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长途汽车站设计之案例分析汇编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案例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城市汽车客运站出入口设置不合理2.案例二:某城市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地规划不科学3.案例三:某城市汽车客运站周边交通组织混乱三、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原因分析1.规划设计阶段的问题2.建设实施阶段的问题3.运营管理阶段的问题四、改进措施及建议1.完善规划设计2.加强建设实施阶段的监管和管理3.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其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对于客运站的运营效率和旅客的出行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汽车客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给旅客和城市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案例,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汽车客运站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城市汽车客运站出入口设置不合理某城市汽车客运站的出入口设置在相邻的两条主干道上,导致客运站周边交通拥堵严重。
在高峰时段,车辆进出困难,甚至出现长时间排队等待的现象。
这种不合理的出入口设置降低了客运站的运营效率,也给周边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
2.案例二:某城市汽车客运站停车场地规划不科学某城市汽车客运站的停车场地规划严重不足,停车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客运站的实际需求。
此外,停车场地设置不合理,导致车辆进出困难,影响了客运站的正常运营。
在这种情况下,车辆无法顺利停放,不仅给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也降低了客运站的服务质量。
3.案例三:某城市汽车客运站周边交通组织混乱某城市汽车客运站周边的交通组织混乱,缺乏有效的交通指引和标志。
这导致许多旅客在寻找客运站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给周边道路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由于交通组织混乱,客运站周边的道路通行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容易出现拥堵现象。
三、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原因分析1.规划设计阶段的问题在规划设计阶段,可能存在对客运站实际需求了解不足、缺乏充分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等问题,导致总平面布置的设计不尽合理。
客运站案例分析

体量分析
矩形——直接的候车线路将矩 形体量的候车带插入服务圆盘, 使之成为简捷、高效的客运部 分 三角形——地形最有机的融 合,首先对应基地的三角形特征, 把诸房沿中兴路一侧平行展开, 使所有的商业活动融于三角形裙 房之中。三角形的金属卷棚连续 地盖过候车厅,直接成为遮挡风 雨的二层候车雨棚,极大丰富了 建筑的第五立面 圆形——功能转换应对主广场以 圆形体量作为起点,突出人口形 象.将售票、问询、行包托运、 办公等后勤服务用房沿环带布置
客运站案例分析
翟卓艺 沈芳羽 李雪颖 李佳婧
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
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基地的道路条件,尽量确保长途 客车流线不与城市普 通车流相交叉或重叠。 2.将建筑的交通运输功能与商业功能以最简 洁的方式区分开来,避免不同人群的穿越或混杂。 3.尽管建筑中功能相互独立,但毕竟是一个开 发项目,必须考虑到建筑形态的完整和统一性以 及与城市空间的延续性。以上的设计原则具体 地体现在设计中的两个“契合”上。
站台设计
中间设七座站台,北边站房广厅的室内空间高达两层,南站房广厅结合广场,设计 成面向古城开放的半室外空间。基本车站台候车室和售票厅,贵宾候车室,行包房 及其他车站管理用房,通过庭院秩序井然的连成整体。
站房设计
内部空间高达15米的候车室大厅将南北站房连成了整体。普通旅客为等候式候车, 城际旅客为通过式候车,虽然分别设置检票系统,但其候车室空间共享。
细节设计
整体连续的棱型屋顶与结构浑然一体,室内屋顶的椽子的应用与室内景观中小桥 流水的应用都来自于苏州传统元素
场地设计
设计采用高架站房形式,旅客在高架候车区直接进站上车,提高了旅客的搭乘效 率,又可对南北广场的侧站房的规模进行压缩,减少了用地,增大了广场空间。
客运站案例分析

苏州客运站
h
11
流线分析
高架层平面 候车层平面
出站流线 进站流线 地铁流线
旅客流向设计为上进下出的形式,由高架进站,自地下出站
h
下沉广场层平面 地铁层平面
12
站台设计
中间设七座站台,北边站房广厅的室内空间高达两层,南站房广厅结合广场,设计 成面向古城开放的半室外空间。基本车站台候车室和售票厅,贵宾候车室,行包房 及其他车站管理用房,通过庭院秩序井然的连成整体。
h
13
站房设计
内部空间高达15米的候车室大厅将南北站房连成了整体。普通旅客为等候式候车, 城际旅客为通过式候车,虽然分别设置检票系统,但其候车室空间共享。
h
14
细节设计
整体连续的棱型屋顶与结构浑然一体,室内屋顶的椽子的应用与室内景观中小桥 流水的应用都来自于苏州传统元素
h
15
场地设计
设计采用高架站房形式,旅客在高架候车区直接进站上车,提高了旅客的搭乘效 率,又可对南北广场的侧站房的规模进行压缩,减少了用地,增大了广场空间。
h
16
绿化设计
南广场对称布置了面向古城的绿地,草坡向地下延伸,下沉的庭院增加了半地下 出站大厅的光照与通风,北广场对称布置的绿地也向城市开放。
h
17
个开
h
3
基地分析 新站选址铁路上海站北广场西侧,基地东侧是铁路 上海站北广场.交通便利,有l 6条公交线路在广场 内设终点站.轻轨明珠线上海站设在北广场.另外 还可以通过铁路上海站的地下通道穿行到南广场, 搭乘地铁一号线。
中兴路两侧的商业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 临中兴路一侧不适合作为汽车站的车流和人流 集散场所。
h
6
体量分析
【客运站设计】案例分析—结构

