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器】MIDI交响乐配器法之——管弦乐配器基础——

合集下载

谱写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技巧

谱写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技巧

谱写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技巧在管弦乐作品中,配器技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艺术。

通过合理的配器,作曲家能够充分展现音乐的魅力和表达情感。

本文将探讨一些谱写管弦乐作品中常用的配器技巧,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首先,音色的选择是配器技巧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特点,作曲家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乐器。

比如,小提琴的高亢音色能够表达出激情和欢乐,而大提琴的低沉音色则更适合表达内敛和沉思。

作曲家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音色,使乐曲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音域的合理运用也是一项重要的配器技巧。

不同乐器的音域有所限制,作曲家需要根据乐器的特点来安排各个声部的音域。

例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在他的《海》中运用了低音提琴的低音域,使得乐曲在表现大海的宏伟和浩渺时更加生动。

合理运用音域可以使乐曲的声音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以更深的音乐享受。

此外,合奏技巧也是配器技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弦乐队中,不同乐器需要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声音。

作曲家可以通过合奏技巧来创造出多样的音乐效果。

例如,交响乐中的对位技巧可以使不同声部的旋律相互交织,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另外,交替奏和分散和弦等技巧也可以使乐曲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巧,还有一些特殊的配器技巧可以进一步丰富音乐的表达。

例如,和声技巧中的声部交替和声可以使乐曲的和声更加丰满。

此外,作曲家还可以运用变奏技巧来改变乐曲的音色和表现形式。

通过改变乐器的组合和音色的运用,作曲家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在谱写管弦乐作品中,配器技巧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丰富音乐的表达,还能够为作品增加一种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例如,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运用了木管乐器的独特音色,使得乐曲更加优雅和浪漫。

配器技巧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魅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总之,配器技巧是谱写管弦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音色选择、音域运用、合奏技巧以及一些特殊的配器技巧,作曲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MIDI制作管弦乐

MIDI制作管弦乐

MIDI制作管弦乐用MIDI制作管弦乐和流行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简单的说,流行音乐MIDI强调4大件(鼓、吉他、bass、键盘),再加点色彩乐器即可完成一个满不错的MIDI伴奏带。

因为这4大件的传统演奏法就很有流动感,并有个性,年轻的玩MIDI朋友们太熟悉了。

这些欧美传过来的经典文化,凡是玩过几天MIDI的朋友都略知一二。

但,用MIDI做管弦乐就不是一个理念了。

本人就将自己玩MIDI的经验总结一下:1、MIDI做管弦乐队也强调4大件(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含竖琴、钟琴、钢琴等色彩乐器)、木管组、弦乐组。

但是不能按传统理论(管弦乐法)的方法配置。

否则,你会感觉太厚重、不清晰、没有层次感。

2、尽量少用重叠性乐器,能不用的乐器干脆不用,要更多的突出本件(组)乐器音色的特点。

3、尽量减少纵向音符,让声音的声场拉宽。

4、强调对比。

5、让音乐流动起来。

6、更加重视低音部的线条和音量(大提琴、倍大提琴)。

7、将铜管视为节奏型的打击乐器(SOLO除外)。

8、学会一点复调知识(哪怕是二声部对位)。

不会也不用怕,凭感觉来,不好重来。

要更多的加入到声部中去,形成一个很有个性的线条。

9、注意每件乐器位置声相的摆位(电视里经常有乐队的全视画面,照搬)。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来举一个明显的例子:一首颂歌性的MIDI制作速度为60——70左右,前奏大气磅礴/A段优美抒情/B段高潮迭起。

前奏——先用铜管作出一段和声性的、强有力的节奏型,再加入定音鼓、大镲(或视情加入小军鼓的滚奏与节奏)。

注意:这是“节奏”也是该段的“灵魂”。

你把这一段的MIDI弄明白了你就完成了前奏80%的工作。

用竖琴将声部用16分音符或32分音符上下流动起来,大提琴、倍大提琴和低音长号重叠一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低音支持。

