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作文辅导0525 1900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1. 考场评分标准作文贵在以情感人,感情真挚充沛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得到高分。
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具体表现如下:(1)一等要求:感情真挚。
作文感情要真实自然,要有感染力,言辞恳切,能打动人,有说服力。
(2)二等要求:感情真实。
作文表达的感情具有真实性,符合情理,与文章材料内容吻合。
(3)三等要求:感情基本真实。
作文的感情基调与材料内容基本吻合,感情表现基本符合人之常情,文章的主要内容大体上真实可信。
(4)四等要求:感情虚假。
作文感情虚假,往往表现为语句矫揉造作,空发议论,言过其实,不合情理。
2. 阅卷老师判分主要尺度切忌内容假、大、空,要发真情、抒实感。
阅卷人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是考生文章感情是否虚假,内容是否编造,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特别是那种故意造情企图博得阅卷人眼眶发湿甚至洒泪潸然的内容,更容易被一眼看穿。
阅卷老师评判作文最主要的标准是认可“真”,反对“假”,尤其恨“假”之作文。
①感情失实。
其表现是全文的感情真实中略有虚假成分;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②感情虚假。
其表现是“感情”明显没有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不合乎生活逻辑;文章常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
这一方面暴露了不少考生为了分数,缺少诚信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生情感积淀的贫乏、素材储备的可怜。
3. 得分技巧考场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提升在“感情”得分点上的等级,可以运用以下三种写作技巧:(1)巧用材料法。
文章选用材料,注意发掘材料中最能打动人感情的发光点,强化感情色彩。
(2)渲染烘托法。
文章表达某种感情时,要善于反复渲染感动人的细节,烘托气氛。
(3)情理检验法。
文章引述材料,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要与人之常情、常理吻合,经得起常情、常理的检验。
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整理精校版)

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作文辅导0302 1523::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作文评价,似乎是一个不需讨论的问题。
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有关于作文评价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评价作文是最基本的能力,没有听说语文教师不会批改作文的。
但事实上,这两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所谓“评价建议”实在看不出是对作文教学的评价还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更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性。
就是说,无论是根据初中的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还是根据高中的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都没有办法进行实际的作文评价。
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在批改作文,但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吗?不同教师的标准统一吗?他们的标准合理吗?恐怕很难有肯定的回答。
事实上,无论是所谓的评价标准,还是操作的方法,大家默认的都是高考作文和中考作文的评价系统。
于是,讨论作文的评价问题,就要从高考(中考)的作文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说起。
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是:①这套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是否合理;②这套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能否照搬到日常的作文教学之中;③是否所有学生都应该执行统一的标准。
本文试就这三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应该引导学生写平平常常的好文章评价标准,本质上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的引导。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到底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呢?或者说,一个中学生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呢?我们认为应该引导学生写平平常常的好文章。
所谓平平常常的好文章,是指切合命题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文从字顺的文章。
只要达到这个要求,就是好文章。
但目前的中考和高考都不是如此。
首先是命题的意图。
命题的意图就不是如此。
分析全国的中考作文命题和高考作文命题,几乎找不到“平实”的作文命题。
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命题虽然有很大程度不同,而且也各自有丰富的形式。
但不管哪个类型,都是要求学生写出不同凡响的作文,都是为那些作文天才准备的。
【高考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感情真挚: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如何让作文感情真挚: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文章的材料要真实,虽然写作允许虚构,但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胡编乱造,换言之,文章的材料不能失真,不能矫揉造作,要合乎情理,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
