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

201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课间学习分享错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招聘两难局面如何破解?!智联招聘日期: 2013-06-09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3年全国将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消息,给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
数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众说纷纭。
2013年,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和解读。
一、全面分析2013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错位的就业市场中国职场正进入刘易斯区间,意味着职位供求在总量上趋于平衡。
但“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却愈演愈烈,整个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断层,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
错位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1、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型”结构错位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
即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2、第三产业急速发展,服务性人才需求量上涨。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产业的职位量占比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市场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张。
错位二、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出现意愿性错位。
1、毕业生依然扎堆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职位乏人问津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从整体招聘区域上看,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于二三线城市。
虽然职位量较大,但比起求职者的倾慕仍显得有些“狼多肉少”,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相比较而言,由于少有人问津,三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显得格外冷清。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线城市的人才供给仍是“蜂窝式”的不可缓解。
虽然“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求职者的流行口号,但似乎对于应届生来讲,“闯一闯”的心态仍然存在。
2013年就业形势

2013年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临近岁末,校园招聘开始进入淡季,不少高校毕业生正在为“过个好年”而四处奔波。
与此同时,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在为来年去哪里打工而做着筹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今年初曾表示,2012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
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在京举行,面对略显严峻的就业形势,与会专家呼吁,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者收入,提高就业的质量。
经济增速放缓未影响整体就业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8.1%降至二季度的7.6%,再降至三季度的7.4%。
此前人们曾担忧经济下行将拖累就业,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蓝皮书显示,2012年,中国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并未出现就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态势。
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并未出现紧张局面。
“稳中求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以此来概括2012年的中国就业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1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7万人,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分析表示,就业形势未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冲击,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增长格局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明年农民工招工难仍将上演尽管从整体上看,由于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前11个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数量超过历史同期,但报告会上不少专家指出,由于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影响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效应,2013年就业形势仍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扩大就业的各项举措依旧不能放松。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一直是两大重点就业人群。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业质量报告

1、毕业生总体情况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9级本科生,即2013届毕业生总人数为332人,其中,生物医学工程4个班共116人;生物信息技术1个班共19人;生物信息技术基地班1个班共28人;生物技术4个班共84人;生物科学2个班共59人;基础学科生物科学实验班1个共26人,见表1。
表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统计截止9月1日统计毕业去向分布如图1所示:免试研究生126人,录取研究生25人,出国/境41人,就业81人,继续考研出国/境18人,待派遣或就业41人(含不能按期毕业14人),总体就业率为82.23%,比2012届整体同期就业率75.66%有显著提高(2012届毕业生升学率5 0.66%,协议就业率22.70%,出国/境率2.30%)。
图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2、就业信息分析2.1生命学院各专业毕业去向分类分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为数不多的既有工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又有理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的院系,因此在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专业差异。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开设了国家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基础学科理科基地,生物科学、生物信息技术(基地班)一直享有50%左右的免研率。
2013年,由于仍有16名学生直接获得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高校的直接攻读博士指标,整体免研率保持在40%左右。
同时,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信息技术的一些优秀学生放弃保研,选择报考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中科院等学校的研究生,由于学生能力较强,准备充分,此次录取外校研究生的结果比较理想。
就业方面,学院开办较早的2个传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在就业比例上高于其他专业。
一方面是因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涉及的学习内容比较丰富,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依托学校工科优势,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2013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
麦可思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
从2010年开始,麦《中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
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3年报告是第五次年度报告。
注:本书唯一作者是麦可思研究院,并非由社科院主编,请记者发稿时不要误提社科院!发布下述数据请指明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使数据具有可信度和可追究责任,谢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1、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名词解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9%)比2011届(90.2%)略有上升。
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90.4%)比2011届(89.6%)略有上升。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2014年2月目录一、引言.............................................. - 1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与特点分析........................... - 1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 - (二)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 2 - (三)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 3 -三、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估调研............................. - 4 -四、2013年用人单位招聘情况分析........................ - 6 -(一)用人单位招聘岗位需求按学历分布情况.............................- 6 - (二)用人单位按地区分布情况 ........................................- 6 - (三)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时间按月份分布情况.............................- 7 - 五、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 - 7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 7 -(二)启动“四轮驱动”工程,建设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 - 9 -(三)加强教育引导,积极搭建平台,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 9 -一、引言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中国高校真实就业率排行榜

