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

合集下载

《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叙事特征

《左传》的叙事特征《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的战争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特点。

《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

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

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至此,叙述圆满结束。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如,作者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僖公二十八年)不仅是城濮之战,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

以《左传》中常出现的预兆为例,这些预兆大都有道德化倾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则常有凶兆。

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有时则是占卜、梦境、天象等的神秘暗示。

如“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在“僖公十年”就有已故晋太子“敝于韩”的预言;“僖公十四年”又有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的预言,战前又有秦卜徒父释卦之兆,晋惠公不从占卜之失。

在这些看似神秘的预兆之后,是晋惠公违礼、失义、背信之举。

作者面对既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左传》战争叙事研究

《左传》战争叙事研究

《左传》战争叙事研究作者:刘佩晴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9期《左传》涵盖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27年(前468年)共计250余年的历史,涉及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恢弘地再现了春秋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状况,对后世的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其中,《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可谓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左传》战争叙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争叙事的文体特征,二是战争描写过程中的情节设计,三是对战争中人物的刻画。

相较于《春秋》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左传》在叙事上更加精于选材和安排,对人物的描写也刻画得更为细腻。

此次通过几篇典型案例浅谈《左传》战争叙事手法上的突出特点,有文不达意或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其一是《左传》在战争叙事中的文体特征。

《左传》叙事的文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记言与记事的均衡合宜;二是文本与故事的基本对称;三是事实与虚构的相互交融。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

所谓均衡合宜,即语言简练、精确传神、表现力强。

清冯李骅《读左卮言》中云:“凡声情意态,缓者缓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即“文约而事丰” 。

举邲之战为例,《左传》中对于“晋败于邲,先济者赏”,记为“上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就采用了曲笔写法,不言攀舟乱而以刃断指,但曰舟指可掬,使读者自睹其事实,达到均衡合宜的效果。

所谓文本与故事的基本对称,是指文本叙述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将故事内容与文本篇幅达到一个基本均衡从而实现言事合宜,修短有度。

如对僖公二十三年晋国内乱,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的叙述。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作者并未将重耳流放的二十四年放于各个年代中拿出一定的篇幅叙写重耳的曲折经历,而是一气呵成,语言精练,通过“过卫”、“及齐”、“及曹”等一系列代表性的状语展现重耳在外流亡的经历,用较少的篇幅叙写了丰富的内容,不显拖沓,文笔简洁而表现力强。

左传的特点分析

左传的特点分析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是叙述手法多样性也是其特点。

如《殽之战》中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就是运用预叙手法。

其次,《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一言以蔽之,粗略描写,不作细致仔细的叙述,反而着重战争的完整性,深入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同时其描写又极具戏剧性。

《左传》对战争描写的完整性有极高的价值。

《左传》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即通过人物对话或人物行为表现出来。

而且通过多方面表现。

如《殽之战》中王孙满对秦军“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的评价。

这些都足见《左传》对战争过程描写的细致。

同时还描写了战争的余波。

如《城濮之战》中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称霸中原且大喜。

使得这场战争如故事般被完整讲诉。

《左传》描写战争具有戏剧性,《左传》对战争的描写不仅仅是记述,而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任人物行为来表现的,这种写作方法使《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成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文学精品。

这样的叙述让文章很具有戏剧性,使得人物形象深动,更好地描写了战争。

又如《殽之战》中描写因释秦囚先轸发怒是通过语言及行动描写的如“不顾而唾”。

又称襄公之母为妇人,使得这一形象跃然纸上。

对后世史传文学,小说等都有影响。

第三,则是《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

叙述中常常有神秘因素,通过一些神谕或卜示来预测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也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知水平。

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

另一点是道德因素,即《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很注重“礼”。

看战争双方是否有礼,人心向背。

这些在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体现的很明显。

如“师直为壮,曲为老。

”最后是语言特色,《左传》的语言很具有艺术特色,运用了许多辞格。

浅谈《左传》战争特色

浅谈《左传》战争特色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左传》战争特色孙明姚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座光辉不朽的丰碑,它的战争特色尤为突出,也是全篇精髓之所在。

