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学习法

英语翻译学习法
英语翻译学习法

英语翻译学习法

英语翻译学习法一翻译学习法的益处

当初用翻译法学习纯粹出于无奈。2001年准备职称考试时由于基础太差,阅读理解刚开始只对20%。我很苦恼,请教英语专业的朋友覃涛:“为什么一句话一个生词都没有,我却看不懂?”覃涛说:"那是因为你不懂句子结构。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它翻译出来。我总布置学生翻译课文"。我听从她的建议开始翻译所学的《新概念二》,刚开始时几乎把的每句话上把句子成分都标出,并注明哪句是定语前置或后置,哪句是词类转换……大家可看出baobab 当初底子有多差,这个笨办法不推荐大家采用。不过慢慢地,开始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好处:

1、加强语法基础。

通过自己动手翻译课文,可以把被动看译文变成主动分析句式结构的过程,在不断翻译的过程中,逐步能够灵活掌握单词,短语,句型的特殊用法,语法基础也会在此过程中得以提高。

2、突破难句关,加强阅读基本功。

阅读中经常会碰到难以理解的句子。有的是因为句中的部分单词或词组的意义不明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句式复杂。句式复杂的难句对正确理解文章影响很大。这一点在考试中比较突出,平时阅读比较艰深的文章也是一样。如考研英语,满目都是复杂长句,其他难度更大的考试如gre就更不用说了。能否逾越难句

关对阅读至关重要,而翻译学习法对于克服难句关功效显著。翻译有时须借助分析句子结构才能完成,而在进行句子结构分析的同时,自然会对那些与我们的母语不同的句式逐渐熟练,进而克服难句关。

3、暴露学习上的弱点。

通过将自己的译文与正确的译文进行对比,能够很快发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和不足。这些错误有可能是对句中的词语意思理解偏差所致,更多的是由于对句法结构的误解而引起的。如果一句话翻译错了(翻译不好不在此列),那十有八九是句子分析错了。通过核对译文,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如果不亲自动手进行翻译,读完课文就参阅译文,往往会觉得自己的理解与译文差不多”。其实只是大意上理解的差不多,很多细微的之处不通过亲自翻译是不会体会出自己理解上的的偏差的。似是而非,最是学习的大敌。

谈到这里想起我的好友anmy,有一次我跟她提到新概念四后面的课文很难时她不以为然。于是baobab就让她读第53课the foreign legion。她读了半小时,然后说看懂了,没什么难的。baobab就让她翻译后半部分。anmy花了一个多小时才翻译出来,让她备受打击的是她的翻译大部分都是错的。这课的确很难,baobab当初翻译也错很多。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不翻译,这些问题恐怕就不会暴露得那么清楚。即使发现自己理解错了,也不能清楚地发现自己为什么错。

4、提高写作能力。这要与回译(译背)结合起来,将在下文回译用于练习写作和翻译部分讨论。

5、锻炼翻译能力。

听,说,读,写,译,以译最难,从最初学习英语就开始进行翻译练习,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齐头并进,才会少走弯路。

6、揭示英汉差异,避免讲中国式英语。

通过对比英语与相应的译文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了解到英语与汉语在结构上的差别,知道这种差别是很重要的。如通过对下边这句话的翻译,我们就会体会到汉语与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差别:

i have bought a book for you .

我买了本书给你。

如果我们把汉语再回译过去,译成i have bought a book to give (to) you.那显然不是地道的英语,因为英语用介词的地方,汉语经常用动词,这就是英语与汉语的明显差别之一。经常使用该法自然就会领会到其中的差别,使我们尽可能少的说出中国式英语。

英语翻译学习法二翻译学习法的实施

1、首先将课文翻译成中文,对于不熟悉的生词和短语可以参考生词表和词典。但先不要参阅课本或参考书的难句注释。

2、逐句核对译文,制作自己的难句笔记。

在每次翻译完全文后,丢开课本,把自己的译文当中文来修改,看自己的译文读起来是否通顺。然后逐字逐句与课本译文对照,用铅笔在课本上标出自己错的地方。如果是整句错了,就把整句都划下来。翻译错的句子一般都是课文中的难点,不妨把它整理抄在笔记里,成为自己的难句笔记,重点复习。

3、查阅参考书,看是否还有未掌握的用法。

之所以让大家翻译完再看参考译文及注释,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主动性. 宁可多查词典,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先看的话, 就会养成依赖的习惯,看了句子分析觉得都懂,自己翻译时却不能顺利的译出。

4、善用辞典。

翻译时善用词典,就事半功倍。不光生词要查,那些我们非常熟悉的词,也可能有我们尚未掌握的词义。总之,当一句话翻译的不通顺时,就要看看是否有些词需要查词典了。以下边这句话为例:

"modern states "invest" in institutions of learning to get back "interest" in the form of a large group of enlightened young men and women who are potential leaders...." 其中的 interest我把它翻译成"好处",课本译文为"利息"。其实这个释义我也是知道的,但是不够熟悉。如果当时查一下词典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又如"but the scientific dust has long since settled....." 这句没有生词,结构也简单,但从我们熟悉的词义去理解,就无法翻译。查词典得知dust has settled指"烟消云散"。就很容易理解了。另外在查词典时不要光看释义,因为释义与例句翻译常常有细微差别,因此还要看这条释义在例句中是如何翻译的,是否可用于自己正在翻译的句子中。词典就是最权威的翻译范本,这样不断学习,比较,实践,翻译的能力一步步提高。

英语翻译学习法三课本译文一定对吗?

