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道德性 PPT
合集下载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PPT精品课件

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法律
社
纪律
会
规 范
道德
宗教
特殊社会规范 一般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区别
内容
表现形式不同
实现方式不同
调整对象和范围 不同
道德Biblioteka 法律存在于认识和舆 论中,不成文。 比较概括、笼统。
依靠社会舆论和 教育的力量,依 靠人们的觉悟。
涉及人们的一切行 为,包括思想、言 语、行为动机
用严格的文字表 述。比较明确、 严格、具体。
法律能使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从而有利于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讨论二:
你觉得仅靠条例的出台能解决“啃老”现象吗?为什么?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 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母亲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小英 成家后,母亲又拖着病体为她操持家务,照看孙子。孙子 长大后先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累赘,给点生 活费让母亲单过,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村里乡亲纷纷谴 责小英,在群众谴责声中小英受到了良心的拷问,从此善 待母亲。
• 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现代旅游 的特点和旅游发展的一大动力
三、旅游活动的作用
1、满足人类需求
(1)补偿性消费 (2)发展性消费 (3)娱乐、消遣 • 比较不同身分人群的主要旅游需求
如:工作人员、学生、退休人员
2、促进经济发展
• 增加外汇收入 • 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 扩大就业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841
1950
年份
2.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 A.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亿8
7
《法律的道德性》课件

促进公平正义
规则公平
法律制定公平的规则,确 保每个人在相同的条件下 受到相同的对待,避免偏 见和不公。
司法公正
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法 律确保每个人在法律纠纷 中得到公正的审判,不受 不正当的影响或干预。
权利保障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 ,防止强势群体的欺压和 剥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 正义。
05
CATALOGUE
法律与道德在实践中是互动的,一方面,法律可以通过规定 权利和义务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道德则可 以强化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遵守,促进法律的实施和执行。
02
CATALOGUE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 规范。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 民权利的重要工具,具有普遍 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法律道德性的实现途径
提高立法者的道德素质
立法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 职业操守,以确保所制定的法律
符合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立法者应具备广泛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正意识,以确保所制定的法
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立法者应具备深厚的法律素养和 专业知识,以确保所制定的法律
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
加强司法独立性
法律通常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 级。
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 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
范。
道德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 观念,强调个体对他人、社会和
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 传统习惯等非强制性手段来发挥
作用。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加强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法律活动和社会事务,提高公民对法律和道德 的认识和理解。
(2024年)思想道德与法律PPT模板

习惯是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对法律有一定的影响。但习惯 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其效力范围也有限。在法律与习惯发生冲突时,应 以法律规定为准。
10
03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024/3/26
11
思想道德对法律的影响
1 2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这 些原则反映了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为法律提供 了正当性基础。
0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则是法律的基础。
2024/3/26
02 03
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规范对法律有一定的影响,但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法律具有普遍 性、强制性和国家意志性,而宗教规范则具有信仰性、自律性和相对性 。
法律与习惯的关系
思想道德是指人们在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
养和表现。
它包括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情 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
。
思想道德的内涵包括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等多个方面。
2024/3/26
4
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 要标志,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和发展。
法律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未来的法律制定和执行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体现社会进步的要求 。
2024/3/26
思想道德教育将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思想道德教育将更加重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 德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6
《法律的道德性》课件

《法律的道德性》PPT课 件
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法律的道德性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共 性和区别。剖析法律和道德的目的、价值和互动关系。
什么是“法律的道德性”?