图1 昆明南部客运站建筑效果图
•主站房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 震设防烈度为8 度(0. 20g) ,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Ⅲ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的规定,一级客 运站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建筑场地属昆明冲湖积盆地,地形较平坦,无不
良地质作用,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建筑。场地地基土均匀性差,属 于对抗震不利地段,但经判别可不考虑地基液化和软土震陷的影响。
• 2 结构方案 • 2. 1 平面布置 • 主站房在± 0. 00( 即首层地面) 的平面为135m • × 53m 的矩形,主要功能是售票大厅、候车大
厅、安
• 检处等。到了层2 以上,建筑功能只剩下办公、 管理
图5 混凝土主体结构分缝示意
3屋盖钢结构设计
• 主楼部位屋盖结构为悬臂柱支承的大跨度空间曲面网格钢结构体系, 由多管空间桁架局部单层结构和双层网架组合而成, 长471. 5m,宽187. 7m,最高处建筑标高为39. 250m
图7 出发层楼板预应力板带示意
图8 航站楼主楼钢屋盖结构及支承柱轴测图
• 屋盖建筑造型是中间高四边低的自由曲面,顺长向为连续波形,室内吊顶的效果也是 与之呼应的连续曲面为了在屋面最高点限高在40m的前提下获得最高的室内空间净高, 减小波谷处的结构厚度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波谷处设计成单层构件,为 800×300×12×16矩形钢管,同时结合采光天窗的布置对该处结构进行外露表达 屋 盖上表面需要起伏较大的波浪,以使屋面轮廓清晰; 下表面曲线缓和,以使室内感觉 不突兀 这种上下表面的曲率差异在波峰处自然地形成了可用作结构厚度的空间,由 于此处结构无需外露,双层的桁架结构可以自由地使用,最终形成了以多管空间桁架 为主受力构件单层结构为联系构件桁架,局部大跨区域以双层网架补缺的网格结构体 系,结构的上下表面均直接结合建筑外表需求为曲线形或折线拟合的曲线形,为屋面 和吊顶系统的成型提供了方便
中国汽车站设计经典案例

中国汽车站设计经典案例
内部空间:合理功能布局火车站是人流集中的公共交通建筑,节假日时人流量更是大幅度增加,这一现实情况对火车站设计是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使火车站功能更加齐全,需要对其内部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有序组织旅客人流进出站、提供快捷的乘降路线以及快速疏散旅客等主要功能的基础上,需要设置乘坐电梯、无障碍区域、各种通道以及设备、管理用房等。
还要考虑出入站点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连接,一切以人性化、为旅客提供方便为主。
2站前广场:高效组织交通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在平面布局上应注重空间功能划分,可将广场分为“动”、“静”不同部分,核心区域、休闲区域、交通区域等多个层次,并对地面形态进行合理设计,通过高效的交通组织,使旅客可以便捷地甚至“零距离”换乘。
3植物造景:遵循生态性原则植物是变化最丰富和最具生命力的设计元素,火车站广场的植物配置也是向游客展示城市特色的最佳窗口。
在植物绿化中应遵循生态性原则,多选用乡土植物,并考虑植物群落的竖向设计、形状与季相变化等,做到疏密有度、简单而不单调、变化而不凌乱,充分展现植物造景之美。
4铺装与小品:功能与美感结合硬质铺装是火车站广场中使用率最高的区域,合理的地面铺装设计有助于限定、标志空间,增强识别性,将地面上的人、树、设施与建筑联系起来,构成整体的美感。
大型客运站建筑设计案例分析与对比研究