网友红苹果问:

我在翻译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十二课好莱坞的语言时,其中一句"but the code does not disturb the profits,nor the entertainment value

of the films;it merely helps to prevent them from being credible."课本后边的译文为“可是审查法规却不能妨碍获取的利润,不能妨碍影片的娱乐价值,而只不过是帮助防止情节不可信而已”。我查了字典上的例句是“what prevented him from going?什么事阻止了他去?所以我认为prevent them from being credible的意思是“让情节变得不可信”,因此后面半句it merely helps to prevent them from being credible的意思就是“它仅仅有助于阻止情节可信”,和课本译文的意思完全相反!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课本译文一定对吗?baobab是学到新概念英语第三册57课才开始有此疑问的。“it was not i actually remembered anything at all”, 外研社新版翻译成“这倒并不是我背熟了地图”,我理解为“这并不是因为我还记得什么(儿时对村庄的记忆)”,于是就找了其它译本,其中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4月第2说的比较含糊,而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85年1月第二版的翻译与我的一样。

此后每课翻译后都如此比较各译本,渐渐发现有的翻译错,如红苹果举的例;有的翻译得不好。如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第29课《pieces of mind》中有一句“there is no sky in june so blue that it dose not point forward to a bluer, no sunset so

beautiful that it dose not waken the vision of a greater beauty..”其中“no…so…that…not…”原意为”没有人或物…到…程度以至于不干某事”但实际上, 这是个强调句型。我用的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4月第2版翻译为: “6月的天空不是蓝得不能再蓝, 日落不是美得不能再唤起一个更美的景象…”这样的翻译怎么看怎么别扭, 而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85年1月第二版译为“6月的天空不管多蓝, 也不能不使人向往更蓝的天空; 落日不管多美, 也不能不使人勾起更美的幻景…”虽然好一些, 但终究不如郑孝通在《英语学习三点法》中引自吕志士和何宗礼的《新概念英语学习参考(四)》中的翻译: “6月蔚蓝的天空总使人遥想一个更加蔚蓝的苍穹, 美丽的落日总叫人联想起更绚丽的景象….”

在这样逐一比较中,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样翻译好,那样不贴切。慢慢就会找到感觉和乐趣了。假如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对了,课本错了,那种乐趣与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继续前进的最好动力:不要光盯着自己的不足,要从给书本挑毛病中获得进步.

自baobab发展这个爱好后,精读文章时就尽量多找译本比较。果然发现不少书上的翻译有待商榷,如《i have a dream》中有句:when the architect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if independence, 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born to fall heir.《疯狂英语》1997年6月第5期把它翻译为:“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写下宪法和《独立宣

言》的庄严词句时,就是签署了一张期票,许诺每一个美国人都能成为国家的继承人。”这里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born to fall heir.中的which应指a promissory note,其义为“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整句意思是:“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写下宪法和《独立宣言》的庄严词句时,就是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

更多的时候,我们读的文章找不到其他译本,怀疑书中有误怎么求证?这时就要寻找其他途径了。可以象红苹果那样查辞典求证。此外,请教别人也是个很好的方式。如baobab在准备考研英语阅读时,86年阅读第2篇有句:

this cold air current from the land is so forceful that it makes the nearby seas the stormist in the world and renders unlivable those regions whose counterparts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globe are inhabited.

思马德的《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阅读全真题详解》把它翻译为:

从陆地上来的冷气流是如此强大以致于附近的海域成为地球上暴风雨最多的地区,并使得其在地球另一端对称处的地区成为不毛之地。

renders unlivable those regions whose counterparts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globe are inhabited.

这句比较复杂拗口,我们把它简化拆分:首先renders those regions unlivable,是什么样的regions呢? whose counterparts(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globe )are inhabited.

把修饰语去掉,即renders unlivable those regions whose counterparts are inhabited.

可见其译文与原意恰恰相反:附近的海域不可居住,而地球其在地球另一端对称处的地区却可以居住。

这份译文,baobab没有其他的译本可参考。为了求证,baobab 特意请教了老爸和美国朋友,他们都说baobab的理解对。

由此可见,比较译本不过是求证的一种方式而已,还可查辞典,请教别人,查相关背景资料等等。这里想说的是: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怀疑书本有错要自己求证,从求证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也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

英语翻译学习法四回译(译背)-----提高口语与写作

1、回译的优点

这个方法是baobab偶然发现的. 当时在准备单位里的考试, 要突击背下几十篇商业信函. 为了争取时间,先看一遍英文, 然后开始照着中文开始按记忆译回去, 记不清的句子就看一下原句. 效果非常好. 当时有个朋友不相信baobab能在这么短时间记下这么多商业信函, 就挑了一封新的让baobab当面背, 结果一分多钟后,无论他让我对这封信作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一字不差。此后就开始用这个办法背书, 效果非常好. 大家也许会说, 那是因为baobab你记性好, 而且课文你又听写过又翻译过, 课文你都记得差不多了。这里把它跟过去背课文的方法作个对比:

以前我是第一遍先看着课文跟读录音, 第二、三遍不看书跟读录音, 第四遍以后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先读一句,然后听录音核