请看高考高分作文《与你为邻》中的片段: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出外求学,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了父母的辛劳和关爱。
每当我头痛脑热的时候,父母都会放下所有的活,送我上医院,整日整夜地陪伴着我,问寒问暖送汤送水,我为之感动。
每当我生日的时候,父母会一改他们节俭得近乎吝啬的生活态度,大方得几近奢侈地为我操办生日宴,买来漂亮美味的大蛋糕,点上浪漫的生日蜡烛,像朋友一样祝福我,我为之流泪。
每学期开学的时候,母亲总会为我在集市上买一套新衣服,亲手给我穿上,提提领,拉拉袖,前端详,后审视;父亲总会掏出一叠钱交给我,并加上一句:够用吗?我往往会眼噙热泪,紧紧地捏着带有父亲体温的钱,点点头别过父母,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感谢他们。
这几段文字所写的材料,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几乎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感受过,其真实性谁也不会怀疑,又加之该考生在“剪辑”这些材料时,注入了浓浓的情感因素,故此具有了感人的力量。
这正是以真实的情感来打动人心。
第1页共1页。
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让立意正确、集中(整理精校版)

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让立意正确、集中作文辅导0104 1929高考阅卷老师如何就立意打分:让立意正确、集中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
但是,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暗中操纵着阅卷老师的评分尺度。
阅卷老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评立意分的:1.从文章中心的确立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①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
当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文章时,能感觉到你的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这个中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
同时,文章中表达的见解、看法鞭辟入里,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情感鲜明、态度坚决,那你的文章的立意有可能进入一类卷了。
②看文章中心理解是否准确、深刻,有无思想。
文如其人,人的伟大在于思想。
平庸的作文,即指内容空洞、毫无思想的作文。
一篇文章有了思想,就有了血肉生命,有了“精气神”。
这个思想就是看你对文题有无自己独到的理解、分析。
2.从立意的常见误区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立意的常见误区有:①偏离题意。
②认知、情感有偏差。
如2015年山东卷作文,若在作文中大谈特谈生活中的阴暗面,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固然扣住了“阴影”,但别忘了材料中的辩证关系,还有“光明”。
这不仅是偏题问题,恐怕还有认知问题。
只看到“阴影”,看不到“光明”的主流。
③立意散乱,多头绪多中心,缺少集中意识、重点意识。
④立意陈旧、一般,缺少新意和深刻。
这些误区常常是作文立意中的“雷区”,轻易不能碰。
这也是给我们的警示。
如何让立意正确、集中立意的要求是什么?从基础等级上看,就是正确、集中;从发展等级上看,就是深刻、新颖。
这里先谈谈立意正确、立意集中。
所谓立意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着健康的情感态度。
另外,必须符合题意,不跑题,不偏题。
所谓立意集中,就是聚焦观点,一篇文章只能提出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太泛则滥,过大则空。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
考生的作文应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一. 体察真情考生要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去发现、领悟人间真情。
例如,2001年高考河南一考生在《天地良心》中写道:“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磨难染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
为了生活,父亲又忙碌起来。
”考生从父亲的弯了脊梁、白了鬓发中体察到生活的重压和艰难,理解了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下岗后的苦衷和埋在心底的生活热望,既有对生活重压下艰难度日的父亲的理解,也有对父亲顽强支撑家庭困境的礼赞。
人间自有真情在,对于考生来说,只要用一颗热忱的心去观察、发现、体验、领受,就能采到“真情”的花朵,写出光彩照人的篇章。
二. 袒露真情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写作经验琐谈》)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贵阳六中的陈弋弋同学在散文《春日,来到你坟前》(获印度尼赫鲁奖)中写道:“你的人生序幕才拉开一点,就又匆匆地合上了。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你跟每一个同学一样,在这六十平方米的教室里,应占有一个属于你的位置,分享一份属于你的欢乐,你跟每个同学一样,在人的尊严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过去是我们剥夺了你应有的这些。
”纯朴、瘦弱又经常受到捉弄的农村孩子陈玉生在平房上晒辣椒时不小心摔死了。
作为同桌的小作者失落而沉重,羞愧而揪心,甚至愤怒于自己以前对陈玉生的无礼和轻视,怀着沉重的负罪感,真诚地在陈玉生的坟前献上了初放的小野花,写下了感人的篇章。
这段文字不仅表达了对陈玉生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真诚勇敢地面对人生,在情感的激流里洗净了自己灵魂上的污点。
写高考作文技巧: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_高中作文

写高考作文技巧: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
挚
写高考作文技巧:高考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
所以考场作文要想拿到高分,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动人的情感去感动、感染阅卷老师。
