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农村]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浅析

合集下载

探析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及能力

探析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及能力

探析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及能力作者:宋珊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05期摘要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朗读是培养语言艺术修养能力的关键。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并在教学中寻找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朗读兴趣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06-02一、问题的提出(一)农村中学朗读教学的现状众所周知,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朗读是培养这种语言艺术修养能力的关键。

然而广州的农村中学由于受到地理、人文、语言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学生们普遍对朗读缺乏兴趣,朗读水平不高。

据我了解,我们学校90%以上的学生在业余时间里收看的电视节目均是地方台里的方言频道,学生们关注的大多是娱乐新闻,与普通话相比,同学们似乎更喜欢用方言与人交流。

因此在课余,在这个偏僻的大的方言区里,普通话的使用率几乎为零,更别说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了。

加之许多语文老师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阅读理解只要在看、想上下功夫就行,为了追求教学成绩,老师们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分析和练习,而忽略了朗读。

殊不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课堂教学忽略了朗读,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自我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

这样的教学只能培养出一群会写不会读,会写不会说的小“哑巴”。

部分学生,在全班齐读时常常滥竽充数,悄悄做着南郭先生。

直至初三毕业,有的学生还不能用普通话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有学生甚至跟我说:老师我可以用白话跟您交流吗?用普通话我不知怎么说。

望着学生憋得通红的脸我不由的想起自己刚到广州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那种听不懂、说不了、心中有万千语言却无法与人交流的窘迫与无奈,这种情况跟我们现在的农村中学生是何其相似!在广州这个开放的城市里只会一门粤语,是无法很好地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交流的,是无法在这个海纳百川的社会里很好地生存的。

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浅析 初 中语文 朗读教 学
河 北省 临漳 县章 里 集 学 区 左 涛
摘 要 :语文课 堂教 学中应 合理 利用 时间 ,科学 指导学 生 朗读 :明 确 朗读 目标 ,开 展多 种形式 朗读 ,做到 朗读训 练 的科学 性 、系 统 性和完 整性 ,以期 提高学 生的 朗读水 平。我 认为 初中语 文 朗读 教学应 体现如 下 三个方 面 : 关 键词 :初中 语文 朗读教 学 朗读 ,是把书 面语 言转化为 发音规范 的有 声语言 的再 创作活 文朗读 录音让学生 比照感悟 。首先放 录音 ,要求学 生对照课文 , 动。 朗读就 是 “ 口而诵 ,心而惟 ” ,出之 于 口,人之 于心 。是课 边 听边领会 文章 中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 然 后请学生 朗读 ,比照两
声情并 茂 的朗读 使全班 同学进 入了情境 ,尤 其是读到 皇帝 的新 装 被小 孩子揭露 出真相后 ,部分 学生皱 了皱 眉头 ,显示 出对 皇帝 的 虚 伪、愚蠢 、 自欺欺人 的丑恶 行径感 到可 悲。分 角色朗读 也应注 意 形式的 多样 化 ,可让 个别男 女生分 角色 读 ,可让 几个 小组的学 生分角色读 。
文学 习中从 字词段 到篇 ,从文 字到语音 、语 义 ,从表 层意 思到潜 在 情昧 的全 面感知 。人在 朗读 的时候 ,从 视觉扩大到 听觉 ,从而 增加 了大脑 皮层 的刺激渠道 ,促使 “ 读 者”深入领会 词语 的含义 和文章 的情 感 ,品味意境 ,发展语感 。实际上 朗读是 对作 品进行 再创 造 。所 以教 师应 在课 堂上 读起 来 ,学 生更 应在 课 堂上读 起 来 ,尤其是 对那些 富于情 韵 、语言优美 、琅琅上 口的作 品 ,或朗 读 ,或 吟诵 ,或 吟 唱 ,或记 背 ,在 这 样 的活动 中能 积 累名 言佳 句 ,体 验艺术魅力 ,陶冶 思想情操 ,提 高审美 能力 ,养成 高雅气 者 的朗读 情况 ,可 以让学 生 明 白该 如何 读 ,从 而领悟 文 章 的 内 涵 。使 学生感 受到朗读 的乐 趣。 2 .分角色 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 品和小说 中的对 话 描写 的语 段较合 适 。它 有利于学生 对作品 中的人 物性 格和人物 思 想感情 的把握 。如教学 《 皇帝 的新 装 》这篇 童话 时 ,我请七位 朗 读水平 较好 的学 生来分 别朗读 童话 中的七 位人物 的语 言 ,学生 那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之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之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之策略语文朗读是指学生按照规范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来朗读文学作品、课文等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语文学科基础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判断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示范朗读、分析语言特点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朗读一篇古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