对一句,这样需要五遍才能把课文背下来。后改用译背法,只需要两遍就可以背下课文。是否只适合听写过的课文呢?不是的。baobab后来在学习《常春藤名家散文》就没有听写,直接用阅读口译---回译方法精读课文,都是30分钟就可以记住一篇。此后精读无声材料时也常常用翻译---回译法学习。

当初baobab把它称为“译背”,主要用来背书,还以为是自己发明的。直到在旺旺英语论坛遇到davisun,才知道早在阿呆读初中时,他的英语老师就已经要求全班同学用翻译---回译法学习。此后又看了一些外语学习方面的书,知道双语互译法由来已久,baobab不过是无师自通。双语对译是掌握外语的习惯用法、提高口语与写作翻译的好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背书。所以本书将“译背”改称为“回译”。回译有许多优点:

1) 提高记忆效率

传统的机械记忆需要回想全部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等,从而加重记忆的负担。而译背则只需要回想那些没记住或记忆不准确的地方,而那些熟悉的地方在译文的提示下很容易的就能背出。此外,译背把被动的机械记忆转化为主动的再忆过程,更有针对性地找到那些尚不能回忆或回忆有误的地方。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2)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克服中式英语

在回译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地方可能无法译回去,例如在回译自己不熟悉的惯用语、复杂句式时就容易发生上述情况。这些地方是英语的难点所在,也往往是英语与汉语存在重大区别的地方。出现无法回译或回译不正确,说明这部分知识自己还没能掌握,需要在此重点注意,通过不断比照修正,加强基本功,克服

中式英语。

3)锻炼英文表达能力,提高口语,写作,翻译

回译并不单纯是再忆和背诵,有一定比重的翻译成分,例如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不得不翻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英文表达能力,对口语、写作、翻译都大有裨益。

2、回译的实施:

回译既可用于背诵所学课文,也可以用于用于练习写作、翻译。下面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

用于记忆所学课文:

方法1:

直接看着译文回译成英文,译一句,对照原文一次,把自己弄错的地方用铅笔标记出来。在译的过程中, 可以不断问自己 "这句是过去时还是过去完成时? 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 名词前有没有the? 介词搭配是什么?......." 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弄错的, 特别留意就可以提高效率。刚开始可能会不太习惯, 会觉得怎么有那么多错。要注意总结自己为什么错, 多练习, 勤总结, 就会越来越好。

方法2:

如果觉得方法1太难,那就借助复读机。用复读机把全文复读, 看着中文译文译回英文。即: 自己先译一句, 然后听这一句录音, 比照一下有没有偏差, 如果没译对, 就跟着录音重复这一句。如果语速太快没听清这句, 可以看一下原文。

方法3:

前两种方法还存在困难,可以先听或者跟读课文录音,先行

熟悉课文内容。重复几遍对文章比较熟悉后, 即可转入上述的回译练习。跟读录音时尽量不看书, 那样才会锻炼听力,实在不能听清的再看原文。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建议大家先试第一种方法, 不行再试第二种方法, 还不行再试第三种方法, 即遵循"难度递减法则"。而不要一来就从最容易的方法3开始,那会埋没你的潜力的。对于初学者,直接回译比较难,可以先对课文自己动手翻译,然后听读课文,对材料比较熟悉后再行回译,并逐渐过渡到第一种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采用翻译-回译学习法的朋友会觉得看着译文很难译回去,而看着自己的译文就较容易译回去。这也许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课本译文意译多,自己译的直译多,因此回译自己的译文更容易;二是因为自己动手翻译,对句子结构,文章内容更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所以按自己的语序再译回来就不觉得难,但按书本译文的语序译回去就觉得困难。关于直译或意译,baobab以为课本译文还是直译多,或说是固定用法的固定译法,只是我们不熟悉这些固定用法,就以为是意译,baobab还常常发现自己漏译的小词,可见还是直译多。关于语序,我们知道,汉英一大区别就在语序,因此baobab认为,还是应该照课本译文译回去,那才是了解英汉差异,逐步掌握地道翻译的方法。

用于练习写作和翻译:

回译是练习翻译写作的好方法。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英汉对译

选择中英对照的文章,自己先英译汉,放一段时间后,等自

己把原文忘记得差不多了,再将其翻译成英文。然后逐字逐句与原文对比,揣摩其中差异,再修改,再比照,如此反复修改至满意为止。注意对译法练习翻译写作时,不要翻译完直接回译,那样记忆成分大于翻译,对翻译写作锻炼不够。

对译是学外语的好方法,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吉朋(edward gibbon)在他的自传《gibbon's autobiography》说到,他用对译的方法成功地学习拉丁文和法语:他将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的书信译成法文,放置一段时间后等忘记得差不多时,再把它从法文翻译成拉丁文,与西塞罗原文比较;他也曾将法国历史学家维托(vetor)的《革命文献》翻译成拉丁文,过一段时间再将它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与维托原文比较。如此坚持,做了几本对译笔记,逐步掌握其语言的习惯与用法,并将此方法传授给他的学生。

2直接汉译英。

找有译文的文章,在不看原文的基础上先自行翻译,然后再同原译文核对一下,看看那些自己无法翻译的别扭句子人家是怎么处理的,然后再修改,再比照。在回译练习中,因有有的译文可以参考,从自己的翻译错误中也会得到很多启发,因此学习效果显著,翻译写作及口语能力都会得以提高。

