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身体健康论文

合集下载

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论文2242人阅读

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论文2242人阅读

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论文2242人阅读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

一般由食物中取得。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物质,除个别维生素,如维生素D可由人体自己合成外,一般均需由体外供给。

临床上常见的维生素有: 1.维生素A 对人体的生长、视觉和生殖功能都很重要,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有调节作用,同时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增生和分化有重要调节作用,可改善角化过度缺乏维生素A时,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以及夜盲症。

然后出现一系列影响上皮组织正常发育的症状,如毛囊角化症。

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异常粗糙。

引起干眼病。

此病进一步发展,则可成为角膜软化及角膜溃疡,还可出现结膜皱折和毕脱氏斑。

此外,由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角化和失去纤毛,可使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易被细菌侵袭,特别是儿童可因此而引起支气管肺炎,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人体摄入过多维生素A时主要症状为厌食、过度兴奋、长骨末端外周部分疼痛,肢端动作受限制,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和皮肤瘙痒症。

维生素A中毒还可使肝脏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硬化。

2.维生素D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它与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及血管系统有密切关系,对组胺和胆碱酯酶有拮抗作用,具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

鱼肝油是维生素D最丰富的来源(8 500IU/100克)。

天然食物的维生素D含量较低,相对而言,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高。

对一般成年人而言,经常接受天照就是取得维生素D3最好的来源,一般不需要再行补充。

论维生素与健康

论维生素与健康

论维生素与健康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人体所必需。

有一些人认为维生素可以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肥、排出体内毒素,大量服用维生素。

殊不知过犹不及,过多摄入维生素不但不会保证营养的均衡,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维生素,是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物质的总称,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虽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补充维生素的方法,但是繁忙的都市生活使人们觉得服用维生素药物更简单、省事,更有一些人认为维生素可以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减肥、排出体内毒素,大量服用维生素。

殊不知过犹不及,过多摄入维生素不但不会保证营养的均衡,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从理论上讲,只要做到饮食平衡,人们就能得到一天所需要的维生素,无须额外补充。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食品加工、烹调方法、饮食习惯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引起某些维生素的不足。

因此,一些特定人群,如偏食的儿童、不吃早餐的人、饮食不规律的成年人、减肥者、素食者,营养需要量大的孕妇、慢性病患者、饮食受限的老年人、食物过于精细的人等,均需补充少量维生素。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维生素服用后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毒性较小,但大量服用仍可损伤人体器官。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等摄入过多时,并不能通过尿液直接排出体外,容易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中毒。

以下是常见维生素的生理学作用及补充过量后对人体的伤害:维生素A可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骨骼发育和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主要来源于牛奶、鸡蛋、鱼肝油、肝脏、深绿色或深黄色蔬菜及水果等。

浅谈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机理 营养学小论文

浅谈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机理  营养学小论文

浅谈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摘要:在七大营养物质中,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维生素的作用及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维生素;营养;健康前言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

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

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

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

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多“类维生素”。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1 维生素A简介:维生素A是眼睛中视紫质的原料,也是皮肤组织必需的材料,人缺少它会得干眼病、夜盲症等。

通常每人每天应摄入维生素A2~4.5mg,不能摄入过多。

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它还有抗癌作用。

动物肝中含维生素A特别多,其次是奶油和鸡蛋等。

胡萝卜、番茄等蔬菜中含多量胡萝卜素,它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人体中易变为维生素A,因此食用蔬菜同样可补充维生素A。

功效: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

浅论维生素和人体健康

浅论维生素和人体健康

浅论维生素和人体健康题目:浅论维生素与人体健康摘要: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是隐藏在生物体内极微量的物质,缺少它,生物的发育,生长都会受到限制,严重缺乏者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关键词:维生素种类需要量食物来源功能缺乏症状正文:维生素是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和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不提供能量,一般不构成组织,大多数必须由食物供给。

缺乏某种维生素,可使人体发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合理的膳食,保证维生素的供给量,不仅能预防营养缺乏症,而且能不断提高健康水平。

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目的,正不断地在探索维生素的奥秘,现已知人类至少需要十三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A为黄色油状物,人体每日最低需要量为5000IU(1IU=0·3ug的松香油)。

通常动物的肝、蛋黄、奶油中含量很高。

此外,维生素A 的“前身”是胡萝卜素,人体也可以依靠它来合成维生素A,胡萝卜素存在于胡萝卜中,穷人通常依靠它作为补充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是形成视色素,使上皮结构保持正常。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可使眼睛起结膜干燥症状;通常亦能使皮胃显示相同性屑片状之不正常病症,同时会减低眼和皮胃对付感染病抵抗力,并且会减弱晚间之视力,即所谓的夜盲症。