小提琴用两个8度来演奏旋律,可用长笛、双簧管与之重叠。

如果还不满意你可以:(1)用圆号演奏一段复调(对位)声部(这个声部可把大提琴加入重叠,但倍大提琴保持原样),注意一个原则既:旋律声部密集,圆号就是长音、旋律声部是长音,圆号流动起来加入几句音符。

乐队配器与MIDI编曲

乐队配器与MIDI编曲

乐队配器与MIDI编曲理论1很多音乐爱好者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作曲和乐队实践,在编曲制作中往往做不到质量.在这里崔明以续写的方式给大家讲讲理论配器的知识.如在这里能掌握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作出好的音乐是崔明对大家的所愿.一.MIDI乐队配器.MIDI乐队是以MIDI数字原理模拟电声乐队四大件基础上扩展的数字乐队,适应演奏任何风格的乐曲.1.吉他.分为金属吉他和木质吉他,高音谱号记谱,音域在小字c到小字3组e.但在MIDI中的音域是大字C 到小字二组C.金属吉他:分清音,闷音,过激,失真,和音吉他等.音色具有金属性.特点是舒展,华丽,粗扩,有爆发力.表现热情,活泼,奔放和疯狂的音乐表情.是内声部伴奏,演奏节奏型,演奏旋律片段(SOLO)等. 清音吉他往往用做分解和弦伴奏.音色华丽透明, 闷音吉他也用做分解伴奏,顿音,颗粒,干净的音色具有阳刚和朝气. 失真吉他和过激吉他往往用在SOLO和摇滚等重音响的节奏上.音色沙哑容易表现激情和潇洒.木吉他:分为尼龙弦吉他和金属弦吉他.音色干净,带有鼻音,比较温柔和深情.也具有轻快和激情.是内声部伴奏,演奏节奏型,演奏旋律片段(SOLO)等.爵士吉他是木吉他的一种音色风格.木吉他在乐队中常用做分解和弦伴奏和轻快的扫弦节奏伴奏和顿音,泛音的轮指节奏型伴奏.在SOLO中具有淡雅,梦幻般的意境. 吉他的合理应用在它的音域和音乐表情方面的音色的选择上特别强调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创作吉他声部的质量是根本.2.贝司. 分为金属和木质贝司. 用低音谱号记谱.音域在大字E到小字1组g.在MIDI中是大字1组C到小字G.。

