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大通道——中缅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该项目历经10年风雨建设,于2017年4月正式投产,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的马德岛一直延伸至中国云南省的瑞丽。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管道,其线位受沿线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制约严重。
自然因素气候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旱季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容易使工人高温中暑;雨季时降水丰富,雨季长,在湿热的气候下施工困难。
地形沿线高山峻岭,地形起伏大,从海底到山上的落差达1300米,这是管道修建面临的最大难题。
同时还会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对工程技术要求很高。
所以山区管道大量采用山体隧道穿越方式,增加了技术和资金投入。
地质沿线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
这就对管道抗震性能提出了很大挑战。
水文管线经过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上百条河流,穿越河流多处采用跨越方式通过,需要修建桥梁进行支撑。
生态沿线生物多样性丰富,线路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又是一大难题。
缅甸森林植被覆盖率达52%,管线势必经过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需要对施工后的地貌进行及时恢复。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沿线由于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建筑材料等运输苦难、运距远。
基础设施缅甸经济落后,很多配套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如工人休憩场所、电力供应等。
政局动荡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非政府组织势力强,政局长期不稳定,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历时近十年,经缅甸军政府和民选政府更迭考验。
2015年因缅甸政党更迭而搁置2年之久,2017年3月才重新启动。
民生问题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问题,易遭受当地村民的反对。
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时,西方国家在一旁挑拨:“缅甸你们吃

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时,西方国家在一旁挑拨:“缅甸你们吃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时,西方国家在一旁挑拨:“缅甸你们吃亏了,中国就是想占便宜”!可没想到建完后,缅甸政府才明白这项目有多香!中缅油气管道是除了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我国的第四条能源进出通道,是补全我国进口能源生命线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而言,意义深远。
一旦中缅油气管道建成,那么从石油转运集散地——孟加拉港过来的石油,就可以以极低的运输成本经管道运抵中国西南腹地。
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石油线路经马六甲海峡,极有可能在战时被掐断的风险。
正是因为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的意义极为重大,所以在建设项目确定之初,所遇到的阻碍也是空前地巨大。
我国方面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方案与缅甸方面进行接洽,击溃了韩国、印度等竞争者。
缅甸不同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土地资源极为有限。
由于建设石油管道要避开农田、居民区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区域,也要避开地震带、河流等具有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因此,能够选择的路线并不多。
我国之所以能够从与印度、韩国的竞争中胜出,正是因为尽可能地兼顾了中缅双方的利益,情愿增加施工的难度,也不愿意对缅甸的农业用地进行破坏。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以所谓的“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等方面肆意造谣、抹黑,希望以此来阻挠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
更有甚者,西方的一些政论媒体还声称:“'中缅油气管道’会使得缅甸南北分裂,抢走缅甸人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并且还将一些经过PS处理的照片传到了网上,让人们相信一旦工程实施,将会使得他们失去家园,流离失所。
一些当地的村庄的百姓甚至听信谣言,认为中方的项目建设不但会破坏其家园,还会破坏当地村落所祭拜的神像、祖先祠堂等。
不得不说,西方媒体的舆论攻势确实有一套。
在造谣生事这件事情上,从来没有输给任何人。
因为西方媒体的舆论攻势,使得在缅甸国内一度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不仅民众相信这些西方媒体的谣言,就连缅甸的一些官员也不免疑虑起来。
中缅石油管道

中缅石油管道中缅石油管道是连接中国和缅甸的一条重要能源管道,它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两国的能源安全和互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缅石油管道的背景、建设、运营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源于中缅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国和缅甸作为两个相邻国家,历来保持着友好和密切的外交关系。
在双边经济合作方面,两国一直致力于扩大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而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运输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缅甸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而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对于安全和稳定的能源供应需求很大。
双方认识到通过建设石油管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于是开始了中缅石油管道的规划和建设。
二、建设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始于2010年,历时多年才顺利完成。
整个管道从缅甸西部的洋葱湾开始,经过巴杰松港,贯穿缅甸境内,最终进入中国云南省的昆明。
管道总长度约为1700公里。
在建设过程中,中方和缅方共同承担了工程设计、勘探、采购、施工和监管等各个环节。
中缅石油管道项目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了管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项目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了管道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三、运营中缅石油管道于2020年正式开始运营。
根据初步规划,管道每天能够输送30万桶石油,预计能满足中国西南地区相当于15%的原油需求量。
同时,石油管道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缅甸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在管道运营期间,中方和缅方按照合同约定共同管理和维护管道。
为了确保管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专业团队对管道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故障。
四、意义中缅石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中缅两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中缅石油管道可以实现中缅两国之间的能源互补和互利合作,提高中国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减少对其他能源进口渠道的依赖。
对于缅甸来说,石油管道的建设为该国带来了投资和经济增长机会,提升了缅甸作为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最新文档

中缅油气管道的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和缅甸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管道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保障了能源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背景2008年5月,中缅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缅油气管道合作框架协议》,并在2009年正式启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
