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买东西的学问 第2课时 教案
第4课 买东西的学问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是一个以平时生活中购买商品为切入点,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选购商品的同时培养其消费意识的课程。
本节课采用了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探究有哪些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等问题,引发学生对于消费和购买行为的思考,培养其独立、理性及审慎地进行消费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掌握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
(2)了解购买商品与品质、价格、服务等因素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理性、审慎的消费意识。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消费节俭意识,让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对于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敏感度,提高其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引入:老师出示几个购买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些商品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有哪些品质、价格等方面的不同点。
(2)探究有哪些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介绍品质、价格、服务、广告等因素可能对于购买决策产生的影响,并让学生回答这些因素在他们进行消费时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购买决策。
(3)如何正确地选择商品:老师分别介绍了选择商品的四个步骤:明确需求,比较商品,查看质量,考虑价格。
并根据“4S原则”(Safety安全、Satisfactory满意、Savings节约、Service服务)对于如何正确地选择商品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讲解。
(4)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2. 教学步骤(1)引入(5min):出示几张购买商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图片分析,了解商品品质、价格、用途等方面的不同点。
(2)探究有哪些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10min):通过讨论、课件展示,了解品质、价格、服务、广告等因素对于购买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4《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买东西的学问》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买东西的学问》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首先,我发现在课堂导入部分,我提出的问题和悬念并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未来,我可能需要寻找更多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或者通过一些互动的小游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虽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知识点,但有些学生还是显得有些迷茫。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商品的优劣判断和价格计算还不太理解。下次,我可能会通过一些模拟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6. 分组安排: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和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7. 教学指南: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指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时间安排等。此外,准备教学评价方案,以便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8. 备课笔记:教师提前备课,做好详细的备课笔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策略等。确保对教学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以便在课堂上顺利进行教学活动。
在知识方面,学生对于购物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商品的优劣判断、价格比较等细节问题可能还不够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但在表达自己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购物时必备的常识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质量、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如何正确地计算找零,以及购物时的一些礼仪和注意事项。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理财,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购物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会比较商品的价格、不会计算找零、缺乏消费观念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用途等方面的方法;学会正确计算找零;了解购物时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高理财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用途等方面的方法;学会正确计算找零。
2.难点:在实际购物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比较商品、计算找零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授法:讲解购物技巧、消费观念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购物场景为例,引发学生对购物话题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知识讲解:讲解购物时如何比较商品、计算找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5.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 教案

出示课本35页的文文购物心得。
购物是门大学问,几个要点该记牢。
合格商品才能买,看清包装很重要。
商家要选信誉好,消费别忘留发票。
购物言行需文明,注意尊重和礼貌。
学会协商与投诉,维权意识不能少。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像文文这样自己权益被侵犯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有维权意识,要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小贴士
出示课本35页的“小贴士”,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小贴士”的内容,懂得消费者享用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的权利,如果商家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应该依法进行维权。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课本33页的题目,并引导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文明顾客,不仅要有文明的语言,还要有文明的行为,二者缺一不可。
(6)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购物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顾客,这不仅仅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
刘晓明的想法也有问题,他认为花钱买东西,别人就该为他服务,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4)你们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吗?为什么?
刘晓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尽管他花钱买东西,但是也应该遵守商店的规定。营业员是应该为他服务,但是不应该为他的无礼服务,不应该满足他的无理要求。
(5)看了刘晓明的购物经历,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文明的顾客呢?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完成课本33页下面的题目。
三、维权意识不能少
1、教师引导:文文同学跟妈妈一起去购物,购物结束了,可是文文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开心,她遇到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 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遵守购物时的行为规范,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购物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规避不良购物行为,文明购物。
难点:树立购物时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教学过程图片导入:购物时不文明的行为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购物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我们可以去实体店购买,也可以网上购买,消费者虽然是上帝,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出示任务:想一下,这些购物行为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应注意的文明购物行为。