法律的道德性指的是法律制度中体现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是法律在保障公正与正义的同时,秉持人 类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原则。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公共利益
法律制定和执行以维护社 会公众的利益和福祉。
法律和道德的互动关系
法律与道德通过监督和约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它们是一体两面,共同推 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
维护公德
道德规范个体的行为举止,促进社会和谐与互助。
3
塑造个人
道德参与者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法律中的道德准则
公正
诚信
法律要求公正判决和平等对待, 遵循道德上的平等原则。
法律界定了一系列诚信行为, 如不作虚假陈述和诈骗。
责任
法律规定了个人和组织对其行 为后果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对道德的引导作用
互为依赖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不完全一致
法律可以规范一些道德层面的行为,但并非所有道德规范都能成为法律。
相互影响
法律可塑造道德观念,道德也能对法律产生影响和塑造。
法律和道德的共性和区别
1
共性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规范体系。
2
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而道德是个人内心的自律和判断。
1
强制力
法律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定,强制人们
正反馈
2
按照规定的道德准则行事。
法律的制裁和奖励机制,塑造了道德
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法律的道德性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共 性和区别。剖析法律和道德的目的、价值和互动关系。
什么是“法律的道德性”?
法律的道德性指的是法律制度中体现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是法律在保障公正与正义的同时,秉持人 类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原则。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公共利益
法律制定和执行以维护社 会公众的利益和福祉。
法律和道德的互动关系
法律与道德通过监督和约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它们是一体两面,共同推 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
维护公德
道德规范个体的行为举止,促进社会和谐与互助。
3
塑造个人
道德参与者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法律中的道德准则
公正
诚信
法律要求公正判决和平等对待, 遵循道德上的平等原则。
法律界定了一系列诚信行为, 如不作虚假陈述和诈骗。
责任
法律规定了个人和组织对其行 为后果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对道德的引导作用
互为依赖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不完全一致
法律可以规范一些道德层面的行为,但并非所有道德规范都能成为法律。
相互影响
法律可塑造道德观念,道德也能对法律产生影响和塑造。
法律和道德的共性和区别
1
共性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规范体系。
2
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而道德是个人内心的自律和判断。
1
强制力
法律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定,强制人们
正反馈
2
按照规定的道德准则行事。
法律的制裁和奖励机制,塑造了道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PPT模板

封建制法律
Click here to edit the content you want to recommend that you use the
资本主义法律
Click here to edit the content you want to recommend that you use the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
3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案例导入——青岛考生诉教育部案
Click here to edit the content you want to recommend that you use the
2001年8月22日,山东青岛三名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代理律师向最高人民 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状,起诉教育部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人类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法律的产生
Click here to edit the content you want to recommend that you use the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 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 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 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行政 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 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 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 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Click here to edit the content you want to recommend that you use the
道德与法制PPT课件

东黑老大聂磊在胶州法院
受审。
6
We must combat the corruption
• 青岛警方10月21日发布的通报,经一 年多深入调查和缜密侦查,以聂磊为 首的重大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终 被摧毁。随着盘踞青岛多年的这颗 “毒瘤”被铲除,其复杂的利益关系 网逐步呈现,长期为其充当“保护伞” 的公安干警逐一落马。他们中有刑警、 特警、看守所民警,甚至有曾经的 “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
2月 7日14时10分,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一辆违法超载农用摩托车 发生侧翻造成10人死亡
3月11日0时0分,新疆喀什地区一辆大客车坠入山下造成16人死亡
6月 4日15时左右,广东省长深高速惠河段发生追尾交通事故,造成 11人死亡,21人受伤。
7月22日凌晨4点,京珠高速信阳明港附近一辆大客车发生燃烧,41人 死亡。
•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
(四)保质期
•
(五)产品标准代号
•
(六)贮存条件
•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
•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
事项。
•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18 签还
• 据悉,合肥公安部门已经介入处理此事,陶某目前仍被 关在合肥某看守所。
8
9
10
青春期的情感如火焰 处理不好可能伤人
!!!
11
食品安全 Food Safe
12
13
14
2020/1/7
15
How can make the food more healthy?