在这里我们围绕着金属电贝司讲一下.电贝司分为弹指贝司,拨片贝司,无品贝司,掌击贝司,合成贝司等.音色浑厚金属性强,音质结实,厚道,表现活泼,诙谐,奔放,疯狂的音乐情绪.是低声部的旋律和节奏乐器.演奏基础低音,偶尔演奏SOLO片段.慢曲一般采用大小附点节奏,偶尔用分解和弦旋律化进行.在纯8度范围内跳跃进行,不赞成更大音程的跳跃. 快曲运用顿音,泛音,8度击弦等演奏手法.主做节奏.偶尔进行旋律性的走向. 贝司和吉他一样要合理运用其音域和音色特点以及创作低声部的质量上要求.3.鼓击. 分为大打和小打两类.记谱常用一线谱和五线谱.没有调号标记.是节奏乐器.大打里包含军鼓,吊镲,底鼓和通通鼓.军鼓有击鼓心和鼓边演奏形式.常用在弱拍的拍节上,偶尔也与其他鼓击一起同时用在强拍和强调音拍上. 吊镲分为高,中,低3种.音质具有铜器金属声,延音性质好.根据不同音乐风格段采用不同的吊镲. 底鼓音色比较低,泛音音质,唱用在强派拍上,是打击乐中是低声部乐器. 通通鼓一般5-7节套鼓组成,传统调律上是有音高标准的.音高我也忘记了.常用与音乐连接,过度,句尾和段尾处.根据拍号决定音符分值的应用.小打类有踩镲,棒子,沙锤,铃和三角铁等,是表现色彩节奏的打击乐器. 踩镲经常用于音乐打击乐的组合表现上,有闭与开的奏法.而其他小打是根据局部音乐表现的需要偶尔用之.4.电子键盘. 有电子琴,电钢琴,电子合成器3种.音色非常丰富.选择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不同的音乐表情.具有500多种自然声学音色和合成音色.音域非常宽广,是所有乐器中最广阔.MIDI中的键盘音域就稍狭宰一些,是目前MIDI的不足.演奏方面一定要有相关键盘演奏理论技术才能得以很好的创作出键盘音乐.键盘的演奏应用相当广泛,可以演奏旋律,和声长音,节奏.特性音的效果,色彩音的使用....凡音乐表现方面具有的各种声学效果都可以在电子键盘上应用.MIDI键盘则不同.现在广泛用在电脑音乐输入上的辅助工具使用,也不大应用MIDI键盘本身的音色,因为音色库插件音色也同样具有500种以上各种声学音色.乐队配器与MIDI编曲理论2配器是指各乐器在音乐表现中的合理分配.是音乐综合知识的利用和完善作品的大工程.具体表现在音色,音域,音区,力度,风格,和声,复调,节奏,速度等.这些构成音乐织体.织体即把各个表现因素编织成整体,各因素都有独立个性且互补合作.一.织体一个优秀配器者能把任何水平的旋律变的完美动听,相反,不合格的配器者可使高水准的旋律变成面貌全无,不堪入耳. 织体分四大要素:旋律(主旋律和副旋律),和声(内声部),低音,节奏.1.旋律. 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配器要围绕旋律展开.设置织体时旋律和复调旋律要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要如此,1/音色对比.在音色选择上旋律要与其他织体内的音色要有对比.因为我们谈的是歌曲配器(人声和伴奏自然音色对比鲜明),所以跳过音色对比.但要强调的是乐队尽量不要重复旋律,但在处理作品的高潮时为加强旋律的力度和色彩表现,可以用跟进的乐队手法重复旋律.2/音区对比.在音区选择上旋律尽量要和织体音区分开,使之突出.作到旋律穿越织体变的明显,清晰.3/力度对比. 旋律力度要略大于织体的其他因素.这样才能旋律透过浓厚的织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对比过大会失去织体的作用,过小织体会淹没旋律.我认为力度对比应掌握在旋律:织体=5.5-6 : 4-4.5.4/节奏对比. 旋律节奏不同于织体中的其他因素的节奏,形成旋律和织体的节奏动与静的互补.否则会有大齐奏的感觉.要做到旋律与织体其他因素采用音色,音区,力度,节奏等的对比使音响清晰,饱满,旋律和织体方能融为一体.2.和声. 和声是推动和展开音乐的重要部分.可增强音乐作品的动力和音响的饱满.采用什么结构的和声要取决于音乐风格和个人的和声修养,具体应用方式简单讲解几点.1/和声长音. 和声长音的运用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枯燥的音响变的稳定和丰满,二是可以软化生硬的电声乐器的音色.音色一般选用软音色,如弱弦乐音色,电子琴音色,宇宙音色,合成音色等.和声长音的音域在小字g-小子1组g的8度内.有很多初学者在这个范围内想用原位和弦进行,累死你也用不了原位和弦.90%的初学者没系统学习过和声学的内声部连接,所以不会用转位和弦的和声功能进行.在这里强调要学习.切忌用原位和声的长音连接进行.2/和声节奏型. 在织体中应用和声节奏型能够使音乐具有动态和流动性.一般采用切分和附点节奏型,是属于色彩节奏型.改变常规节奏的强弱位置和节奏的律动,与常规节奏律动相成对比和反叛.一般我常用的音色有吉他的分解和弦音色,失真和过激音色,管乐组音色,弦乐群音色,风琴音色,音区常在音乐作品的中上音区运用,应用在快节奏的音乐或高潮的推动以及局部音乐段的特性表现上.一定要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设定运用,切不可滥用,否则会破坏音乐作品的整体表现.3.低音. 低音是音乐织体的基础,决定很声功能属性,推动音乐发展,是不配器不能少的声部因素.好比,一座楼房需要有扎实的地基.电声乐的低音声部一般用电贝司来演奏,律动比较慢,强调重拍,目的是音乐节奏清晰,节拍整齐,音响坚实和稳定可靠.它时常重复鼓击的底鼓的节奏来音符进行.即,要与底鼓节奏统一.我发现很多初学者不懂此简单的规律,常常闹出笑话,犹如战场上各自为战--乱打了.一般曲慢低音律动慢,曲快低音律动快的说法是MIDI配器的行语,但不绝对. 低音的走向一般长音型,附点型,切分型,分解型,8度击弦型.大多跳跃走向,局部运用流线型走向进行.是低声部音符进行和强调节奏的织体声部.常用和声的根音和5音,局部用3音和非和声内的过度音.4.节奏. 鼓击是表现节奏的重要乐器.上回书里已经讲过有关鼓击的名词理论,在这里就不重复讲了.节奏是音乐织体中必须的组成部分.一个节奏型运用的好坏决定着音乐作品的质量.我简单讲几个学员不知道的节奏型.1是2/4节奏的变种6/8节奏.这个不是3/4的2倍.2是3/4的变节奏9/8节奏型.3是4/4的变种12/8节奏型.这三个节奏型经常在音乐作品里应用,演奏3连音的节奏型.有时用在局部音乐中,有时完全用在完整音乐中.一般用鼓击的踩镲来演奏节奏型,用通通鼓来衬托和加强局部的表现乐队配器与MIDI编曲理论3节奏与风格-节奏是指乐曲体裁的运动规律,风格是乐曲体裁。