2013年中国高校真实就业率排行1、上海交通大学99%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医药、生命科学类、农学类相关专业就业差,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部分老工科专业、财经类专业就业好)3、复旦大学97%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大部分文科、医药、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就业差,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财经类、外语类专业就业好)11、南京大学96%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大部分文科、医药、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就业差,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部分老工科专业、财经类、外语类专业就业好)12、浙江大学96%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大部分文科、医药、生命科学、农学、食品类相关专业、教育学就业差,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部分老工科专业就业好)15、清华大学95%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部分老工科专业、财经类专业就业好)17、北京大学94%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大部分文科、医药、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就业差,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财经类、外语类专业就业好)18、西安交通大学94%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医药、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就业差,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部分老工科专业就业好)20、中国科技大学86% (985工程九所重中之重大学之一,IT类相关新兴工科专业就业好,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就业差)中国大学就业率排名前10名1.清华大学“清华制造”无疑是就业的第一保障,这一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一直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理工科所培养的毕业生至今仍然是各个行业的追捧对象,出国率和深造的比例也是国内第一。
清华新兴的文科院系也以学科新,精度高为特点,拥有新闻,社会学,公共管理,金融和法学等一批热门学科,就业出路令人眼热。
多年来清华学子在社会最主流的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均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以基本功扎实,勤奋聪颖和具有团队精神而被评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毕业生。
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

