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如下: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作并广泛
流传的口头文学。
2.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
1.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谚语等。
3.民间谚语:包括民间谚语、歇后语等。
4.民间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5.民间戏曲:包括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价值:民间文学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
2.功能:民间文学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功能等。
四、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1.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记录、间接采集等。
2.整理原则:包括保持原貌、尊重群众创造、去粗取精等。
五、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传承
1.传播方式:包括口传、书面传播、现代传媒传播等。
2.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第五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节 我国民间小 戏概况
第三节 木偶戏与皮 影戏
第九章 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 编选、研究
01
第一节 历 史概况
02
第二节 搜 集整理民间 文学作品的 目的与任务
03
第三节 民 间文学搜集 整理的基本 原则
04
第四节 调 查搜集的具 体办法与文 化自觉
06
第六节 民 间文学的研 究工作
05
第五节 民 间文学作品 的编选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第 五版 》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艺术
小戏
作品
文学
搜集整理
曲艺
故事
民间文 学
内容
生活
人民
版
民间
特点
劳动人民
形式
传统
长诗
价值
目录
01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范 围和特性
02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三 大价值
03 第三章 民间故事
第五章 民间谚语、谜
拓展书目
第三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第五版后记
注释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第一节 民间谚语 第二节 民间谜语
第三节 歇后语 第四节 对联与诗钟
第六章 民间长诗
第一节 民间抒情长 诗
第二节 民间叙事长 诗
第三节 民间长诗的 艺术特色
第四节 汉族民间长 诗新发现
第七章 民间曲艺
第一节 我国曲 艺概况
第二节 我国主 要曲种简介
第八章 民间小戏
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 内容和艺术
05 语、歇后语、对联与 诗...
04 第四章 民间歌谣 06 第六章 民间长诗
民间文学的价值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旅游正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民间文学不仅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本身也蕴涵有丰富的价值。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旅游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赋予民间文学新的意义,使其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云南陆良爨文化为例,探讨民间文学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功能和价值。
第一部分前言介绍爨文化;第二部分具体阐述民间文学在陆良旅游业开发中的价值;最后总结陆良民间文学的发展前景。
二、陆良民间文学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价值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它以诗歌、传说、神话、戏剧、谚语、谜语等组成。
民间文学是一部口传的社会历史,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们可以民间文学中窥见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
民间文学曾经不是系统理论分析过的一门学科,它只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用来反映现实、表达意愿、抒发情感的口头语言,它具有朴素真实夸张离奇等特征,在陆良,民间文学就是老辈人说的“谱白话”、“款嘴”(聊天、讲故事的意思),那这样一些土得掉渣、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在经历了新时期的变革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体现的价值也更加深刻,下面将详细举例说明民间文学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起到怎样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爨文化作为陆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比如说具有陆良特色的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在陆良主要分布于龙海山区,关于他们的来历有一个洪水神话: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天君决意发洪水淹没道德败坏的人们。
奥玛和俄童姐弟俩良心好,天君派天神去凡间解救他们。
洪水涨来时,天神变为一条大鱼托起他俩,逃脱了灾难。
后在天神的旨意下婚配成亲,传下了人种。
据说兄妹成婚后,生下一块肉瘤,砍成六块撒向四方,撒在坝区的为白彝,撒在深山的为黑彝。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发布时间:2021-12-21T02:51:03.22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0期作者:梁定发[导读] 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梁定发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103摘要: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以表现勤劳民众生活和思想趣味的口头传播语言文字艺术[1]。
