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象 地 理 区 划

合集下载

四象

四象
------------------------四象的别名------------------------
①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
第二.二十八宿公认起源于中国,而四陆其实是四象的中间部位,也就是四象星象中各自最重要的一个星官(星座),有言:“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以观测星、心、虚、昴四个星官(星座)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的标准,这才是四陆.有趣的是,这四个星官后世大都被冠以"日"之名,当然,心宿不同,但它临近房宿,所以并不是没道理的.
白 虎
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中考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第十四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中考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 第十四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6.★(2018·昆明)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
义的小卡片,有误的是
(D )Biblioteka 比较项目北侧南侧
1 月平均气温 <0℃
>0℃
年降水量 <800 毫米
>800 毫米
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流量较小,汛期较短,
河流
流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现象
冬季有结冰现象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Ⅰ 大致与 4400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 夏季风或降水
Ⅱ 与我国地势第一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形
大致与我国 1 月二00℃℃等温线和 880000 毫米年等

气候
降水量线一致
知识点 2:秦岭—淮河一线(商务八下 P2~4,湘教八下 P2~5)[2022.22]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人文差异
比较项目
北侧
耕地类型
旱旱地地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粮食作物
小小麦麦、玉米
油料作物
花生
糖料作物
甜菜
南侧 水水田田 一年两熟或三熟 水水稻稻 油菜 甘蔗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 墙体矮而厚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传统饮食
面食
米饭
传统体育活动
滑冰、滑雪
游泳、赛龙舟
A.南方地区“坎儿井”星罗棋布 B.北方地区传统体育运动是滑雪 C.西北地区居民出行多使用小船 D.青藏地区可欣赏小桥流水人家
4.★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南方黑土地和黄土地广布 C.西北干旱的环境多内流河 D.青藏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

综合自然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土地 最显著的性质 概念:
1,各种自然成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定地段的综合自然特征。土 地是一种自然地理综合体(地方尺度或局地尺度)。
2,有一定的范围和厚度:随土地单位大小而变。 3,受自然规律制约:地域分异规律,“因地制宜”。 4,自然历史的产物: 有其发生、发展过程和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 5,除自然属性外,还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涵: 人类活动和生产的场所和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过去和现在都受到人类 活动的影响,其许多特征是人类长期活动的产物,并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四、土地科学的研究内容 土地科学:土地的自然特征和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土地评价原理和方法、土地 规划和管理方法及措施。
dd陆半球的海洋面积仍然比较陆半球的海洋面积仍然比较二海陆起伏分异二海陆起伏分异三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三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四陆地干湿分带性四陆地干湿分带性五具有构造五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六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六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七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七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八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八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分异地方性分异地方性地方性
(1)地球内能:一种核转变能。曾占重要地位,目前对地理环境的发展仅具有 局部意义。 (2)太阳辐射能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占据主导地位.
(3)其它能量来源
A,宇宙射线;B,日、月潮汐能;C,构造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和固体物质流动 转变而成动能。D,蒸发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和水与空气流动转变而成机械能。
3,负熵流使自然地理环境这一巨大的开放系统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和由相对无序到相对有序发展。 三、太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 1)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因纬度而异。沿纬线延伸。 2)太阳总辐射自北半球回归高压带向两极逐渐减少,并且近似以赤道为轴线, 在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 2,辐射平衡是自然地理过程的更直接的动力基础。 辐射平衡(净辐射值)=地表辐射收入—支出 1)同纬度大洋辐射平衡值>陆地:(大洋反射率小) 2)大洋辐射平衡等值线基本与纬线平行,而陆地常偏离甚至呈闭合环:(陆 地下垫面复杂) 辐射平衡值(R)在一些国家已经普遍被用作划分地表热量带的指标

主题学习、素养提升(分层练)(解析版)

主题学习、素养提升(分层练)(解析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商务星球版2024)主题学习、素养提升(分层练)填图一二十四节气示意图1.二分:A ;B ;2.二至:C ;D ;3.四立:E ;F ;G ;H ;4.十六气: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

填图二答案: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雨水惊蛰北京时间2月4日16点26分53秒,我国迎来了2024年第一个节气--立春。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诗句中,与“立春”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B.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C.稚子立杆无影惑,老翁笑指日当空D.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2.关于我国迎来了2024年第一个节气--立春时刻时,下列对应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滨州昼长夜短B.地球位于图2中的④~④之间C.我国将大面积进入白昼D.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1.B 2.D【解析】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是冬季的景象,故A错误;"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描述的是春季的景象,故B正确;"稚子立杆无影惑,老翁笑指日当空"描述的是夏至的景象,故C错误;"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描述的是秋季的景象,故D错误;故选B。