配器法.配器分析

配器法.配器分析

弓弦乐器弓弦乐器组中和弦音响的平衡通常应包括哪些因素?1、力度:同一和弦结构中的所有和弦音,都应具有相同强弱的力度,音量比例大致为1:1. 2、音色:在强奏的时候,不同音色乐器之间的音色差异会越明显,用交置法排列较好;弱奏和弦在音色和音区的运用、声部排列上比较自由。

3、声部排列:上密下疏中不空。

《朝景》片段分析:定音鼓(E、弦乐乐器组: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音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乐曲开始由木管乐器组呈示,单簧管与大管奏出大调主和弦,衬托出由第1长笛奏出的主题旋律。

主题旋律个性鲜明,风格清新,旋律平稳,带有装饰风格,表现了清晨日出、万物复苏的绚丽景色。

随着旋律的流动,第一圆号在第三小节第四拍上调色加入。

在第四小节第四拍,由中提琴下行填空引入弦乐组,弦乐组由第工和第Ⅱ小提琴、大提琴的分奏演奏形式与中提琴同时构成大调的主和弦,形成主题旋律的铺垫。

双簧管在中音区吹奏出美妙的第二乐句旋律,乐思由木管乐器组相互交接、过渡呈述,而弦乐队的和声衬托已从分奏转换成齐奏。

随后,直接由弦乐队重复主题旋律。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低音提琴的最低音E音的长音铺垫,起到了关键性的基础作用。

第l与第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整体齐奏主题旋律。

铜管乐器组由4支圆号同时吹奏出宽长的和声进行,起到一种稳定性的作用。

第l、第Ⅱ小提琴与中提琴进行乐思动机的分解演奏。

引进大提琴奏出的优美而富有幻想的旋律,大管乐器进行和声性的音乐衬托。

随着乐思的进一步发展,小号与圆号构筑出浓郁的和声配置效果。

由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加整体木管乐器组演奏,再加入整体铜管乐器的和声性配置,第l、第Ⅱ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和弦分解演奏将这一部分的乐思推向高潮。