该管道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为起点,经过缅甸境内各地,到达缅甸的西海岸和东海岸,通往印度洋。
目前,中缅油气管道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全长771千米,净输送能力分别为每天44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到2020年建成,届时能够将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到每天1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每天22万立方米的原油。
中缅油气管道的重要意义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而且大多数进口能源都需要通过海上运输,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可以缓解中国能源进口的压力,减少在海洋运输中的安全风险。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帮助中国降低油气进口成本,提高能源的供给效率。
相对于其他进口能源方式,中缅油气管道的运输成本更低,可以有效减少进口成本。
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也将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缅甸是中国的南向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条管道的建设可以使缅甸更多地参与到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来,带动缅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中缅油气管道还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通讯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沿线地区的市场开发和投资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缅两国相邻,历史渊源深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两国之间的关系曾经经历过波动。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总结

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总结
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缅油气管道是中缅两国重
要的能源合作项目,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加强安全管理。
中缅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双方的高度重视,建
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二是加强技术保障。
中缅油气管道的技术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双方加强了对管
道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管道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是加强保卫力量。
中缅油气管道的保卫工作得到了两国军警部队的全力支持,建立了专门的保卫力量,加强了对管道周边地区的巡逻和监控,确保了管道的安全。
四是加强信息共享。
中缅两国加强了对油气管道周边地区的信息共享,建立了
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掌握管道周边地区的安全情况,确保了管道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中缅油气管道保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两国的能源合作项目提
供了坚实的保障。
但是,管道的安全运行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保卫工作,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26657213_中国石油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缅油气管道项目马德岛皎漂管理处新康丹泵站站长刘支强

刘支强参与扑灭山火山中小站-新康丹在出厂时没有正确安装,方向上下颠倒了。
他们把零件按正确顺序和方向重新回装,这台设备完成大修,再没有发生烧机油的问题。
设备出现的这些“低级错误”经过刘支强和同事的细心排查逐一得到更正,保障了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通过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解决,刘支强和同事们总结、摸索出一套处理泵机组故障的技术方法,编制完成《设备电子“病历本”》工作台账,像设备“医生”一样专门记录各型设备故障出现的现象、处理措施等详细信息。
他们还编制出图文并茂的《故障处理完工报告》,让大家方便相互交流学习。
刘支强带领同事们进一步实现了管理信息化。
他们自主开发《中缅天然气管道物性及工艺计算软件》《中缅原油管道输油主泵机组故障快速诊断与统计分析软件》《中缅管道天然气发电机日常维护管理软件》等多个设备运行管理软件,都已取得国家版权“新康丹人不甘于完成普通任务和按部就班,长期坚持结合生产运行实际,持续推进小改小革,已经完成多项技术革新,在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刘支强的语气中充满自豪。
单向阀阀井作业受限,他们制作专用作业工具,用千斤顶分步加力开阀,在多次单向阀开启作业中取得良好效果;自制空冷器风扇电机拆装支架集成设备,确保作业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自制泵机组空气过滤器防虫网,确保了进气质量;研究发电机维护过程的降本增效综合措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经测算,年节约成本约10万美元;制作完成收球小车、收油槽、推杆、拉杆及叉车前端固定卡头等,实现收发清管器的机械辅助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2016年,新康丹泵站集体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并多次获得中油国际管刘支强操作工艺阀门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杰出员工”、“优秀员工”,中油国际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这就是独处深山不寂寞的新康丹人拿出的亮眼成绩单。
既然选择了坚守,就让坚守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价值,更加有意义,让无悔的青春在大山之中熠熠生辉。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近年来,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满足能源需求,中国建设
了三条重要的石油管道,分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中国—俄罗
斯管道和中国—缅甸管道。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条管道。
第一条管道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这条管道是中国和哈萨克
斯坦两国为增强经济合作所共建,全长1434千米,运输能力为2000
万吨/年。
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外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
经济圈,对于满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条管道是中国—俄罗斯管道,这条管道全长2921千米,运
输能力为3000万吨/年。
该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其建成后将有效增加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这条管道还得到
了俄罗斯境内的轨道交通运输补充,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的优势。
最后一条管道是中国—缅甸管道,这条管道全长771千米,分为
原油管和天然气管,其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运输能
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这条管道连接了中国的云南省和缅甸的若开邦,是中国对外运输石油的第三大通道。
通过这两根管道,中国可以直接
从缅甸进口原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总之,中国建设三条石油管道是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增强国
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管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我国
能源短缺问题,也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国家的经济
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了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最经济的石油生命线,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关键工程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我国石油及其他能源进口大都需经马六甲海峡缅甸,海岸线长3万多里自然条件优越,曾是富有国家,可到了21世纪初却因内乱等原因经济迅速衰落。
