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组合功能

合集下载

七星鼓打法教程和讲解

七星鼓打法教程和讲解

七星鼓打法教程和讲解七星鼓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饱满的节奏感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星鼓的打法教程和相关讲解,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古老而美妙的乐器。

一、七星鼓简介七星鼓,又称为“摇鼓”,是中国古代戏曲音乐中常见的打击乐器之一。

其由七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手鼓组成,通常悬挂在一根支架上。

七星鼓的打法独特,可以演奏出丰富多样的节奏和音效,常被用于表演、庆典和舞蹈等场合。

二、七星鼓的基本打法1. 握持方式:首先要正确握持七星鼓,将其中一个手鼓(通常是最大的那个)握住,使鼓面朝外。

其他手鼓则随意悬挂在手鼓的周围。

2. 手腕运动:重要的鼓点主要通过手腕的快速抖动来打出。

要保持手腕的柔软和放松,通过快速而有力的运动使手鼓发出清脆的声音。

3. 利用重心:在打击时,可以利用身体的重心变化来增强鼓点的力度和节奏感。

可以稍微前倾身体,将重心移到打击的手臂上,使鼓声更有力度。

4. 控制力度:在演奏中,可以通过调整手腕的运动幅度和用力程度来控制打击的力度。

不同的力度可以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从而丰富整个演奏的表达。

三、七星鼓的常见节奏1. 单鼓节奏:即只用一个手鼓进行演奏的节奏。

可以通过手腕的快速抖动,以及不同力度的击打来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

可以尝试在不同强弱变化下打击不同部位的鼓面,以增加乐曲的变化。

2. 多鼓组合: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手鼓进行演奏,可以打出更加复杂的节奏。

可以尝试不同鼓点的组合和变化,以及在不同手鼓上同时演奏,创造出更加丰满和复杂的乐曲。

3. 舞蹈配合:七星鼓常常与舞蹈结合演奏,通过鼓点的节奏感和舞蹈动作的配合,表达出更加生动和有力的艺术效果。

在舞蹈演绎中,要注意与舞者的默契配合,将鼓点与舞姿相互呼应,形成一体化的表达。

四、进阶技巧与演奏风格1. 速度与节奏变化:在熟练掌握基本打法后,可以尝试提高演奏的速度,并加入更复杂的节奏变化。

通过快速而准确的手腕运动,掌握快速连续的鼓点,展现出七星鼓独特的韵律感。

试析秦腔打击乐与演奏

试析秦腔打击乐与演奏

试析秦腔打击乐与演奏
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始于陕西省秦腔,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秦腔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美妙的音乐和一流的打击乐演奏而闻名于世。

秦腔打击乐是秦腔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丰富音乐表达和增添戏曲气氛的作用。

秦腔打击乐是秦腔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鼓、锣等打击乐器的演奏,为秦腔戏曲表演赋予鲜明的节奏感和动感。

秦腔打击乐的演奏手法多样,包括敲打、击打、拍打等。

打击乐手通过不同的打击力度和节奏感,强调戏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秦腔的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秦腔打击乐的演奏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打击乐器有三角铁、铃鼓、木鱼、大鼓等。

这些打击乐器在秦腔演奏中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三角铁以其清脆明亮的声音,常常用于铺底音,加强节奏感;铃鼓则以其激昂奔放的音色,常常用于引子部分,为戏曲表演增添紧张感;木鱼则常用于配合唱腔,为音乐赋予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手法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他们通过不同的手法演奏出丰富多样的音效,给秦腔音乐增色不少。

除了打击乐器外,秦腔打击乐还常常与其他乐器相结合,如二胡、琵琶等。

这种多乐器的组合使得秦腔音乐更加绚丽多彩。

这些乐器在秦腔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二胡常常用于演奏高亢激昂的曲子,为戏曲增添热烈的气氛;琵琶则多用于演奏抒情曲,给人以柔和和缓的感觉。

