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其解答
世界上古史题库4-2-10

世界上古史题库4-2-
10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罗马公元3世纪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如何?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戴克里先改革的主要内容。
(辽宁11选5 )
问题:
[问答题,论述题]试论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并分析其进步性和实质。
问题:
[问答题,论述题]雅典民主政治述评。
问题:
[问答题,论述题]古希腊文明的卓越成就在哲学和史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问题:
[问答题,论述题]如何评价格拉古兄弟改革?
问题:
[问答题,论述题]评古印度种姓制度述论。
世界上古史史期末考题整理.doc

世界上古史史期末考题整理.doc名词解释:血缘家族:由19世纪,美.摩尔根根据夏威夷亲属制度而设想出来的,无考古学根据。
按班辈划分,兄弟姊妹互为夫妻,存在的时间大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最古老的形态之一。
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图腾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阿尔昆琴部落。
意为它的族类或它的氏族。
特点和内容是人们把某一物或某种自然现象当作氏族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进行崇拜。
军事民主制:氏族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产生的。
机构:军事首领、长老议事会、民众会。
特点:1.战争成为经常性的职业。
23.保留着民族传统及同时出现军事首领的个人专权。
涅杰斯:意为中小奴隶主阶层,与贵族阶级相对应的贫民。
最早见于古王国时代,加入军队,成为军队主力,成为称霸各州统治者的依靠力量。
分化为中小奴隶主、僧侣、高级管理、州长、占有奴隶和土地,但众多的涅杰斯日益贫困化。
美尼斯: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
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建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长期而辉煌影响的王国。
(现代考古学未发现有关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证,有学者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伊普味陈辞》又叫一个埃及闲人的训诫,描述中王国崩溃后,埃及贫民奴隶的大起义,伊浦味本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是起义打击的对象。
在文献中,伊浦味常常歪曲和咒骂人民大起义,通过文献反映出参加这次大起义的阶层是十分广泛的。
有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和奴隶,起义持续很多年,最终被镇压,但打乱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打击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和割据势力,为阶级奴隶制社会发展开拓了道路。
埃赫那吞: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
伟大的宗教改革家。
在位时进行了著名的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喜克索斯人:是古代亚洲西部的一个混合民族。
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其主要部分可能是属于赛姆人的游牧部落,同时也掺杂进了其他一些人种。
如胡里特人,甚至印欧语系的人。
于前17世纪进入埃及东部,推翻了虚弱的第十三王朝,建立了十五、十六王朝,统治了中下埃及一百多年。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1]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7bc10bfad02de80d5d840e3.png)
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回答下列问题1、从人类形成的具体过程,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扑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
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2、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氏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及认识到近亲通婚的危害,人们排斥了血缘群体内部的通婚,进行族外通婚形成了氏族.母系氏族的特征是,实行群婚,世系按母系计算,有管理机构。
3、分析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陶器的广泛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
4、综合说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原理。
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个体劳动和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有了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产生了贵族、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差别,产生了暴力机关。
5、阅读下列材料:“整个氏族制度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它从一个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人的组织,而它的各机关也相应地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了。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61页。
回答问题:(1)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期?从氏族公社向阶级、国家的过渡。
(2)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从国家产生的原因、过程、类型及国家的职能分析.6、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农业革命导致又一次人口爆炸,其规模可与随人类形成而出现的人口爆炸相比.在旧石器时代,正在进化中的人类不断改进工具,使生产率提高,从而使人口相应增加。
约100万年以前,猿人的人口数还只有125000,可到了距今1000O年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的人口数已上升到532万,约增长42倍。
世界上古史名词解释2解答

美尼斯(Menes)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
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建立了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长期而辉煌影响的王国,约在公元前3100年,他征服下埃及,使整个埃及初步统一成一个国家,开创了古埃及的第一王朝。
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南端(今开罗附近)修建了新都白城,即后来的孟斐斯城,作为埃及的首都。
美尼斯在统一上、下埃及后,曾向外发动征服战争。
据历史学家推断,埃及著名的“纳尔迈石板”中刻画的征服者可能是美尼斯。
据说美尼斯在位时间达62年,他是在一次打猎中被一头河马袭击不幸身亡的。
荷鲁斯(Horus)是古代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是王权的象征。
他的形象是一位鹰(隼)头人身的神祇。
法老(Pharaoh)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它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
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
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
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
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喜克索斯人(Hyksos)是古代亚洲西部的一个混合民族,可能由塞姆族的部落以及部分胡里特人和其他印欧族的人混合而成。