英语翻译学习法五模仿跟读----改善发音,促进听力,提高流利程度

英汉互译的确可以快速高效背下课文,但也有其缺陷:模仿朗读少,不能练习发音;文章读得不够流利, 这对能否脱口而出影响很大。所以正确译出之后, (短期记忆形成时) 还需要跟录音模仿朗读。但建议大家把英汉互译放在跟读以前, 以最大限度发挥

自己学习主动性(翻译,再忆等)。如果先模仿跟读就会削弱回译的效果,因为机械记忆的比重更大了。

模仿跟读很简单:复读全文,一句暂停一次,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跟读。可以用跟读/对比功能检查效果。很多朋友喜欢一上来就不暂停录音跟读。这个习惯不好:一边听一边忙着跟读,既无法把握录音的语音语调细微变化,也听不出自己发音与录音的区别,如果是长句很有可能就跟不上糊弄过去了。至少在头几遍时不要这样。

模仿跟读,重点在于“模仿”。很多人都烦恼于发音不好,但又不去模仿。语言学习第一步是模仿。发音也不例外,模仿就是改善发音最好的方式。

发音改善了,也就促进听力。很多人听力不好就是因为语音有问题:不知道单词正确的读音是什么,不知道省音连读。省音连读弱读可以说是听力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了。对付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跟读:如果能模仿得跟录音一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中要注意每句话中的停顿。在哪里停很重要。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老外说:“我就算蒙着眼睛,也能轻易分辨出说话的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因为中国人说英语没有节奏。"评论虽有点极端,但也说明了很多中国人的发音毛病:除了语音语调以外,不知何处停顿或随意停顿。大家可以马上自己朗读一篇文章,把自己停顿地方划出来,然后对比录音,看看区别大不大。当初baobab模仿录制《the happy prince》,第一件事就是先听录音划下停顿之处。

改善发音小技巧:模仿跟读熟练后就不再暂停,与它同步读,直到完全同步为止(包括模仿语音、语调、停顿、强弱等等)。不过此法比较费时,可做改善发音的训练,平时学课文不必强求。

分译法

翻译技巧第六节分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翻译中既保留原文结构,又忠实于原文意思往往会有困难。当二者不可兼得时,往往改变原文结构,保留原文意思。为达到这一目的,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分译法,即把原文的某个成分从原文的结构中分离出来,译成另一成分。例如英文句子We tried in vain to persuade her to give up her wrong idea. 可以分译为“我们尽力劝说她放弃错误的观|点,但是没有成功”。原文中的in vain是介词短语作状语,意思是“徒劳地(做某事)”,如果该句翻译为“我们徒劳地尽力劝说她放弃错误的观点”,不仅意思含糊,而且句子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把它分译出来,意思清楚,句子流畅。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存在分译的问题。处理分译的原则是,把原文中较长的句子成分,或者不易安排的句子成分分出来另作处理,一般译为短语或独立结构。分译得当可以使译文在意思上忠实原文,结构上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确。就分译成分的结构而言,分译大体可以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句子的分译三种情况。 一、英语单词的分译 单词分译指的是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一个独立成分、从句或并列成分。 (一)单词词义分译 英语有些单词一个词里包含几个语义成分。译成汉语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等词,将其词义一下全部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下,汉译时可采用分译法分译英语原文,将其语义成分分布到几个不同的词语上。例如: (1)The little girl twirled mechanically a ribbon of her cap around one of her fingers. 这个小女孩老是把帽子上的一段绸带在手指上绕过来,绕过去。 此句中mechanically分作三处译出,即“老是”,绕“过来”,绕“过去”,使译文生动,意思完整。 (2)The maidservant inspected the dressing-table for dust with her hand. 女仆用手抹抹梳妆台,看看有没有灰尘。 此句中inspected也是分作三处译出,即“抹抹”、“看看”、“有没有”。这种译法既能把原文译透,又能使译文通顺。 (二)单词搭配分译 英语句子中有些词语间的搭配关系,汉译时要按照汉语习惯,打破原文的结构,将有关词语分别译出。例如: This young man had such a kindly, smiling, tender, gentle, generous heart of his own. 这个年轻人心地善良,性格温柔,气量又大,为人又乐观。 此句中heart一词被译为“心地”、“性格”、“气量”和“为人”四个词,来与前边的五个形容词搭配。 单词搭配分译一般可细分为: 1. 主谓搭配分译 (1)Their wealth enables them to do everything. 他们有钱,什么事都能干。 (2)The small village boasts a beautiful lake. 这个小村庄有个美丽的湖,人人以此为自豪。 2. 动宾搭配分译 (1)Our armies had outrun our supplies at that time. 那时我们的军队发展壮大太快,给养供应不上。 (2)I always avoid the temptation to think about that matter 我总是克制自己,不去想那件事。 3. 状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分译 (1)Some young people relentlessly tear at the flowers they see. 有些年轻人看见花就摘,一点也不爱惜。 (2)He passes his hands lovingly about the smooth skin of a silver birch or the rough shaggy bark of a pine.

