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委托代理理论与道德风险问题
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与道德风险

引进股票期权的委托代理模型
S—经理人可以通过股票期权分红得到的的收益 η—在股票期权实施当年首次给予代理人付现比例 D—虚拟变量,若利润超出原定目标,则D=1;若利润没 有达到目标,则D=0. 代理模型可以描述为:
Max (1 )a SD
1 2 2 1 2 S . T . a ba SD w SD 2 2 加入期权收入后,代理人的 利益表面上增加了,但实际 1 2 2 1 a ba SD 上由于这只是一个虚设值, 2 2 只有企业利润增长率超过目 标后才存在。 1 2 2 1 2 a ba SD 2 2
依据计划,其中董事(不含独立董事)、总裁、副总裁、财 务负责人获授股票期权涉及的激励股票数量为1210万股, 占股票期权授予总量的14.29%,占授予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0.17%。其他拟授予的公司核心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业务 骨干获授股票期权涉及的标的股票数量为7259 万股,占股 票期权授予总量的85.71%,占授予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1.04%。
委托代理模型
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委托人完全理解代理人的 努力程度以及对应的受益,代理人完全了解与努 力程度对应的报酬,那么模型就转化为委托人在 参与约束条件下寻求利益最大化问题:
Max (1 ) a 1 1 2 2 S . T . a ba2 w 2 2 1 1 a , 0, w b 2b
根据激励计划,万科将向838名激励对象发 放总量1.1亿份的股票期权,占目前股本总 额的1.0004%,激励对象人数占万科在册 员工总数的3.88%。此次拟授予的股票期 权的行权价格为8.89元,期权有效期为5年。
三一重工有2533名员工将在本次刺激计划中获利,包括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核心业务(技 术)人员。其中,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梁林河获授最高 430万股股票期权,占授予期权总数的2.78%,占总股本 的0.06%;董事、执行总裁易小刚获最多94.53万股限制 性股票,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4.049%,占总股本的 0.01245%。
委托代理理论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制度经济学
不对称信息下的激励契约设计
在不对称信息下,代理人的行为不可被观察。 此时,委托人只能将代理人的工资与最终的产出水平相联系起 来,为了让代理人努力,委托人需要设定特定的工资契约来使代 理人意识到努力好于偷懒。也即是说经理努力的效用高于偷懒的 pHU (H ) (1 pH )U (L ) PLU (H ) (1 pL )U (L ) 效用: 与对称信息不同,不对称信息下最优契约多了一个激励相容约束 (如上式被称之为激励相容约束) 为了让代理人愿意接受契约,参与约束仍然满足: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制度经济学
完全信息下的激励契约设计
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函数我们可以得到上述最优化问题的一
阶条件为:
* U ' ( H )
1
* * 其中 是参与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 与 L 分别是针对高低两 H
* U ' ( L )
1
种产出水平的最优工资水平。由于 0
* * 所以 U ' (H ,代理人效用满足 U ' () 0,U " () 0 ) U ' (L ) 0
* * 因此,最优化工资解为:H L *根据参与约束有 * 0
此时,委托人有两种选择,一是提供固定工资 * 0
二是在保证代理人最低效用 U (0 ) 的前提下提供不同的工资水平。 后一种做法需要委托人承担风险,因此,选择哪种做法取决于 委托人对风险的态度。
一、委托代理关系与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成本 ▶委托人的监督支出 ▶代理人的保证支出 ▶剩余损失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都是一方利用信息优势损害宁 一方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合理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财务外包道德风险模型分析

商严格恪守职业道德 , 保持企 业商 业秘密 , 从而建立风险共担 、 利
益共享机制 , 防范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
二 、 型 假 设 的描 述 模
越大 , 8 ∈ 则 就越小 , 明监督的准确程度就越高 。 一 说
三 、 型 的 建 立 与 求解 模
在财务外包 中, 服务提供商 的努力是一个不可证实 的变量。 由
务提供商为代理人 。 由于二者均 以自身利 益最大化为 目标 , 从而导
致双方的合作必将受到道德风 险的困扰 。财务外包 中的道德风险 是指在签订契约之后 ,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 , 服务提供商做 出
的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很难被发包企业发现 , 此时 , 服务提供 商就很可能为了 自身利益去行动 , 从而给发包企业带来损失 。
理财研究 lI N IL MA G ME NA cA NA E NT F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财务外包道德风险模型分析
复旦 大学 彭一浩
一
、
财 务 外包 的道 德风 险
接受委托 ; 第三阶段是服务提供商选择努力工作还是不努力工作 ; 第 四阶段是实现一个产出 ; 第五个阶段是根据产 出执行合同。 在此道德风险问题中 , e 用 表示服务提供商的努力水平 , 假设 服务提供商工作努力水平给发包企业带来 的货币收益是努力水平 的线性 函数 叮 k+s, re = 其中 k为收益系数 ,> , k 0 £为影响收益的 由
第一种情况 : 双方均为风险中性 。这种情况下 , 发包企业 的期
望 收 益 为 E = (Tw d : 1 p)e d ^ e m) T V E 1 — )( 一 k — 一y — 一 毫 — ( () 1
眼务提供商的期 望收益为
《委托代理理论》课件

