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蚯蚓 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蚯蚓运动实验报告答案(3篇)

蚯蚓运动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

2. 探究蚯蚓运动的影响因素。

3. 分析蚯蚓运动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蚯蚓:选用健康的蚯蚓,大小适中。

2. 实验器材:实验箱、镊子、计时器、水、土壤、温度计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将实验箱放置在通风、光线适宜的地方,温度控制在20℃左右。

2. 准备实验材料:将土壤过筛,去除杂质,加入适量的水,使土壤湿度适中。

3. 将蚯蚓放入实验箱中,让其适应环境。

4. 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记录运动时间、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

5. 分别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实验:(1)改变土壤湿度:将土壤湿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2)改变土壤温度:将土壤温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3)改变土壤酸碱度:将土壤酸碱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进行实验。

6. 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湿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湿度适中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湿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2. 土壤温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温度在20℃左右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温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3. 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酸碱度在pH 6.5左右时,蚯蚓运动速度最快,运动时间最长;当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时,蚯蚓运动速度明显降低,运动时间缩短。

这说明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1. 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实现。

2. 蚯蚓的运动受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酸碱度对蚯蚓运动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蚯蚓运动的研究,使我们了解了蚯蚓的运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三年级动物的一生单元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动物的一生单元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动物的一生单元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生长过程
实验目的:观察蚯蚓生长的过程,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实验材料:蚯蚓、玻璃容器、泥土、萝卜碎末等。

实验步骤:
1、准备玻璃容器并加入泥土。

2、观察蚯蚓并选择大小合适的蚯蚓放入容器中。

3、在蚯蚓生活的土中添加适量的水并搅拌,以提供蚯蚓生存所需的湿度和氧气。

4、在玻璃容器中加入萝卜碎末,以提供蚯蚓食物。

5、在观察过程中,要留意蚯蚓的生长变化,如体长、体重、喜欢的食物等。

实验结果: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观察,蚯蚓的体长和体重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说明蚯蚓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在萝卜碎末变化的过程中,也能看到蚯蚓喜欢吃某些食物,表现出不同的好恶。

实验结论:
蚯蚓是一种能自我调节体内水分的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同时也需要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

在观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蚯蚓能够劈开泥土,这也是它们生活中的重要能力。

蚯蚓实验报告单

蚯蚓实验报告单

蚯蚓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探究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和活动能力。

实验材料:
1.蚯蚓10只。

2.水、沙子、泥土、纸张等材料。

实验步骤:
1.将蚯蚓放在一块潮湿的纸巾上,使其适应环境。

2.分别将蚯蚓放在水、沙子、泥土等不同环境中,观察其反应和活动能力。

3.记录每只蚯蚓的移动距离、时间和反应速度等数据。

4.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1.在水环境中,蚯蚓表现活跃,反应灵敏,移动距离较短。

2.在沙子环境中,蚯蚓表现迟钝,反应缓慢,移动距离较长。

3.在泥土环境中,蚯蚓表现舒适,反应速度中等,移动距离适中。

结论:
蚯蚓对不同环境有不同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环境对蚯蚓的刺激较大,所以蚯蚓活动较为剧烈,但也更易受
到伤害;沙子环境下,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反映自身能力受到
压制;泥土环境下,对蚯蚓而言最为舒适,活动能力表现也最为
中庸。

综上所述,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应得到重视。

评估:
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和分析都比较准确,但是实验规模有限,样本容量偏小,因此结论的普遍适用性还需在进一步实验中探究。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察。
2.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作比较。
实验
现象

记录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蚯蚓的身体背面呈色、腹面呈色、呈形,由许多相似的形的体节组成。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端,另一端为端。在前端有一个分节明显的。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节。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实验结论
1.蚯蚓生活在环境中。
2.蚯蚓体的运动器官是。蚯蚓适应在的表面移动。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有,有利于保持体表。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感觉是的,并用放大镜观察,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
2.观察蚯蚓的运动。
(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端固定,身体(前、后)端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端固定,身体的(前、后)端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生物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成绩
实验名称
观察蚯蚓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实验器材
及药品
活蚯蚓,镊子,玻璃板,糙纸,湿润的棉球
实验
内容

步骤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蚯蚓体表的触觉。

观察蚯蚓再生实验报告(3篇)

观察蚯蚓再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蚯蚓,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蚯蚓的再生能力是它们适应环境、繁衍生息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探讨蚯蚓再生能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了解蚯蚓再生能力的范围和特点。

2. 分析不同剪切部位、不同体节数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

3. 探讨影响蚯蚓再生能力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蚯蚓(品种:大平2号)、剪刀、培养皿、土壤、湿度计、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量筒、秒表等。

四、实验方法1. 蚯蚓剪切:将新鲜蚯蚓用剪刀按照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三种不同的体节段进行剪切。

2. 培养条件:将剪切后的蚯蚓分别放入培养皿中,放入适量土壤,保持土壤湿度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3~24℃。

3.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蚯蚓的再生情况,记录再生时间、再生长度、存活率等数据。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剪切部位、不同体节数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再生现象:观察发现,蚯蚓具有再生能力,剪切部位不同,再生能力存在差异。

头部再生能力最差,中间体段次之,尾部再生能力最强。

2. 不同剪切部位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蚯蚓头部再生能力最差,中间体段次之,尾部再生能力最强。