于前17世纪从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
赫梯人(Hittites)居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既是现在的土耳其北部从考古遗迹和文献知道,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由北面移居至安纳托利亚。
赫梯人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赫梯历代国王保持有一支人数多达30万的军队,他们的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
赫梯人用象形文字记下公众事务,以楔形文字记载其他事迹。
埃及人也以文字和图画记下赫梯人的事迹。
《世界中古史》习题及其解答 - 副本

《世界中古史》简答、论述题及其答案1.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
(1)罗马封建因素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
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2)基督教会四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
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3)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
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
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
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1)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习思考练习题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习思考练习题符松涛(一)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前言及原始社会复习思考题:1、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经过了哪几个主要阶段?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名词解释:氏族制度军事民主制对偶婚图腾第二章古代埃及复习思考题:1、古代埃及的历史分期的具体情况如何?2、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名词解释:金字塔埃赫那吞改革《伊普味陈辞》阿蒙神庙第三章古代西亚诸国复习思考题:1、述两河流域南部城市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2、试述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3、试述犹太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4、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5、亚述奴隶制的特点名词解释:腓尼基字母乌鲁卡吉那改革汉谟拉比法典居鲁士巴比伦之囚犹太教摩尼教第四章古代印度与贵霜帝国复习思考题:1、种姓制度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如何?2、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有何特点?3、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基本教义是什么?4、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何?名词解释:哈拉巴文化雅利安人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耆那教早期佛教阿育王佛本生经四谛《摩奴法论》第五章古代希腊复习思考题:1、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经济状况如何?2、公元前8-6世纪希腊向海外殖民的原因和后果如何?3、斯巴达和雅典在国家形成的途径、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异同?4、试述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5、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6、试述希波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希腊取胜的原因。
7、试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内容及其阶级实质。
8、叙述古希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名词解释: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僭主政治提洛同盟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罗奔尼撒同盟伯利克里时代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第六章古代罗马复习思考题:1、试述塞尔维斯·图里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世界上古史复习部分题目

世界上古史部分题目名词解释:●图腾崇拜、军事民主制、、《伊浦味陈辞》、吠陀、拉美西斯二世、婆罗门教、《政事论》、《佛国记》、卡迭什战役、涅木虎、涅杰斯、图特摩斯三世、腓尼基、腓尼基字母、、犹太教、萨尔贡、《吉尔伽美什史诗》、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巴比伦之囚、阿育王、《摩诃婆罗多》、李维、凯撒、奥古斯都、前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十二铜表法、西塞罗、维吉尔、塔西佗、隶农制、行省制、布匿战争简答题:●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乌鲁卡基那改革、公元前4世纪雅典城邦危机的表现、、古典时期古希腊民主黄金时代的特点、塞尔维乌斯改革、马略军事改革、简述屋大维的元首统治政策、简述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的统治政策论述题:●前8-6世纪古希腊海外大殖民的情况与影响●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色●如何认识古王国时代埃及的专制王权?●评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前8-6世纪古希腊海外大殖民的情况与影响●评早期佛教●评早期基督教●试析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大流士/评价大流士改革●简述印度种姓制度/评印度种姓制度一、名词解释:1、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形态之一。
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图腾”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的阿尔昆琴部落,意思是“它的族类”或“它的氏族”。
其特点和内容是人们把某一物或某种自然现象当作氏族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进行崇拜。
2、军事民主制:是氏族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产生的。
它有三个典型机构:军事首领、长老议事会和民众会。
其特点是:战争成为经常性的职业;一方面保留着氏族制度的某些因素,同时出现了军事首领的个人专权。
(P17)*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制定。
此《法典》是迄今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早期奴隶制成文法典。
4、《伊浦味陈辞》:又名《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描述了中王国崩溃后埃及平民奴隶起义,伊普味本身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是这次起义的对象,常咒骂人民大起义,该文献反映了参加这次大起义的阶层十分广泛,有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与奴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却打乱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打击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和地方割据势力,解放了生产力,有利于埃及奴隶制社会的发展。
最新-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