2009年中缅双方签署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协议,2010年开工。
项目包括原油管道、储运及附属设施和一个大型码头。
2013年5月30日油气管道全线贯通,共耗资约25亿美元,预计每年向我国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原油2200万吨。
缅甸境内长771公里,国内原油.天然气管道分别长1631,1727公里。
起点位于皎漂港及马德岛,经若开、掸邦、马圭、曼德勒省,最终在云南瑞丽进入我国,到达贵州安顺后油气管道将会分离,原油管道直至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天然气管道则南下到达贵港。
在管道建设前,我国能源大多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境内,随着中缅管道完工,标志着我国四大油气通道战略格局初步成型,中缅管道不仅缓解我国对马六甲的依赖,降低海上进口原油风险,也将对西南等省份的化工、轻工等产业产生了巨大拉动作用。
其中对于云南尤为明显,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新重要产,预计在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2000万吨/年,成品油1277万吨/年。
从长远来看,我国还可以沿中缅石油管道修建公路和铁路。
将皎漂开辟为我国西南出口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中转站。
对于缅甸人民而言,这一建设工程或许本应为他们带来财富,但因政府人员贪污腐败,本应拿到30年赔偿金却只拿到了5年的。
其中有些民众声称“他们夺走了我们的天然气和石油”,但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原油非但不从缅甸获取,反而要向缅甸每年输送约200万吨。
以此来满足缅甸本国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目的。
另外缅甸还将获得每年1360万美元以及1吨原油1美元的过境费,此外还能从管道相关的土地租赁、海港及邮轮的使用中获得收入。
但这些庞大收入经官僚饱其私囊,落到原住民身上已所剩无几,同时环境治理成本也转嫁给了管道经过地区的本地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缅油气管道预计于2013年建成投产2010年9月10,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云南昆明开工,这是中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教授称,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口原油运输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多了一条通道,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得到破解,经中缅原油管道亦是原油进入中国大西南的最便捷通道。
基本情况中缅管道为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
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中缅原油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71公里,并在缅甸西海岸皎漂配套建设原油码头。
两条管道均起于缅甸皎漂市,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据了解,中缅原油管道初步设计每年可向国内输送2200万吨原油,相当于每日运输40多万桶;天然气管道年输气120亿立方米。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入境后,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
国内段天然气管道干线长1727公里,原油管道干线长1631公里。
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后,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
在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工程开工的同时,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在昆明奠基。
这是与中缅原油管道配套建设的下项目,整个项目计划于2013年建成中交。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海岸线长达1800公里,油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
目前缅甸拥有34条输油输气管道、19处近海油气田和3处远海油气田,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原油储量32亿桶,居世界第十位。
战略意义避开马六甲海峡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50%左右。
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超过2亿吨,其中原油进口1.79亿吨。
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 .5万吨,石油表观消费量40837.5万吨,其中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
在进口石油中,超过90%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尤其是超过80%的进口原油来自中东和非洲,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个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战略咽喉通道,马六甲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一大瓶颈。
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
我国进口原油运输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线都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一位中国能源专家曾用“不堪一击”来形容马六甲海峡。
认为目前马六甲海峡处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控制范围之内,印度力量对该海峡也是触手可及。
加之又是美国全球战略中必须控制的16条咽喉水道之一,一旦美国势力介入,任何国家也无可奈何。
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
马六甲海峡若有不测,如遇发生两国或多国争端,中国的能源供应可能就被卡住。
与此同时,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东南亚水域是全球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
1999至2009年,在全世界发生的2000多起海盗袭击中,东南亚发生1600多起,占66%左右,其直接经济损失年均高达160亿美元。
中石油集团公司表示,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速度非常之快,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将避开马六甲海峡,成为国家能源通道的重要举措,该输油管线的建成,可以进一步稳定该地区的石油供应,也是推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是中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之一,加上中俄、中哈油气管道,中国在西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成功打通了三条重要的陆上原油进口战略大通道,在进口路径多元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即使是地区局势紧张导致某个方向的油气进口中断,中国的能源供应也不会遭受严重影响,能源安全系数得到很大提高。
改写中国能源运输版图2013年油气管道建成后,不仅可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还将推动西南地区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
中缅油气管道能够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包括亚洲和非洲的油气资源都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通过管道直接进入中国境内,并加强中国与缅甸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
2010年9月10日,云南安宁市草铺镇,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开工及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奠基。
根据此前公开协议,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将每年向中国输入22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政策维持30年不变。
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则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中缅管道将采取气、油双线并行方式建设。
天然气管道输气干线全长2806公里,输油管道全长约1100公里,初步设计一期每年向中国运输原油40万桶左右。
专家预计,二期以后还将有望引进4000万吨到6000万吨的原油,这一数字接近中国2008年原油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规划中,2010年中国将在缅甸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此工程于2009年10月在缅甸若开邦马德岛开工建设,今年将在缅甸开建60万立方米的油库。