它的重要艺术体裁包含了散文体的神话故事、传奇民间故事、民俗寓言和段子等,韵文体的民俗歌曲、小说诗、史诗和谚语,与韵散体紧密结合的民俗说唱、民俗戏剧等。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围绕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了解社会事物为主题,以展示劳动人民的政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法、审美趣味,及其对社会各类客观事物的评论为重要题材,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重点刻画对象,具有表现社会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关键词:民间文学;功能;价值一、民间文学的相关特征(一)口头性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的口头撰写、口头传播的基本特征。
虽然在个别时期也有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抄录家,有文本收集笔录本,有电子本,但文本并非传播民间文学所必需的传播载体,是辅助性的传播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书写、借助书面文本传播。
在个别时期,作家文学也采取了口头传递形式,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递形式对作家文学来说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到目前为止,人类内部的社会交流中仍然以口头语言形式为最普遍的工具。
(二)集体性集体性也确保了民间文学作品在群众之间的最高限度的自由流传。
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都经过了众多人的再创造,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也变成了汉族民间文学的杰作。
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的某些特征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三)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创新,不断变化的。
同样,民间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家族承袭特点,可以世世代代流传。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
这些作品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是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作品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智慧的珍贵财富。
它们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们的语言、形式、节奏、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价值。
三、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阅读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究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演进。
五、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人类智慧、社会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中国民间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功能

• 劳动号子,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 领唱,简短扼要,随打随唱,既可指点方 位,也可提示要领。 • 号子的重心在于众声应和时的整齐有力。这 种整齐的节奏应和,既能协调动作,也可振 奋精神,减轻疲劳。
• (二)间接效用 • 这是作用于人们的主观心理活动,借以满足人 们的祈愿性目的的一种功能。这类民间文学往 往表现为咒语或祈祷之词。为求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农业性祭祀活动也就逐渐成为了农业 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如《礼记·郊特牲》中的《蜡辞》就是一首 伴随年终蜡祭的一段祷词或咒语。“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 2.传授自然和生产活动知识
• 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其中积淀了民众 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 • 如在散文体叙事题材中,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和 生产活动知识。
附:承载自然和生产等知识《梯玛神歌》 土家族祭祀仪式上由祭司梯玛所演唱的《梯玛 神歌》即《社巴歌》中有关于时令特点的自然 知识。而《社巴歌》的第三部分是讲述诸如割 草砍树、挖土、种包谷、犁田、撒谷种、薅 草、踩田、背包谷、打谷子等农业生产劳动的 各个环节以及打镰刀、绩麻、纺纱、织布等生 产活动知识的。
• 民间文学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故地 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建构往往以民间 文学中最具传播力和美誉力的材料作 为地域认同、民族认同的标志形象。 此特点在近些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 种争夺,既体现出人们对于传说资源 的争夺,也体现出这些群体曾经拥有 过共同的历史文化的现实。
• 有的地方直接打出与神话传说人物有关的 口号作为本地域的代表性称谓。甘肃天水 号称是“羲皇故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伏羲的故乡。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等地说 自己是“老子故乡”,河南商丘称自己是 “火神故乡”。关于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 有七个省的众多地区如江苏宜兴、浙 江宁波、山东济宁、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 县的马乡镇等等地方宣称对其拥有起 源地的权利。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创造的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学术或官方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传递他们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因此,民间文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学是一种有机结合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受到文化多样化的冲击,这些从前口耳相传的古老故事显得越来越珍贵。
其次,民间文学也是文化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和官方文学相比,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其艺术风格活泼、热情、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包容性和生命力,反映出社会的多元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这些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是历史遗产之所在,让读者在阅读民间文学中获得了深深的情感体验。