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机制,保护投 资者利益,降低金融风险。
03
具体应用包括:资产定价、风险管理、投资组合管 理等。
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
委托代理理论在政府治理中主要应用于解决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和监督问题。
通过建立透明的行政流程和公民参与机制,提高政府效率和公信力,减少腐败现象 。
具体应用包括:政务公开、公民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有效的监督和激励 机制,以降低道德风险。
激励机制的创新设计
未来研究可以在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尝试,以解决委托代 理理论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拓展委托代理理论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探讨委托代理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政治学、社会学等, 以丰富和完善该理论。
05
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案例
总结词
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目标不一致,管理层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 牺牲股东利益,如过度投资、在职消费等行为。
信息不对称
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层可能隐瞒信息 或误导股东,从而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结词
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以及 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预防和纠正这种行为。
详细描述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监督和约束的局限 性,代理人可能会出现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为了预防和 纠正这种行为,委托人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 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代理人的行为监督 和违规惩戒。同时,委托人还需要加强对代 理人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自律意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理论课件

1
不委托
2
拒绝
不同的情况。机制设计或激励机制
设计。
努力
偷懒 [R(0),0]
(一) 无不确定性的委托人—代理人模
型
[R(E)-w(E),w(E)-E] [R(S)-w(S),w(s)-s]
设定:代理人的工作成果没有不确定 性, 不存在监督问题。
3.一个简单的委托人代理理论模型(信息经济学)
利用逆推归纳法求解子博弈纳什均衡解 1。先看第三阶段代理人是否努力的选择
行动、类型或信 号
防盗措施 饮酒、吸烟 耕作努力 工作努力 工作努力
市场需求 项目风险 市场需求 任务难易
隐藏行动
隐藏信息
事前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模型 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事后 隐藏行动的道德 隐藏信息的道德
道德风险 风险模型
风险模型
一、不确定性与信息 二、期望效用理论 三、风险偏好理论 四、逆向选择模型 五、信号传递模型 六、信息甄别模型
3.一个简单的委托人代理理论模型(信息经济学)
委托人(principle) —代理人
(Agents)之间的博弈关系是现代经
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博弈 。
如企业—工人,店主—店员,政府— 国有企业,公司法人—经理等。
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可根据松散程度 委托内容监督难易等的不同可分为
委托
接受
[R(0),0]
(二 ) 有不确定性但可监督的委托—代理人博弈
代理人的努力成果有不确定性 ,但委托人对代理人能够完全 监督。
产出有不确定性,风险完全由 委托人承担,与代理人无关, 根据代理人的工作情况而不是 工作成果支付报酬。
代理人的工作成果的不确定性 直接影响的只有委托人的选择 ,不会影响代理人的选择,但 会有间接影响。
委托代理理论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_共4页

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1]殷瑜. 论科斯定理的意义[J]. 商业经济,2005,08:18-20.[1]井辉.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种产权理论比较[J]. 财经科学,2000,05:57-60.[2]吴易风.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 中国社会科学,2007,02:4-18+204.[3]贾娜. 产权理论研究综述[J]. 法制与社会,2010,21:18+30.[4]史忠良,刘劲松. 产权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1:10-14.[5]朱春燕. 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述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6:23-29.[6]田昆如. 再论会计契约:基于产权理论的会计本质考察[J]. 企业经济,2012,06:5-10.[7]李杰. 试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133-139.[8]周明生,苏炜,卢名辉. 马克思与科斯产权理论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运用[J]. 江海学刊, 2009,01:86-92.[9]林勇. 论演化产权理论对经典产权理论的继承、批判与拓展[J]. 学术月刊,2009,06:62-69.[10]吕天奇. 马克思与西方学者产权理论的观点综述与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3:121-126.