教师总结:无论何种方式,我们都需要遵守文明的购物行为,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空间。
一、购物讲文明活动一:预设问题,层层讨论。
导语:购物,英文Shopping,台湾人取其近音俗称"血拼"。
对很多人来说,购物是一种休闲活动,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这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可是也有一些人在购物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
出示任务1:不文明的购物场景,小组讨论:“你在平时购物的时候遇到过类似的行为吗”,总结后由组长在班级分享。
教师总结:看来生活中真是不乏这种现象,刚才同学们举出了很多例子,比如插队,随意撕开超市商品包装、损坏商品时拒不承认等等。
出示任务2:当遇到这些不文明购物行为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教师总结: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根据情况明确自己的立场,同时应该劝诫当事人这种行为不对,或直接告知卖家处理。
在消费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卖家都需要遵守购物规则,买家也需要做到文明购物。
出示任务3:让我们一起看看刘晓明的故事,你觉得刘晓明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教师总结: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论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买家,有对商品的知情权。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买家有知情权,但也应该根据商品的情况,保证商品的完整。
根据课本中的实例,新商品确实不能随意打开包装,否则影响销售,而且买家刘晓明对营业员的态度不礼貌,没有做到文明消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4. 买东西的学问教学目标1.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3.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教学难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
1.播放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妈妈到子群超市买菜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边看边思考:这样的消费者文明吗?你觉得有哪些不文明的购物习惯?2.学生交流汇报。
3.揭示课题《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购物讲文明(一)看一看,说一说。
文文觉得下面买东西的习惯很不好。
这些行为你遇到过吗?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景?1.学生自行观察,并说说这些购物习惯好吗?如果不好,表现在哪些方面?2.思考: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这样的购物行为吗?3.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景?(如:明确表示不能试尝的商品,却悄悄地试尝;在不讲价专柜买商品时,为了讲价争得面红耳赤;把小件商品放在大商品里,逃避扫码付钱……4.看到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5.师小结。
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这既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读一读,辩一辩,写一写。
1.学生自由默读p33 案例。
2.辩论:你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吗?为什么?(1)将学生分为两方,一方是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另一方是不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
微信公众号:小学生拾遗(教学资料学习资料考试测试卷免费分享)微信号:mteacher_liu(2)学生就两种不同的观点开展辩论。
(3)老师根据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因为新的商品不能打开包装,作为消费者就不能强行打开,而且还非常不礼貌,不是一位文明顾客。
3.写一写: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文明顾客的语言:文明顾客的行为:(1)学生自由发挥。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买东西的学问 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讨论:请你阅读课本第33页刘晓明购物的故事,并讨论以下问题:(1)你同意刘晓明的做法和观点吗?为什么?(2)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文明购物呢?9、文明购物我能行:请你结合自己购物的烦恼和商家的一些烦恼,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顾客?(语言和行为)10、视频总结:文明购物懂礼貌11、出主意:采购终于结束了,雯雯看上去有点不开心。
请你阅读课本第34页,看看她遇到了什么事情。
想一想,如果你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做呢?12、如果这样做:你认为这两种做法可取吗?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课本第34页)13、提示: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4、法律小讲堂: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不受侵害的权利,商家无权搜查顾客的身体或背包。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弥补损失、赔礼道歉等。
15、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做:16、思考:如果商家坚持要搜包、坚决不肯退换商品,我们可以怎么做?17、小提示:✧购物时遇到矛盾和问题,如果与商家、厂商协商未果,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管理部门投诉,甚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1231518、购物心得歌。
19、购物大讨论:在日常的购物中,你还有哪些维权方面的困扰吗?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吧!行为的危害。
并鼓励学生文明购物,争当文明顾客。
通过课本的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商家侵权行为,并学会解决这两种问题,维护好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再讨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其他侵犯行为的处理方式。
课堂小结购物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有的行为之一,文明购物,争当文明顾客很总结提升重要,学会维权,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重要。
板书。
4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 教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4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课程目标1.了解电商平台的购物流程和安全问题。
2.掌握购物时的一些实用技巧。
3.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和意识。
二、课程内容1.电商平台的购物流程介绍。
2.购物前须知的注意事项。
3.购物时的一些实用技巧。
4.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和意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放映一些和课程相关的视频,或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们的购物习惯,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
2. 电商平台的购物流程介绍(20分钟)2.1 选择商品在网上购物前,需要先登陆相应的电商平台,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
学生应该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而不是为了追求流行跟风购买一些没必要的商品。
2.2 查看商品信息在选择商品的同时,需要查看商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价格、品牌、产地、参数、促销活动等。
学生需要仔细查看并比较不同商品的信息,做出最优的购买决策。
2.3 下单购买下单购买前,需要确认商品信息、收货地址、付款方式等,同时需要注意价格、运费、发货时间等。
学生应该确保自己选择的商品与购物车中商品数量、金额等无误后再进行下单。
2.4 付款付款前需要确认订单信息无误,并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付款方式,同时注意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的安全。
2.5 签收商品收到商品后,需要仔细检查商品是否完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
如果有问题需要及时联系客服处理。
学生应该在收到商品后及时签收,并且开箱验货,确保商品的权益。
3. 购物前须知的注意事项(15分钟)3.1 避免在公共网络下进行支付操作在公共网络如咖啡店、机场等,进行付款操作时,容易被网络劫持,导致账户和密码泄露,所以尽量避免在公共Wi-Fi网络下进行付款操作。
3.2 确认商家的资质信息进行网购时需要注意商家的资质信息,特别是经营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等是否齐全,并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消费权益。
3.3 选择知名平台建议在购物时选择知名电商平台,并且要信息完备、售后服务周到、信誉良好的家电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4. 买东西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
3.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教学难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妈妈到子群超市买菜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边看边思考:这样的消费者文明吗?你觉得有哪些不文明的购物习惯?
