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河流域中下游“水-能-粮-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 (2)1. 水资源分布特点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三、水资源利用与低碳排放的关系 (5)1. 水资源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 (6)2. 低碳排放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8)四、绿色发展现状及挑战 (8)1. 绿色发展现状 (10)2. 面临的主要挑战 (10)五、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性 (12)1. 协调性的重要性 (13)2. 协调性的现状分析 (14)3. 协调性提升策略 (16)六、黄河上中游地区实践案例分析 (17)1. 案例一 (18)2. 案例二 (20)3. 案例三 (21)七、提升黄河上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22)1.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23)2. 推动低碳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 (25)3.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6)4.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绿色发展保障 (27)八、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结论 (29)2. 研究展望 (30)一、内容概览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挑战:分析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挑战,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低碳排放现状与目标:梳理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消耗结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分析低碳排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

绿色发展现状与路径:评估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分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绿色发展瓶颈,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黄河上中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富集区,拥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

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受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不均特征。

浅谈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 高寒 , 多暴雨 , 昼夜温差大 。发 源 于青 海省海西州 蒙古藏族 自治州 天峻县木 里 , 止 于青 海 省 民 和 县享 堂 注 入 湟 水 河 ,大 通 河 系 山
区河 流 , 比降 大 , 蕴藏 着 丰 富 的水 能 资 源 。 总长 54 5 k 流 域 面 积 1 3 m , 窄 长矩 形 和 羽 状 。其 m, 5 10k 呈 中 青 海 省 境 内流 域 面 积 1 7 m , 道 平 均 比 295k 河
1 大通 河水 资源基本情 况及 开发现况
11大 通 河水 电资 源基 本 情 况 .
大通河是湟水河的一级支流 , 河二级支流 , 黄
收 稿 日期 :0 2 0 — 8 21—62
滩、 东旭 、 东旭 二级 、 甘禅 口等 1 6座水 电站 , 机 装 容量 1 .万 k 1 8 m。分径流式和引水式水 电站 , 中 其 雪龙滩 、 玉龙滩 、 甘禅 口等为引水式电站 。
环境存在 的影响 ; 并针对这些影 响, 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提 以便于最大限度地保 护( 或不破坏) 现有生态环境 , 合理地开发利用水电资
源, 为类似水 电开发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关键 词 : 电开发 ; 水 环境保护 ; 高原 ; 青海省
中 图 分 类 号 :V7 T 4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9 7 1 ( 0 2 0 — 3 0 0 10 — 7 6 2 1 )9 0 2 — 3
化能源结构 ,促进 当地经济社会 发展发挥 了重要 作用 。 电大坝在 防洪 、 水 灌溉 、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 保障人 口用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而另一方 面, 建设期和运行期也确实存在开 山爆破 , 断水 断 流, 河流两岸 的青 山被剃成了秃头 , 部分河段绿 水 消 失 露 出 干 涸 的河 床 现 象 。水 电站 大 坝 阻 隔影 响 河 流 连 通 性 , 文 变 化 、 没 而 导 致 的移 民安 置 , 水 淹

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气候要素时空演变特性分析

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气候要素时空演变特性分析

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气候要素时空演变特性分析刘赛艳;黄强;刘登峰;解阳阳;高弘扬【期刊名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年(卷),期】2015(0)3【摘要】以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流域内及周边5个气象站1960-2012年的年降水、年均气温及年潜在蒸散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法对各气候要素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大通河流域水电站梯级调度运行、减轻旱涝灾害及其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153a以来,大通河流域年降水以0.60 mm/a线性趋势不显著增加,年均气温以0.03℃/a的线性趋势显著增加,而多年潜在蒸散发却以0.94 mm/a线性趋势不显著减小;2流域年降水受祁连山及季风的影响,在东西方向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在流域的中游达到最大;受海拔的影响,年均温度的空间分布东高西低,南低北高,最高温度出现在流域中下游;而流域年潜在蒸散自西南向东北呈现带状相间的分布规律;3该流域年降水、年均气温均未出现突变,流域年潜在蒸散发在1970及2008年出现突变;4周期分析显示,流域年降水序列周期为17、28 a左右,年均气温周期为8、15 a左右,年潜在蒸散发序列周期为18、30a左右。

