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欧洲的宗教改革

合集下载

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_课件

人民版-选修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_课件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19世纪
这幅画描绘了在野 外聚会中纵情声色的修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 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 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 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 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 对象。
D
D
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B
A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 哪些发展?天主教会对这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些发展有何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文艺复兴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 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 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 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阅读课文,归纳】 中世纪天主教势力强大,居统治地位
表现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封建统 治的中心。 经济上: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1 / 3的土地, 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 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 主教会的影响。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高三历史选修1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欧洲宗教改革

高三历史选修1知识点整合复习课件:欧洲宗教改革

2.标志:马丁· 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 3.内容: (1)思想核心:“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信 仰得救; 《圣经》地位至高无上。 (2)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地位。 (3)提出建立廉俭的教会。 (4)指出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提高世俗当局的权力。
六、改革冲击波 1.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 解放运动。 2.影响: (1)思想上:否定了天主教权威,有助于人们的思想 解放。
(2)政治上: ①为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 器。 ②卡尔文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 政权的雏形。 ③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催生了民族国家教会, 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1.背景: (1)欧洲宗教改革浪潮的冲击。 (2)自 15 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新兴资产阶级和资 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王权不断强化。 (3)当时英国教会仍然从属于罗马教廷。 2.开端:1534 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 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审查现行教规,凡与国家法律抵触 的规定一概废除。 4.结果和影响: (1)建立英国民族教会,又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 教。
4.影响: (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德国社会逐渐 接受其主张。 (2)1555 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 合法地位。
[思维点拨] 马丁· 路德代表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 阶级的利益,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意志民 族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 志,所以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 泛影响。
五、天主教会的改革 1.原因: (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严重威胁罗马天主教会在欧 洲的社会政治地位。 (2)教会内部的有识之士倡议改革。 2.内容: (1)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5.1原始资料: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5.1原始资料: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课文注释: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方面,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是宗教改革勃兴的现实社会根源。

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在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

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

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掖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

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另一方面,当时,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

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

在14世纪后期,英国的威克里夫提出了系统的市民“异端”学说,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直接的“佃户”,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神职人员作为其沟通的媒介;任何统治权都来自上帝的恩典和命令,教权不应当凌驾在俗权之上;《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不需要烦琐的宗教教规及仪式。

威克里夫还抨击教会敛财与腐败,要求国家没收教会的财产,拒绝教皇对英国的掠夺。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5.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以历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宗教改革这一主题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模糊。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宗教改革的发展脉络,以时间轴、地图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宗教改革家的立场,探讨其观点和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宗教宽容意识。
3.通过学习宗教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念。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约翰·加尔文的“先定论”等,并分析其贡献。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的过程,包括宗教改革的爆发、扩散和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主权的发展、宗教宽容等。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核心内容——“先定论”及其实质
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 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 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 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 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这就彻底否定了 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 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
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
天主教神权统治
宗教“异端” 上 层 建 筑
பைடு நூலகம்
宗教改革
经济基础
决定
(资本主义产生)
资产阶级成长中
西欧向近代过渡
民族国家的形成 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改革开始
历史小故事 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 路德的 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 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 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 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 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 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 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 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间,甚至 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 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 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于挑 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在欧洲 引起轩然大波。
经济特权:最大封建主
政 治 特 权
王权屈从于教权
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 社会生活的影响
的封 精建 神统 支治 柱和 制 度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 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 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件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件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 复兴的本国教会
过程
兴起: 马丁·路 德的宗 教改革
经过
①开始:1517年提出“九十五条论 纲”,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 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②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 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 主张
内容
①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②人人在上帝与《 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③《圣经》至上。④世 俗统治者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⑤建立本 民族教会
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 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 义发展的教会
向近 代过 背 渡的 景 西欧 (政治上)民
族国家发展 (社 会根 源)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 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 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 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 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 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 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向近 代过 背景 渡的 西欧 (社会 根源)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 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 影响 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 受到挑战
背景 向近代过 (思想文化)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 渡的西欧 文艺复兴 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
(社会根源) 运动兴起 强大冲击
时间 事件
天主 教的 背景 神权 统治
影响
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 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
背景 宗教“异 端”运动
原因 形式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 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 斗争
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说教 不同的宗教思想)