法律的道德性 PPT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批判,富勒提出自己的法律的观点 ,即:法律是是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
❖ 文章通过对四种质疑的解答,富勒对其法律的概 念做了如下说明:
❖ 第一,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可能而且的确不完全 存在着。
❖ 第二,法律允许存在两套规则规制同一群人。 ❖ 第三,法律允许无数套系统并存的局面出现。 ❖ 第四,法律与道德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法律
✓ 第六,在法律的道德性与制度设计的关系上,富 勒从对学校让某些学生留级的做法的处理的例子 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公正与效率之间的两难与衡 平。
✓ 第七,实质性自然法的核心原则存在与这样的一 项命令之中: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 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 所想。
五、对批评者的回应
富勒认为,立法者与守法者之间的相对稳 定的互惠预期正是运转正常的法律秩序这一 概念本身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在考察合法 性的八个原则的时候,“官方行动与公开规 则之间的一致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富勒认为,法治的精髓在于,在对公民采 取行动的时候政府将忠实地适用规则,这些 规则是作为公民应当遵循、并且对他的权利 和义务有决定作用的规则而事先公布的。
义务的道德
二、法律使道德成为可能
在这一章中富勒首先讲述的是一个造法的寓 言故事。一个叫做雷克斯的人登上的皇位,开 始了他的造法过程。我们将其概括如下:
通过寓言中雷克斯的这八次改革,富勒提出其著名的法 制八原则,或说法律的内在道德。
通过上文的分析,富勒得出结论:法律是一种“实践的 艺术”。在这里,他提到合法性原则的实践运用,包括:
法律的道德性
朗·富勒(1902—1978年)
1926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72年退休于 哈佛大学,一个任教46年。被誉为20世纪美国资产 阶级非神学新自然法学派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 文章通过对四种质疑的解答,富勒对其法律的概 念做了如下说明:
❖ 第一,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可能而且的确不完全 存在着。
❖ 第二,法律允许存在两套规则规制同一群人。 ❖ 第三,法律允许无数套系统并存的局面出现。 ❖ 第四,法律与道德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法律
✓ 第六,在法律的道德性与制度设计的关系上,富 勒从对学校让某些学生留级的做法的处理的例子 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公正与效率之间的两难与衡 平。
✓ 第七,实质性自然法的核心原则存在与这样的一 项命令之中: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 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 所想。
五、对批评者的回应
富勒认为,立法者与守法者之间的相对稳 定的互惠预期正是运转正常的法律秩序这一 概念本身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在考察合法 性的八个原则的时候,“官方行动与公开规 则之间的一致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富勒认为,法治的精髓在于,在对公民采 取行动的时候政府将忠实地适用规则,这些 规则是作为公民应当遵循、并且对他的权利 和义务有决定作用的规则而事先公布的。
义务的道德
二、法律使道德成为可能
在这一章中富勒首先讲述的是一个造法的寓 言故事。一个叫做雷克斯的人登上的皇位,开 始了他的造法过程。我们将其概括如下:
通过寓言中雷克斯的这八次改革,富勒提出其著名的法 制八原则,或说法律的内在道德。
通过上文的分析,富勒得出结论:法律是一种“实践的 艺术”。在这里,他提到合法性原则的实践运用,包括:
法律的道德性
朗·富勒(1902—1978年)
1926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72年退休于 哈佛大学,一个任教46年。被誉为20世纪美国资产 阶级非神学新自然法学派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PPT教学课件

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法律
社
纪律
会
规 范
道德
宗教
特殊社会规范 一般社会规范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区别
内容