【总页数】7页(P24-29)【关键词】降水;年均气温;潜在蒸散量;演变特性;大通河【作者】刘赛艳;黄强;刘登峰;解阳阳;高弘扬【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P333【相关文献】1.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要素敏感性分析 [J], 刘勤;严昌荣;何文清2.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研究 [J], 刘赛艳;王义民;刘登峰;解阳阳3.渭河流域气候要素演变特性分析 [J], 雷江群;黄强;畅建霞;刘登峰4.中亚阿姆河跨境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 莫贵芬;冯建中;王中美;白林燕;李华林5.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J], 朱艳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雨水收集等节水技术和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
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
通过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和总量控制计划,限制高能耗产业 的发展。
发展清洁能源
鼓励和支持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
加强能源回收和利用
推广能源回收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变化会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和粮食生产,进而影响水-能源
-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分析
经济发展
随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粮食的需求量会不 断增加,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人口变化
随着黄河流域的人口增长,水资源和粮食的需求量也会 不断增加,进而影响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参考相关文献
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黄河流域水、能源 、粮食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3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关系 分析
水资源与能源耦合关系分析
水利发电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上游的青海、甘肃等,水利发电是当地的重要能源来源 。通过水轮发电机组,将水资源转化成电能,满足当地居民和工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能源与粮食耦合关系分析
• 能源价格波动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随着能源价 格的波动,粮食生产的成本也会随之变化。能源价 格上升时,农民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来购买化肥、 农药等农资产品,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因此, 能源价格波动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
04
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 度评价
能源政策
能源政策会影响黄河流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进而影响水-能源-粮 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大通河流域水能水资源开发对河流水文过程和环境的影响

大通河流域水能水资源开发对河流水文过程和环境的影响

大通河流域水能水资源开发对河流水文过程和环境的影响黄维东;牛最荣;马正耀;李计生;王毓森【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3(35)6【摘要】根据水文观测和引水与水电开发资料,分析了大通河流域水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河流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区域用水和跨流域引水,使大通河中下游河道的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减小,其中,青石嘴、天堂、连城(二)站3-11月平均流量分别减少0.6%~9.6%、0.5%~3.8%、1.7%~52.9%.自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建成跨流域引水后,连城(二)站年径流量开始减少,1994-2010年平均径流量比1977-1993年减少了5.7%;引大济湟工程建成通水后,加上引大入秦和引硫济金工程,引水总量将达到12.33×108 m3,占大通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8.16×108 m3的43.8%,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十分显著.至2011年,大通河上已建成梯级电站34座,洪水期电站同时泄水会瞬间加大河道流量,枯水期蓄引水又使减水河段水量减少.梯级水电站群无序蓄放水使洪水过程由天然的平稳状态转变为人工干预的剧烈变化状态,上下游洪峰不对应,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产生极大威胁.过度的水能水资源开发,使大通河中下游部分自然河段出现淹没、断流,水生物和两岸的植物萎缩,水环境污染加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对梯级电站下泄水量统一调度,在减水河段预留必须的生态基流,确保河道内外生态用水;加强河道水位、流量、泥沙、水环境、水生物监测,为流域防汛、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总页数】9页(P1573-1581)【作者】黄维东;牛最荣;马正耀;李计生;王毓森【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9【相关文献】1.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2.浅谈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条件3.大通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4.大通河流域水资源外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黄柏河流域水能水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修复研究》范文

《2024年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修复研究》范文

《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修复研究》篇一一、引言河流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问题。

因此,对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耦合修复进行研究,对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析河流系统修复的必要性,并探讨耦合修复的方法和效果。

二、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河流系统结构是指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关系。

而河流系统的功能则是指这些组成要素在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河流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功能的发挥,而功能的改变也会对结构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河流系统的结构包括水体、底泥、生物群落等要素。

其中,水体是河流系统的主体,底泥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生物群落则通过食物链和生态位关系相互联系。