2.学生交流汇报。
3.揭示课题《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购物讲文明
(一)看一看,说一说。
文文觉得下面买东西的习惯很不好。
这些行为你遇到过吗?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景?
1.学生自行观察,并说说这些购物习惯好吗?如果不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思考: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这样的购物行为吗?
3.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景?
(如:明确表示不能试尝的商品,却悄悄地试尝;在不讲价专柜买商品时,为了讲价争得面红耳赤;把小件商品放在大商品里,逃避扫码付钱……
4.看到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
5.师小结。
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这既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读一读,辩一辩,写一写。
1.学生自由默读p33 案例。
2.辩论:你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吗?为什么?
(1)将学生分为两方,一方是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另一方是不同意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
(2)学生就两种不同的观点开展辩论。
(3)老师根据学生的辩论进行总结:刘晓明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因为新的商品不能打开包装,作为消费者就不能强行打开,而且还非常不礼貌,不是一位文明顾客。
3.写一写: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
文明顾客的语言:
文明顾客的行为:
(1)学生自由发挥。
(2)全班交流展示。
活动二:维权意识不能少
(一)出主意。
1.学生自由默读p34例子。
边读边思考:采购终于结束了,文文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开心。
他遇到了什么事情呢?如果你遇到这些事情该怎么做?
(1)自由默读。
(2)汇报交流。
2.辨一辨:
(1)看看同学们都给文文出了些什么主意:一是算了算了,给他们看看口袋和书包也没什么,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二是你应该把这些坏了的彩笔狠狠地扔到结账台上,和他们吵,是他们售卖劣质商品。
不要怕,我陪你去!
(2)辩一辩:同学们出的主意可取吗?
(3)师小结:同学们给文文出的主意都是不可取的。
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但要通过正常的渠道。
3.出主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4.“小贴士”。
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不受侵害的权利,商家无权搜查顾客的身体或背包。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弥补损失、赔礼道歉等。
(二)写一写:总结购物心得。
1.你说说你购物有什么心得。
2.文文把购物心得写了下来,请大家读一读。
购物是门大学问,几个要点该记牢。
合格商品才能买,看清包装很重要。
商家要选信誉好,消费别忘留发票。
购物言行须文明,注意尊重和礼貌。
学会协商与投诉,维权意识不能少。
(三)知识窗。
1.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2.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 12315
三、课堂总结。
购物的学问很多,我们要掌握购物的技巧,也要在购物时讲文明。
同时,要保留购物证据,如果商家有侵权行为或者商品有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正当行为维护自身权利。
四、作业延伸
找一找你身边的不文明的购物行为,并对有这样行为的人进行劝诫。
板书设计
4 买东西的学问
购物讲文明维权意识不能少
教学反思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 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的消费者。
这既是必要的(),也是()的基本要求。
2. 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有(),维护自身()。
3. 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
二、判断。
1.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
2.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
我是顾客,我的一切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
3.买水果时,为了证明水果是否是烂的,可以随便乱捏水果。
()
4.买东西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商品的质量,可以把产品包装打开仔细观察。
()
5.做文明的消费者,不但要语言文明,行为也要文明。
()
6.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7.为了证明没有私自携带商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搜身。
()
8.如果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商家更换或退货。
()
9. 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12315 。
()
三、如何做一个文明顾客?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 我们在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这既是必要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2. 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 12315 )
二、判断。
1.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
(√)
2.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
我是顾客,我的一切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
(X )
3.买水果时,为了证明水果是否是烂的,可以随便乱捏水果。
(X )
4.买东西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商品的质量,可以把产品包装打开仔细观察。
(X )
5.做文明的消费者,不但要语言文明,行为也要文明。
(√)
6.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有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7.为了证明没有私自携带商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搜身。
(X )
8.如果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商家更换或退货。
(√)
9. 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是12315 。
(√)
三、如何做一个文明顾客?
答:做一个文明顾客首先要做到语言文明,比如:“阿姨,请帮我拿一下这个文具盒吧!”、“阿姨,麻烦您把那支笔给我看一下。
”、“谢谢您,阿姨!”、“对不起,我不是很喜欢这个颜色,我再看看。
”其次是要做到行为文明,比如:看过又不需要的商品放回原处、想看的物品做到轻拿轻放、不随便乱捏水果、不随便乱拆商品包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