英语翻译法与直接法的比较与结合(2)

英语知识 2.2 直接法的主要特征 直接法着重口头表达和自然交际,语言学习始于日常表达,而非古老的语言文学。课堂行为用目的语以口头形式展开,强调模仿,培养语言习惯。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问和回答,练习包括替换、听写和叙述等形式,课堂上还会涉及听力理解,听力不是游离于口语之外的技巧。而是其基础,听力知识也会转化为口语知识,一其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技能的训练。在直接法中,通过已知的外语词汇或其他辅助手段,直接学习新词语和表达法,具体词汇用物体或图画示范,抽象词汇则用意义联系讲授,不采用母语作参照,教师采用外语授课,充分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讲解避免翻译和语法阐释,将新语言直接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通过直接法,目的语在语内习得,意旨在第二语言(外语)内部,将其作为惟一参考的教学方式,不借助翻译是这一方法的一大特点,仅用外语进行传授,不涉及两种语言的翻译转换,单语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二语内部建立言辞关联,使学习者能够在没有母语辅助的情况下驾驭二语系统,同样,通过语内策略,口头表达直接与物体、情境以及思想直接相连。这种论点是直接法的基石,基于此,二语的学习更接近于第一语言(母语)似的直觉学习,语法规则的教学采取归纳式,学习者的错误被容忍,课堂上,教师须激励学生直接、自觉地使用外语,再归纳出语法规则,由于学习者需自己总结语言点,难免会犯错,如果交流中犯错,教师不会打断、纠正,以免影响其兴趣,相反,鼓励他们用外语思考,积极使用二语,重在理解和交际。 2.3 直接法的目标 直接法强调口语优先于其他方面,以保证交流,口头表述

作为初期教学目标,有别于前者。口语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法和课堂表现上,听说先于写作,小班集中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提问——回答逐步训练口头表达技巧。 2.4 直接法的优势和劣势 外语能力的一大特征是能够口头表达,有效地进行交际,直接法倡导的口语,是交际中最受欢迎的外语使用形式。课堂上,教师创造气氛使学习者在会话中运用新语言,熟悉语音、语调以及如何断句,从最常使用的日常习惯表达人手,以增强、维持兴趣和自信,学习者自如流畅地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也会促进理解和感悟,学习者完全置身于逼真的外语环境中,使得二语学习似母语般自然。仅使用外语的教学手段使得外语信息集中输入学习者脑中,只要输入的信息无误,学习者可以自动地、不费力地掌握二语,自然会从这一方法中获益,加快学习进度,此外,高级阶段用外语思考,会促使其不断接近二语水准。 但是,直接法过分强调和歪曲了自然的母语学习与课堂外语习得间的相似性,把课堂与外部现实世界等同起来,因其缺乏强有力的语言学理论根据,对许多语言现象缺乏科学、系统阐释,屡遭抨击。直接法要求教师的母语即为目标语,或具有类似语言水平的专业人士。并非所有教师都可以依靠其自身能力和技巧掌控课堂。主要问题在于,直接法是用外语授课,尽量避免使用母语。 3 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结合 对于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采用哪一种方法,这与教学目标有关。我们通常把熟练运用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或目标,将其界定为听、说、读、写四种技巧,或日交际能力。听说与读写同样重要,两种教学法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不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由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正说和反说时有很大差异,尤其英语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更为复杂,有时形式否定而实质肯定,或形式肯定而实质否定。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原文中正说的句子可能不得不处理成反说,或是用反说表达更为合适。反之亦然。翻译中,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称为正反译法。 正反译法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属于引申和修辞范围。 笼统的说,英语句子中含有“never”、“no”、“not”、“un-”、“im-”、“in-”、“ir-”、“-less”等否定词以及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单词,以及汉语句子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勿”、“毋”等否定词的即为反说,不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即为正说。 但实际操作时,正说和反说的界限又变得极为模糊,例如“correct”可以翻译成“正确”(正说),也可以翻译成“没有毛病”(反说)。因此,到底译文要采用正说还是反说,就完全要看译文语言的惯用表达和上下文的语气语态了。 在正反译法中,英译汉正转反(正说反译法)和汉译英反转正(反说正译法)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正反译法。 英译汉正转反 英语中有些否定概念是通过含有否定意义或近似否定意义的词来表达的,虽然形式是肯定的,但这类词大多是某些肯定词所引申或变化出来的反义词,或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引申出其他否定词义,即所谓的“含蓄否定词”或“暗指否定词”,这类词在译成汉语时,需要变成汉语的否定词组,必要时还需要作词类转换。 1、名词 —含蓄否定名词主要有:shortness / shortage(不够;不足)、lack(缺乏;没有)、absence (不在)、failure(未能;不成功)、defiance(不顾;无视)、denial(否认;否定)、exclusion (排除)、freedom(不;免除)、refusal(不愿;不允许)、loss(失去)等。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由于时间不够,没能访问那些国家。 Behave yourself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要规矩点。 We were perplexed by his failure to answer the letter. 他何以不回信,我们大惑不解。 2、动词或动词短语 —英语中常见的含蓄否定动词包括:refuse(不愿;不肯;无法)、lack(缺乏;没有)、defy(不服从;不遵守;不让)、forbid(不许)、stop(不准;别)、ignore(不理;不肯考虑;无视;不顾)、hate(不愿意)、miss(没听清楚;没赶上)等。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英语学习之英语翻译学习心得