表现形式不同
实现方式不同
调整对象和范围 不同
道德
法律
存在于认识和舆 论中,不成文。 比较概括、笼统。
依靠社会舆论和 教育的力量,依 靠人们的觉悟。
涉及人们的一切行 为,包括思想、言 语、行为动机
用严格的文字表 述。比较明确、 严格、具体。
3、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 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说明法 律和道A德 ( ) A、密不可分 B、完全等同 C、完全不同 D.完全违背
杜甫诗三首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人 们时常把李白和杜甫并称,一为 诗仙,一为诗圣。二人形成了不 同的风格,请问李白诗歌的风格 是怎样的呢?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补充着 法律的不足。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依
社 会
互相配合
法 治
主 义
互相促进
国
法 律
互相补充
社 会
以
主德
义治
道 德
国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内 涵: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2、根本目的 ——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 “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法律”一词的用法的限制——不应该把立法机 构的任何官方行为都冠之以法律之名;
(二)违反法律之道德性的累加效应;
(三)法律不仅仅是将共同体中广泛分享的对错观念明确 表达出来,否则会消解“制定法必须被公布并且必须得到明 确表述”的重要性,而且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将不再重要;
(四)法治八原则作为一个整体得到严格适用的程度、以 及它们之间的优先性排序都取决于所涉及的是哪一个法律部 门以及何种法律规则;
• 他认为,批评者不接受其法律的内在道德 的原因基于两项假定:
• 其一,站在道德的角度来看,法律的存在 与否是一个不值得关心的问题。
• 其二,法律不应当被看成是公民与政府之 间的目的取向互动的产物,而是一种发自 于政府而强加于公民的单向权威投射。
• 通过对这两个观点的驳斥,富勒明确了自 己关于法律的观点,即法律是公民与政府 之间的目的取向互动的产物。
富勒认为,立法者与守法者之间的相对稳 定的互惠预期正是运转正常的法律秩序这一 概念本身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在考察合法 性的八个原则的时候,“官方行动与公开规 则之间的一致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法治
实质性的法治(善法、良法) 程序性的法治(形式正义)——富勒
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
愿望的道德 道
德 义务的道德 ≈ 法
外在道德
律
法律的道德性
内在道德 “程序自然法”
目录
• 一 两种道德 • 二 道德使法律成为可能 • 三 法律的概念 • 四 法律的实体目标
• 五 对批评者的回应
一、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含义
愿望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 发点;【边际效用经济学】
义务的道德则是从道德的最低点出发。 它不会因人们没有抓住充分实现其潜能的机会而 责备他们。相反,它会因为人们未能遵从社会生活的
基本要求而责备他们。它的表达方式是“你不 得……”,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你应当……”
【交换经济学】
例子:两种道德对“深度游戏”(deep play)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的全部财产由1000元构成,而他将其中
的500元投入到一场所谓的公平赌博中去。 义务的道德的评价:谴责。 愿望的道德的评价:轻蔑。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愿望的道德
指针
如果义务的道德向上伸展出 它的恰当领域,强制性义务 的铁腕就可能抑制试验、灵 感和自发性。
指针
指针
如果愿望的道德侵入义务的 领地,人们就会根据他们自 己的标准来权衡和限定他们 的义务,这必然导致混乱与 荒谬。
(五)要采用所采纳一位尽职尽责的立法者的视角来对待 这八个原则。
三、法律的概念
➢ 首先富勒批判了以霍姆斯为代表的“法律预测论”。 ➢ 接着,富勒批判以佛理德曼教授为代表的“公共秩序说” 。 ➢ 再接着,富勒又批判了人类学家霍贝尔的“法律武力说” (或者说暴力说)。 ➢ 富勒批判的第四种观点是“法律的权力等级体系说”。 ➢ 富勒批判的第五中观点是以戴雪为代表的“议会主权论” 。
✓ 第四,法律的道德性可以被说成是在一系列的伦 理问题上具有中立性。但它不能在关于人本身的 理解上保持中立。