这些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构成了河流系统的结构。

而河流系统的功能则包括水源供给、水质净化、生物栖息地等。

这些功能的发挥需要依靠结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协同。

三、河流系统修复的必要性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问题。

例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河流水质恶化;河道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因此,对河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耦合修复的方法和效果针对河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修复,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其中,生态工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生态工程的手段,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水质改善: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控制污染源等措施,改善河流水质。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t ef tr e e rho in ain s o l efc so )n tr l r p ryo ie c s se ; )sr cu eo ie c s se a dt e h u u er s c re tt h udb o u n 1 au a o et frv reo y tm 2 tu tr f v reo y tm n a o p r h u d rtn ig o c lgc l r c s ; ) tes a il n e p rl eeo e et 4 h t a nl e c ewe n h m n a dS — n esa dn fe oo ia o es 3 h p ta d tm o a tr g n i p a h y; )t emu u l fu n eb t e u i a n O
oo ia r cs e frv r r a g d b u n o ee pott n, ih rs l n sv r ol t n o ie s s ap rd cin lgc l o es so iesa ed ma e yh ma v rx li i whc e ut i e eep l i frv r , h r e u t p ao s uo o
o trq a tt ,n h e iu eeirto frv reo y tm evc u cin . l ft e rsrc h o ils san be fwae u niy a d t esro sd tr a in o ie c s se s r iefn t s Al o h m e titt es ca u tia l o o d v lp n . i a e il ic se h ea e e e rh p o rs nrv reo y tm e vc u cin ,n ld n h ls e eo me tThsp p rmany dsu sst er ltd rs ac r g e so ie c s se sr ief n t s icu ig teca — o

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驱动力分析

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驱动力分析

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驱动力分析作者:杨明明朱永楠赵勇杨文静樊煜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3期摘要:为加深对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同演变趋势的认识,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多维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5—2020年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因素归因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从2005年的0.55增长到2020年的0.84,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过渡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各子系统对耦合协调度上升的驱动分别经历了由粮食子系统到生态子系统再到水资源子系统主导的过程;能源子系统的贡献率虽然比较小,但是未来可能是各地区提升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多维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突破口。

关键词: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耦合协调度;多因素归因分析;驱动力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4.03.011引用格式:杨明明,朱永楠,赵勇,等.水资源-能源-粮食-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驱动力分析[J].人民黄河,2024,46(3):58-63.0引言水资源、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1]。

人口增长、城市化等因素驱动下,人类社会对水资源、能源和粮食等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加之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2]。

我国资源禀赋、生产能力和消费规模之间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趋加大,因此有必要对水资源、能源、粮食各系统间协同演变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为促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一词最早源于2011年德国联邦政府对水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关系总结,认为3种资源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联系[3],大致表现为人类对水资源的取、用、耗、排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能源的开采、加工、冷却等均需要水资源的参与,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同样需要水资源和能源的投入[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通河流域中下游“水-能-粮-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
化研究
大通河流域,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水能资源集中区域。

同时,由于大通河流域工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可避免,该地区也面临碳排放的挑战。

因此,对大通河流域中下游“水-能-粮-碳”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资源是大通河流域最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

大通河作为黄河的分支,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的供给不稳定。

因此,优化水资源利用是保障大通河流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通过建设水库、调水工程等水利设施,以及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可以实现对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能源是大通河流域中下游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通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电潜力。

通过充分利用大通河水能资源,建设水力发电站和电网,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大通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再次,粮食是大通河流域的重要农产品。

优化粮食生产是保障大通河流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改进农业技术,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品质,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大通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工农业活
动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碳排放。

为了降低碳排放,需要加强碳排放管理和技术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工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可以降低大通河流域中下游的碳排放水平。

综上所述,对大通河流域中下游“水-能-粮-碳”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进行优化研究对于实现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水资源、能源和农业资源,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实现水、能、粮、碳的良性循环,保障大通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大通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能-粮-碳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的优化研究对于实现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建设水力发电站和电网,实现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优化粮食生产,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碳排放管理和技术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水、能、粮、碳的良性循环,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影响,促进大通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举措将为该地区提供清洁能源、粮食安全和碳减排的保障,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