由木管乐器组接替了弦乐器组的音型分解和弦的织体演奏,大管与单簧管进行了和声性交接。

这种手法是在管弦乐队配器中非常重要的"桥接"(交接)手段之一,它起到了一种音乐发展上的过渡作用。

随着圆号独奏(solo)的主题乐思再现,旋律已经在乐句的结尾处拉宽。

管弦乐队音乐-弦乐组基础理论与MIDI音序法实战教程——上 Read me

管弦乐队音乐-弦乐组基础理论与MIDI音序法实战教程——上 Read me

管弦乐配器法与MIDI制作,似乎向来是高等音乐学府里面的神秘知识,一般不为喜欢音乐的朋友们所了解,而写出并且制作出一段大气的好莱坞式的管弦乐或者影视配乐,一直是朋友们心目中的梦想。

然而,市场上关于管弦乐MIDI制作与配器的教材是非常少的,而且不成体系,实用性不强。

出于这一考虑,我们制作并编写了这套《管弦乐配器法与MIDI制作教程》以献给朋友们。

本教程的内容是非常具有体系性的,是音乐学院教授们的研究成果,可供音乐学院学生,专业音乐人士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们学习使用或作参考。

本教程从最基本的管弦乐队基本原理讲解起,针对每一种乐器进行完整的专题的讲解,并且从旋律的配器,和声织体的配器以及综合配器角度讲解乐器组的配器手法和MIDI音序法(即MIDI制作),为了更好地讲解音乐,讲解配器手法,本教程在宿主软件Overture内演示,其既能显示五线谱,管弦总谱,又能进入钢琴卷帘窗口进行MIDI修饰,还能加载VST插件等。

我们尽量在短的教程内融入更多的知识与经验,并加入实际的例子进行实战讲解,使朋友们既能学习到完整的配器理论,又能与MIDI 制作联系起来,使自己能够学着制作管弦乐。

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循序渐进,要知道管弦乐配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得透彻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时间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惊喜的收获。

本教程的体系是这样的:弦乐组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木管组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铜管组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打击乐与综合配器基础理论与实战教程。

本系列教程所选的例子均为音乐学院教授精心挑选的例子,很能说明管弦乐配器课题,希望朋友们能引起重视。

本教程全称名为《管弦乐队弦乐组基础理论与MIDI音序法实战教程——上》,时长约2小时10分钟,分为两个大部分,介绍如下:(1)管弦乐队基本理论:该部分最为重要,是所有管弦乐队配器的基础,其涉及到一系列的基本原理,都适用到以后的配器法的学习中,并且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回顾会有不小的启发。

传统配器法在MIDI音乐制作中的运用

传统配器法在MIDI音乐制作中的运用

传统配器法在MIDI音乐制作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MIDI音乐制作已经成为了音乐创作的主流。

MIDI技术使得音乐创作者可以通过电脑和其他数字设备来录制、编辑和制作音乐。

而在MIDI音乐制作中,传统配器法的运用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质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传统配器法在MIDI 音乐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来提升音乐的质量和表现力。

传统配器法,又称配器技术,是指在音乐中使用不同乐器的组合来表现作品的音乐形式、结构、情感等,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在传统的音乐制作中,配器是通过交响乐团、管弦乐队等传统乐器来实现的。

而在MIDI音乐制作中,配器的操作则是通过软件模拟不同乐器的音色。

通过合成器和采样器等软件,制作人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出各种各样的乐器音色,从而实现传统配器法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在MIDI音乐制作中如何运用传统配器法来提升音乐的质量和表现力。

选择合适的音色对于传统配器法的运用至关重要。

在MIDI音乐制作软件中,有着大量的虚拟乐器音色库可以供制作人选择。

制作人应该根据音乐的风格和情感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音色,以使得音乐展现出所需的音乐效果。