通过多次朗读和讨论,让学生逐渐掌握古文的语感。

要关注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发音是语文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音的指导和纠正。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规律,例如声母、韵母、轻声等,从而准确地朗读词语和句子。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发音练习活动,例如音素辨析、连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提高发音准确性。

要培养学生的语调和语音语调是语文朗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调是句子的上升或下降的音调,它与句子的语气、情感以及句子成分的重要性等相关。

语音是指朗读时的节奏和语速。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调和语音。

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会等方式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语调和语音,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朗读训练活动,例如模仿绕口令、朗读童谣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把文字转化为声音,更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文字的含义和情感。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朗读方式。

在朗读一篇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通过调节声音和语调来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合唱、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行为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城乡差异及对策

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城乡差异及对策
窥见一斑 。
表 1 有 无 朗 读 情 况
城 市
节数 比 例
的一 种 基 木 方 法 所 以 说 朗 读 教 学 就 是 运 用 朗 读 进 行 语 文 教 学 的 一 种 教 学 手 段 。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朗 读 是 一 种 最 重 要 、最 经 常 的训 练 手 段 , 全 日制 九年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程 标 准 中 ,明 确 要 求 学 生 “ 用 普 通 话 正 确 、流 利 、有 感 情 地 能 朗读 。 ” 在 教 学 建 议里 也 明 确 指 m : “ 个 学 段 的 阅 读 教 各 学都要重 视朗读”。 朗 读 教 学 既是 语 感 的 ,又 是 技 能 的 ;既 是 文 学 的 ,又 是 审 美 的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朗 读 有 着 自身 重 要 的 意 义 ,也 有 着 不 可 或 缺 的作 用 。首 先 ,朗 读 培 养 语 感 ,增 进 学 生 对 作 品 的 整 体 感 知 力 .学 生 通 过 朗 读 ,把 无 声 的语 言 符 号 转 化 成 有 声 的 语 言 ,把 静 态 的语 言 文 字 符 号 转 化 为 生 动 形 象 的 , 可感 可 知 的人 物 、景 物 ,使 学 生 在 反 复 朗读 中 ,感 知 课 文 ,丰 富 生 命 体 验 ,升 华 生 命 意 义 。 其 次 , 朗 读 激 发 兴 趣 ,增 强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艺 术 性 朗 读 或 者 听 别 人 朗 读 ,都 是 一 种 高 尚 的 精 神 享 受 ,伴 随 着 自如 的 声 音 、悦 耳 的 语 调 、生 动 的 语 气 , 以及 文 中 的 思 想 内 涵 、美 好 的 憧 憬 、语 言 的 美 感 , 同 时 与 读 者 或 听 者 的 心 灵 感 受 相 交 融 , 在 这 种 高 尚 的 精 神 享 受 中 ,在 生 动 的美 感 愉 悦 中 ,不 觉 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也对语文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生缺乏基本的朗读能力。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娱乐方式多样化,学生对于朗读的重视程度随之降低,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朗读能力,无法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或文章。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需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朗读训练。

学校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朗读角逐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场合进行朗读,在练习中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除了学生缺乏朗读能力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的朗读技巧不足的问题。

由于一些语文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在朗读教学中的技巧和方法不够丰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这会使得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正确的示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朗读技巧的学习和提升。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教学案例、观摩他人的朗读教学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录音、视频等方式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

在一些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侧重于朗读的速度、声音大小等表面特征,而忽视了对朗读准确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评价。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体会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体会
李 文 雯
名 山县车岭 中学 , 四川省 名 山县 65 0 200
朗读是 阅读 教 学 中 中最 常用 的 教 学方 式 , 课 新 标 中关于 7 —9年 级的 阅读要 求共 十五 条 , 中不难 从
看出, 语文 阅读 教学 重在 培养学 生 的语感 , 提高 学 生
现不 出《 课 程标 准》 精 神 ; 应 景 , 渎 成 了装 新 的 为 朗 饰 。而 朗读 的被 忽 视 , 不是 因为学 生都 渎得好 了 , 并
拖音 等装饰 , 腔 、 哭 笑腔 、 叹 词语 助 词 的增 加 或 变 感