“感情真挚”从2017年开始高考作文基础等级里增加了一条新要求,这也是作文感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感情真挚和和思想健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只要考生作文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1/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指的是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
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不为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滥造。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1.生活写真法。
生活写真,就是写生活里真实的人或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写出生活的烟火味、生命的真实感、情感的冲击力。
“真”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①自己的情感故事,即自己生活经历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憾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②亲历的情感故事,自己亲身经历的,动过情、流过泪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
③熟悉的情感故事,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表达人物情感,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例、“哗——”黄澄澄的油冲撞着碗中的赤红的辣椒粉和黑玉般的芝麻,激烈的缠斗中迸发出浓烈的香气。
我猜着,二姐又在做泼油辣子了……厨房里,二姐在熟练地做着泼油辣子。
油,烧得澄黄透亮,辣粉和芝麻,静静地铺在碗中。
“哗——”,伴随这嗤响,香味四处飘散,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犹如二姐的青春岁月,在炽热和呛辣中跳动,跳动,沉积下无限的浓香和回味。
——江苏考生《来一勺泼油辣子》“黄澄澄的油”“赤红的辣椒粉”“黑玉般的芝麻”“香味四处飘散”这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这富有动感的陈述——将读者带进生活的现场,体味到“泼油辣子”的香味和二姐那炽热的生活激情。
2.细节显情法。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
”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
(1)设置道具法。
以设置道具的方式,将一件蕴满人物情感的物(丝巾、贺卡、硬币等)与人物动作、语言相结合,构成抒情性细节。
作文训练系列————修辞立其诚(整理精校版)

作文训练系列————修辞立其诚作文辅导0117 0937::作文训练系列————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听一听,老师的提醒】在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
“感情真挚”就是指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不要做作,不要胡编乱造,而要善于创设情景,抒发真情。
“情”的内涵很博大,友情,亲情,乡情,爱情……它们是生命之间维系的丝线。
“真”一要求事“真”,二要求理“真”,这里理真主要指议论。
这是高考作文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
在作文评分标准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求“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不真实”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
高考的满分作文无不是用真挚的情感去拔动阅卷老师的心弦。
鉴于此,为同学们做如下提醒:1.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和写作的实践,进一步领会作文与做人的关系;能重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能够在写作中落实“写真话,抒真情”的原则,学会以负责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抒写真情实感。
3.通过学习和练笔,能够注意端正文风,提高自己质朴为文的能力。
【看一看,专家的指点】任何阅卷老师都十分讨厌仿作,宿构和虚情假意的文章。
因为他们阅读完毕之后,所得到的不是情感上的共鸣,相反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那么这样的文章也就难逃得低分的厄运了。
出现感情失真的原因是什么呢?经归纳,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1.生活积累不足,情感苍白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素材,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事情。
不少考生作文时空话,套话,假话,废话连篇,这与他们平时不注重生活和阅读积累有很大关系。
时间长了,便导致写作材料枯歇,情感苍白泛力,于是作文时只好硬凑字数。
有的考生在高考作文第一段这样写道“人生有许多驿站,高考的第一天,或许是我人生的关键一站,从不好言辞的我有几句肺腑之言,不说出来实在是有点闷得慌,可是说什么呢。
可是我实在不会说,但是我又不能不说,还是说吧。
”说来说去,什么也没说出来。
真可谓空话的代表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作文辅导0525 20:38::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就“感情真挚”判分1. 考场评分标准作文贵在以情感人,感情真挚充沛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得到高分。
关于“感情”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具体表现如下:(1)一等要求:感情真挚。
作文感情要真实自然,要有感染力,言辞恳切,能打动人,有说服力。
(2)二等要求:感情真实。
作文表达的感情具有真实性,符合情理,与文章材料内容吻合。
(3)三等要求:感情基本真实。
作文的感情基调与材料内容基本吻合,感情表现基本符合人之常情,文章的主要内容大体上真实可信。
(4)四等要求:感情虚假。
作文感情虚假,往往表现为语句矫揉造作,空发议论,言过其实,不合情理。
2. 阅卷老师判分主要尺度切忌内容假、大、空,要发真情、抒实感。
