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地方政府与政治》 马工程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2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政治学概论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权力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
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 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 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 实施的权力
国家权力的涵义
在西方政治文明史上,国家权力现象早就引 起思想家的关注(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
近代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对于“权力”的涵 义展开探讨(马克斯·韦伯、罗伯特·达尔等)
西方学者对于权力的解释,尽管角度 上有差别,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着力于 论述权力的形式和外部特征,并没有揭示 国家权力的阶级本质
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以“三权分立”作
为政权组织原则,其主要做法是按照不同 功能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 并由三个相应的机构来掌管
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 政治发展的产物
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最早划分政体类型的是希罗多德,他
根据执政者人数把不同政体划分为君主政 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 政体问题,并提出了政体划分标准
统治者是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 统治者人数的多寡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批判封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地方政府学

第一章地方政府导论1.概念: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治理国家部分地域或某些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
地方权力(议决)机关与地方权力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组成,不包括设置在本地域内的地方军事机关和地方司法机关。
2特点:1、权力的非主权性;2、治理的局部性;3、主要职责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
具有非主权性、局部性和地方性三个方面。
3地位:主要体现在:不可取代性。
地方政府的不可取代性,是指它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组成部分的不可取代作用。
1、阶级统治的需要——政治角度2、处理社会事务的需要——现实角度4作用:1.地方政府是实现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石。
2.地方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
3.地方政府是沟通联络中央政府与民众的渠道。
4.地方政府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
第二章地方政府的形成国家本质:国家本质是指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凭借国家的强制性力量实现其政治统治,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国家本质是通过国家形式反映出来,并与国家形式存在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在:1>国家形式是国家本质的基础,制约着国家本质的实现。
2>国家本质对国家形式起着维持作用。
3>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本质(了解即可)1国家组织形式概念:国家组织形式,围绕国家权力体系结构横向分配而形成的国家组织体制,是围绕国家权力(社会公共权力)的安排形成的,权力的横向配置与组合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不同的国家机关,确定了相互的关系与运作规范。
议行合一;议行分立2国家结构形式概念:国家结构形式围绕着按地域分居民的安排形成的,构成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指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以何种形式由那些低于国家层级的地域性政治实体组合而成。
联邦制;单一制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按国家结构单元设置的治理该单元的政府,国家结构体制是地方政府形成的基础。
国家组织体制中的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成为地方政府的组织基础第三章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的概念,影响因素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依据领土大小、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状态、民族、人口分布、历史传统、军事防御、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将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并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构成一国的地方行政建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
地方政府与政治课件 绪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含义与地位
一、地方政府的界定 二、地方政府与政治的界定 三、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地位
第二节 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学习内容、意义与方法
一、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学习内容 二、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学习意义 三、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学习方法
1 第一节 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含义与地位
一、地方政府的界定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政府分为中央政 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
相应的地方政治关系格局下运行,形成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
●地方政府与政治 作为一门学科,是 研究地方政府与政 治的形成、运行及 其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 治学对于认识和 政治是在长期历史中 掌握地方政府与 形成的,是中国特色 政治的规律具有 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中 强大的指导意义。 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第一节 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含义与地位
二、地方政府与政治的界定
●地方政府与政治,是指地方政府的设立及在治理地方事务中受 特定的政治关系影响、制约并形成相应的规范,从而形成以地方 政府为主体并涉及相应政治关系的政治过程。
●地方政府与政 治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包括三个 层层递进的含义:
●一是地方政府是地方事务治理的主要主 体;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一般的学术概念,是指除中央政府以外的 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域性政府。
●在中国,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法定概念,主要指中央政府之下的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和地方各级 国家行政机关,并接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地域性政府。
●同时,在中央政府之下,除一般性地方政府以外,还有特殊类型 的地方政府。
国家类型
地方政府学全书课件整套电子教案