本文主要从结构特征、人物形象、小说化叙述倾向三个方面来对《左传》战争特色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左传》;战争;特色作者简介:孙明姚(1993-),女,汉族,重庆市万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98-0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力量逐渐壮大,为了本国领土和各诸侯王自身的利益,诸侯国间频繁的发生一系列争霸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第一章《左传》战争严谨完整而又曲折变幻的结构特征《左传》战争描写严谨完整而又曲折变幻,其对整个战争叙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详细完备。

在时间安排与布局方面,详略得当,总体向前发展,穿插各种如预叙、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来充实全篇。

如《成公十六年》:六月,晋、楚遇于鄢陵。

范文子不欲战。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

军吏患之。

……弈书曰:“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楚予登巢车,以望晋军。

……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

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

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

”公筮之,史曰;“吉。

其卦遇《复》,曰:‘南国蹴,射其元王,中厥目。

’ 国蹴、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此乃历史上著名的晋楚鄢陵之战,结局是晋胜楚败。

成公十六年详细描述了整个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以及胜败的原因。

在战争之前申叔时认为楚国“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预言楚国出兵必将有去无回,而战争过程中“楚师轻佻”,军队纪律也不严明,这与晋国军队严明的纪律、贤臣的谏言形成鲜明对比,整个战争的结局由此就可轻易看出,晋军获取胜利势在必得。

《左传》的叙事特点分析

《左传》的叙事特点分析

《左传》的叙事特点分析
《左传》的故事多是以人物间对话的方式展开,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展开事件,并不大量描写战争场面,而是着重记叙和分析策士的谋略规划。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通过烛之武与郑伯之间的对话展开事件,着重记叙了烛之武与秦伯的对话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又比如《曹刿论战》中,全篇多是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通过对话表现出曹刿作为策士的谋略,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曹刿论战》中,第一段简单介绍了曹刿请谏的背景,并通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从侧面表现了士人的家国责任感,以及自身的优越感。

第二段是战前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对话之间并未使用形容词汇,通过简练,缜密的语言来展开事件,对话中表现了民本思想,在提及神灵的同时也表现了百姓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体现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

第三,四段中,是对战争的描写以及鲁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分析,于简洁中展示了曹刿的高超谋略和不凡见地。

这篇文章着重表现了策士的谋略智慧以及对于国家的责任感,而诸侯有些是作为陪衬而存在。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战前晋伯与烛之武的对话也表现了诸侯对于士人的重视,士人地位的提升。

而大篇幅对于烛之武会见秦伯时谈话的介绍,表现了策士的辩才和智慧。

《左传》中通过大量的人物间的对话推动事件的发展,有明确的事件原因,经过和结果,逻辑性强,重点介绍了策士的辩才和谋略,这些策士或是追求个人名利富贵,或是追求国家的富强壮大,但都在
客观上推动了战争的爆发或结束,体现了策士们卓越的口才和智慧。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5000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短暂的统一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的现象也随之出现。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兄弟相残、母子反目、诸侯相争,它是一个天下失去秩序的时期,但也是中华文化在形成,在定性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旧有的传统被颠覆,历史的中心在转移,新生的事物在萌芽。

两百多年的春秋史,大事迭起,英雄辈出,激荡着血与火,交织着新与旧。

回顾春秋这段历史,它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中,究竟有怎样的位置?我们又从何得知春秋这个乱世里所发生的一切?而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给了我们部分的答案。

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说,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它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

《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冯李骅曾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极其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

•”(《左绣·读左卮言》)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并不是简单地记叙了春秋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而是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然后展开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

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作者将重点落在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给予读者思考和反思。

《左氏春秋》对战争的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极高的故事性和完整性。

其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像一篇故事完整地向读者娓娓道来。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如《城濮之战》中开篇充分说明了两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人才储备状况,显然晋文公与臣子齐心协力,意见一致。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左传》的战争描写,主要是围绕着诸侯国[gPARAGRAPH3]地的纷争展开的。

如鲁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晋、楚围郑,鲁成公十年、十一年,齐国入侵莒地、小邾国等,所有这些战争描写都写得惊心动魄,波澜起伏。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军阵前短兵相接,短兵相接的厮杀,还有统帅高超的指挥艺术。

因为作者抓住了战争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矛盾,即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的矛盾,大量的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战例,其笔触之广,内容之多,篇幅之大,在先秦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十分逼真,也很讲究。