阅卷人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是考生文章感情是否虚假,内容是否编造,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特别是那种故意造情企图博得阅卷人眼眶发湿甚至洒泪潸然的内容,更容易被一眼看穿。
阅卷老师评判作文最主要的标准是认可“真”,反对“假”,尤其恨“假”之作文。
①感情失实。
其表现是全文的感情真实中略有虚假成分;所写的经历、故事或引用的材料过于庸俗,或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
②感情虚假。
其表现是“感情”明显没有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依托,所表现出的感情强弱、变化以及对人造成的影响不合乎生活逻辑;文章常讲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怪话。
这一方面暴露了不少考生为了分数,缺少诚信的急功近利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生情感积淀的贫乏、素材储备的可怜。
3. 得分技巧考场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提升在“感情”得分点上的等级,可以运用以下三种写作技巧:(1)巧用材料法。
文章选用材料,注意发掘材料中最能打动人感情的发光点,强化感情色彩。
(2)渲染烘托法。
文章表达某种感情时,要善于反复渲染感动人的细节,烘托气氛。
(3)情理检验法。
文章引述材料,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要与人之常情、常理吻合,经得起常情、常理的检验。
如何使文章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高考优秀作文的重要标准之一,“关注生活,书写真情实感”近几年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的最大亮点。
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感情真挚”要求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
1. 体察真情考生要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即发现并领悟人间真情。
2. 坦露真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的面前,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3. 升华真情要让读者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只是自己有一腔热情还不够,还需要去体悟真情,升华真情,让读者在热情冷却的过程中得到理性的启悟,以丰富他们的人生。
要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必须从生活和写作两个方面努力:1. 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培养情感“用心感受生活”,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
所以要获得真情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
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
平时,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些感情融进写作中。
2. 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生活中有了真情实感,这只是为写作抒发真挚感情奠定了基础,并不一定能把这种感情恰当地表达出来。
要知道,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传真”的,你千万别格外“较真”。
若要作文,仅靠得来的情感,不可能感动自己,更不能感动读者。
要有深层的思考,要有深刻的认识,要有升华了的情感。
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体察再体察,感知再感知,将感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将浅层次、低层次的情感上升到深层次、高层次。
从应试的角度说,要使考场作文感情真挚,须做到以下几点:1. 对情感素材的要求(1)情要真。
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
无病呻吟的感慨,大而空的口号,之所以难以激起他人的共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透着假”。
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
当然,我们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
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的。
所以,作文中欲抒之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2)情要美。
真情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唯有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感情才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是卑俗的情感,即使再真实,也不能感人。
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令人厌恶。
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3)情要浓。
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
因此,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2. 注意表达情感的方法技巧有时,你写的的确是你真挚的感情,但阅卷老师看了之后觉得虚假,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你可能不会表达你的感情。
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去表达是使作文感情真挚的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
那么,有哪些方法技巧呢?(1)符合客观,情感真实。
文章的材料要真实,虽然创作允许虚构,但不能为了博得别人的可怜、同情而胡编乱造。
换言之,感情的材料不能失真,不能矫揉造作,要合乎情理,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
(2)融入个体,情感浓郁。
