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打点计时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合集下载

实验:打点计时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打点计时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脉冲输 出开关
电源插 头
放电针
构造:电源插头、脉冲输出 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放电 针、墨粉纸盘、纸盘轴。 原理:脉冲电流经放电针、 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 花放电,蒸发墨粉落在纸带 上,频率50Hz、周期0.02s 用途:计时 注意事项:交流、电压220V, 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纸 带或释放物体、先切断脉冲 输出开关后拾取纸带。
打点计时器使用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 连接电源。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纸带在下 复写纸在上! ) 3.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或释放物体,纸带上就打 出一行小点。(先通电后纸带动!)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先断电后取带!) 5.再取2~3条纸带,重复2~4步2~3次 6.选取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 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 数是多少?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 的时间。 7.用刻度尺测量距离,记录数据(原始数据最珍贵!), 保留纸带。 8.整理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构造和原理 构造:接线柱、线圈、振片、振针、永久磁铁、复写 纸片、限位孔、定位轴 原理: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相互作用,频率50Hz、周期 0.02s 用途:计时 注意事项:交流、电压6V,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纸 带或释放物体、先切断电源后拾取纸带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正负脉冲输 出 墨粉纸 盘 纸盘轴
打点计时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 •
所在知识模块:运动的描述—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
测速度
学科: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 学段:高中 • 适用年级:高一 • 学校名称: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 制作人/制作团队:杨璐 • 制作日期:2014/12

振针 振片限位孔定位来自 线圈 接线柱 底座 永久磁铁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纳雍县第四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1. ;2. ;3. 。

二.实验原理1.认识仪器A.电磁打点计时器(1)构造: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⑨。

(2)工作条件:工作电压为V的电源,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s打一个点。

(3)工作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线圈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振片被磁化,其极性随线圈中电流方向变化导致的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振片和永久磁体之间就产生了周期性的引力和斥力,振片就上下振动,带动振针上下振动,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下点迹。

(4)使用方法:通电之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上面,再把纸带与物体连接,接通电源,让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位移,由点的情况就可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构造:如图所示。

(2)工作条件:用流电源,工作电压V,当电源频率为Hz时,隔0.02s打一个点。

(3)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中有一个将正弦式交变电流转化为脉冲式交变电流的装置。

当计时器接通220V、50Hz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4)使用方法:与电磁打点计时器基本相同,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纸带在墨粉纸盘下面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纸带朝向墨粉纸盘的一面就打上了一行小点。

2.实验原理(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的交流电时,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线段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当Δt很短时,可以认为ΔxΔt等于t时刻的瞬时速度。

(3)用表格或v-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打点计时器实验

打点计时器实验

1、研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电磁打点计时器—4~6V)、纸带、小车、轨道、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上同时记录了时间和位置两个信息,通过s,t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匀变速,若是可以求得其加速度;数据处理方法。

(纸带处理)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轨道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没有滑轮一端,连接好电路;再把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若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两个纸带分别从上下两边穿过墨粉纸盘)。

(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3)从三条纸袋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即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第六点作为计数点1,依次标出计数点2、3、4、5、6。

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用刻度尺测出分别记作s1、s2 (6)(4)求出a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注意事项:(1)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

(2)细绳尽可能与木板平行,以确保细绳对小车拉力不变;(3)开始释放小车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4)先通电后放开小车(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把计时器打出的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不少于6个;(6)若为电磁打点计时器(f打点=f电源,电源频率越大,针与纸带摩擦越大,a越小),若出现连续直线,则抬高针;若为电火花则无针与纸带的摩擦。

纸带运动时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尽可能的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记数起点之间的距离)。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概述: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速度,并探讨运动速度与物体质量、施加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打点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斜面、测量尺等。

首先,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斜面的角度为一定值。

然后,将小球放置在斜面上,并记录小球从斜面顶端滚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为了准确测量时间,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在每次实验前,需要确保斜面和打点计时器的表面干净,以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小球在不同斜度斜面上滚动所用的时间数据。

将这些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图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小球质量与滚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的质量越大,滚动所用的时间越长。

这是因为质量较大的小球具有更大的惯性,需要更多的力来改变其运动状态。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斜度的斜面对小球的滚动时间也有影响。

当斜面角度较小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短;而当斜面角度较大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长。

这是由于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增加小球下滑的速度,从而减少滚动所用的时间。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施加力对小球滚动时间的影响。

通过在实验中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我们发现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减少。

这是因为施加更大的力会增加小球的加速度,使其更快地滚动到底端。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的质量与滚动时间成反比关系,质量越大,滚动时间越长。

2. 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增加。

3. 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减少。

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本次实验虽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中未考虑到空气阻力对小球滚动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其次,实验中只考虑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情况,而未考虑其他形式的运动。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高台县第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得分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1.;2.3.。

二.实验原理1.认识仪器A.电磁打点计时器(1)构造:①,导线②,线圈③,永久磁铁④,震片⑤振针,⑥限位孔,⑦,复写纸⑧纸带,(2)工作条件:工作电压为V的电源,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s打一个点。

2.实验原理(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的交流电时,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三.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论六.数据处理1.表格法书P21页表格位置编号 A(0) B(1) C(2) D(3) E(4) F(5)(x n+x n+1)/mv/(m/s)七.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注意事项(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4-6 V以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 交流电源。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时再用手拉(释放)纸带。