英语学习之英语翻译学习心得 很想学好英语翻译,我知道翻译分口译和笔译,该怎没学好呢!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英语翻译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1 如何学习英语翻译--学习英语翻译技巧 1.关键仍在英语能力 汉译英考试题材广泛,对英语基本功的应用比较全面。“译”是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汉译英,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和英语运用能力,顺利通过社会上的、今后将面临的求职、资格、职称评定、研究生入学等各种测试和考试,并能胜任就业之后的多种业务翻译需求。 2.遵循常用方法多做练习 翻译是按照原文的句型、精神、意义、情绪再现原稿整体效果的艺术性再创作。实际上它比写作还要费时费神费力。因为写作中作家占有主动,可以自由发挥,而在翻译中则受原文局限,不能避此就彼,随意发挥。提高翻译技巧不能仅靠阅读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书籍。 3. 目标读者与服务意识 这里希望强调一个观点:翻译固然是门学问、是个特讲水平的行当,但在市场经济中,它首先是一种服务。在面向客户和读者的界面上,翻译需要同时伺候好两个客人:一是原文的作者,二是译文的读者。不管你学问有多深或者多浅,翻译时要尽量做到眼里有作者、心中有读者。看原文时仔细点;译文的遣词行文,尽量适应目标读者。最好能够抱着“提供一流服务”的态度对待每一句原文、每一句译文。在修改学生翻译练习、校译企业宣展材料过程中发现,如能做到上述一点,纵使忘记了一大半儿有关翻译标准的论述,译文中许许多多的表达问题都可望消灭在付印之前。 英语翻译学习心得2 翻译理论要不要看?事实上,要想学好翻译,对于一个没有基本翻译理论的人来说,建议还是学一下翻译理论,因为那上面会讲被动变主动,词性的转换啦等,而这对于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是有必要的。也是一条捷径,否则很多人则是一个字一翻,不是翻译意思了。比如有人翻译的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样的书一般城市的书店都有的。当然,也有牛人,英语水平很好,看了英语就能翻译出贴切的汉语,或反之,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做了。1。2翻译怎么提高?历史上的大翻译家,比我们条件要差得多,但是学得成就不比我们差,因为人家有好的方法,那就是吃透一本书,翻译好它。建议新手可以拿来这样的一本书,一页页地看,一点点地翻,翻译了比较,比较了记住,这样才有提高。就像做飞行员一样,只有飞行了多少个小时之后,才能真正开客机,要不你会开掉下来。口译听力也是如此,一般交替传译要精听150-200盘磁带,而同传则是2000盘才能做起来。注意,这里是精听,泛听不包括在内的。想想吧,一个人要听2000盘磁带是什么概念?翻译也是如此,一般能达到翻译技能的水平,要翻译3-5万字的量;要达到技巧的水平,要翻译的量达到10-15万的量,问问你翻译了多少?1。3 语法要不要学?我认为一个好翻译,没有语法观念是不行的,因为翻译出来的句子要是不合语法规则,老外看了就会觉得你的水平不好,起码觉得你有问题。因为说起来,英语是语法呈显性的语言(这里指的汉译英)。2. 翻译证书要不要考?还是考下证书为好,因为有了证书,你的砸门砖才有了,否则,一般不易入行。因为你没有东西证明你有这个水平。做笔译的可以考考国家二级笔译。口译的也可以国家人事部的二级口译。注意:如果你想做好,二级口译或笔译只是你的一个上进的过程中的路标,不是终点。3. 有了证书是不是能做翻译了?回答是:It depends!有了证书,没有实战经验,你就是新人,你得像海绵一样到处去学习。比如你可以结交翻译人员,请他们介绍经验。再就是利用网络,去学习。一次我翻译到专利的汉译英,没有英语的范本怎么办?去网上找! 4. 刚开始能不能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五:正反译法

译国译民 专心翻译 做到极致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五:正反译法 正译法和反译法: 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如: (1) 在美国,人人都能买到枪。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one can buy a gun. (正译) In the United States, gun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 (反译) (2) 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信息。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正译) This information is accessible/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反译) (3)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新主意。 Suddenly he had a new idea. (正译) He suddenly thought out a new idea. (正译) A new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struck him. (反译) (4) 他仍然没有弄懂我的意思。 He still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正译) Still he failed to understand me. (反译) (5) 无论如何,她算不上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 She can hardly be rated as a bright student. (正译) She is anything but a bright student. (反译) (6) Please withholdthe document for the time being. 请暂时扣下这份文件。(正译) 请暂时不要发这份文件。(反译)

英汉翻译 之 合译法

英汉翻译之合译法 合译法多用于英语简单句的翻译,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句子共用相同的主语的时候,汉语一般不喜欢重复某一名词,或重复使用某一代词作主语,这这种情况下,往往将原文数句合译为一句。 This novel is of no great literary merit. It is merely a pot-boiler. 这部小说纯属胡编乱造,没有多大文学价值。 I wasn’t an enemy, in fact or in feeling, I was an ally. 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情感上,我都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盟友。 Confucius was a believer in moral action and in what we today call human development. He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y within the social order. 孔子信仰道德的行为,信仰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发展,提倡在社会秩序内建立和谐。 Young people don’t hesitate to attempt one thing after another. Eager to experiment, they welcome new ideas. They are restless and alive and never satisfied. They seek perfection. 年轻人总是不停地探索,急于实验,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充满活力,永不满足,追求尽善尽美。 有时候是为了行文紧凑、简练的原则而将两句或数句合并为一句来翻译; I was slow to understand the deep grievance of women. This was because, as a boy, I had envied them. 我迟迟未能理解女人的深切苦楚,因为我小时候曾羡慕过她们。 A man in a newish suburb feels that he has one foot in the city and one in the country. As this is the kind of compromise he likes, he is happy. 住在新郊区的人,觉得一只脚在城里,一只脚在乡下,非常开心,因为这种城乡妥协之地是他喜欢的。 Towards evening, the attack of the French slackened in its fury. They had other foes besides the British to engage, or were preparing for a final onset. 将近傍晚,法军的攻势逐渐松懈,或许因为它们除了英国人之外还有别的交战敌人,或许正在准备发动最后的一次总攻击。 Although the size of the task waiting to be carried out is daunting and there are many hurdles to be overcome, it would be wrong to end my address on a note of pessimism. Many countries have already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is regard. 尽管等待我们去完成的任务规模之大令人畏惧,尽管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但是以悲观的调子来结束我的发言是错误的,因为许多国家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合译时,可充分发挥汉语标点符号的作用; Nine of the 13 children have never held a meaningful job, nor do they care to. Only one of