秦腔打击乐与其他乐器的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让观众在欣赏秦腔演出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戏曲的世界中去。

关于戏曲打击乐概说

关于戏曲打击乐概说

关于戏曲打击乐概说一、合表演,掌握节奏戏曲击乐器主要有单皮鼓、板、鼓楗、堂鼓、南堂鼓、大锣、小锣、钹水镲、小铙、大、吹打钹、撞钟、云锣等等用鼓、板、大锣、小锣、钹堂鼓等各种打击乐的音响组成各不同的节奏,以烘托紧张、匆、活跃、闲适等不的情绪和气氛,形成各种固定规的型式,其泛称为“锣鼓经。

戏曲锣鼓过“锣鼓经”的击,首先掌握演出的奏,配合演员的表演。

所谓“奏”,包含快慢、轻重等速、力度的诸多要素。

戏曲演出的部过程,均由锣鼓掌,从[开场锣鼓]到[收场鼓],从唱腔的[开头]到唱的[收头],乃至幕间幕前锣鼓,均通过固定的锣鼓经”的演奏,对全戏的流进行掌握。

所谓“配表演”,即演员的唱、念、做、打环节,各表演的程度作,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锣经”予以伴奏,如[四击头]合“亮相”,[急急风]配合“开”,[旦上场]配合演员的上场,[丝边]配合“耍枪花、“耍刀花”等等。

二、渲气氛,制造音效戏曲场次起承转合、时空的自由转换不同环境的不同气氛,均由锣鼓通“锣鼓经”予以渲染体现。

例如京《三岔口》,没有唱腔,也没有几道白,主要是演员的打表演,而打击乐通过“锣鼓经的演奏,渲染了伸手不五指的深夜暗室中的气氛,力地烘托了演员的摸扑翻打、寻觅、碰撞、厮杀等表演动,以动显静,动静相生,以声造境声境一体,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所以有人说:“京剧《三口》是武打与‘武场’的美结合。

”此话颇有道理。

戏曲鼓还可以在模拟自然界的各声音的基础上进行艺提炼与再造,制造出各种舞音效。

例如风声、雨声、水声、雷、鸟叫声、马蹄声、器格斗声、枪声、炮声更梆声、更鼓声等等。

既方又逼真,可谓写意传,一举多得。

、表现情绪,表达感曲锣鼓通过各种不同的“鼓经”的演奏,可以现人的喜、怒、哀乐、惊、恐、惧、疑、伤思、羞、痛、苦等各种同的情绪与情感。

例如[乱]表现人物的焦急烦和心绪紊乱的情绪,京剧《空城》中诸葛亮担心司马懿兵临城下时就先奏[乱锤],表现的焦急情绪,但紧接着,又奏出[丝鞭二锣]的“锣鼓经”,表现他已想出对策、胸有成竹的定情绪。

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不同演奏形式及功能

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不同演奏形式及功能

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不同演奏形式及功能摘要:打击乐作为世界性的乐器,从远古时期就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民族打击乐距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音乐艺术中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漫长的发展和衍变,它如今种类繁多、节奏变化丰富,演奏手法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特征,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在我国传统艺术(曲艺、戏曲、民乐等)及民族管弦乐队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发展;风格;乐队打击乐是器乐体系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民族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都属于打击乐的范畴。

它是通过演奏者摇动、击打、摩擦、刮奏等等方式产生声音效果的乐器。

通过节奏、律动、音色、强弱变化,对音乐进行演绎。

相比较于其他的乐器演奏来讲,更能够发挥根据不同演奏场景演奏出与氛围相匹配的音调与音色。

这种艺术形式强烈体现出了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打击乐乐器特色,呈现美妙的听觉感受。