树立服务意识用实干精神促进大学生就业——2013年就业工作总结就业指导中心2012年就业指导中心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就业指导有实效、坚持就业市场三结合、坚持就业服务全方位、坚持就业管理上水平;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人才支持、智力支持、技术支持。
在此基础上,2013年中心重点抓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就业创业课程教学工作。
下面就2013年的就业工作做回顾和总结:一、就业指导工作力求以人为本、全面到位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能够更好的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统计汇总2013年毕业生生源情况,广泛联系用人单位,获取就业需求信息,编印河套大学2013年毕业生信息宣传彩页。
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筹备用人单位招聘会,完成毕业生资格审核工作。
2、下发《河套学院毕业生推荐表》,要求学生认真、如实填好,做好应聘准备。
组织用人单位到校园宣传、招聘活动,做好接待、宣传、会场组织等工作。
上报我院2014年毕业生数据,编印2014年毕业生信息宣传彩页。
到上级主管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资格审核。
3、宣传、推荐河套学院毕业生,以求建立良好、稳定的供求关系,并进行毕业生跟踪调研。
继续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宣传、组织小型招聘会。
4、根据实际情况召开各类专场招聘会。
针对毕业生意向调研结果,展开针对性就业指导。
动员学生利用寒假实习期间积极寻找工作。
对学院各教学部、系就业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5、毕业生继续落实就业单位。
组织好各类专业校内招聘活动。
分析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就业率较低的加大工作力度。
6、收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接收函(要求必须于4月30日前交回就业指导中心),分三批集中办理毕业生的报到证。
做好毕业生派遣前的准备工作。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作者:来源:《大学生》2014年第15期2013年6月9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这是就业蓝皮书发布的第五年度,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毕业半年后调查)。
麦可思就业报告发布之时,与会各界专家进行了讨论,我们选摘一些基本结论以及可以探讨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亮点解读:2013届就业率和非失业率皆上升麦可思数据: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4%)比2012届(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
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比2011届(89.6%)上升1.3个百分点。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211”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为94.9%,比2012届(94.4%)略有上升,比2011届(93.2%)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非“211”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2届(91.3%)基本持平,比2011届(90.6%)上升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
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
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格 2.1.2-1 按照签约单位性质分析理学类毕业生签约流向
其他
2 7.69%
38 13.72%
19 9.41%
按照签约单位地域分析
签约单位地域 本科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硕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博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北京
上海
广东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13
0
1
6
2
50%
0%
3.85%
23.08%
7.69%
169
31
IT/互联网/通信/电子
28
广告/传媒/印刷出版
14
能源矿产/石油化工
8
加工制造/仪表设备
8
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
6
酒店旅游
1
表格 1.2.3-3 博士生签约单位的行业结构
14.11% 12.00% 9.89% 6.11% 5.05% 4.00% 3.58% 1.47% 1.05% 0.21%
4.43% 117
14.38% 389
38.89% 74
6.06% 26
38.61% 9.55% 31.76% 6.04% 2.12% 表格 1.2.1-1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民营 企业
66 13.89%
361 13.11%
34 2.78%
其他
8 1.68%
109 3.96%
47 3.84%
1.2.2.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
112
280
2754
1006
90
97.88%
博士
1710
132
131
1225
162
60
96.49%
合计
9071
1496
1312
4454
1577
232 97.44%
表格 1.1-1 2013 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1.2. 签约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
1.2.1.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签约单位性质
本科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酒店旅游 表格 1.2.3-1
67 57 47 29 24 19 17 7 5 1 本科生签约单位的行业结构
硕士生签约单位的行业结构(以签约比例为序)
行业
人数
金融/银行/保险
704
政府/非盈利机构/其他
539
管理咨询/教育科研
480
IT/互联网/通信/电子
365
医药生物/医疗保健
276
广告/传媒/印刷出版
签约单位地域 本科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硕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博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北京
上海
广东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13
1
6
1
4
37.14% 2.86% 17.14% 2.86%
11.43%
463
76
106
69
51
53.40% 8.77% 12.23% 7.96%
5.88%
79
2
6
12
4
66.95% 1.69% 5.08% 10.17%
2.2.2. 工学类毕业生% 99.34% 99.46%
按照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性质
本科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硕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博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党政 机关
2 5.71%
67 7.73%
9 7.63%
高等教育 单位 2 5.71% 42 4.84% 28
多,其余分布在政府、IT 和交通物流等行业。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北京大学 2013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5
Copyright@Peking University
理学类硕士毕业生行业分布相对分散,在政府、部队、教育科研、金融、房地产、IT、能源矿 产、贸易传媒等行业均有分布。
6 5.08%
其他
2 5.71%
16 1.85%
2 1.69%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北京大学 2013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6
Copyright@Peking University
表格 2.2.2-1 按照签约单位性质分析工学类毕业生流向
按照签约单位地域分析
126
60
2.29%
3.84%
10.29%
4.90%
表格 1.2.2-1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
其他东部地区 45
9.47% 328
11.91% 160
13.06%
1.2.3. 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析
本科生签约单位的行业结构(以签约比例为序)
行业 医药生物/医疗保健
人数 202
比例 42.53%
2 灵活就业=签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主创业+自由职业 3 待就业=拟升学+拟出国+未落实单位+暂无就业意愿
理学类博士毕业生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到教育科研行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签约总数的 50% 以上,其余分布在政府、IT、能源矿产、医药生物、加工制造和贸易等行业。
2.1.3. 理学类毕业生重点流向单位/院校
流向 就业
出国
升学
重点流向单位/院校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石油、中海油、中国铁建、 中国中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北方工业、宝洁公司等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 利分校、海德堡大学、法国科学院、牛津大学等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112
房产/建筑建设/物业
99
能源矿产/石油化工
76
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
64
加工制造/仪表设备
37
酒店旅游
2
表格 1.2.3-2 硕士生签约单位的行业结构
博士生签约单位的行业结构(以签约比例为序)
行业
人数
管理咨询/教育科研
640
医药生物/医疗保健
359
政府/非盈利机构/其他
130
金融/银行/保险
签约单位地域 本科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硕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博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北京 341 71.79% 1625 59.01% 804 65.63%
上海
广东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6
40
28
15
1.26%
8.42%
5.89%
3.16%
160
323
190
128
5.81%
11.73%
6.90%
4.65%
28
47
北京大学 2013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4
Copyright@Peking University
2. 分学科就业情况统计
2.1. 理学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2.1.1. 理学类毕业生总体流向
学历 本科 硕士 博士
毕业总人数 708 413 402
升学
出国
签就业协议
灵活就业
265
311
26
79
4
59
277
机关
单位
单位
业单位 企业
企业
企业
2
3
5
3
3
3
5
7.69% 11.54% 19.23% 11.54% 11.54% 11.54% 19.23%
29
18
25
19
95
15
38
10.47% 6.50%
9.03% 6.86% 34.30% 5.42% 13.72%
15
51
51
18
20
13
15
7.43% 25.25% 25.25% 8.91% 9.90% 6.44% 7.43%
12
34
16
13
61.01% 4.33% 12.27%
5.78%
4.69%
115
10
9
37
12
56.93% 4.95%
4.46%
18.32%
5.94%
表格 2.1.2-2 按照签约单位地域分析理学类毕业生签约流向
其他东部地区 4
15.38% 33
11.91% 19
9.41%
按照签约单位行业分析,理学类本科毕业生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到教育科研行业就业的人数最
比例 25.56% 19.57% 17.43% 13.25% 10.02% 4.07% 3.59% 2.76% 2.32% 1.34% 0.07%
比例 52.24% 29.31% 10.61% 2.53% 2.29% 1.14% 0.65% 0.65% 0.49% 0.08%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64
47
70
202
61
表格 2.1.1-1 理学类毕业生总体流向
待就业 27 9 22
2.1.2. 理学类毕业生签约流向
就业率 96.19% 97.82% 94.53%
按照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性质
本科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硕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博士签约人数 构成比例
党政 高等教育 科研
其他事 国有
三资
民营
北京大学 2013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014 年 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