文章要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体验,至少必须感动自己,通过自我的感动,抒发浓郁的情感。
(3)融入细节,细节传情。
感情的寄托和表达需要载体,而细节则是情感的极好的载体。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更好地显现人情美、人性美。
如2015届高考模拟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一位考生写了自己从早到晚忙碌的父母,晚上很晚回家生怕惊醒自己,于是便“踮起脚尖”轻轻走路,这个“踮起脚尖”轻轻走路的细节传达的情感是多么丰富,又多么感人。
(4)渲染氛围,注意蓄势。
就生活中的寻常琐事或摄取文史人物而成篇,从选材“新”这个角度看,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如能对其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写景中讲究烘托映衬,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就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或者,表达感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借助具体的材料、人物的描写、情感的递进达到情感的高潮,也一样动人心魄。
(5)升华主题,扩展情感。
对一事一物的情感,应该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推而广之,把局限在狭小的个人范围内的情感扩展到对民族、社会的情感上。
例如:从此,我天天到她那儿买茶蛋。
时间久了,知道她下了岗,她的女儿和我一样大。
“阿姨,家住那么远,为什么到这儿卖茶蛋?”有一次我问她。
她苦涩地笑着,那又红又肿的手无意识地将锅上的盖子压了又压。
“女儿在家门口上学,不方便。
”我剥茶蛋的手停了下来,害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掉下来。
“孩子总是不了解生活……”她看着我,像对她的女儿。
“我女儿从不把我煮给她的茶蛋带到学校吃,你也是在路上就着风把它吃掉的吧?”她仿佛早洞察了我的心思,却只是轻轻地笑了笑,催促我上路。
我将茶蛋揣在大衣兜里,一刻不停留地逃走了。
原来她知道!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
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热气腾腾,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艾。
这段文字有两点值得同学们借鉴:一是考生写原汁原味的生活,写触及自己心灵的、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片断;二是并不单纯地叙事,而是用自己的深切感悟揭示生活的本质,体现思想认识的飞跃。
如:“(茶蛋)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热气腾腾,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艾。
”【写作训练】题目(2015高考模拟·四川)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现场作文现场诊断升格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四川考生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是什么呢?有人说:期待就是希望、渴求;有人说:期待某件事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有人说:期待是指事物的价值在将来会得到明显的增长。
有一位乡村的留守儿童希望他的父母早日回家,希望他可以得到以前的父爱、母爱。
每天,他都会在小山坡望着那条爸爸妈妈离开的小路。
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为了养家糊口,所以把幼小的孩子丢在亲戚家。
那个小孩会回想起父母离开他时说的话:“孩子,明年等爸爸妈妈挣了钱,过年一定回来!”时间慢慢过去了。
孩子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过。
小孩的心里也很沮丧,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妈妈送去上学,他只是很羡慕。
他期待爸爸妈妈快点回家,见上一面也好啊。
后来,小孩并没有再觉得遗憾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从未缺少过什么,即便自己的父母离开了他,他毫无怨言。
“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我就很满足了,我不应该学着继续依赖。
”当7岁时的小孩说出了这番先解释“期待”是可以的。
但接着要说出自己的认识,并与后面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一段写留守儿童期待父母早日回家。
但叙述的文字啰唆,要修改。
后面几句说散了,可删去。
总有一种期待评卷老师总有一种期待,期待是什么呢?有人说,期待就是希望、渴求;有人说,期待是某件事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有人说,期待是指事物的价值在将来会得到明显的增长。
我想,期待在不同人的内心也是千奇百怪的,无法用固定的词语替代。
每个人都有期待的时候,期待的时间也会有长短的不同,有的甚至遥遥无期。
我认识一位乡村的留守儿童,他每天都在小山坡望着那条爸爸妈妈离开的小路。
为了养家糊口,父母外出打工,把幼小的孩子丢在亲戚家。
那个小孩时常想起父母离开他时说的话:“孩子,明年等爸爸妈妈挣了钱,过年一定会回来!”时间慢慢过去了,一年、两年、三年……孩子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过,孩子很沮丧。
每次看到别人的父母送孩子上学,他总是很羡慕。
他期待着爸爸妈妈快点回家,哪怕见上一面也好啊!我期待,孩子的爸爸话的时候,谁会相信?有时候,期待中,愈是期待反而最后会打消期待的念头。
要正确对待期待,就可以使原本对某种事情达到自己心里所想的欲望换一个角度去想象,这样,期待就会像童话世界中那么美好。
我期待,小孩的爸爸妈妈早点回到他的身边。
毕竟,幼小的孩子需要你们对他的爱。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不爱他,为什么还要把他生下来?你们应该有义务给小孩慈祥的母爱,重于泰山的父爱。
“亲情有时候很无奈,不能选择你的父亲或是母亲,但父母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女的。
”我希望你们多为孩子想想,不要为了一时的财富,而放弃自己的孩子。
况且,你们是有义务、无条件抚养的。
有人说:天底下,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或许,你们真的有苦衷,但是你们至少也要常打电话给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