再次,民间文学对于文化交流与互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传承形式,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和普适性让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共享彼此文化之美,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通。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和《妈祖传》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普及性的佳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
此外,民间文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形态。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龙应台的小说《雨神的微笑》,张大春的小说《他们正切腊肉》,以及著名景甜导演拍摄的《京城81号》等作品均含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元素。
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内容,同时也让民间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创造性和国际化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人性化、本土性的特点和历史遗产的价值对于当代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在社会交往中的礼俗功能
礼俗的生成、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联。原始 社会,人类为了狩猎和抵御自然灾害,交往中的礼俗是 为了调节人和自然的矛盾,形成战胜大自然的合力。阶 级社会,统治者观民风、采民俗并加以适当的吸收和改 造,是为了制定礼制,用礼制教化和垂范民众,从而又 化礼制为礼俗,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 选择相应的礼。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都有 自己特定的行为规范。礼俗的积极意义是使人际交往井 然有序,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缓和,最后达到人和事畅 业兴。
家庭结构内部有两对基本矛盾:一是血亲家长与直 系晚辈之间的矛盾;一是直系血亲与外性姻亲之间的矛 盾。九族,是封建家族的完型形态,也就是以本人为基 准,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连本人和他们 的配偶一起构成的父系血亲家族。在此基础上,又通过 联姻的方式,扩展更大范围的亲族结构,“七大姑八大 姨”的关系,便是封建关系的基底与内核。“朝中有人 好做官”。旧时,当官的可以按照血缘亲族关系互相提 携;在民间,当亲族成员的力量不足以担负某种职能时, 亲族结构就会向外延伸。“结拜兄弟”,成为准血缘关 系。“哥们义气”相当深厚。例如:“刘邦与项伯”、 “桃园三结义”等。
《刘三姐》获1960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 花奖最佳音乐奖,并在国外上映过,而且还受到 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 艺术片,它以如情似梦的漓江为背景,配上娓 娓动听的民歌,使古老传说充满了独特的艺术 魅力。影片浓郁的喜剧色彩和乡土气息,得到 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称赞。词作家乔羽精心制 作的数万句富有诗情画意、深刻哲理的歌词, 至今唱起来还是那么精彩动人。“风吹云动天 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斧 砍江水水不移”,吟唱着,洋溢着对山歌的回 味和对人生的体验。雷振邦利用广西特有的民 族曲调,经过自己艰苦的提炼加工,创作出一 首首旋律优美的民歌。
4.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理 透过民间文学作品,可以觅到民众传统心理的
轨迹。民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影响个人心理活动 的因素多种多样。而民族的心理结构,是历史的积 层而成的。如民间信仰,扎根的土壤深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观念;
(2)对鬼魂观念的迷信。(人是有灵魂的,醒时, 与肉体合一,睡时离开---梦、守灵、化为另一物。) (3)对各种“超自然力”的盲目崇拜。出现种种祝 祭仪式,形成固定时间与内容的周期纪念活动,进而 演化成各种传统节日。
刘三姐:取笑多,画眉取笑小阳雀, 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众人唱:山歌好,好似热茶暖透心, 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心想唱歌就唱歌》
刘三姐: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众男声: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众男声: 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 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 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
众男声: 什么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如今天江西卫视金牌栏目《传奇故事》:
(三)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功能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我娱乐的工具。倾诉人民的喜 怒哀乐,刻画人民的内心世界。如河南的新郑、新密、登封、 灵宝、济源一带所分布的黄帝神话群,桐柏山地区的盘古神 话群,淮阳一带的伏羲神话群,西华一带的女娲神话群,商 丘一带的阏伯神话群和木兰传说,濮阳一带的帝喾和颛顼神 话群,济源王屋山一带的王母神话群,禹州、登封一带的大 禹神话群,灵宝一带的夸父神话群等,都有古老的神庙或遗 迹作为依托而形成语域中心。中原大地上的山水草木、民间 节日都有美丽的传说和独特的风物故事,如二月二龙抬头, 清明插柳,端午吃粽子,插艾,中秋吃月饼等,都是中原人 民进行自我娱乐的载体。
乔羽(1927-),词作家,山东济宁市人。50年代在河北体验 生活时,曾任县委书记。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 文学学会主席。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文艺界)、教育文化 委员会委员。他撰写的歌剧剧本《果园姐妹》,1954年获宋庆 龄亲自颁发的儿童文学奖。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剧本《刘三 姐》、《红孩子》被拍成电影。曾创作话剧《杨开慧》等。先 后为近百部影视片配写歌词,如《我的祖国》、《牡丹之歌》、 《心中的玫瑰》、《说聊斋》等。还创作了《人说山西好风 光》、《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爱我中华》《夕 阳红》等歌词。 出版有《乔羽的歌词》、《小船儿轻轻》、 《方城初集》等。