✓ 第五,在法律的道德性于经济资源的分配问题上 富勒指出,对于经济管理以及经济资源分配中的 政府参与来说,审判是一项缺乏效率的工具。经 济分配的任务无法在法律的内在道德所设定的限 度内得到有效地履行。通过审判形式来完成这类 任务的尝试必定会导致无效率、虚伪、道德混乱 和挫折。
义务的道德
二、法律使道德成为可能
在这一章中富勒首先讲述的是一个造法的寓 言故事。一个叫做雷克斯的人登上的皇位,开 始了他的造法过程。我们将其概括如下:
通过寓言中雷克斯的这八次改革,富勒提出其著名的法 制八原则,或说法律的内在道德。
通过上文的分析,富勒得出结论:法律是一种“实践的 艺术”。在这里,他提到合法性原则的实践运用,包括:
✓ 第六,在法律的道德性与制度设计的关系上,富 勒从对学校让某些学生留级的做法的处理的例子 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公正与效率之间的两难与衡 平。
✓ 第七,实质性自然法的核心原则存在与这样的一 项命令之中: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 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 所想。
五、对批评者的回应
✓ 第一,法律的内在道德相对于实体目标,即外在 道德有中立性,即法律的内在道德并不关心法律 的实体目标,并且很愿意同等有效地服务于各种 不同的实体目标。
✓ 第二,法律的内在道德不是某种添附或强加到法 律的力量之上的某种东西,而是那种力量本身的 基本条件。
✓ 第三,一套被认真建构出来并得到尽责管理的法 律秩序的美德(virtue)在于它将自己赖以行动的规 则置于公众审视之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判断 其公正性。
的外在道德与内在道德之间的区分为分析法律于 道德的区别提供了分析的工具。
四、法律的实体目标
法律的外在道德即是指法律必须在内容上 体现道德的观念,它对应这法律的实体目标 ;
法律的内在道德即是其指出的法治八原则 ,它涉及的是法律的执行和解释的问题。从 内容上看,法治八原则不仅仅着眼于要求有 害的行为,而且还要求积极的行为,因此其 既包括愿望的道德,也包括义务的道德。
法律的道德性
朗·富勒(1902—1978年)
1926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72年退休于 哈佛大学,一个任教46年。被誉为20世纪美国资产 阶级非神学新自然法学派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富勒与霍姆斯、庞德、卢埃林四人并列被认为是 美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法学理论家。
著作背景:
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一书可以说是他与哈特 为代表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长期论战的产物,战后 新自然法学的复兴是其写作曲历史背景,法律与道德 的关系问题是其核心论题。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批判,富勒提出自己的法律的观点 ,即:法律是是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
❖ 文章通过对四种质疑的解答,富勒对其法律的概 念做了如下说明:
❖ 第一,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可能而且的确不完全 存在着。
❖ 第二,法律允许存在两套规则规制同一群人。 ❖ 第三,法律允许无数套系统并存的局面出现。 ❖ 第四,法律与道德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法律
(二)违反法律之道德性的累加效应;
(三)法律不仅仅是将共同体中广泛分享的对错观念明确 表达出来,否则会消解“制定法必须被公布并且必须得到明 确表述”的重要性,而且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将不再重要;
(四)法治八原则作为一个整体得到严格适用的程度、以 及它们之间的优先性排序都取决于所涉及的是哪一个法律部 门以及何种法律规则;
• 他认为,批评者不接受其法律的内在道德 的原因基于两项假定:
• 其一,站在道德的角度来看,法律的存在 与否是一个不值得关心的问题。
• 其二,法律不应当被看成是公民与政府之 间的目的取向互动的产物,而是一种发自 于政府而强加于公民的单向权威投射。
• 通过对这两个观点的驳斥,富勒明确了自 己关于法律的观点,即法律是公民与政府 之间的目的取向互动的产物。
富勒认为,立法者与守法者之间的相对稳 定的互惠预期正是运转正常的法律秩序这一 概念本身的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在考察合法 性的八个原则的时候,“官方行动与公开规 则之间的一致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法治
实质性的法治(善法、良法) 程序性的法治(形式正义)——富勒
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
愿望的道德 道
德 义务的道德 ≈ 法
外在道德
律
法律的道德性
内在道德 “程序自然法”
目录
• 一 两种道德 • 二 道德使法律成为可能 • 三 法律的概念 • 四 法律的实体目标