中国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演奏技艺丰富多变。

《华乐大典·打击乐卷》中列举的地方打击乐种就有100多种,还不包括扮演重要角色的地方戏曲锣鼓等。

在民族管弦乐团中,常见的民族打击乐器就有10余种之多,同类的锣、鼓、镲等尺寸不同,音色也有所区别,在乐队中演奏员如何选择要使用的乐器尤为重要。

一、民族打击乐器的历史发展每个国家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乐器种类,所以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打击乐器,其形成和起源是与本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地域差异、风土人情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把打击乐器主要分为两大体系:民族打击乐器和西洋打击乐器,这主要是以我国和我国之外的西方国家为分类基准的。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打击乐器包括排鼓、大鼓、鼓板、锣和铙钹等。

中国漫长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民族打击乐已经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最早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传情达意、祭拜神灵,它的诞生与歌舞诗歌密不可分。

在河南临汝大张遗址发现的距今6000 多年陶鼓上描绘着乐舞表演的图案,表明打击乐器已运用到乐舞表演中。

戏曲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组合功能

戏曲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组合功能

根据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和特点, 进行 不同形式的组合与匹配, 使其发音更规范, 节奏更丰富, 音色更鲜明, 形象更准确, 意境 更深远。 使其更充分地表现人物身份的高 低、 动作的大小、 语言的轻重、 感情的变化和 鼓鼓面较大, 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 开打、 亮相, 以及烘托、 渲染环境 高、 音色。 一般是鼓心的音较低沉, 愈向鼓边 配合舞蹈、 不同形式的组合, 谓之“ 锣鼓经”我国 则声音愈高。 击奏时, 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 气氛。 的戏曲多达300余种, 唱腔各异, 风格不同{ 力度变化较大, 可敲击复杂的花点, 对情绪 又有风格各异的不同唱 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 是现代民间器 就在同一种戏曲中, 腔流派 )但惟独“ 锣鼓经” 能够混合使用 虽 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 戏曲 但“ 却很丰富, 多 中常用于战争、 升帐、 升堂、 刑场, 起更等场 然所用乐器不多, 锣鼓经” 多个 如!长锤]、 击头]、 急风]、 【 四 【 紧 【 凤 面, 以及琐呐吹打等。 除了战争场面以外, 都 达7。 点头]、 【 望家乡 等等。 〕 组合的形式, 可概括为 由司鼓兼管。 大堂鼓(又称缸鼓):木制鼓框, 面大底 如下几类; (劝 按音色组合。 其间还可细分为各种 不 小, 两面蒙皮, 形似花盆, 所以又称花盆鼓。 如;a 单一色彩型, 即用一种 音 演奏技巧与堂鼓基本相同, 用木糙敲击, 声 同的色彩型。 、 匕 混合色彩型, 即两件以上 音较堂鼓低沉雄壮, 用于战争场面, 能加重 色的乐器演奏。 、 c 对比色彩型, 即 气氛。 常用于戏曲伴奏, 器乐合奏, 有时也能 的不同色彩的乐器齐奏。 、 两种以上音色的乐器合奏。 上列中的大锣、 独奏。 小锣三种乐器之间都形成了鲜 明的 色 大锣:用铜制成 , , 圆形 直径约30公分 , 手钱、 中间锣心约10公分, 演奏时, 左手持锣强, 使 彩对比。 (2)按时值组合 〕 即打击乐的各种节奏 锣面垂直, 右手持糙, 以糙头(用布裹成)击打 或者说, 戏岖打击乐节 锣心而发声, 锣音高亢。 多用于武将及袍带 按击打的次数划分。 是若干“ 数式” 的基础 , 一、 即 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战面, 也常用于欢乐的 奏时值组合, 五、 这种分类的方法与我们民族的审 器乐合奏, 演奏方法有重击、 轻击、 闷音、 掩 三、 七。 美特点是一致的 就是在时值长度上的等 值 音、 打边等。 即每种数式的最后一音的时 值为前两 音 小锣:打击乐器。 形同大锣(直径约20公 性, 也就是说, 一数式的时值等于 分)演奏时左手食指和拇指挑锣边, 右手持锣 的时值总和。 三数式的时值等于两拍。 戏曲打击乐 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击打锣心, 发音清朗, 一拍, 都是在此基 础上变化发 多用于戏曲表演中文人、 女性和丑角人物的 节奏组合的多样性, 如通过“ 加花” 发展出与此对仗的二、 上下场, 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 由于 展的。 四、 / \ 的四种节奏 式。 六、 同时, 也可在此 塑造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的不同。 打击 法 基础上发展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 有重击、 轻击、 闷音 、 打边等。 号称打击乐的