大型客运站建筑设计案例分析与对比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型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人流量、货物运输和交通调度等重要任务。
设计师们在应对不同城市和交通需求的情况下,不断地创造出独特的客运站建筑设计案例。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大型客运站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以揭示其设计理念和特点。
第一个案例为北京南站,作为北京的交通枢纽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流量和复杂的交通需求。
北京南站的设计以“人性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航站楼式建筑和简洁流畅的线条,创造了一个宽敞明亮且具有现代感的空间。
车站内部设置了广泛的便利设施和服务,如指示牌、轨道交通服务等,方便乘客查询信息和出行。
同时,车站还配备了现代化的智能技术,如刷脸识别、自助售票等,提升了出行效率和体验。
第二个案例为伦敦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作为英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其设计充分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
圣潘克拉斯火车站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勃艮第地区的葡萄园,使其外观呈现出独特的曲线形状和玻璃幕墙。
车站内部设计精致,充满艺术氛围,如中央大厅的玻璃穹顶和雕塑作品等。
建筑中还融入了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如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光伏板等。
这种有机融合的设计,使圣潘克拉斯火车站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
第三个案例为东京站,作为日本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以其规模庞大和混合使用功能而闻名。
东京站的设计理念是“多样性”和“一体性”,通过将不同的交通系统和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效的交通运输和便利的出行体验。
车站内部设置了广泛的商业设施和服务,如购物中心、酒店等,为乘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建筑外观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如曲线形状和玻璃立面,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
对比这三个案例,可以发现它们都注重了建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和功能的优化。
北京南站的设计侧重于人性化和智能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量;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的设计注重艺术和环保;东京站则强调多样性和一体性。
客运站案例分析

客运站案例分析客运站是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旅客出行需求。
客运站的规划和管理对于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和旅客出行体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某客运站为案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其他客运站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客运站的规划设计是保障其正常运营的基础。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客运站的选址、场站布局、候车厅、候车广场、站台设置、出入口设计等因素。
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客运站的运行效率,减少拥堵和安全隐患,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该客运站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周边交通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划,站内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设置科学,为旅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其次,客运站的运营管理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运营管理包括车辆调度、班次安排、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监控等方面。
在运营管理方面,该客运站建立了科学的车辆调度系统,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和旅客的出行需求。
同时,客运站加强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了旅客和员工的安全。
在服务质量监控方面,客运站建立了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旅客的问题和意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客运站的服务质量是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服务质量包括了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
该客运站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员工接受专业的服务培训,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能够为旅客提供周到的服务。
同时,客运站还建立了便捷的购票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方便旅客购票和了解出行信息。
此外,客运站还开展了多项便民措施,如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旅客提供专门服务,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便利的设施设备。
综上所述,该客运站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城市交通运输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对该客运站的案例分析,可以为其他客运站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客运站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汽车客运站设计案例

汽车客运站设计案例汽车客运站设计案例汽车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和运营效率,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和城市形象。
下面是一个汽车客运站设计案例,总共700字。
该汽车客运站位于某个二线城市,城市规模中等,客流量较大。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发展、乘客的需求以及城市形象的塑造。
首先,我们在规划阶段就注重提高汽车客运站的功能性。
客运站的平面布局应合理,以便于乘客的出行和换乘。
我们按照到达、候车、上车的顺序,将站内空间分为不同区域。
同时,为了节省面积,采用立体化设计,建设多层客运站,适应城市土地紧张的情况。
车辆停靠区、候车大厅、售票处、出租车等设施都能在不同层次满足乘客的需求。
其次,我们重视提高汽车客运站的运营效率。
我们将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车辆进出、乘客流动等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将引入现代化的设备,如自动取票机、自动识别设备等,提供便捷的服务,减少人工操作,缩短排队时间。
此外,我们注重为乘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我们将在客运站内设置咖啡馆、书店、便利店等,提供乘客休闲、购物的场所。
同时,我们还将设置充电设备,为电动汽车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
并且,我们将在候车大厅和车辆停靠区设置无线网络,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满足乘客的需求。
最后,我们注重体现城市形象和人文关怀。
我们将在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将注重绿化和环保,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客运站。
我们将在站内外设置绿化带和花坛,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我们将采用节能设备和环保材料,降低能耗和污染,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该汽车客运站设计充分考虑到功能性、运营效率、服务设施、城市形象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要求,为乘客提供便利、舒适的出行环境。
这样的设计案例可以为其他城市的汽车客运站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朗汽车客运站
大朗汽车客运站
• 设计充分考虑环境特点,面向主干 道转角设置主广场及绿化带,突出主 体建筑的标志性与个性,设置“换乘 广场“使得长途车、短途车、出租及 社会车辆等各种方式之间“零距离换 乘”,带给旅客以方便与效率。长途 车驻车场与客运站短途及出租车驻车 场由绿化带完全隔离。主站房候车大 厅部分两层挑空,宽敞明亮。针对基地特点,提出了轴带“2十1” 的构想,即两条水平带,一条立体垂 直带交织出三条功能轴。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