英语B级考试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 英译汉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的原则 1. 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习惯 2. 翻译不可太拘泥。拘泥、刻板的翻译因死守原文语言形式而损害了原文思想内容。好的译文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 能够直译尽量不要意译 4. 翻译的过程应该是先理解后表达。 二、翻译技巧详解 1.结合英文写作特点对语言进行整体理解 首先,英文段落的首句一般为topic sentence,然后展开说明。展开的写法有多种,可分可总,可下定义,可同义重复,可以代词复指等。利用这一技巧,先通读全文,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翻译时就能在上下文中确定词义,从而进行准确的翻译。其次,就具体而言:(1对词的理解可以从构词法、词的搭配关系和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2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句子的内在逻辑、成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句子的语法组成等方面来实现(3对于长句,可采用如下译法: 顺译法:按照原文顺序译 逆译法:顺序与原文顺序相反 重复法:重复前一个词 分译法:一个句子分成几个部分来翻译 括号法:在译文后加括号进行解释和说明等

终合法: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2. 表达正确理解原文后,还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用规范的汉语表达出来。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 意义。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 无主句的时候,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在汉译英时 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在汉译 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介词和冠词。另外, 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 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英语翻译综合学习

英语翻译学习策略 翻译是属于表达性语言技能或语言输出型技能,并体现综合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同学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常出现如下的错误: 一、词汇:表现在词汇量单调贫乏,用词不多或用词不当,常用词组也错误百出,特别是介词、物主代词、冠词、形容词和副词的错误,就连常用动词的不规则变化有时也不熟练。如: 1.Hetaked(took)an(a)usefult001. 2.In(To)mysurprise,hecans(can)spoke(speak)threeforEignlanguage0anguages). 二、动词时态、语态和惯用法的错误。如: 1.Hesaidhewill(would)went(So)there. 2.HEIs(is)100ked(100ks)strong-ly(strong). 三、句子结构混乱,逻辑不通,内容表达组织上的错误。如: 1.He run is fast.(He runsf昭t) 2.AlthouSh (Because) he wasbadlyUl,hehadtoseehisillness(seeadoctor). 四、汉语母语的影响,生搬硬套。 1.Breakfast often eats an egg,drinks milk.(I/Yon often have an eggandmilkforbreakfast)/ 2.Our English party often speakstories.(Stofies are often told in ourEnglishparty). 五、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句与句,句与段落之间缺少必要的连接词、代词等,语篇内容枯燥乏味。 因此,大家在做翻译练习时应注意避免上述错误,并掌握下述学习策略。 1.弄请句子结构。抓住句子主干,辩析主从关系,分清主次脉络。 [例]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是非常有益的体验,从中我们能学到许多东西。 We can reap 10t from the re-warding espefience Of communicationwith native speakers OfEnglish. 2.语态转换。英语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较汉语要高,汉英互译时,要注意东、西方民族的语言差异性与习惯。 [例]人们进行研究工作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Research i9 carried out fOr tworeasons. 3.词类转换。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使得翻译时常需酌情转换原文中词的词性。 [例]鲍勃和弗兰克一直不和。令他们尴尬的是:他们将到同一个部门工作。 Bob and Frank didn,t Set alongwellwith eachother.Itwas embarrass-ing that they were tO work in the samedepartment. 4.汉语无主句。无主句是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型,在英语句子里一般都有主语。因此,汉译英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出主语、采用倒装语序、被动语态、it作形式主语的句型、there 作引导词的句型等完成这类练习。 [例]不努力就不会成功。 One can never succeed withoutmakinggreat efforts. [例]树林边上有一个几乎被雪覆盖着的小屋子。

2016考研:认识英语翻译中的“分译法”