全书涉及战争大小就有七百多次,而描写战争的笔墨更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每当看到那激烈的厮杀,读者便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左传不愧是先秦叙事文学的典范,因为它所刻画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左传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刻画战争场面和渲染战争气氛。

因为古代的战争几乎无不打了败仗,少数打了胜仗的,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特别之处,而左传的写作却使他的主人公在战争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从对士兵、武器、军旗、天候、战况的描绘,到对战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战争结局等的叙述,无不使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残酷,感受到在战争年代生存的艰难。

正是在这样惨烈的战争中,主人公们才一步步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左传还对许多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比如说对双方兵力对比的交待,将领的用兵特点,用兵的方略和采取的战术。

甚至在第三者的眼里,往往能透露出双方兵力部署的一些蛛丝马迹。

正因为如此,左传的作者就不可避免地对战争有所议论,在对战争的批判中显示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

左传写战争,多用短句,句式整齐,用韵工整。

有的段落虽然不长,但语言精炼,意思明确,读起来颇觉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

但是,左传并非是只有叙述,在叙述的基础上夹杂着议论。

一般是议论与叙述交错运用。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摘要:《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重点十分突出。

描写极有层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在对比之中表现出双方特点,陈述战局。

叙事完整而周密,滴水不漏。

这场重在外交与政治而非战场上的战争,没有炮火纷飞的激烈与雄壮,更多是体现了智慧的锋芒与力量。

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精彩程度绝不逊于轰轰烈烈画面感十足的战争描写。

关键词:左传城濮之战战争描写《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前情之一,是课内教学时通常会联动阅读的一篇文章。

读好这篇文章,对于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以及对《左传》的进一步理解、对当时社会的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晋楚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左传》对这场战争做了详尽的记叙。

在长达一千三百多字的《晋楚城濮之战》中,关于真正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只有不到两百字。

大量的篇幅用在了描写战争的缘起以及双方的战前动向上面。

此外,战后交战双方的结果也被描写得非常全面。

显然,战场上的战争并不是作者最重视的部分,而隐匿在战场之外的硝烟,才最能够体现出这场战争的精髓。

战前的部分,所有的人物活动都紧密地结合“礼”。

晋国与楚国子玉都想战,但都不愿失礼在先。

于是在各自谋划以及你来我去的斡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双方怎样在保证自身“得理”的情况下,让对方露出破绽。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这里双方的排阵布局看上去颇像对弈,曹、魏、宋等国就像是它们的棋子。

通过对这些棋子的排布处置,双方小心地在维护自己的“礼”和攻击对方的“礼”上面做文章。

作者通过这样宏观布局式的描写,让整个场面显得妙趣横生,充满智慧。

同时,通过双方的一招一式,环环紧扣,步步推进,既清楚地将事情进展呈现出来,又充分地表现出各自主事者的特点。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以及交代局面。

同时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分别对双方内部商议进行描写,将双方的动作铺于纸上,形成鲜明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
——以五大战役为例
摘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又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和叙事散文名著。

《左传》中对战争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其叙事艺术的精妙之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中记录了多达492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本文主要以五大战役—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邲之战、晋秦殽之战、晋楚鄢陵之战为例,主要从叙事的总体把握、细节的精彩描写、篇章结构的灵巧多变等方面介绍其战争描写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首创性的叙事艺术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字:《左传》五大战役,叙事特点,艺术借鉴,后世影响
Abstract
Zuozhuan is our coun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rrative prose writing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has high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Its narrative ar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by scholars, and is considered the norm of the narrative text, and the essence of its narrative art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war discourse. Zuozhuan, recorded the greatly small hundreds of times of war, this paper mainly to five big battle - ChengPu battle, the battle of An, Bi the battle of the war, the war of Yao, YanLing as an example, mainly from the vision of the overall grasp, details of which itsdifferent,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in chapter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r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Zuozhuan, the account of the war, not o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historian, but also emotional narrative these wars to literary writing and its pioneering narrative art achievement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had a profound impact.
Keywords: description of war of Zuozhuan,narrative features,affect future generations
一、绪论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如实的反映了两百五十余年内周王朝及诸侯各国间发生的重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