过量则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极度过敏,皮损伤,骨脱钙,脑压增高等。

维生素B1:(又名硫胺),人体每日最低消耗量为1.5mg。

维生素B1存在于米糠、麦麸以及肝、脑、心、肾中。

维生素B1是辅羧酶的主要材料,这种酶能“消化”脂肪,使脂肪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放出能量,所以,如果没有维生素B1,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出现障碍,体内某些废物就会堆积起来,致使细胞中毒,人就会得脚气病。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人体每日最低消耗量为1~2mg。

较多存在于动物肝脏及酵母中,也含于大豆、米糠、牛奶、鸡蛋以及阔叶蔬菜中。

人体缺乏时有口腔炎、眼球呈多血管、皮肤皲裂、视觉失调等症状。

维生素B6: (又名吡哆醇)人体每日最低消耗量为1~2mg,存在于酵母、肝、碾米所得之糠,以及猪肉、内脏中,也可生产合成。

维生素与健康

维生素与健康

维生素与人类健康摘要: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

所以维生素在人类的健康中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字:维生素发现维生素种类缺乏原因人类健康1.维生素的发现:维生素的发现是19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

1897年,艾克曼(Christian Eijkman)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

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

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

1911年卡西米尔·冯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

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

维生素B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

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2.维生素的种类: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有些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类似于某种维生素,经过简单的代谢反应即可转变成维生素,此类物质称为维生素原,例如β-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A;7-脱氢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3;但要经许多复杂代谢反应才能成为尼克酸的色氨酸则不能称为维生素原。

水溶性维生素不需消化,直接从肠道吸收后,通过循环到机体需要的组织中,多余的部分大多由尿排出,在体内储存甚少。

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油脂,经胆汁乳化,在小肠吸收,由淋巴循环系统进入到体内各器官。

维生素D与健康研究论文

维生素D与健康研究论文

青海师范大学运动营养学论文维生素D与健康研究进展姓名:王廉专业:生物技术(制药方向)指导教师:都玉荣学号:20101911335维生素D与健康研究进展摘要虽然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划分标准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观察剑很多国家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维生素D缺乏,而适当的维牛素D营养状况Hr对骨量、骨折及其他相关慢性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膳食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皮肤合成存限,使部分人群呵能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

但卜述结论多来自闲外研究,需要在中国开展不同人群维生素D及其相关因素疾病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维生素D;骨质疏松; ; 佝偻病维生素D通过受体介导调节钙,磷平衡,参与骨骼代谢,具有提高肋力,调节免疫,改善糖代谢,抗肿瘤,防治代谢综合症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目前维生素D不足非常普遍,尤其在儿童,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

自从血清25一(OH)D水平检测用于判断维生素D营养况以来,新生儿、婴幼儿、孕妇及乳母等均被发现是维生素不足的高危人群。

维生素D缺乏不仅导致钙的吸收利用低,出现佝偻病、骨软化症、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而且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能增加癌如白血病、结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牛皮癣、糖尿和自身免疫病(如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斑狼疮)、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1 维生素D来源维生素D虽然是一种营养素,但食物来源却非常有限。

鱼肝油、含脂肪高的海鱼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胆钙化醛)Ⅲ1,而一些酵母或蘑菇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少量的维牛素D,(麦角骨化醇)。

这些食物在我国人群的摄入量都偏低,很难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维生素D摄入量,1—10岁儿童及50岁以上老人均为10ug/d。

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对油脂、牛奶、果汁、面包和人造奶油进行了维生素D强化,成为这些国家居民的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人体皮肤合成:皮肤中的7一脱氢胆围醇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形成维生素D,。

任何降低日光紫外线水平、降低皮肤暴露或减少皮肤合成的因素都会导致皮肤合成维生素D水平下降:如防晒霜的广泛使用、空气污染、冬季部分地区光照不足、皮肤颜色深、老龄等。

2019年维生素论文范文

2019年维生素论文范文

维生素论文范文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维生素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

缺乏这些维生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消化不良、麻痹、精神失常、肌肉乏力、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粗糙及严重贫血和心脏衰竭等。

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各种维生素的作用是相互协调的,并非孤立完成。

本文浅谈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各种维生素的缺乏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并力求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维生素;缺乏症;人体健康;解决方法一、维生素及其分类维生素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一般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

维生素不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维生素的存在,中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经指出,用动物肝脏防治夜盲症,用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

1912年,波兰化学家卡西米尔冯克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硫胺),他称之为Vitamin,这是第一次对维生素命名。