我 对 朗读 教 学的 几点认 识
( ) 要性 : 一 必 朗读 教 学很有 意义 , 它对 课堂 教学
效益 的提 高不 是短期 的 而是 长效 的。
1 有利 于激 发学 生 的情感 , 、 增强欣 赏 的趣 味 。
( ) 式 比较 ( 点 揣 摩 ) 比 如这 节课 所 用 的 1句 标 :
“ 风雨 , 暴 暴风 雨就要 来 了 。“ ” 暴风 雨 , 暴风 雨就要 来
的 , 以上所 说 的理解 力 、 而 表达力 、 想象 力等 , 多能 诸
力 的培养 哪一样 不 与考试 挂钩 ?谁 能说 朗读教 学是 脱离 了实 际的 教学 呢? 在我 看 来 , 朗读 教 学 是充 满 诗意 、 满情趣 的 , 充 是最具 有“ 文 味” 语 的教学 。
一6 6 一 源自第2 5卷 第 2期 Vo . 5 № 2 12
雅 安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A FY O RN L O AAN VO A I A O L G C T ON L C L E E
事实 是很 多学生 不会 朗 渎 。 三 、 的一 些心 得体 会 我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引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以期有助于打破这些困境,促进初中语文学科的发展。

问题展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朗读表现不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朗读表现不佳。

在成绩上,可能只拿了70分、80分,而听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朗读缺乏感情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朗读往往缺乏感情,读起来单调乏味,无法传达文本中的情感、语气等。

学生不愿意朗读由于朗读教学方法的不同,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抗拒情绪,表现为对朗读缺乏兴趣、不愿意自觉朗读等。

原因分析那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为什么呢?弱化朗读教学的地位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常常被放在重要位置,而朗读教学却不如阅读受到重视。

这种情况导致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地位相对较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师水平不高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水平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受到了限制。

缺乏适合的教学方法此外,朗读教学方法也是引起学生朗读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目前,教师所使用的朗读教学方法可能不够贴合学生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学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朗读需要大声地表达,这就需要学生有自信去做。

在一些学校,学生们对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提升不够重视,这会导致学生们朗读缺乏自信和决心。

结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体现团队协作的精神。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习氛围,让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诵读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诵读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诵读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传统,诵读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和流传下来的教育成果,蕴含着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散发着民族传统教育的经久魅力。

在漫长的语文教育史上,诵读教学可谓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开始,到后来的蒙学教育、经学教育,都非常重视诵读,诵读也成就了历代文人学者非凡的建树。

新课程改革以来,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

新颁发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都强调了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要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就是积累知识和习得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选题缘由纵观今天的语文教育,诵读教学被忽视的状况普遍存在,而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

为什么古代语文教育在没有分科的情况下教学效率很高,现代语文教学在科学教育理论的规范和指导下效率反而下降了呢?其原因在于我们对诵读的本质认识不够,对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不透。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位上来,加强诵读教学。

但是现代的诵读又不可盲从古训,而要弄清诵读的本质和作用,找到有效的实施策略,在真正意义上发挥诵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本文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诵读与现代初中语文教育的密切联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课题的界定诵读教学,古称‚讽诵‛,最早见于《周礼》,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备受人们推崇。

朱自清先生就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

‛所以说,诵读就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活动,它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诵耳听心惟,熟读精思成诵,从而达到对文本的全面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浅析
摘要: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朗读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课文读好了,许多问题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但多数农村初中语文却少了琅琅的读书声,显得单调,枯燥。

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和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农村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

它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状。

一、问题产生原因
(一)教师的教法观念没有改变。

教师对于朗读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认为其仅仅就是让学生读一读,大概了解一下课文的意思。

(二)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部分教师只让学生在课堂泛泛自读,并不提出具体要求。

也不对学生试读进行指导。

(三)是课堂朗读方法方式单一。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最喜欢采用学生集体齐读的方法,这样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没有培养成,语文能力也就差。

二、解决措施
朗读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精心设计,还应注重朗读法的指导。

下面结合自己的朗读教学实践,谈点做法和体会。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

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

朗读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

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

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

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二)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

我教朱自清的《春》时,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自己示范读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

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就会越丰富,文章的主题就会越鲜明。

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但要慎用齐读。

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

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

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

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

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读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读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读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以上是自己的数疏浅看法,还请多指教。

参考文献:
[2]郑向津.浅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J].新疆教育,2013,(6):76-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