2016考研:认识英语翻译中的“分译法” 提起“分译法”这个学术名词,很多考研的小伙伴可能感到陌生。其实,这是一种翻译中的灵活处理方法,在具体情境中有具体的使用情况。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吧。你会发现,“分译法”一点也不陌生,你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过了呢。 一、单词分译 单词分译是指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拆译成一个小句或句子。采用单词分译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句法上的需要,由于一些单词的搭配、词义等方面的特点,直译会使句子生硬晦涩,翻译腔十足,而把某个单词分译却能使句子通顺,且不损伤原意;二是为了修饰上的需要,如加强语气,突出重点等。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都可以分译。 【例句】We recognize that China’s long-tern modernization program understandably and necessarily emphasizes economic growth. 【译文】我们意识到,中国的长期现代化建设以发展经济为重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解析】将句中understandably和necessarily两个单词分译成两个句子,使中文表达更通顺、更明确。 二、短语分译 短语分译是指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分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英语常用短语做修饰语,而汉语常用短句做修饰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短语摘出来单独翻译。名词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通常都可以分译成句。 【例句】Invitingly green Angle Island, once a military installation, contains meandering trails and picnic spots ideal for a day’s excursion. 【译文】迷人的天使岛郁郁葱葱,小径蜿蜒,是一日游的理想野餐场所。但在过去它是一个军事基地。 【解析】contains meandering trails被译为一个单独的句子“小径蜿蜒”,打破了原句的顺序和结构,更简洁、更符合汉语逻辑。 三、句子分译 英语中有些句子的结构十分奇怪复杂,其主谓宾等成分在翻译成汉语时无法对号入座,这时就需要从整体入手,打乱安排,重新分译。句子分译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简单句的分译 【例句】Daybreak comes with thick mist and drizzle. 【译文】黎明时分,大雾弥漫,细雨蒙蒙。 【解析】将一个句子分译成几个短句,不仅简洁,而且意境全出来了。 2、并列复合句的分译 英语并列复合句常常在分句连接处加以切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 【例句】The entire cable-car system recently got an overhaul after more than

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

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 Division & Combination * 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子结构整个保存下来或只稍加改变即可,但在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作较大的改变。 * 分译法和合译法是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 * 所谓分译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所谓合译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 * 一、分译法 * (一)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1.副词 They, *not surprisingly, did not respond at all. 他们根本不回答,这是不足为怪的。 * 2.形容词 * Chairman Mao might have spoken with understandable pride of his policy of “self-reliance”. * 毛主席在谈到他的“自力更生”政策时,也许有些自豪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place. 那个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很容易看到的。 * 3.名词

* A movie of me leaving that place would look like a shell leaving a rifle. * 我离开那个地方的速度之快,要是拍成电影的话,会像出膛的子弹一样。 *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他摇了摇头,双目瞪地圆圆的。 * (二)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1.分词短语 * She sat with her hands cupping her chin, staring at a corner of the little kitchen. * 她坐在那儿双手托着下巴,眼睛凝视着小厨房的一角。 *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 the shadows 阳光射到它所能透过的所有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 2.名词短语 * I wrote four book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record never touched before. * 我头三年写了四本书,打破了以往的记录。 * 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 accepted law. * 能量既不能被消除也不能被创造,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规律。 * 3.前置词短语

英语翻译

中国书法(calligraphy)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交流思想、继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unique art and the unique art treasure in the worl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is long evolutionary process,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not on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xchanging ideas and transmitting culture but also developed into a unique art form. Calligraphic works well reflect calligraphers' personal feelings, knowledge, self-cul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so forth, thus there is an expression that "seeing the calligrapher's handwriting is like seeing the person". As one of the treasures o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alligraphy shines splendidly in the world's treasure house of culture and art

最新【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1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2 由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正3 说和反说时有很大差异,尤其英语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更为复杂,有时形式否定而实质4 肯定,或形式肯定而实质否定。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原文中正说的句子可能不得不处理5 成反说,或是用反说表达更为合适。反之亦然。翻译中,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6 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称为正反译法。 7 8 正反译法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属于引申和修辞范围。 9 10 笼统的说,英语句子中含有“never”、“no”、“not”、“un-”、“im-”、11 “in-”、“ir-”、“-less”等否定词以及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单词,以及汉语句子中12 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13 “勿”、“毋”等否定词的即为反说,不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即为正说。 14 15 但实际操作时,正说和反说的界限又变得极为模糊,例如“correct”可以翻译成16 “正确”(正说),也可以翻译成“没有毛病”(反说)。因此,到底译文要采用正说还17 是反说,就完全要看译文语言的惯用表达和上下文的语气语态了。 18 19 在正反译法中,英译汉正转反(正说反译法)和汉译英反转正(反说正译法)是最20 为重要的两种正反译法。 21

22 英译汉正转反 23 24 英语中有些否定概念是通过含有否定意义或近似否定意义的词来表达的,虽然形式25 是肯定的,但这类词大多是某些肯定词所引申或变化出来的反义词,或经过长期历史演26 变而引申出其他否定词义,即所谓的“含蓄否定词”或“暗指否定词”,这类词在译成27 汉语时,需要变成汉语的否定词组,必要时还需要作词类转换。 28 29 1、名词 30 —含蓄否定名词主要有:shortness / shortage(不够;不足)、lack(缺乏;没31 有)、absence(不在)、failure(未能;不成功)、defiance(不顾;无视)、denial 32 (否认;否定)、exclusion(排除)、freedom(不;免除)、refusal(不愿;不允33 许)、loss(失去)等。 34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由于时间不够,35 没能访问那些国家。 36 37 Behave yourself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要规矩点。 38 39 We were perplexed by his failure to answer the letter. 他何以不回信,我40 们大惑不解。 41 2、动词或动词短语 42

英语翻译的十大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①、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②、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③、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④、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⑥、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个共同点。 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 ⑦、在人权领域,中国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In the field of human rights, China opposes the practice of the big oppressing the small and the strong bullying the weak.(增译暗含词语) 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增译注释性词语) 二、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又如: ①、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 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省译物主代词) ②、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