论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论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论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起到了丰富音乐氛围、凸显戏曲节奏、增强舞台效果等多重作用。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打击乐丰富了戏曲表演的音乐氛围。

打击乐器拥有丰富多样的音色和音响效果,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效果。

大鼓曲调悠扬、沉重,配合快速有力的击打的节奏,能够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小鼓则是以骤然的击打和尖锐的音响效果为特色,可以模拟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为戏曲表演增添了神秘的气氛。

通过在戏曲表演中使用打击乐,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舞台上所描绘的场景。

打击乐能够凸显戏曲表演的节奏。

戏曲表演中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角色的动作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体现了戏曲的特色和魅力。

打击乐器通过其独特的打击方式和音响效果,能够凸显出戏曲表演中的各种节奏变化。

戏曲表演中常常有激烈的打斗场面,打击乐器通过快速、有力的击打,能够突出动作的迅猛和紧凑,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紧张对峙和激烈的战斗;在戏曲表演中的唱腔部分,打击乐器则通过适当的击打和音响效果,能够强调音调的起伏和情感的抒发,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戏曲的感染力。

打击乐能够增强戏曲表演的舞台效果。

戏曲表演是综合艺术,它不仅包括声乐、舞蹈等因素,还有道具、服装等舞台元素。

打击乐器通过其鲜明的音响效果,可以与舞台元素相呼应,从而增强整个表演的视觉效果。

在戏曲表演中,有时配有红旗、鞭炮等道具,打击乐器可以通过有力、响亮的击打,与这些道具相呼应,使观众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增强了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在舞台布景方面,打击乐器也能够通过适当的击打和音响效果,营造出与布景相适应的气氛,从而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戏曲表演中,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观赏性。

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具有丰富音乐氛围、凸显戏曲节奏、增强舞台效果等多重作用。

它以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打击方式,为戏曲表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和舞台效果,使得戏曲表演更加生动、鲜活,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魅力。

京剧锣鼓:京剧常用打击乐器

京剧锣鼓:京剧常用打击乐器

京剧锣鼓:京剧常用打击乐器
一、单皮鼓
单皮鼓,又称“班鼓”,是文场和武场的指挥,在演奏时用两根俗称“鼓楗子”的细竹击打.指挥方式有时用底鼓,有时用手势,其他各乐器随之演奏.
二、手板
手板,又称“檀板”,主要是用于唱腔中的节奏控制,也是辅助单皮鼓指挥的一种乐器.由司鼓者同时兼奏.手板与单皮鼓加在一起统称“板鼓”.其专业称“板鼓专业”或“司鼓专业”.
三、堂鼓
堂鼓用于戏曲中的战争、升帐、升堂、起更以及起曲牌等.除表现战争以外,都由司鼓者兼任.
四、南鼓
南鼓,又称“大堂鼓”或“花盆鼓”.其声音较堂鼓更雄壮,有时用于战争场面,有时也用于反二黄唱腔伴奏.
五、大锣
大锣多用于武将或袍带人物上下场、战争场面以及突变的情绪等.
六、小锣
小锣多用于文人、女性和丑角的动作配合.
七、铙钹
铙钹在大锣与小锣中起联系的作用,有时也代替大锣配合动作.
八、齐钹
齐钹,又名“普钹”或“哑钹”,用于唢呐曲牌中的节奏标准,有时也用在反面人物的动作上.
九、小钹
小钹,又名“镲锅”,用于配合剧中夜晚动作的走边.
十、大铙
大铙,又名“碗大”,音色低沉,多用于水斗或神话戏中的特殊效果.
十一、大钹
大钹,又名“碗小”,音色宽厚、凝重,音量较大.多用于肃穆、庄严的剧目,如.铁龙山.中加入配合姜维的起霸等.
十二、广东板
广东板,也称“南梆子”,主要用于伴奏“高拨子”唱腔,也作一些效果使用.
十三、碰钟
碰钟,又名“碰星”“碰铃”,多用于管弦乐曲牌和一些旦角戏中反二黄的唱腔中.
十四、大筛锣
大筛锣多用于增加气势,表现威武雄壮场面.
十五、铴锣
铴锣,又叫“堂锣”,形如小碟,多用于曲牌里,增加音乐的色彩.。