《世界古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原始社会一.填空题1.1871年,达尔文在其一书中,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恩格斯提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中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即、和完全形成的人。
3.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和尼格罗人种。
4.班辈婚或辈行婚是一种。
5.人类第一个可以证实的社会组织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繁荣于新石器时代。
6.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考古学年代的晚期。
7.普那路亚婚是一种。
8.是人类婚姻状态从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形式。
9.个体劳动能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二.选择题1.“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 C森林古猿 D埃及古猿2.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A直立行走 B产生最初的语言 C能制造工具 D意识和抽象能力的发生3.现代人种开始形成于A早期猿人阶段 B晚期猿人阶段 C早期智人阶段 D晚期智人阶段4.母系氏族公社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中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 D金属器时代5.原始人实行族外群婚是在A血缘家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早期 C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父系氏族时期6.母系氏族繁荣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A班辈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7.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是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石并用时代 D铁器时代三.名词解释1、血缘家族2、对偶婚3、农村公社4、图腾崇拜四.简答题1.从猿到人的转变经过了那些主要阶段?简析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转变。
3.简析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二章古代埃及一、选择题1.埃及进入文明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3600年 B公元前3500年 C公元前3100年 D公元前2500年2.埃赫那吞改革的性质是A纯粹的宗教性改革 B宗教外衣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C阿蒙僧侣集团内部斗争 D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二、名词解释金字塔三、简答题1.简述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制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思考题(摘自首都师大历史系教学大纲2005。
11,10、)1、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2、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试述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4、试述犹太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5、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6、种姓制度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如何?7、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有何特点?8、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基本教义是什么?9、斯巴达和雅典在国家形成的途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异同?10、试述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11、试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内容及其阶级实质。
12、叙述古希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13、试述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14、试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目的、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15、试述屋大维元首政治的内容及其实质。
16、试述罗马帝国公元三世纪危机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7、试分析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的性质、内容和结果。
18、试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重要参考书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摩尔根:《古代社会》,三联书店1978年版。
6、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7、《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阿甫基耶夫:《古代东方史》,三联书店1965年版。
10、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朱龙华:《千古名城巴比伦》,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2、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3、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4、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5、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6、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
17、朱龙华:《希腊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18、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
19、凯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0、阿庇安:《罗马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形成】农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使商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私有财产的出现,诱发了对财产的争夺。
氏族中有地位的人利用自己的权力掠夺财富,于是出现了最早的"穷人"和"富人",从此,人类丧失了已享有百万年的平等,开始步入文明的阶级社会。
【最初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一些学者认为,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应是血缘家族。
但真正有考古材料作为证据的原始社会形式是母系氏族社会。
伴随母系氏族的出现,族外群婚也产生了。
互通婚姻的氏族组成了早期的部落。
母系氏族产生的原因可能是:1、无论是氏族内的群婚,还是是族外的群婚,它的婚姻形式使人们只识其母,难辨其父,所以血亲的系统只能按母系计算。
2、农业革命发生之前,女子从事的采集也比男子从事的狩猎业更加稳定而有保障。
3、在人口资源极为贫乏的当时,对女性的生殖功能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族外婚逐渐向对偶婚演化。
对偶婚的配偶起初并不居住在一起,而各自居住在自己母亲的氏族里,婚姻采取丈夫对妻子的拜访形式,称"望门居"。
后来发展为丈夫前往妻方氏族居住,称为"从妇居"。
母系氏族首领往往由年长的妇女担任。
农业革命后,男子凭借强壮的体力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开始过渡到父系氏族。