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反映国家对所设置的地方政府应有作用的基本要求, 也是评判该地方政府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依据。
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较高层级/较低层级
• 传统国家的特点及地方政府的产生 土地为地主阶层占有 政治权力支配财富 国家统治的地域范围和人口大大扩展 地方封闭性较强,形成较为独立的组织实体
亚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
秦朝:郡县体制 中央政府具有绝对权威,授予地方政府权力 皇帝通过官僚体制行使地方管辖权 地方政府一般不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欧洲传统国家的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单位:国家按照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 地域的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内涵: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地方行政建制 地方政府单位由国家设置 地方政府单位必须实施对所辖地域的治理 地方政府单位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
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
存在于浓厚帝制色彩政治体制的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国家中的部 分高层级地方政府和联邦制国家中由联邦直接管理的地区的政府。
“议行合一”体制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英国的议会委员制 美国的委员会制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美国的议会经理制 德国的市行政主任制
“议行分立”体制 绝对议行分立体制——日本的市长议会制 美国的强市长议会制
相对议行分立体制——法国的市议会-市长制
“双轨”体制
同一区域内存在两个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机关,一个是经由行 政区域地方政府议决机关选举产生的行政机关,另一个是由国家在该行 政区域设置的国家行政机关。
• 特殊型地方政府 包括除了民族区域型和城镇型两类地方政府以外的所有其他特殊型
第一章 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从纵向而言,地方政府既具有程度不同的服从性,又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一般都扮演着执行与被执行、领导与被领导、调控与被调 控、指导与被指导的双重角色。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一)地方政府角色的双重性
在我国,地方政府具有明显 的双重隶属关系。
▲一方面从属于中央政府, 必须在它所设定的权限内活 动。中央政府可以创设或解 散地方政府机构,也可以增 减地方政府的职能权限,还 可以依法直接决定地方政府 首长的任免去留;
一般目的
特殊需要或 局部需要
▲作为一个地方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具有一般地方政府所不 具备的功能:通过高度自治来实现“一国两制”。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类型
一、地方政府的类型划分
(三)地方政府层级结构中的角色
▲单一制国家中除极个别“袖珍国家”仅有一个政府层级外,都 设置地方政府层级为二级或为三级;一些面积大、人口多的国家, 地方政府的层级也有设四级的,个别国家还有超过四级的。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一)地方政府角色的双重性
▲各国地方政 府一般都具有 执行性职能和 领导性职能。
▲所谓执行性职能是指地方政府执行国家法 律,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指令,推行中央政 府的决策。
▲所谓领导性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在其辖区内, 都以地方法人的身份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 指导、协调,以保证和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 的顺利发展。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一、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
▲我们现在论述的地方政府,是××人民政府简称,仅指地方行政 机关,是地方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与司法机关分离。地方政府内 涵主要承载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疏密、强弱、大小关系的变迁。
地方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

地方政府与政治第一章中国地方政府概述第一节地方政府的产生与演变(二)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迁1.秦汉到隋朝时期,郡县二级制到三级制演变(6)三国:州—郡—县三级政制成为正式制度,一州辖十多个郡。
到西晋前期,州(19个)均八、九郡(172个)均七、八县(1232个)。
地方行政结构呈合理状态。
(7)魏晋南北朝:南北朝:州(230,膨胀11倍)、郡(999,膨胀5倍),增设都督区(成为四级制),州牧、刺史、都督扩大自己的权势,导致国家分裂,对抗中央。
北周:州(221),郡(508),县(1124)。
并出现双头州郡。
隋朝抛弃了北周地方政府三级制。
2.唐宋辽金元时期,地方政府从二级制到三级制的演变回复(1)一般型地方政府,唐(续隋朝):州、县二级制,由于招抚人才的需要,刺史与州的数量激增。
1)贞观元年:划分10个监察区(道),道管州。
【前期,道只是巡查州县政府的检察机关,不拥有地方行政、军事、民政的管理权,是一种虚体行政机关。
】2)贞观十三年(639年),州(358个)。
【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统制这么多刺史。
】3)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巡察使、巡抚使按察使,差遣制常设制,道成为州县新一级实体行政机关。
4)开元二十二年(734),10道 15道,正式确定监察区体制,检察官成为常职,形成道、州、县三级地方政府体制,为宋代开创先河,也为后代诸朝借鉴。
5)特殊性政府:府、羁縻府州、君、监。
羁縻府州有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
为土司制度提供了借鉴。
(2)宋:1)军:是特殊型政府,军与大多与州平级,少数与县平级。
2)监:中央派驻地方专管盐、铁、冶铁、铸钱等经济事务的政府机构,不问地方事务,后演化为地方政府区划名,其地位分别相当于州与县。
3)州政府权力分属诸司,御史台(地方政府的最高检察者)形成二级半或需三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开创了“合议制”先河。
(3)辽效仿唐,金参照宋。
(4)元:比较复杂。
行政建制普遍实行三级制、四级制,也有二级制。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3国家机构