谈戏曲打击乐的演奏与组合

谈戏曲打击乐的演奏与组合

谈戏曲打击乐的演奏与组合在中西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中,人们常见到中、西打击乐器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打击乐器混用的例子,康加鼓、木鱼等已经变成世界性打击乐器。

例如,汉族戏曲打击乐器小京锣、大京锣、饶钹与朝鲜族传统打击乐器小锣(小金)、中锣(大金)的混用,充分表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戏种、不同色彩及不同风格的对话与融合的文化现象。

打击乐也叫武场,由众多的打击乐器组成。

武场的主奏乐器为板鼓,它操纵着整個戏曲舞台的节奏,其地位相当重要,具有枢纽的作用。

就色彩而言,有清晰、透亮的(包括有或无音高的);有坚实、清脆的;有气势恢宏的;有深沉、浑厚,余音很长的;有清澈、零碎的;也有类似碰击声、雷雨声、炮声、铁链声、报警声等各种打击乐器。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器具已成为乐队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具有丰富多彩的音响色彩。

打击乐作为地方戏曲的锣鼓经编制而独立存在,在这点上,它与西洋打击乐器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传统器乐曲中有不少以打击乐为主体的乐种,如西安鼓乐、十番锣鼓等,还有许多打击乐乐曲,如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

这种民族打击乐的组合形式,自由、多样,可满足不同体裁和风格的音乐需求。

一、板鼓的领奏方法在实际演出中,板鼓的领奏方法分为“有声底鼓”和“无声手势”两种。

有声底鼓的技法包括单楗击、双楗击、轮击、板单击、单楗挎板击等。

单楗击的方法是右手持鼓楗击鼓、左手挎板,分重击、轻击两种打法。

例如,在锣鼓“串棰”中,其引领底鼓就属于单楗重击。

而曲牌“小开门”的开头则属于单楗轻击。

在单楗敲击底鼓时,常常以挎板之左手的手势作为辅助,例如,在演奏“串捶”时,在右手击鼓的同时,左手挎板并向前指(带)领。

双楗击就是双手持鼓楗击鼓,分双楗同击、双楗分击、双楗联击、轻重混击等多种打法。

“冷锤”的打法就是双楗同击,“三锤”的打法就是双楗分击,“四击头”的打法就属双楗联击,而河北梆子唱腔中“尖板”引领锣鼓中板鼓的打法就属轻重混击,一一开始部分以鼓楗轻轻点击鼓心,发音轻而闷,不似重击时那样清脆响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组合功能
中国戏曲打击乐器,基本上可分为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和西洋打击乐器。

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

它还运用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多种编配技法,复杂的演奏技巧,对烘托气氛,表现音乐内容、戏剧情节的变化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打击乐器发音响亮,声音的空透力强,是一种色彩性的乐器。

一、戏曲乐器的性能及演奏方法
戏曲打击乐器有:鼓、板、锣、钹、木鱼、梆子等等。

鼓又包括单皮鼓、堂鼓、缸鼓、腰鼓等。

单皮鼓: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鼓面蒙以猪皮,中间为空心,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两根细竹(通称鼓楗子、鼓签),打击鼓空心位置而发声。