2.由题干可知,立春时间为北京2月4日,太阳直射点在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即地球位于图2中的④--④之间,B错误;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渐长,不是大面积进入白昼;AC错误;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即向北移动,D正确。

故选D。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

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天气学原理:第5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1

天气学原理:第5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1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 的预报
§5.1 天气系统及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5.2 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5.3 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5.1 天气系统及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4.应用外推法应注意的问题
(1)大气运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天气系
统的运动速度和强度变化通常是渐进的,且具
有连续性--外推法比较有效。
(2)当大气处于显著变动时,或者大气运动
由相对地稳定的状态转为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时
局地变化
平流变化
大气科学学院 王黎娟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3. 用运动学方法预报气压系统的移动
在运动系统上,选取一些特定点或特定线,使得在这些点或线
上某要素在运动坐标系中的局地变化为零,即 则
δ δt
=

0
δ
=

槽上: ∂ 2 H
∂x 2
>0
∂ (∂H )
∂2H
C
=

∂t ∂
∂x ( ∂H
)
=

∂x∂t ∂2H
∂x ∂x
∂x 2

∂ ∂x
( ∂H ∂t
)
<
0
,变高(压)沿X方向减小,则C>0,槽前进,
沿变高(压)梯度方向移动。

通辽地区电线积冰的气象分析及冰区划分

通辽地区电线积冰的气象分析及冰区划分

最大 重 量 : 辽 地 区 电线 积 冰最 重地 区为 科 尔 沁 区 , 大 结 冰 通 最 重 量 在 4 88/ 之 间 。 次 是 库 伦 站 、 旗 卡 站 、 康 站 、 鲁 站 —. m g 其 甘 保 开 和 大 沁塔 拉 站 , 部 地 区影 响较 小 , 在 17 北 但 9 7年 l 0月 2日扎 鲁 特 旗 的 巴雅 尔 吐 胡 硕 站 出现 过 雨 凇 持 续 时 间 2 . 时 的 电线 结 冰 。 3 4小 平 均 积 冰 日数 和最 长 持 续 时 间 :通 辽地 区 电线 积 冰 日数 分 布 非 常 不均 匀 , 3 在 6年 的 统 计 资 料 中 , 鲁 特 旗 的 鲁 北 站 和 巴雅 尔 扎 吐胡 硕 站 年 平 均 01 。 少 ; 多 地 区是 科 左 后 旗 的甘 旗 卡 站 年 .天 最 最 平均 35天 。 凇 最 长 持 续 时 间 出 现在 保 康 站 为 5 . 时 , 凇 最 . 雾 3 6小 雨 长持 续 时 间 出现 在 通 辽 站 为 5 . 小 时 。 O1
- 三 、 通辽地区积冰出现的时空分布
3 1电线 积 冰 时 间分 布 . 从 资 料 分 析看 . 辽 地 区 电线 积 冰是 较 为 频 繁 多 发地 区 , 地 通 因
理位置 、 气候 特 点 , 电线 积 冰 从 每 年 1 至 次 年 4月 份 的 7个 月 0月 间均 可 发 生 , 为 集 中 在春 、 、 三 个 季 节 。 凇 形 成 的 电 线积 冰 较 冬 秋 雾
1 . 候 特 点 2气 通 辽 市年 平 均 降 水 量 在 3 0 4 0 m 之 间 ,从 东 南 向 西北 递 0 —5m 减 ; 上 一 年 l 月 到翌 年 5月 的 7个 月 时 间 , 4 %的年 份 降 水 从 1 有 3 量不足 5r 春季干旱少雨是 其最大特点 , 十年九旱 ; 水 日 0 m, a 即 降 数在 7 ~ O天 之 间 , 呈 东 南 向西 北 减 少 。 年 日照 时 数 在 2 o — 09 也 全 30 3 0 h之 间 , 年 蒸 发 量 在 1O ~ 50 m 之 间 , 季 日最 大 蒸 发 50 全 40 20r a 春 量为 3. 42 mm。全 年平 均 气 温 32 72 - . ~ ℃之 间 , 明 显 的 季 节 性变 化 有 和 日变 化 。0年 代 比 6 9 0年 代 气 温 平 均 升 高 1 ℃ 。年 平 均 风 速 . 2 27 41g 之 间 . 节 分 布 上 以春 季 最 大 , 平 均 大 风 日数 在 2 ~ . .rs ~ t 季 年 0