在悲伤的音乐中,可以选择柔和、低沉的音色来表现;在激昂的音乐中,可以选择激烈、明亮的音色来表现。

制作人还应该注意不同乐器音色之间的搭配。

通过仔细考虑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和谐度,制作人可以使得MIDI音乐呈现出更加和谐、丰富的音乐效果。

制作人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音色的音量、音色特点、音色变化等参数来丰富MIDI音乐的音乐效果。

通过适时的混响效果、合理的音量调整等手段,制作人可以使得MIDI音乐呈现出更加丰富、真实的音乐表现力。

配器-弦乐

配器-弦乐
乐器的基本知识与性能
第一节 弦乐器
【本节要点】 熟悉各种乐器,首先以弦乐器切入。弦乐器特点 是:音色统一,音域范围宽。 本节主要内容: 1、弦乐器的记谱、定弦与音域 2、音色及力度特征 3、演奏技术(弓法、指法、拨奏、弱音器以及特 殊奏法) 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包括以下四种: 小提琴【Violino(意)】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Violoncello】 低音提琴【Contrabass】
(二)指法技术 1、把位与指法。 弦乐器靠左手按弦获得音高。手指在纸板上按弦的位置叫 把位。按弦位置的移动叫换把。 弦乐器指法中,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用1、2、 3、4表示。空弦用椭圆型圆圈表示。 2、双音与和弦 理论上,任何弦乐器都可在相邻两根弦上用任意力度演奏任何音程。 但含有空弦的、开放排列的以及“音程节奏”变换频率较慢的双音,更 便于 演奏,共鸣更好。双音多为强奏。 【例13】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片段 三、四音的和弦需要在三、四根弦上同时演奏。技术上有更高的要 求。由于琴弓的弧度,三、四音和弦需要加大弓压力才能奏出,所以只 能强奏。并且不能同时发音,为快速的琶音类型。 【例14】贝多芬《音色:温暖而极富表现力 但各弦略有差异。E弦明亮尖细 A弦柔和 D弦丰满深情 G弦深沉厚实 【例1】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片段 (八度的小提琴旋律同时在E弦与A弦演奏) 【例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德》片段 (小提琴齐奏旋律先由D弦后转入G弦) 中提琴音色:较小提琴略暗淡,带鼻音的感觉。略深沉有神秘感 【例3】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片段 (加弱音器的中提琴走出深沉、暗淡的色调) 大提琴音色:饱满深沉而富有抒情性,乐队中的男高音。辉煌有力,磁 性十足。非常善于歌唱。 【例4】格林卡《鲁斯兰与留德米拉》序曲片段 低音提琴音色:雄浑厚实,具有饱满的共鸣 【例5】布里顿《管弦乐队指南》片段 (力度起伏pp---f,专为低音提琴写的完整部分)

弦乐组MIDI配器法-文档

弦乐组MIDI配器法-文档

弦乐组 MIDI 配器法弦乐的 MIDI 配器法首先基于自然乐器的配器法 , 再针对电脑音乐本身的特点 , 进行全方面考虑。

一、I、H提琴用不同的音色库这无非出于三点原因 :一是使音响更饱满。

如果I、H提琴都用同样的音色,无疑可以实现响度的增加 , 但音色听起来还是空洞和单一的 , 并不能使音响听起来更加饱满和丰富。

这样我们有必要选择两个互相融合的音色采样来增加由于丰富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真实感。

二是追求音色的差别。

I、□提琴作为弦乐组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其音色上的差别是必然的 , 如果选择同样的音色库我们当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力度、强度、节奏、时值、声像、混响等方面的差异,但很难做到音色上的差异,而这一点恰恰是体现I、n 提琴不同功能的重要方面 , 所以选取不同的音色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三是增加声音的立体效果。

弦乐组中I、n提琴这两个部分从座次到人数以及演奏技术上都是不同的 , 这样在音乐厅里倾听实际的音响会充满着立体感和空间感 ,容易想像 ,同样的采样是很难实现音乐厅中的真实效果的。