声音清脆,双健滚奏时如珠落花流水玉盘。

用底鼓指挥,有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

指挥的方法靠音响领奏。

语言丰富多变,称谓形象准确。

如:单鼓健重击谓之打。

双鼓楗同击谓之八。

双鼓楗滚击谓之嘟&&将上述称谓加以组合,便成为簧头,也称底鼓。

它预示着内容、速度和力度。

如底鼓强击或快击,即预示着刚强、急促。

如底鼓轻击或慢击,即象征着柔和、轻快。

如底鼓突然改变节奏,即提示鼓点转换或结束。

司鼓的指挥动作既规范又规律。

两手的举动都起着开、领、转、收的作用。

将其动作加以归纳,可概括为指、挥、抛、领、棒、抱、按、分、放等。

演奏司鼓的人称为鼓师。

板:亦名拍板。

由三块宽约6公分,长约20公分的红木或杨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

分二组,前组两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二者以绳联结,撞击发音,主要用于歌唱和演奏乐曲时打节奏,有时也配合司鼓来领奏鼓点和指挥其它乐器,于司鼓一起合成板鼓,由司鼓者兼管。

堂鼓:以木为框,两面蒙以牛皮,形似腰鼓,演奏时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击发声,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

一般是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

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较大,可敲击复杂的花点,对情绪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是现代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

戏曲中常用于战争、升帐、升堂、刑场,起更等场面,以及唢呐吹打等。

除了战争场面以外,都由司鼓兼管。

大堂鼓(又称缸鼓):木制鼓框,面大底小,两面蒙皮,形似花盆,所以又称花盆鼓。

演奏技巧与堂鼓基本相同,用木槌敲击,声音较堂鼓低沉雄壮,用于战争场面,能加重气氛。

常用于戏曲伴奏,器乐合奏,有时也能独奏。

大锣:用铜制成,圆形,直径约30公分,中间锣心约10公分,演奏时,左手持锣强,使锣面垂直,右手持槌,以槌头(用布裹成)击打锣心而发声,锣音高亢。

多用于武将及袍带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战面,也常用于欢乐的器乐合奏,演奏方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音、打边等。

小锣:打击乐器。

形同大锣(直径约20公分)演奏时左手食指和拇指挑锣边,右手持锣板(长约17公分的竹片)击打锣心,发音清朗,多用于戏曲表演中文人、女性和丑角人物的上下场,和配合各种表演上的小动作。

由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心理活动的不同。

打击方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打边等。

号称打击乐的
钹(又名铙钹):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隆起部分中间有孔,穿系绸条或布带条,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音,有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在大锣和小锣中间加强节奏,音色尖噪,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和动力较强的性能,并起联系作用,有时也单独使用塑造人物形象。

木鱼:木鱼最初是佛教的法器,用于伴奏寺经(即宗教歌曲),后来逐渐用于民间器乐合奏。

为木制,用小槌敲击,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在合奏中常用两个或采用一组,能奏出模仿马蹄等多种欢快的节奏型。

梆子:大约公元17世纪左右,随着梆子腔的兴起而流行。

木制,为两根长短不一硬木棒,长的一根为圆型,稍粗、短的一根稍细,演奏时,左手持圆形木棒,右手持短木棒,敲击发音,音色高亢、坚实,是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二、戏曲打击乐器的组合
根据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与匹配,使其发音更规范,节奏更丰富,音色更鲜明,形象更准确,意境更深远。