这可能是因为蚯蚓的再生能力与其组织结构、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

3. 不同体节数对蚯蚓再生能力的影响:观察发现,随着剪切后蚯蚓体节数的增加,蚯蚓的再生能力逐渐增强。

这可能是因为蚯蚓的再生能力与其体内营养物质、能量代谢等因素有关。

4. 影响蚯蚓再生能力的因素:影响蚯蚓再生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剪切部位:蚯蚓不同部位的再生能力存在差异,这与蚯蚓的组织结构、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

(2)体节数:随着体节数的增加,蚯蚓的再生能力逐渐增强,这与蚯蚓的体内营养物质、能量代谢等因素有关。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活动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蚯蚓、土壤、沙土、水、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1、将蚯蚓分别放置于装满土壤、沙土和混合土的透明试管内,每组各3只蚯蚓。

2、观察蚯蚓的行为、活动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3、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蚯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实验结果:
1、在土壤中的蚯蚓,最活跃和健康,能够挖掘地道,适应性最强。

2、在沙土中的蚯蚓,行动迟缓,生活活力下降,但仍能维持生命活动,适应性较弱。

3、在混合土中的蚯蚓,生命活动正常,但观察时发现呼吸困难,适应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

结论:
蚯蚓的适应能力与生活环境的习性相关,土壤结构对蚯蚓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适应能力与土壤结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蚯蚓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加强实验前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操作细节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无。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蚯蚓的观察,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方式、生活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加深对环节动物特征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蚯蚓若干条。

2、实验器具:放大镜、镊子、培养皿、湿纸巾、土壤、水。

三、实验过程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用镊子轻轻将蚯蚓放在湿润的培养皿中,在放大镜下观察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可以看到蚯蚓身体前端有一个较粗的环带,颜色较浅。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觉湿润且有黏液,这有助于它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2、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将蚯蚓放在湿润的纸巾上,观察它的运动。

发现蚯蚓的肌肉收缩和舒张,使身体蠕动前行。

注意到蚯蚓在运动时,身体的前段先固定,然后后端拉伸,如此交替进行。

3、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用镊子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前端,发现蚯蚓会迅速收缩身体。

用强光照射蚯蚓,它会往阴暗的地方爬行。

4、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在培养皿中放入一层湿润的土壤,将蚯蚓放入其中。

观察到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留下一些弯曲的通道。

保持土壤的湿润,发现蚯蚓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较为活跃。

四、实验结果1、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明显,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

2、蚯蚓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蠕动。

3、蚯蚓对刺激有明显的反应,能躲避不利的环境因素。

4、蚯蚓适应在湿润、阴暗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中生活。

五、实验分析1、蚯蚓的身体分节使得它的运动更加灵活,每个体节都能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蠕动。

2、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减少在土壤中爬行时的摩擦力,同时也能保持体表湿润,利于呼吸。

3、环带可能与蚯蚓的生殖有关,是其重要的生理特征之一。

4、蚯蚓对刺激的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5、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于土壤的通气、保水和肥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六、实验思考1、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物质循环。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2、蚯蚓的运动方式与其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是如何进化而来的?3、能否通过对蚯蚓的研究,开发出一些在工程或医疗领域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或材料?七、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对蚯蚓的观察实验,我们对蚯蚓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对蚯蚓做实验报告

对蚯蚓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基本生物学特征;2. 探究蚯蚓对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3. 观察蚯蚓在环境变化下的生理反应。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蚯蚓若干;2. 实验器材:培养皿、剪刀、尺子、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湿度计、食物(如:树叶、水果、蔬菜等);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碘液、酒精等。

三、实验方法1. 蚯蚓基本生物学特征观察(1)将蚯蚓置于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其外观特征,记录蚯蚓的颜色、体型、体节等;(2)用尺子测量蚯蚓的体长、体宽;(3)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记录其运动速度、方向等。

2. 蚯蚓对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探究(1)将蚯蚓分成若干组,分别喂食树叶、水果、蔬菜等食物;(2)观察并记录蚯蚓的摄食量、消化时间、消化产物等;(3)对消化产物进行观察,记录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蚯蚓在环境变化下的生理反应观察(1)将蚯蚓置于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观察其生理反应;(2)记录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速度、呼吸频率等指标;(3)对蚯蚓的生理反应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基本生物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蚯蚓为环节动物,体长一般为10-20厘米,体宽约0.5-1毫米,体节明显,呈环状排列。

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配合完成。

2. 蚯蚓对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实验结果显示,蚯蚓对树叶、水果、蔬菜等食物均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

其中,树叶的消化速度较快,消化产物呈黑色,质地较硬;水果的消化速度较慢,消化产物呈红色,质地较软;蔬菜的消化速度适中,消化产物呈绿色,质地较脆。

3. 蚯蚓在环境变化下的生理反应实验结果显示,蚯蚓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其生理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在适宜的温度(20-25℃)和湿度(70%-80%)条件下,蚯蚓的运动速度较快,呼吸频率适中;在高温(30℃以上)或低温(10℃以下)条件下,蚯蚓的运动速度减慢,呼吸频率降低;在干燥或潮湿环境下,蚯蚓的生理反应较弱,可能出现死亡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学生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班2019年9月日
实验名称
运动
材料用具
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
方法步骤
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外形,想一想,怎样区别它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注意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环带共有多少节。
实验结论
1、蚯蚓的身体呈,有许多相似的构成。
2、蚯蚓的运动依靠体壁中发达的和腹面的。
3、蚯蚓的体壁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湿润。
小组成员
组长:组员:
成绩等次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的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和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二、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七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三、用手触摸蚯蚓,能不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粘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