[11]李炳炎. 马克思产权理论创新与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建设[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5-15.[12]吴汉东. 知识产权理论的体系化与中国化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06:107-117.[1]陶启智,廖恒,崔思佳.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委托代理理论抑或优序融资理论[J]. 财经科学,2014,04:42-52.[2]刘银国.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1:155-160.[3]颜炜.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工程合同激励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4]何亚东,胡涛. 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62-65.[5]唐若念.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政务公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6]刘以安,陈海明.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J]. 江海学刊,2003,03:194-198.[1]刘锡田. 制度创新中的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发展[J]. 当代财经,2006,01:23-26.[2]饶晓秋. 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 当代财经,2006,01:124-127.[3]彭真善,宋德勇. 交易成本理论的现实意义[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04:15-18.[4]温晓俊,刘海建. 战略管理研究所应遵循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观与交易成本理论[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8:63-67.[5]何禹霆,王岭. 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经济组织治理逻辑的重新审视[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06:3-7.[6]陈丹. 论企业间合作战略:基于竞争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企业资源观理论[J]. 东岳论丛,2010,01:124-128.[7]牛晓帆,安一民. 交易成本理论的最新发展与超越[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79-83.[8]彭正银. 网络治理、四重维度与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J]. 经济管理,2003,18:4-12.[9]刘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基于最新理解的交易成本理论[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9:110-111.[10]张斌.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风险投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11]李杰. 试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分歧[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133-139.。
第七讲委托代理理论与道德风险问题

•
•
ma v x s f,a d
a ,s(x )
s .t. (I) R u s f,a d c a u
(IC )u sf,a d x c a
u sf,a 'd c a '
民营企业
7.3 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合同
• 委托—代理模型是为分析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合 同而建立的,但我们首先讨论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 合同。在对称信息情况下,可以孤立地考虑最优的风 险分担问题,然后再引入非对称信息。
• 委托人的问题可表述如下:
ma v x sx fx , ,a dx
a ,s(x )
s .t. ( I) R u s x fx ,,a d x c a u
(I) C u sx fx ,,a d x c a u sx fx ,,a 'd x c a ', a ' A
• 效用函数对观测变量x取期望值
接受
P
A1
提供合同
拒绝
高
A2
N
实施努力 低
• 图7-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图例
• (2)隐藏知识或信息的道德风险
接受
高 消息
N
A2
P
A1
努力 低
提供合同
拒绝
• 图7-2隐藏知识或信息的道德风险图例
• 博弈开始时,博弈所有参与人拥有对称信息并达成合 同,但随后自然选择行动,该行动被某个参与人所观 测到,并随后选择行动。信息是完全的,参与人A在自 然行动之后行动,并向参与人P传递关于自然行动的信 息。
交易,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 人。
• 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时间或内容。信 息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可以在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 分析,下表概括了信息经济学不同模型的基本分类。
供应链的委托代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PPT课件

在供应链企业间,制造商为了鼓励供应商减少道德 风险行为,应该设计一些合理的激励机制,如:
(1)与供应商建立亲密的、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关 系,使供应商实施道德风险行为的成本增加(在可 预期的长期利益的诱导下,供应商不会为了短期的 利益而去冒险); (2)额外增加订货需要供应商加班时,应给供应商 一定的价格补偿; (3)引导供应商在为自己提供专门产品方面进行投 资,增加其转换成本; (4)建立长期而全面持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绩 效的供应商进行鼓励,如增加订货、给予更优惠的 价格折扣等。
5
逆向选择问题
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人完全了解自己的信 息,知道自己的类型(例如产品是高质量还是 低质量),委托人不了解代理人的信息。逆向 选择是指代理人向委托人发出某种信号,委托 人根据观察到的代理人的信号判定代理人的类 型,签订代理契约;或者委托人通过设计甄别 契约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 择适合自己的契约,并根据契约采取行动。
13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合约关系开始之前,代理人就保有私人 信息,逆向选择问题就出现了。逆向选择发生 在一个核心企业在大范围的相关企业中选择组 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已经与供应商或 者分销商建立了稳定关系的核心企业来说,这 种风险要小的多,因为此时,核心企业对于自 己的合作伙伴已经有了长期的了解。
7
逆向选择在核心企业过分强调合作伙伴 的某一方面服务水平时体现出来。从选择供应 商来看,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包括供货及时性、 商品质量、商品价格以及供货的稳定性等几个 方面。一个供货商的服务很难在各个方面都达 到最高水平,特别的,如果供应商价格有优势, 往往就可能在质量、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如 果供货商能够在及时性方面领先,他的质量、 价格与其他供货商相比也许就有劣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代表代理人所有可以选择的行动的组合,aA表示代 理人的一个特定的行动。
• θ是不受代理人(和委托人)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称 为自然状态),Θ是θ的取值范围,θ在Θ的分布函数和 密度函数分别为G(θ)和g(θ)。(一般假定θ是连续 变量;如果θ只有有限个可能值,g(θ)为概率分布)。
• x(a,θ)是由a和θ共同决定的一个可观测结果。
• π(a,θ)是由a和θ共同决定的一个货币收入(“产出”), 其中,π(a,θ)的直接所有权属于委托人。
• 假定π是a的严格递增的凹函数(即给定θ,代理人工作 越努力,产出越高,但努力的边际产出率递减),π是 θ的严格增函数(即较高的θ代表较有利的自然状态)。
• x(a,θ)是一个向量,可能包括π,甚至a和θ(后一 种情况意味着a是可观测的)。
7.2.3 一般化分布方法
•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代理人在不同行动 之间的选择等价于在不同的分布函数之间的选 择,因此可以将分布函数本身当作选择变量, 将a从模型中消掉。令p为x和π的一个密度函数, P为所有可选择的密度函数的集合,c(p)为p的 成本函数,则委托人的问题可以表述如下:
p m P ,s(xa )v x sxp x,d x
第七讲 委托—代理理论与道德 风险问题
李存金 博士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1 信息经济学引论
•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
拥有的信息。
•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不Fra bibliotek:• 博弈论是方法导向的,博弈论研究:给定信息结构, 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
• 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它研究:给定信息结构, 什么是最优的契约安排(契约理论、机制设计理论)。
• 信息经济学的许多理论是从研究具体的制度安排中 发展起来的。
•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概念
• 法律上A授权B代表A从事某种活动时,A称为委托人,B 称为代理人。经济学上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
• π/a>0意味着委托人希望代理人多努力,而c′>0意味 着代理人希望少努力。
7.2.1 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
• 委托人的问题就是选择a和 s(x)最大化期望效用函数,同时要满足 来自代理人的两个约束(IR)和(IC),即:
m a ,s (x )v a x a , s x a , g d
•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 a ,s v a , s a ,g ( )d
u s a ,g ( )d c a u
• 最优化的两个一阶条件分别为: v' u' 0
v a s a g () d u s a g () d a c 0
• 使用第一个一阶条件的= v′/ u′简化第二个一阶条件, 可得:
事前 (ex ante)
事后(ex post)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 险模型
3、逆向选择模型; 4、信号传递模型; 5、信息甄别模型;
2、隐藏信息的道德 风险模型
•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
• 博弈开始时,博弈两个参与人拥有对称信息并达成合同,但随后 某个参与人选择了未被另一个参与人察觉的行动,信息是完全的, 代理人先于自然行动。设P和A分别为博弈中的两个参与人,N代 表自然,A1和A2代表A参与人的前后行动,则隐藏行动的道德风 险可以图例7-1描述(其它四种类型博弈图例使用符号相同,不再 赘述)。
•
7.3.2 最优努力水平(激励问题)
• 现在我们来讨论最优努力水平的选择。同样因为a是可 观测的,委托人可以强制代理人选择任意的a,激励相 容约束是多余的。
• 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简化推导过程,委托人的问 题是选择a和s(π)解问题:
m a ,s()v a a x , sx a ,g d
s .t. (I)R u s x a ,g d c a u
• 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x),根据观测到的 x对代理人进行奖惩。我们要分析的问题是s(x)具有什 么样的特征?