高中历史选修一-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一-宗教改革

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创始时间
公元1世纪 中期
公元7世纪
公元前6世纪
背景 发 (原源因地)
巴犹勒太斯人坦反一抗带罗 (马亚帝洲国西的部压)迫
阿拉伯人盼望
阿建拉立伯统半一岛的国 家
古种会印姓矛度制盾度尖使锐社
创始人 耶稣
穆罕默德
乔达摩 悉达多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国教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3、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
(一)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开端
2、标志:《九十五条论纲》
3、主要思想内容
4、历史影响
对 德 国
(1)社会:推动下层民众反封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政治:有利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4)宗教: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的确立(教随国定)
对天主教:冲击天主教的统治,推动天主教神学的与时俱进
对欧洲: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缺口,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只要人们愿意,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利昂·巴蒂斯塔·艾伯蒂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
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
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
3、过程: ②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捷克人胡司,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4、宗教 “异端” 运动观点
5、宗教 “异端” 影响
宗教“异端”运动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3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1)第3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2.天主教会的地位: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居统治 地位。
栏 目 链 接
(1)政治上: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封建主 ,占有各国1/3的 (2)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 ________ 土地。
(3)思想文化上: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天 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3.宗教改革的原因。
(1)14-15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却受到天主教会阻碍。
1.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1)序幕: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____________》的发表。 (2)主张。
因信称义 ①提出“ ________”思想,《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
②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3)影响。 ①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天主教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生 活中居于统治地位,它的腐败统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 发展和社会进步,引起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强 烈不满。 (1)政治上: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神权大于王 权,干涉各国内政,阻碍王权强化。 (2)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超过三分之 一的土地。 (3)思想文化上:天主教会处于统治地位,垄断教育, 思想文化专制;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迫害异教徒。 (4)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
耶稣会 ,成为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最重 ④创立________ 要的工具。
(3)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 分势力。
②耶稣会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 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作出了贡献。 2.宗教宽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兴资产阶级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 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就借助宗教“异 端”的形式来表达。
【 二
宗教改革的情况 】
(一)宗教改革的开始----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1)16世纪初德意志的发展,需要改革 (2)天主教对德意志的压榨,矛盾激烈 (3)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立志改革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亨利 英国 八世 国教 伊丽 莎白 一世
①基本保 英国 留原教义 和仪式② 解散修道 院
1.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C A.天主教会的派系斗争 B.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天主教规和仪式改革
2.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 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的意义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依据 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宗教改革的背景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 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宗教改革的背景
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 约翰· 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 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 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 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 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 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 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 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 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 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 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 的地位 和人类大家庭。
(二)宗教改革的影响
1、对英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资产落到资产阶 级手中,成为此后革命的物质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并不满意改革后的国 教,希望建立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廉价 教会,形成清教运动。后来以清教为旗 帜掀起资产阶级革命。
(二)宗教改革的影响
对英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对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改革的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英国社会各阶层与王室要求改革。
—革的内容:
(1)英国于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
①王权大于教权,英王是国教的最高首脑; ②保留了天主教教义与仪式; (2)英王解散修道院,没收其财产,沉重 打击教会势力。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上帝派其独子耶稣基督降世牺牲, 拯救人类。
【概念阐释】中世纪 中世纪:史学上通 常指封建时代,即 介于古代奴隶社会 与近代资本主义之 间的时代。这一名 词主要适用于欧洲。
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 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 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生活上:影响无处不在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 仪式,神职人员可娶妻;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 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 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 教会民族化。
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直接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其他影响: A、创建了基督新教; B、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 口,为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
加尔文宗教改革
1.加尔文改革的条件和背景:
①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③加尔文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④支持宗教改革的日内瓦政权的邀请
加尔文宗教改革
2.加尔文改革的内容:
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 简化宗教仪式;
②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③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 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④主张共和式的长老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直接原因:教会的贪婪和掠夺
【 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 重商主义的流行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 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直接原因:教会的贪婪和掠夺 4、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的出现、文 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为什么西欧早期反封建斗争采 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够发达,资产 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 的思想体系。
加尔文和路德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①信仰即可得救; ②《圣经》是最高权威 ③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点: ①用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②由信徒选举神职人员,建立政教合一的神 权共和国; 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符合 资产阶级利益。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是英国都 铎王朝的第二个国王, 亨利七世的次子,伊丽 莎白一世的父亲。 他18岁即位并娶寡嫂 凯瑟琳,因罗马教廷不 批准他的离婚,他与教 会决裂,宣布英国教会 脱离罗马教廷。
3.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C
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兴起于 哪两个国家?
意大利、德意志
形式: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主体: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 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 德 加尔 文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新教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派别 路德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简化仪式 教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 神甫娶妻 唯一根据是《圣经》 蔑视权威 加尔 ①《圣经》权威至高 简化仪式 文教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选举神职 救,即先定论 生活节俭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神 职人员须效忠英王③ 信仰得救,《圣经》为 惟一标准
(1)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瓦解 其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
(2)新教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 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尼德兰革命); (3)新教的民主化色彩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推动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概阅
时间:16世纪 地点: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领域:宗教和政治。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利奥十世兜售赎罪劵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开始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将一份辩 论提纲按照神学辩论的惯例张贴在德国维 滕堡教堂大门上,名为 《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 论》(即《九十五条论 纲》),这是新教的宗 教改革运动之始。这一 天被新教国家定为“改 革节”。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课程标准】: 1、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情况、实质及 历史作用
基督教
罗马帝国国教
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 公元4世纪后期
公元11世纪分裂
天主教 东正教
原罪: 指人类生而俱来的、 洗脱不掉的“罪行”,是始祖犯罪 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 本罪: 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3.改革的结果: ①伊丽莎白一世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 果,英国基督教成为了英国国教;
②英国国教教会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 的工具。
【 三
宗教改革的实质与影响 】
(一)宗教改革的主要派别和实质: 主要派别: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教派
实质: 在宗教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 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和 政治运动。
【 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 展, 重商主义的流行
生产方式变化: 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受封建制与教会的阻碍
阶级结构变化: 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受封建主与教会的盘剥
【 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 重商主义的流行 2、政治因素:西欧民族国家兴起,封建君 主要求摆脱教会、加强集权
(二)宗教改革的扩展 ----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
1509年生于法国,八岁 时,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运 动开始。 加尔文曾是天主教徒, 青年时期改信新教。为了免 受迫害,他离开巴黎,定居 在瑞士。1530年,他发表了 《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 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 鸣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