• 五 对批评者的回应
一、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含义
愿望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 发点;【边际效用经济学】
义务的道德则是从道德的最低点出发。 它不会因人们没有抓住充分实现其潜能的机会而 责备他们。相反,它会因为人们未能遵从社会生活的
基本要求而责备他们。它的表达方式是“你不 得……”,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你应当……”
【交换经济学】
例子:两种道德对“深度游戏”(deep play)的评价: 如果一个人的全部财产由1000元构成,而他将其中
的500元投入到一场所谓的公平赌博中去。 义务的道德的评价:谴责。 愿望的道德的评价:轻蔑。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愿望的道德
指针
如果义务的道德向上伸展出 它的恰当领域,强制性义务 的铁腕就可能抑制试验、灵 感和自发性。
指针
指针
如果愿望的道德侵入义务的 领地,人们就会根据他们自 己的标准来权衡和限定他们 的义务,这必然导致混乱与 荒谬。
(五)要采用所采纳一位尽职尽责的立法者的视角来对待 这八个原则。
三、法律的概念
➢ 首先富勒批判了以霍姆斯为代表的“法律预测论”。 ➢ 接着,富勒批判以佛理德曼教授为代表的“公共秩序说” 。 ➢ 再接着,富勒又批判了人类学家霍贝尔的“法律武力说” (或者说暴力说)。 ➢ 富勒批判的第四种观点是“法律的权力等级体系说”。 ➢ 富勒批判的第五中观点是以戴雪为代表的“议会主权论” 。
✓ 第四,法律的道德性可以被说成是在一系列的伦 理问题上具有中立性。但它不能在关于人本身的 理解上保持中立。
✓ 第五,在法律的道德性于经济资源的分配问题上 富勒指出,对于经济管理以及经济资源分配中的 政府参与来说,审判是一项缺乏效率的工具。经 济分配的任务无法在法律的内在道德所设定的限 度内得到有效地履行。通过审判形式来完成这类 任务的尝试必定会导致无效率、虚伪、道德混乱 和挫折。
义务的道德
二、法律使道德成为可能
在这一章中富勒首先讲述的是一个造法的寓 言故事。一个叫做雷克斯的人登上的皇位,开 始了他的造法过程。我们将其概括如下:
通过寓言中雷克斯的这八次改革,富勒提出其著名的法 制八原则,或说法律的内在道德。
通过上文的分析,富勒得出结论:法律是一种“实践的 艺术”。在这里,他提到合法性原则的实践运用,包括:
✓ 第六,在法律的道德性与制度设计的关系上,富 勒从对学校让某些学生留级的做法的处理的例子 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公正与效率之间的两难与衡 平。
✓ 第七,实质性自然法的核心原则存在与这样的一 项命令之中:开放、维持并保护交流渠道的完整 性,借此人们可以彼此表达人们的所见、所感、 所想。
五、对批评者的回应
✓ 第一,法律的内在道德相对于实体目标,即外在 道德有中立性,即法律的内在道德并不关心法律 的实体目标,并且很愿意同等有效地服务于各种 不同的实体目标。
✓ 第二,法律的内在道德不是某种添附或强加到法 律的力量之上的某种东西,而是那种力量本身的 基本条件。
✓ 第三,一套被认真建构出来并得到尽责管理的法 律秩序的美德(virtue)在于它将自己赖以行动的规 则置于公众审视之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判断 其公正性。
的外在道德与内在道德之间的区分为分析法律于 道德的区别提供了分析的工具。
四、法律的实体目标
法律的外在道德即是指法律必须在内容上 体现道德的观念,它对应这法律的实体目标 ;
法律的内在道德即是其指出的法治八原则 ,它涉及的是法律的执行和解释的问题。从 内容上看,法治八原则不仅仅着眼于要求有 害的行为,而且还要求积极的行为,因此其 既包括愿望的道德,也包括义务的道德。
法律的道德性
朗·富勒(1902—1978年)
1926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72年退休于 哈佛大学,一个任教46年。被誉为20世纪美国资产 阶级非神学新自然法学派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富勒与霍姆斯、庞德、卢埃林四人并列被认为是 美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法学理论家。
著作背景:
富勒的《法律的道德性》一书可以说是他与哈特 为代表的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长期论战的产物,战后 新自然法学的复兴是其写作曲历史背景,法律与道德 的关系问题是其核心论题。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批判,富勒提出自己的法律的观点 ,即:法律是是行为服从于规则之治的事业。
❖ 文章通过对四种质疑的解答,富勒对其法律的概 念做了如下说明:
❖ 第一,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可能而且的确不完全 存在着。
❖ 第二,法律允许存在两套规则规制同一群人。 ❖ 第三,法律允许无数套系统并存的局面出现。 ❖ 第四,法律与道德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