高尔基认为: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 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拉法格是马克思的学生, 也是他的女婿,后来成为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中的积极 分子,他说:民间文学是人们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 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已和朋友,也是人民的科学、 宗教和天文的备忘录。
所以,民间文学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在早期的 各种神话、史诗,形象地传递着史前人类社会的各 种信息。这些都以其特有的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 与执着,表现了无可替代的文化史价值。阶级社会 出现以后,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被压迫阶级的 反抗,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就成 了口头文学频繁表现的重要题材。在这里,农民阶 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对抗的天然性与农民阶级反叛的 合理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 反映现实社会的苦难与不平,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敏 锐与深刻,表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3.民间文学与民众伦理 民间作品对人伦关系的反映也是很广泛、很深刻
的。其中,家庭、亲族关系是民间作品中经常涉及的 内容,这对于认识我国家族结构的民族性特点及民众 伦理观念,有独特的价值。家族,是社会结构的基本 民俗形态,是最小的社会群体。而家族关系,是人与 社会开始发生联系的最早形式。以辈份定尊卑,以血 缘别亲疏。对血亲长辈的遵从,对嫡系儿孙的厚爱, 对媳妇的另眼相待形成家庭的内部结构。在中国,婚 姻关系的唯一价值是生儿育女,接续香火。这是家族 关系的特点,也是中国民众传统的观念。
2.传奇美:传奇是我国传统叙事艺术的突出特征。我 国人民对传奇事件、传奇人物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传 奇是民族素质特征在民众创作中的表现。如唐传奇 (小说)、宋金诸宫调、元杂剧和明清戏曲等。它运 用人民喜闻乐见、刚健清新、富于乡土气息的艺术形 式,颂扬人民勇敢的战斗精神和英雄业绩。
3.人物美:民间文学作品从不掩饰民众的苦难、旧世 界的黑暗和罪恶。它直接反映人民对剥削者、压迫者 的反抗,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传达人民的善恶标准和价值观念,表现 劳苦人民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
3.追求男女平等,反对重男轻女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木兰诗》等。
4.追求纯洁爱情,反对买卖婚姻 如《白蛇传》《牛郎织女》《七仙女》等。
(三)生活审美功能
民间文学以大多数群众为审美主体,体现他们的 审美情趣。它通过民众对美的生活感受,主导着积极、 健康的、体现着历史前进方向的大众文化。 1.情感美:民间文学作品深刻地表现人民热爱乡土、热 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它赞颂人民的劳动和智慧,歌唱坚 贞的爱情。
4.谐趣美:民间文学作品朴素、明朗地显示人民朴实、 率真的创作态度。它单纯、凝练、粗犷、诙谐、幽默, 具有爱憎参半、喜怒兼有的艺术情趣和大众消遣娱乐 的艺术特色,而没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及“温 柔敦厚”的诗教规范和制约。
如“梁祝”、刘三姐、孟姜女、白素贞、花木兰、 穆桂英、包公、诸葛亮、孙悟空、猪八戒等。
礼俗发展的变化是:一方面仍然为维持社会秩 序、调节人际关系起作用,如节日喜庆、婚丧嫁娶、 探亲访友、离别送行、礼尚往来,寄托着善良和朴 素的心愿,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与文明;另一方面 介入到经济活动和政治生活中,礼尚往来与庸俗和 腐败纠缠在一起。
人的一生,都会有一系列的礼俗。如出生、 成人、拜师求学、婚丧嫁娶等。
民间文学的认识价值并不完全是正面的价值,但 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生活史。对我们认识中华民族 的历史和现状,都是有价值的。
二、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是人类文学艺术宝库中最生动活泼的 部分。它是民众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是 民众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同时对作家的艺术生产 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为作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为作家文学创造了美的形式。 如:歌剧《刘三姐》乔羽编剧 根据壮族民间传说改编
四、民众生活的教科书
民间文学往往是艺术和知识的混合物,是劳 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汇, 它在民众的生活中,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课程,发挥着教科书的作用。 (一)传授知识的功能 1.帮助人们认识、了解人类历史; 2.帮助人们掌握生产、生活技能,提高生存能力。
(二)道德教化的功能
它是用艺术方式口撰而成的民众生活史,它给 后世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资料, 从而使民间作品的价值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 消失,反而会随着历史的延续,被人们当作反思的 对象去加以认识、加以研究。
2.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 民间创作,本身就是民俗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民俗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它以一种思 绪形式出现时,它是一种民俗心理、民俗观念; 当它以某种行为方式出现时,就构成某种信仰活 动或民俗仪式;而当它表现在人们口头的时候, 在很多情况下,就成了口头创作。如牛郎织女的 传说,它不仅是传说,又是一种信仰的遗留,也 是一种民俗活动的实录。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民 间作品,既是习俗内容,也是习俗形式。是一种 风俗画。
书。 1.歌颂劳动,歌颂民间的智慧
我国民间文学历来以劳动为本,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帮助人民提高觉悟,爱憎分 明、惩恶扬善、继承和发扬勤劳、勇敢、朴实的美 德,拥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2.歌颂团结、友爱、互助
生动的民间故事、传说成为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歌剧《刘三姐》选段:《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