推进西南与东盟国家合作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以及对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的经济基础和设施建设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是加强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南北走廊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国与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这些东盟国家的合作。
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途经云南、贵州、广西、重庆4省区市、23个地级市、73个县市。
中国境内段工程入境后,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输油管道经贵州到达重庆,输气管道经贵州到达广西。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是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连在一起的。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云南建成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通过石油管道建设,云南未来将形成原油冶炼、石油深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可以辐射贵州、广西、重庆等西南省市。
同时将带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
从俄罗斯过来的能源主要供给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亚过来的能源从新疆到甘肃,一直通到上海等华南地区。
从国际层面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维持着良好的友邻和双边关系。
老东盟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新东盟包括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共有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东盟虽然是自由贸易区,但与欧洲相比,没有一个类似于法国、德国的大国来主导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和支持,这种局限性使新东盟与老东盟国家的经济差距非常大。
对新东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支持,经济大国也积极参与,尤其是中国和日本。
中缅石油管道直接通到印度洋,这是中国在大湄公河流域国家进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云南的石油炼化基地建设起来,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拉动云南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对于新东盟国家的开发和合作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管道开工2010年6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缅甸联邦政府总理登盛共同触摸标志中缅油气管道开工的电子球。
与此同时,位于缅甸米坦格河畔的管道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至此,我国陆上三大油气进口通道——东北方向中俄原油管道、西北方向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方向中缅油气管道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再加上正在积极构建的东部海上通道,我国多元化油气进口渠道初步成型。
开工仪式前,在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与缅甸国家油气公司总经理吴敏田,签署了《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股东协议》等相关协议,明确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东南亚管道公司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负责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扩建和维护。
对云南的深远石油化工产业将成为云南又一大支柱产业。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在云南省包括一干三支,油气干线从瑞丽市入境后,自西向东并行铺设,经过德宏州、保山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曲靖市,在富源县的后所镇进入贵州盘县。
三条支线为安宁支线43公里输油管、丽江支线201公里输气管线、玉溪支线106公里输气管线。
3年后,安宁市草铺镇权甫村一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油气管道,将把这个默默无名的村庄,和广袤深邃的印度洋紧紧联系在一起。
未来,一座规模庞大的石油城将在这里崛起,伴随该管道而生的石油化工产业,将成为云南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末端变前沿油气管道初步设计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根据规划,2010年中方将在缅甸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2009年10月31日,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工作船码头已在缅甸若开邦马德岛开工建设,今年还要在缅甸开建60万立方米的油库。
云南属于缺油省份,之前的成品油和少量的天然气都需要从省外运进来,不仅运输成本高,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一项目建成投产将极大地满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需求,使云南从之前的成品油供应末梢变身为前端。
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有助于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有助于开辟新的能源进口通道,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同时,可以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改善云南等西南地区能源供应和工业格局。
成云南最大工业投资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投入建设资金至少将达到1000亿元,其中,炼油项目将投入约180亿元的投资,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项目为450亿元。
”马赛荣介绍,项目计划在2013年建成投产,投产后的年销售收入预计将逾千亿元。
这一项目给中缅双方带来的好处诸多。
就云南而言,最直观的好处在于每年仅税收就会增加几十亿元。
此外,项目建成投产后还将极大地促进地方就业。
“仅炼化厂就能新增1000多个就业机会,再算算配套项目和上下游产业,这将显著提升云南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为使油气资源更多地留在云南,为云南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中石油在投资450亿元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基础上,规划在2014年前再投资450亿元修建省内油气支管道、云南炼厂及配套项目。
预计项目投产后,炼厂可年产成品油750万吨,聚丙烯20万吨,丙烷9万吨,液化气25万吨,年销售收入将达480亿元;天然气的销售能力达到40亿立方米,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年销售成品油50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300亿元以上,中缅油气管道产值达到50亿元。
项目预计年总产值约1000亿元;每年可上缴税金约20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近5万人的就业机会。
2500公里支线延伸州市根据省政府和中石油此前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确保中石油在2013年前在云南新建500座加油(气)站、2500公里的油气支管线和80万立方米油库的油气销售网络。
在业界看来,油气管道在云南省境内经过多个州市,对推进云南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中缅管线是通向中国西部的捷径,可以加快西南地区的建设。
”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分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由中缅原油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炼化基地3部分组成,管道起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的皎漂市,经缅甸从云南瑞丽市入境至昆明,到达中国西南。
该项目输油和输气能力分别为2200万吨/年和120亿立方米/年,不仅将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也将对云南省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石化工业将成为云南省又一新的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