随着分析科学和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维生素被发现,人们开始用字母来区别不同的维生素,出现了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名称。

维生素分为两种,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叶酸、泛酸、维生素B12、生物素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脂溶性维生素包括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二、维生素缺乏对人体的危害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

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论文资料_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

论文资料_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

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作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对人体的影响。

关键词:主要生理功能作用缺乏症防病作用与癌症的关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维生素C的作用:1、合成Collagen(胶原蛋白)-以形成软骨、骨质、牙釉质及血管上皮的重要基质。

2、促进脯胺酸转变为氢脯胺酸之反应,而氢脯胺酸为构成胶原重要成分之一,因此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之生成。

3、维持结缔组织之正常-因为胶原是构成结缔组织之细胞间质。

4、参加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可参加酪胺酸及某些物质的氧化反应。

5、制造肾上腺类固醇激素。

6、增进伤口愈合及增加对受伤及感染等压力的感受力。

7、在受感染、发热时,此维生素之损失亦随之增加,故其对刺激之反应扮演重要角色。

8、解毒作用;9、改善心肌功能,减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机体抵抗力;10、对抗游离基,有助于防癌,降低胆固醇,防止坏血病。

缺乏症1.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以V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

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坏血病。

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

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

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

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与身体健康
生物技术
【摘要】维生素俗称维他命( Vitamin),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维生素的缺乏与过量都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其摄入量要适当。

【关键词】来源功能缺乏症过量与毒性
一.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
维生素A包括所有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目前已发现的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主要有玉米黄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其中以β-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最高,在人类营养中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

它的功能是:能合成视紫红质,视紫红质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防治夜盲症。

参与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成、发育并维持其结构完整性,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促进骨骼、牙齿和机体生长发育和细胞的增殖,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骨细胞的分化。

有一定的抗上皮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

对生殖系统有影响。

当维生素A缺乏时:使眼暗适应力下降,患夜盲症和干眼病。

使粘膜、上皮组织结构破坏。

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儿童的骨骼、牙齿发育受影响。

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

人体大量摄入维生素A后,由于排出比例不高,导致在体内积蓄引起中毒,一般摄入量超过需要量的5~10倍会引起中毒。

表现为:
(1)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质脱钙、骨脆性增加、生长受阻、长骨变粗及骨关节疼痛。

(2)皮肤干燥、发痒、头痛、鳞皮、皮疹、脱皮、脱发、指(趾)甲易脆。

(3)易激动、疲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坐立不安。

(4)食欲降低、腹痛腹泻、肝脾肿大、黄疸。

(5)血液中血红蛋白和钾减少,凝血时间延长,易于出血。

(二)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是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的固醇类化合物,其中以维生素D3、维生素D2最重要。

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及植物油或酵母中的麦角胆固醇经紫外线激活可分别转化形成维生素D3、维生素D2,哺乳动物对二者利用无区别。

它的生理功能:(1)在体内肝、肾处转化为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1,25-(OH)2VD),并被运至肠、骨和肾脏,与甲状旁腺素共同作用,维持血钙水平、调节血钙平衡。

(2)能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时丢失。

(3) 能够促进Ca、P在小肠内的吸收,为调节Ca、P正常代谢所必需。

(4) 促进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利用Ca、P的沉着促进骨组织的钙化,使Ca、P成为骨质的基本结构。

(5)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能促进孕期及哺乳期将母体钙送到子体,维持胎儿及婴儿的正常生长。

它的缺乏能引起钙、磷吸收减少,血钙水平下降,骨骼无机化受阻,导致骨质软化、变形。

由于缺乏维生素D膳食中Ca、P吸收量减少,Ca、P含量下降致使Ca、P不能在骨骼间质中沉积,使骨样组织不易转化为骨质,骨质Ca化不良,而发生骨质变软变形。

如婴儿“弓形腿”,小儿“鸡胸”等。

(三)维生素E(抗不育维生素)
维生素E自然界共有8种化合物,即α、β、γ、δ-生育酚(tocopherol) ,α、β、γ、δ-三烯生育酚(tocotriends) ,其中以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大。

它的生理功能:(1)是人体内的一种强抗氧化剂。

(2)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微循环。

可防止动脉硬化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血栓发生的功效。

(3)对内分泌有调节作用。

如缺乏使脑垂体及甲状腺功能低下。

(4)能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

可用来治疗风湿性疾病。

(5)能维护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

如能预防胃、皮肤、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它的缺乏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大剂量可引起短期胃肠道不适,但摄入200~600mg/d未显著毒性作用。