风电场风资源代表年分析法

风电场风资源代表年分析法

表 1 1 风塔 1 m 高度 数据与 邻近 某气 象站 分扇 区相关 分析 #测 O


应 时刻 ” 法 ,对气 象站 与现 场 测风 数据 之
1 测 风 塔 1 m… 邻 近 粜气 象站 # 0
相 关 公 式
y= o45 x-0 21 0 90 O
间 的相 关性 进 行 分析 。 本 次将 1 样测 风塔
风 电场 往 往 只 有 一 整 年 的现 场 测 风 复 杂 地 区 ,风 向风 速 主 要依 赖 地 形 地 貌 数 据 ,根 据 现 场 的测 风 资 料 所 计 算 出 来 的 风 能 参 数 只 能 反 映 当年 的 风 能状 况 , 的趋 势 ,要 选 择 一 个 能 在 各 个 扇 区 的 风 速 相 关 较 好 的 长 期 气 象 站 往 往 比 较 困
据 ,将 明显 不合 理 ,因此 ,常 规订 正 方法
相 关 系 数
0 60 2 9 0 50 83 0. 5 52 9
0. 0 68 2
v= 045 0 9 x-0 21 O0 y=0 31 x+ 0 6 45 69 2 Y= 0 331 x+ 0836 1 5
r sen a ie ye he m et d c n co pe a e issh t qes e t tv ar,t ho a m ns t t ora ,w hi s a van a ch ha d t qe of
smp ec lua ina d c n e i n o p l a in T e f a ii yo t o e t id b i l ac lt n o v ne t r pi t h e s bl f o f a c o i t me h d i i n ie y sd f

1-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章国材

1-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章国材

致灾危险性的度量(续)
• 变异强度和灾变可能性是时空不同的两个 物理量 • 风险源的灾变强度是一个物理问题,研究 的是致灾临界条件 • 风险源的灾变可能性则是一个概率问题, 是风险区划要研究的问题
• 二者物理意义完全不同,不可能也没有必 要组合成一个物理量。
时空错乱的表达式
D F ( I , P)
第1章 自然灾害风险 1.1自然灾害风险定义 虽然“风险”没有统一的严格定 义,但是各家定义的内涵基本相同: (1)韦伯字典:面临着伤害或损失的 可能性; (2)保险业:危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3)环境问题:未来对人类社会造成 不利影响的程度
(4) Swiss Re(2005)词汇表:真实世 界损失可能性的一种状态 (5)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局(1991 年):特定地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于 灾害的打击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 破坏和经济活动中断的预期损失
承灾体的脆弱性
• 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指风险载体受自然灾变破坏 的可能性和对这种破坏或损害的灾损敏感性, 是风险载体一旦遭受自然灾变打击时所表现出 来的可能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一种度量 • 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承灾体自身的属性。
• 对于同一风险源,不同承灾体的脆弱性是不同 的,因此,应当对每一种承灾体进行风险评估; • 同一承灾体,对于不同风险源表现出的脆弱性 是不同的。
• 风险源不但在根本上决定某种灾害风 险是否存在,而且还决定着该种风险 的大小。 • 当自然界中的一种异常过程或超常变 化达到某个临界值时,风险便可能发 生。 • 这个临界值我们称之为致灾临界条件。
风险源致灾危险性的度量
风险源致灾危险性用两个量度量 • 一是灾变超常程度或自然灾害强度 灾变强度或自然灾害强度越大,它 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破坏就可能越强烈, 灾害风险就可能越高; • 二是灾变频率或灾变可能性 灾变频率或灾变可能性越大,它给 人类社会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地理区划
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
一级区划中,将我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分别为: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
华北地区:山西、河北二省,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以北地区;
内蒙古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黄淮地区:黄河至淮河间所含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地区;
江淮地区:淮河至长江间所含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地区;
江南地区:长江至南岭间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江汉地区:江淮、黄淮以西的河南、湖北其余地区;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四省(区)和福建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区、市);
西藏地区:西藏自治区。

国道
国道,就是国家干线公路的简称,目前我国共有70条国道,并根据其地理走向分为3类。

第一类是以北京为中心,作扇面辐射的公路,共12条,约1.4万公里;第二类是中国版图之内南北走向的公路,共28条,约3.9万公里;第三类是东西走向的公路,共30条,约 5.3万公里。

为区分这3类国道,每条公路干线常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作为编号来表示。

编号3位数中的第一位数字表国道类别:1××代表第一类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性国道;2××代表第二类南北走向的国道;3××代表第三类东西走向的国道。

编号3位数中的第二、三位数字表示国道的排列顺序,“1××”的“××”就是第一类国道自北向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序数。

身份证号码编排规则
(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有的说是个人信息码,一般是随计算机的随机产生,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

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

X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可以保证公民的身份证符合国家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