(4)手拉(或重物)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5)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6)选择测量点时,要排除初段密集区域的点,使测量更方便;确定运动时间时,不要将点子数n和点子间隔数(n-1)混淆;(7)原始数据是宝贵的实验资料,取下纸带后及时用箭头标明运动方向,实验的纸带贴在实验报告中,作为原始记录。

(8)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实验方案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一、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二、注意事项:1.电源使用的是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压是220V;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打出小横线、重复点或点迹不清晰,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大一点;3.纸带应捋平,减小摩擦,从而起到减小误差的作用;4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放开纸带;5.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还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6.处理纸带数据时,密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时误差大,应舍去;一般以五个点为一个计数点;7.描点作图时,应把尽量多的点连在一条直线或曲线上不能连在线上的点应分居在线的两侧;误差过大的点可以舍去;9.打点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每打完一条纸带后,应及时切断电源;二、实验步骤:1.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2.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没有滑轮的一侧,并连好电路;3.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4.把两条白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且使墨粉纸夹在两纸带之间;然后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5.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注意用手在滑轮附近保护小车,以免摔落地面6.及时断开电源,取出纸带;7.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7.测量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测量并处理数据;描绘v—t图像,用位移差计算加速度数据处理方法: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图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T s s v c 232+=其中T =5×= 求出B 、C 、D;;;;;;各点的瞬时速度,然后描绘t v -图像,通过图像可以求加速度;⑵利用“逐差法”求a :()()23216549Ts s s s s s a ++-++= 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2T n m s s a n m --=:如223T s s a -= 比较用图像法与“逐差法”求出的结果。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引言:计时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测量时间的流逝。

无论是在运动训练、实验室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计时器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不同物理活动的运动速度和时间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1.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 测量并比较不同物理活动的运动速度;3. 分析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1. 打点计时器2. 直尺3.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木棍、绳子等)4. 摩擦面小球5. 观察本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段直尺,在其一端固定一木棍。

2. 将打点计时器置于木棍下方,并将启动线与打点计时器连接。

3. 在观察本上记录打点计时器的示数。

4. 用手拉动木棍,使其通过观察本下方摩擦面的小球,观察并记录示数。

5.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长度的木棍的示数。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长度的木棍或物体运动速度不同。

较长的木棍比较短的木棍示数较大,运动速度较快。

这是因为较长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打点计时器下方的距离较长,所以示数较大。

2. 时间和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时间和距离成正比。

也就是说,物体行进的距离越大,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3. 运动速度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和距离的比值来确定。

速度=距离/时间。

讨论和误差分析:在本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1. 木棍的固定位置可能存在微小的摆动,从而影响观察到的示数。

正确的固定方式可以减少这种误差。

2. 手动拉动木棍的力度和速度可能不够恒定,导致示数不准确。

实验者应该尽量保持恒定的力度和速度。

结论: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简单却非常实用的工具,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它在测量运动速度和时间变化规律中的应用潜力。

我们可以进一步使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其他物理活动或者更复杂的运动情况。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控制它们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对不同物理活动的运动速度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际观察和测量。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 通过实验,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仪器,通过在纸带上打点,可以记录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时间,从而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即速度恒定。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2. 纸带3. 电磁铁4. 重锤5. 刻度尺6. 秒表7. 稳定电源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接通电源。

2.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打点装置,并使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

3. 打开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

4. 将重锤释放,使其自由下落,同时观察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的规律。

5. 记录下一定时间间隔内的打点数,以及对应的纸带长度。

6. 关闭电源,将纸带取下,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的打点距离。

7. 根据打点数和纸带长度,计算物体在该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8. 改变时间间隔,重复步骤5-7,得到多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9.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第一次实验:- 时间间隔:1秒- 打点数:10个- 纸带长度:1.2米- 平均速度:1.2米/秒2. 第二次实验:- 时间间隔:2秒- 打点数:20个- 纸带长度:2.4米- 平均速度:1.2米/秒3. 第三次实验:- 时间间隔:3秒- 打点数:30个- 纸带长度:3.6米- 平均速度:1.2米/秒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即速度恒定。

这验证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六、实验结论1. 打点计时器可以用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即速度恒定。

3.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打点计时器的稳定性,避免因震动导致打点不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正负脉冲输 出
墨粉纸 盘
纸盘轴
脉冲输 出开关
电源插 头
放电针
构造:电源插头、脉冲输出 开关、正负脉冲输出、放电 针、墨粉纸盘、纸盘轴。 原理:脉冲电流经放电针、 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 花放电,蒸发墨粉落在纸带 上,频率50Hz、周期0.02s 用途:计时 注意事项:交流、电压220V, 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纸 带或释放物体、先切断脉冲 输出开关后拾取纸带。
打点计时器原理及使用方法ຫໍສະໝຸດ 针 振片 线圈 接线柱底座
限位孔 定位轴 永久磁铁
电磁打点计时器构造和原理 构造:接线柱、线圈、振片、振针、永久磁铁、复写 纸片、限位孔、定位轴 原理: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相互作用,频率50Hz、周期
0.02s 用途:计时 注意事项:交流、电压6V,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纸 带或释放物体、先切断电源后拾取纸带
打点计时器使用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 连接电源。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纸带在下 复写纸在上! ) 3.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或释放物体,纸带上就打 出一行小点。(先通电后纸带动!)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先断电后取带!) 5.再取2~3条纸带,重复2~4步2~3次 6.选取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 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 数是多少?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 的时间。
7.用刻度尺测量距离,记录数据(原始数据最珍贵!), 保留纸带。
8.整理实验器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