婴幼儿大量摄入可使坏死性小肠炎发病率增加。

二、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B1 (抗脚气病维生素)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抗神经炎素体内活性形式为焦磷酸硫胺素(TPP)。

它的生理功能:(1)与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2)调节神经生理活动,与心脏活动、食欲维持、胃肠道正常蠕动及消化道分泌有关。

(3)对心脏功能和水盐代谢的影响。

(4)是支链氨基酸代谢所必需的羧化辅酶。

缺乏时易得脚气病。

(二)维生素B2
它的生理功能:(1)参预组织呼吸。

(2)激活VB6,参与色氨酸转化为尼克酸。

(3)与体内铁的吸收、贮存和动员有关,在防治缺
铁性贫血中有重要作用。

(4)催化多种亚胺、肼、次级胺、季胺等的N—氧化。

(5)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是肌体组织代谢和修复的必须营养素。

它的缺乏(1)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口腔、皮肤的炎症反应。

(2)贫血。

(3)缺乏影响生长发育。

妊娠期缺乏可导致胎儿骨骼畸形。

(三)叶酸(抗贫血维生素)
叶酸,简写为FA,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维生素,因为在绿叶中含量丰富,故名叶酸。

叶酸由蝶啶、对氨基苯酸和谷氨酸三种成分组成,所以又称为蝶酰谷氨酸。

天然存在的叶酸,大多具有多个谷氨酸,生物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THFA),是一种辅酶。

它的功能:(1)参与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氨基酸的互相转变(如丝氨酸与甘氨酸的互相转变、高半脱氨酸合成蛋氨酸等。

)通过这些代谢转变以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特别是RNA、DNA及蛋白质。

(2)能携带和提供“一碳基团”,提供制造神经鞘和构成传递神经冲动化学物质的主要原料。

(如:临床上利用叶酸预防和治疗先天性痴呆病儿。

)缺乏症:衰弱、苍白、精神萎糜、健忘、失眠、阵发性欣快症,儿童生长不良。

(四)泛酸
泛酸又名遍多酸,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组织中而名。

它是一种粘稠性的黃色物质,溶于水,在中性条件下稳定,在酸、碱和干热不稳定,通常都以辅酶A( Coenzyme A)形式存在。

它的生理功能:(1)以辅酶A的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
代谢。

(2)以辅酶A的形式参与脂肪酸、膜磷脂、乙酰胆碱和抗体等的合成等。

很少有人体缺乏泛酸,因为它广泛存在于一般食物中,但是还是有一些例子显示:会导致肾上腺机能不足和减退,头发泛白,皮肤布满皱纹,容易疲劳晕倒等。

(五)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化学名称为:L-3-氧代苏己糖醛酸内酯,分子式为 C6H8O6 。

它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脂溶剂中。

自然界存在两种形式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还原型VC)和脱氢抗坏血酸(氧化型DHVC), 抗坏血酸易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又易还原成抗坏血酸。

两种天然形式都可被人体利用,体内也能有效地利用两种合成的L-抗坏血酸。

它的生理功能:(1)在胶原蛋白合成中有特殊作用,对伤口愈合、骨质钙化、增加微血管致密性及减低其脆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参与体内生物氧化,维持细胞正常能量代谢和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电位,同时也是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3)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

(4)能增进铁等金属元素的吸收。

缺乏维生素C的食物易引起坏血症。

(1)早期症状(潜伏的坏血症):倦怠、疲乏、急躁、呼吸急促、牙龈疼痛出血、伤口愈合不良、关节肌肉短暂性疼痛,易骨折等。

(2)典型症状:牙龈肿胀出血、牙床溃烂、牙齿松动、毛细血管脆性增强。

严重者可导致皮下、肌肉和关节出血及血肿形成。

出现贫血、肌肉纤维衰退、心脏衰竭,严重内出血,有致猝死的危险。

❑下列情况需要维生素补品:1.有营养缺陷的人2.育龄妇女(除了食物之外还需要更多叶酸,以减少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性)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需要铁和叶酸)4.新生儿(需要经常补充维生素K)5.婴儿(需要各种补品)6.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他们需要钙防止骨质疏松)习惯性节食者(吃的食物太少)
❑艾滋病患者或其它消耗性疾病患者(营养物质入不敷出)
❑嗜酒或吸毒嗜药者(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少而排泄的多,营养物质不能祢补药物或酒精造成的伤害)
❑手术、烧伤、外伤或疾病恢复期间的人(需要额外的营养物质帮助组织恢复)
❑严格素食主义者(需要维生素B12、维生素D、铁和锌)服用药物对身体利用营养物质有干扰作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