使其更充分地表现人物身份的高低、动作的大小、语言的轻重、感情的变化和配合舞蹈、开打、亮相,以及烘托、渲染环境气氛。

不同形式的组合,谓之锣鼓经。

我国的戏曲多达300余种,唱腔各异,风格不同。

就在同一种戏曲中,又有风格各异的不同唱腔流派。

但惟独锣鼓经能够混合使用。

虽然所用乐器不多,但锣鼓经却很丰富,多达70多个。

如[长锤]、[四击头]、[紧急风]、[凤点头]、[望家乡]等等。

组合的形式,可概括为如下几类:
(1)按音色组合。

其间还可细分为各种不同的色彩型。

如:a、单一色彩型,即用一种音色的乐器演奏。

b、混合色彩型,即两件以上的不同色彩的乐器齐奏。

c、对比色彩型,即两种以上音色的乐器合奏。

上列中的大锣、手钹、小锣三种乐器之间都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2)按时值组合。

即打击乐的各种节奏按击打的次数划分。

或者说,戏岖打击乐节奏时值组合,是若干数式的基础,即:一、三、五、七。

这种分类的方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

就是在时值长度上的等值性,即每种数式的最后一音的时值为前两音的时值总和。

也就是说,一数式的时值等于一拍,三数式的时值等于两拍。

戏曲打击乐节奏组合的多样性,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的。

如通过加花发展出与此对仗的二、四、六、八的四种节奏数式。

同时,也可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

三、戏曲打击乐器的功能
打击乐的功能是通过节奏、力度、速度、音色、音响的细微变化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美化演员的表演形式、强化戏剧的矛盾冲突、渲染舞台的环境气氛、摹拟特定的音响效果的。

它所以被称为综合戏曲诸多艺术因素的纽带,统领全局的核心,演员艺术活动的支柱,就在于它完成了戏曲整个结构和整个舞台节奏的统一性。

具体地说,不仅表演、念白、唱腔、开打、舞蹈依靠它,而且连演员内心独白的表达也要依靠它。

如豫剧《拾玉镯》中,孙玉姣拾玉镯时的一段表演:孙玉姣拾情人丢下的玉镯,但又怕被人发现,于是急忙向外跑去窥视。

此时打击乐紧紧伴随着她轻盈、敏捷的小台步,打出○大大大大大大乙大乙台,节奏由快到慢、力度由强到弱的效果。

而小锣的台音正好打在孙玉姣窥视的眼神上。

当孙玉姣发现无人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于是手舞足蹈,左手一指玉镯,此时打击乐紧伴之以乙大乙台;右手一指玉镯,又伴之以乙大乙台:孙玉姣急不可耐地跑向玉镯时,小锣连续击打台台台台&&;当孙玉姣将要拾起玉镯时,突然发现动静,打击乐急忙伴之以大大短促有力的鼓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孙玉姣此时惊慌、羞涩的复杂心情。

仅鼓和小锣通过不同的力度、速度和色彩,就把孙玉姣拾玉镯的纯朴形象作出了生动的刻画、准确的表现、有效的模拟、适度的夸张。

同时,也使孙玉姣的优美表演更加音乐化了。

孙玉姣的表演所以能够使人得到满足,就在于我们充分运用了击乐的特点,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听觉节奏与内心节奏的谐调统一,获得了传神的艺术效果。

可以这样说,
打击乐的锣鼓节奏,是打演员的,也是打观众的,把演戏和看戏打在一起,才能完成完整的艺术创造。

打击乐在许多民乐中的运用,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如聂耳的《金蛇狂舞》,主旋律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这一富于弹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

乐曲中
加上打击乐的热烈。

它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未来的新生活,给人们以强有力的鼓舞,使民间的喜庆节日气氛得到充分体现,使原曲欢腾的情绪得以进一步发挥。

乐曲大量运用了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它不仅加强了乐曲的节奏,而且在烘托热烈的气氛上起了重要作用。

打击乐在这首乐曲中成为整个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使乐曲的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在长期的历史流迁演变过程中,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表现体系。

不仅强化了戏曲立于世界戏剧之林的地位,丰富了戏曲音乐自身的表现能力,同时,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许多方式,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总结中国民族打击乐的特殊功能,不仅是戏曲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