•
• 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的v-N-M的期望效用函数分别为:
• 委托人 v(π- s(x))
• 代理人 u(s(x) )-c(a)
• 其中v′>0, v″≤0; u′>0, u″≤0; c′>0, c″>0;即委托人和代理 人都是风险规避者或风险中性者,努力的边际负效用是 递增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冲突首先来自假设 π/a>0和c′>0 。
交易,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 人。
• 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时间或内容。信 息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可以在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 分析,下表概括了信息经济学不同模型的基本分类。
表7-1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模型分类
隐藏行动 (hidden action)
隐藏信息 (hidden information)
s .t. (I) R u s x p x ,d x c p u
(I) C u sxp x,d x cp
u sxp x,d x cp ', p ' P
• 在上述的三种方法中,参数化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标准 化方法。
• 在以后的分析中将假定产出是可观测变量,并且只有π 是可观测的,因此x=π。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对代理 人的奖惩只能根据观测的产出π作出,委托人的问题变 成:
• 典型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不同收入状
态下的边际替代率对委托人和代理人是相同的。
• 假最定 优θ化只条取件两可个用值埃:奇θ1维和斯θ2方,框从图而来π只说取明两。个委值托π人1和和π2代,
理人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为最优点。如果两人都是风险
中性的, Lo任何一点都是最优的。
•
π1 (a,θ1)
接受
P
A1
提供合同
拒绝
高
A2
N
实施努力 低
• 图7-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图例
• (2)隐藏知识或信息的道德风险
接受
高 消息
N
A2
P
A1
努力 低
提供合同
拒绝
• 图7-2隐藏知识或信息的道德风险图例
• 博弈开始时,博弈所有参与人拥有对称信息并达成合 同,但随后自然选择行动,该行动被某个参与人所观 测到,并随后选择行动。信息是完全的,参与人A在自 然行动之后行动,并向参与人P传递关于自然行动的信 息。
•
OA
•
Vo
m
45o
• • •
45o Op
E n
uo
Lo
π2 (a,θ2)
• 图7.1 帕累托最优条分担风险
• 最优支付合同与每一方风险规避度的关系
• 就(1)对π求导:
v"1ddsu"
ds 0
d
• 将= v′/ u′ 代入上式得:
ds p d A p
Pvv"' ;
Au u"'
• 分别代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阿罗—帕拉特绝对风险规避度量。
• -v′(π- s*(π))+u′(s*(π))=0
•即
• v′(π- s*(π))/ u′(s*(π))=
(1)
• 该等式意味着委托人和代理人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应
该等于一个常数,与产出π和状态变 和π2是任意的两个收入水平,那么有
量θ
无关。
如果π1
•
v′(π1- s*(π1))/ u′(s*(π1))= v′(π2- s*(π2))/ u′(s*(π2))
• 委托人的问题可表述如下:
ma v x sx fx , ,a dx
a ,s(x )
s .t. ( I) R u s x fx ,,a d x c a u
(I) C u sx fx ,,a d x c a u sx fx ,,a 'd x c a ', a ' A
• 效用函数对观测变量x取期望值
• (3)逆向选择
• 博弈开始时,自然选择某参与人的类型,该选择未被 另一参与人所观测到,并随后两人达成合同。信息是 不完全的。
高
N
P
接受 A1
低
提供合同
拒绝
• 图7-3逆向选择图例
• (4)信号传递
• 博弈开始时,自然选择某参与人的类型,该选择未被 另一参与人所观测到,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前者选 择后者能观测到的行动,如果前者在两人在达成合同 前采取行动,则为信号传递(见图7-4);如果在达成 合同之后行动,则为信息甄别。这类博弈,信息是不 完全的(见图7-5)。
7.2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 委托—代理理论试图模型化如下一类的问题: • 一个参与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代
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 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 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 动和其他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 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 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 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v' agd a c0
• 或用期望值算子E,
•
E v ' a a c 0 E ' v a u 1 ' a c 0
• 该条件是一个典型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努力的期望边 际收益等于期望边际成本,也就是说,当a可以被委托 人观测时,帕累托最优是可以达到的。
• 可得到一个基本结论是:当委托人可以观测代理人的 努力水平时,风险问题和激励问题可以独立解决,帕
•
7.2.2 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 简单说这种方法就是将上述自然状态θ的分布函数转换 为结果x和π的分布函数。给定θ的分布函数G(θ),对 应每一个a,存在一个x和π的分布函数,这个新的分布 函数通过技术关系x(a,θ)和π(a,θ)从原分布函数G (θ)导出。用F(x,a,θ)和f(x,a,θ)分别代表所导出的 分布函数和对应的密度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