"从妇居"转为"从夫居",氏族首领由女子变为男子。
氏族不再是生产和经济的基本单位,而代之以父系的大家族。
婚姻形式从对偶婚转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
父系家族的出现,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
但只要土地的私有化没有完全实现,以公社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公社就始终存在,只是不再叫氏族公社,而改称农村公社了。
【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最后瓦解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军事民主制。
这时既存在着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又存在着氏族民主制的因素。
这种制度大多在部落的基础上构成,基本机构包括全部落成年男子组成的民众会、氏族贵族组成的议事会和军事首长三个部分。
军事首长往往由议事会推荐提名,民众会选举任命。
军事首长的重大决策也须得议事会和民众会的同意,但在战争期间他有较大的决断权,对战争所得也可占有较多份额。
军事首长的职位一般既非终身也不世袭。
当军事首长的权力范围扩大到部落联盟,它就企图使自己的职位保持终身,并得以世袭。
一旦军事首长或其他宪贵在原有的氏族部落之外,设立了维护自己利益的警察、监狱和法庭等机构,国家就产生了。
国家是人类组织中的最高形式。
所谓国家,就是指占有一定地域,拥有不依附于外部控制的政府和在政府统治下的、有组织的社会。
国家的本质是统治权,即立法、司法、惩治犯法者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2、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新王国时期国内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埃赫那吞改革。
埃赫那吞试图以太阳圆盘神阿吞神来代替对阿蒙神的崇拜,打击对自己统治不利的阿蒙祭司集团。
改革因反对派强大而失败,但这次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教思想。
一神教崇拜的出现或许是人类的文化或文明从原始、分散形态走向高级、集中形态的标志。
埃赫那吞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
埃赫那吞宣称阿吞是唯一存在的神,不仅是埃及的神,而且也是全世界的神。
他把这个神设想为人类利益的永恒创造者和维护者,设想唯一慈善之心关注一切创造物的天父。
这种一神教的思想,是古代社会进入帝国阶段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有利于形成一种超越地区和民族传统习俗局限的文化形态。
以后的犹太教进一步发展了一神教思想,其最初的渊源当与埃及的埃赫那吞有关。
3、试述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1支阿摩利人占据了巴比伦城,建立起古巴比伦王国。
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才成为古代世界的大国。
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全境,创建了1个南尽波斯湾,北逾今土耳其南境,东起札格罗斯山,西至叙利亚的大帝国。
【汉谟拉比的文治---《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不仅建立了盖世的武功,还给以后的世界留下了1部完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这部法典后来成为闪米特其他各族,如亚述人、加勒底人和希伯莱人制定法律的基础。
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3部分组成。
序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正文共282条,把当时已形成的奴隶制关系、等级关系、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家庭婚姻关系和财产关系用法律条文明确固定下来。
其特点是:1、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牙还牙的原则。
"如果1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
"(法典第196、197条)2、公开维护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贵族打了贵族,罚钱了事。
奴隶打了自由民,要割掉耳朵。
(法典第203、205条)3、施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规定。
如果1个人偷了商行的货物,处死刑。
(法典第6条)4、颁布了许多类似社会生活保障的法令。
包括:确定基本商品的价格,限制利率在20%,调整家庭关系,保证度量衡信誉,城市负责对未侦破的抢劫案或凶杀案的受害者做出赔偿。
5、较之苏美尔法律,增加了反对国家的罪名。
对诸如"游手好闲"和通奸行为,以及窝藏逃亡奴隶,皆可判处死刑,惩罚显然过重。
【巴比伦的政治、经济生活】汉谟拉比实行的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
汉谟拉比时代,巴比伦已广泛使用了青铜器。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巴比伦有3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全权自由民(阿维鲁),无权自由民(穆什根努),第三个阶层就是奴隶。
4、试述犹太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据圣经叙述,摩西在西奈山承接了耶和华颁布的"十诫",希伯莱人的宗教从此有了具体的教义。
"巴比伦之囚"时期是希伯莱人宗教发展的成熟期。
囚禁于巴比伦的犹太人,倍加思念故土,渴望返回家园。
他们在绝望之中,祈求能出现1个"救世主(弥赛亚)"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
当时,1位叫以西结的先知在被囚的犹太人中间宣传:犹太将在耶和华的神权之下复兴。
而后来波斯灭掉新巴比伦,将被囚的犹太人送归故土后,耶和华开始成为犹太人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真神。
崇拜一神耶和华的犹太教从此产生。
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旧约》。
它同时也是一部犹太民族的历史、犹太民族最引以自豪的文学作品。
5、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波斯的兴起】波斯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
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邻近地区先后建立了埃兰人和米底人国家。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乘米底与巴比伦作战和内部发生叛乱之际,在阿黑门尼德氏族的显贵居鲁士(公元前558--公元前530年)的领导下,反抗米底的奴役,经3年战争,于公元前550年灭了米底,建立起波斯王国。
公元前530年,居鲁士率军远征中亚,很快占领了巴克特里亚、粟特和花刺子模。
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公元前530--公元前522年)继位,征服了埃及。
此时的波斯版图已包括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及中亚的广大地区,形成1个横跨亚洲、非洲的大帝国。
【大流士的新政】公元前522年,当冈比西斯在埃及时,僧侣高墨达发动政变,夺取了波斯政权。
冈比西斯闻讯回国,暴卒于途中,巴比伦、埃兰、亚述和埃及等地区乘机独立。
阿黑门尼德族的大流士(公元前522--公元前485年)联合其他波斯贵族,杀死高墨达及其追随者,夺得政权。
大流士和他的部将用了2年多时间,经18次战役,才把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镇压下去,稳定了局面。
大流士把镇压的经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3种文字刻在贝希斯敦大崖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铬文"。
大流士为加强其专制统治,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有:1、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分别委派总督和军事长官管理行政和军事;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规定贡赋的数额;3、将全国划分为5个军区,统辖各省军事、4、组建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5、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6、;修筑驿道,通达帝国各地;7、为适应帝国统治需要,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或拜火教)奉为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