶骨秀,颧骨张,鼻梁高,唇紧闭,静含脸,浮微笑”,逼真的再现了鉴真大师的慈祥和睿智。

这件作品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件人物肖像雕塑,在日本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鉴真干漆坐像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塑像重12公斤,高2尺7寸,与真身一般大小。

如今这尊极轻的塑像依然保存完好,颜色鲜艳如故,形象栩栩如生。

它是唐招提寺的镇寺之宝,被奉为日本“国宝”,轻易不示人。

只有每年6月6日,即鉴真大师忌辰前后的3天时间里对外开放,因此即使对日本人来说,鉴真大师像也属难得一见。

陈列于日本奈良东大寺鉴真木雕坐像
放置于日本奈良东大寺戒坛院千手堂中的鉴真木雕坐像,高78.2厘米,是江户时代保存下来的日本国家级重要文物。

据鉴真大师的传记《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记载:鉴真生前曾对弟子思托说过,希望为自己建影堂(祭祀肖像的祠堂),但是这一愿望似乎一直没有实现。

公元1733年2月,为了纪念鉴真大师的功德,东大寺的僧人以唐招提寺的鉴真坐像为蓝本,在东大寺的大佛殿西戒坛院千手堂制作奉安了一个木雕彩绘的鉴真坐像。

这尊鉴真和尚彩绘木雕坐像虽然是江户时代制作的,但是完成了鉴真生前的愿望,因而此件造像的意义极其深远。

鉴真木雕坐像瞑目凝神,手搭佛印,端坐椅上,神情泰然,气势恢宏,无论从造型还是面部表情、衣纹处理上,都与著名的唐招提寺鉴真干漆造像极其相似。

所不同的是,这尊是木质坐像。

估计在制作此像时,参考了唐招提寺干漆塑像的工艺手法,是一尊不可多得的鉴真古造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