二、音量的调整管弦乐写作中各乐器组应分属不同的功能(旋律、伴奏和低音), 对于弦乐组来讲 ,如果整个弦乐组充当着一种功能 . 另外,从弦乐的整体功能上来讲 ,它在管弦乐队中会充当各种角色 , 我们就要根据它的功能属性 ,来确定其音量和力度参数 , 以达到整个管弦乐队的音响平衡。

因此, 音量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是总体音量的控制 , 如果弦乐的和声起到背景的作用 , 就要把整体的音量拉到背景的位置,起到中景的作用 , 就要将音量控制在中景的位置。

还要使各个声部的音量均衡而统一 , 不要有某一声部突出的现象 , 这一点在制作弱奏时的长音和弦背景时尤为重要。

三、声像和混响对于声像的问题 ,应该说在好的采样中肯定会有所体现 , 但并不等于我们应该对这一参数置之不理。

尤其是当选取不同音色库时,已有的声像参数 , 不一定会是我们需要的数值 ,这就需要我们去自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配器】MIDI交响乐配器法之——管弦乐配器基础——思维
如果要问怎样才能制作出效果很棒的管弦乐作品,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简单说清楚的。

我们可以以绘画为例来打比方。

画家在作画的时候,必须要懂得如何运用调色板上的颜色,比如,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相调和以及在什么位置用什么颜色等,必须明白怎样运用色彩的配合才能获得期望的效果。

那么,画家又如何知道该怎样运用色彩的搭配呢?这取决于作品的风格、想要表现的主题和意境等。

管弦乐作品的制作也是如此,管弦乐队就如同绘画艺术中的调色板,要想获得美妙动人的管弦乐效果,管弦乐制作者就必须熟练掌握管弦乐配器知识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这样,一旦确定了作品的风格、主题等要素,就可以进行作品的创作了。

l 管弦乐创作首先应考虑的两个方面
在进行管弦乐编曲的时候,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音乐作品本身要表现的意图;其次是用什么样的管弦技法来达到表现的目的。

这两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在作曲的时候,需要很好地兼顾,才能获得出色的作品。

下面分别看这两个方面要达到的目的。

1. 作品本身的目的。

a) 按照所需要表现的情绪,使用相应的风格来完成作品。

b) 通过各种音响的有机组合来打动听众。

c) 作品要有引人入胜之处,而不致能使听众昏昏入睡。

d) 作品应该有感情上的起伏,能够引起听众的内心共鸣。

2. 通过管弦技法达到的目的。

a) 整个作品有平衡的音响,包括音量平衡、音色平衡和织体的平衡。

b) 充分利用管弦乐队中的各种音色,使音响富于变化,为旋律、副旋律及伴奏声部指派最合适的乐器。

c) 为每个声部分配理想的乐器领域、音色及表现这种乐器的演奏技法。

为了达到以上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创作。

有些因素需要在动手之前就充分考虑到,而有的因素应该在创作的过程中边创作边考虑。

从作品本身应该提前规划好以下方面的内容。

1. 作品的风格以及要表现的情绪。

2. 作品的长度以及将使用的声部数。

3. 编曲的目的是直接或的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还是为了制作管弦乐谱。

4. 使用简单的和声还是复杂的和声。

从管弦乐队,可以先考虑以下内容。

1. 将使用多大规模的管弦乐队。

2. 将要用到哪些乐器。

3. 使用哪种风格的管弦乐队编制(古典、巴洛克、浪漫主义或现代)。

4. 对于管弦乐队的动态、音色等相关细节的考虑。

很多时候,作曲家从一些乐段开始构思,可能先构想出其中的一些元素,例如,一段旋律、一个伴奏或者一个和声进行,然后作曲家通过来回哼唱或者用键盘来弹奏这些元素,反复推敲将其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片段。

也许一开始想到的内容不一定会用在作品中,甚至一些灵感一闪即逝,也有的时候苦思冥想,也不一定能够把各种灵感变成一个完整作品,只要反复酝酿,各种旋律、伴奏等会渐渐地完成,最终成为完整的作品。

优秀的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仿佛他们就已经到听了乐队的演奏效果,其实只要通过多想多练熟能生巧,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l 在作曲的时候用管弦的习惯去思维
只要决定了创作管弦作品,就应该在创作的过程中养成用管弦技法来思维的习惯。

虽然一开始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概念并不容易,但一旦成为习惯,就可以更加熟练地使用管弦这种语言与听众进行交流。

这就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初学外语的人总是习惯先将外文翻译成中文再去理解,而真正掌握一门外语之后,就不需要将外文译成中文,而是直接用外文来思考,来组词造句,并且,能够做到脱口而出。

对于管弦技法,不管是真乐队演奏,还是MIDI编曲,同样也是如此。

例如,在进行管弦编曲的过程中,我们要写一段旋律或一个伴奏,就应该马上想到应该用管弦乐队中的哪个乐器来表现它。

通常在学习管弦乐配器之前,我们已经熟悉了其他类型的音乐形式,例如,在为流行音乐编曲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用主音吉他来演奏旋律,甚至头脑中仿佛已经听到了吉他演奏的音响,眼前浮现出吉他手演奏吉他的情景。

正是这种感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上,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那么,在创作管弦乐曲的时候,也要有这种感觉,在想到一条旋律的时候,应该想到管弦乐队中的某件乐器(例如小提琴)正在奏响,眼前也应该浮现出演奏家正在演奏的情景。

这样,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可以把管弦乐队的风格发挥地淋漓尽致。

在作曲的过程中,对于重要的乐曲元素应该反复推敲,不要急于求成。

作曲大师们即使在构想一条简单旋律的时候,都会花费数小时乃至数天的时间反复揣摩,去尝试用不同的调、不同的乐器来奏响它,尝试不同的伴奏风格、不同的速度,或者是把主旋律做成各种不同的变奏,再尝试添加各种不同的副旋律。

通过这种反复提炼的过程,最后留下的必然是创作的精品。

在使用MIDI设备进行管弦乐创作的时候,建议大家不要急于在键盘上进行弹奏,应该尽量地在头脑中把一切都考虑好,须知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如果让有限的MIDI设备来影响到我们无限的创作性思维,就难以出现突破。

但很多编曲者已经习惯于通过电脑音乐系统来记录自己的灵感,这种做法跟刚才提到的创作性思维并不矛盾,因为如果一切都已在头脑中考虑成熟的话,终究是要通过MIDI设备来进行制作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头脑中会有各种创作的想法,例如,根据主旋律写出各种不同的变奏,然后把这些变奏,通过选择、组合等方式来搭建作品,其实这就是作曲的常用方法——用音乐的手段把各种灵感搭建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有了足够的旋律、伴奏、和声等音乐的元素后,下一步就是运用一定的结构把它们组成一个作品,尤其是开头、中间和结尾。

好的音乐作品就像一幢出色的建筑,具有良好的结构,对于听众来说,良好的结构就像一条线索,带着听众去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感情。

好的线索就像是密林中的向导,听众就好比密林中的游客,向导领着游客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忽快忽慢,忽左忽右,穿过树林,绕过瀑布,去欣赏不同的景色。

不管是几十秒的小作品,还是半小时的大作品,都应该有着良好的结构。

作品中各种不同的乐器、音色、伴奏风格、主旋律和副旋律、基本风格和变奏风格,应在有机地组织下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把听众带入到美妙的境界。

在经历过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后,我们已经对作品的整体效果做到胸有成竹,同时在细节上做了一些推敲,大致确认了哪些声部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大概通过什么样的风格来进行伴奏,这个时候,即可写下乐谱,或者将音符输入电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