就其政治决策的主体来看,实际导致了政 治决策主体的变异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政治决策的过程来看,政治决策成为 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之间讨价还价和政 治交易的游戏
就其政治决策的结果来看,常常严重歪曲 社会公共意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扭曲政治 决策的公共合理性
从纵向层级结构来看,各国法院体 系呈金字塔结构,分别设有初级法院、 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等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2)司法机关的职权
第一,处理民事非诉讼性事务
第二,审理诉讼案件
第三,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对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行政法规、行政命 令以及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而进行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审查和判决
(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 系上,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
(2)在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之间 的关系方面,两者是不同权力职能的分工关系
(3)在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 系方面,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 过的法律法案、推行国家政策的机关 (1)行政机关的类型 西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类型主要有议 会制行政机关、总统制行政机关、半总 统制行政机关和委员会制行政机关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
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地方政府学课件

主讲教师:李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方政府概述
地方政府概述
一、政府的概念及特点 (一)政府的概念 ★中国古代:政府为宰相治理政务的处所。 《资治通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 《宋史 欧阳修》: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地方政府概述
★中国现代: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赵宝熙 《政治学概论》:政府一词,历来就有 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解释。在资本主义世 界,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政府通常是指中央 和地方政府全部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这就是所谓广义的解释;在实行议会内阁制 的国家,政府通常是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 关。这就是所谓狭义的解释。
行政区划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 四级制:省–地–县–人民公社 三级制:省–县–人民公社 (五)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四级制:省–地–县–乡(镇) 1983年,人民公社取消,恢复乡、镇建制
行政区划
三、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结构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较大的市即除直辖 市外有立法权的城市)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1972年新《地方政府法》:取消城乡区别,废 除自治市,设置城市郡,城市郡下设城区 1985年《地方组织法》:废除城市郡一级政府, 恢复郡 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中央与郡之间设置三个 大区议会,即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议 会
地方政府产生发展
(三)中国 1、形成时期(1949-1954) ⑴军事管制时期 地方政府机构设有军事管制委员会、人民政府 和接管委员会,人民政府和接管委员会均是 军管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地方各项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
(二)自治性地方政府
自治性地方政府是指由当地民 众依法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
▲第一,它不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或批准。
▲第二,自治性地方政府由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构成。自治性地方权 力机关运用的权力,来自于当地民众通过选举的直接授予。
基 ▲第三,自治性地方政府的地方行政机关不是国家的地方行政机关,
▲处于最高层级的地方 政府,直接受中央政府 的领导,它的权限更趋 广泛、全面,但是,直 接管理公共事务的范围 也相应减少,其大部分 行为更具抽象性。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类型
二、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
(一)行政性地方政府
▲行政性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其行政首长由 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其权限范围大小取决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 的授予,其管辖事务的范围除了只能由中央政府承担(如国防、外 交、货币、金融等)的以外,其他都可由中央政府授予。
(一)人民委员会
第一时期:1954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
▲1954年《宪法》和《地 方组织法》对中国的地方 政府体制和组织结构作出 明确的规定:地方人民代表 大会选举产生地方人民委 员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 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的执行机关。
▲人民委员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四 方面变化:一是撤销乡政府,由 人民公社取而代之;二是实行市 管县的体制,规定直辖市和较大 的市可以辖县并直接管理;三是 地方政府机构迅速增长,直接介 入经济工作;四是地方政府部门 除受本级人民委员会领导之外, 还要接受上级人民委员会相应工 作部门(即主管部门)的领导。 双重领导体制促使各级地方政府 机构迅速膨胀。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五年。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级以上的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 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 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 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于国务院。
(三)人民政府
第三时期:197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 过1978年和1982年两次修改, 1979年又通过了新的《地方 组织法》,地方政府的组织结 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特别是1982年《宪法》, 明确规定了人民政府体制就是 地方政府体制,即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 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 政机关。
一般目的
特殊需要或 局部需要
▲作为一个地方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具有一般地方政府所不 具备的功能:通过高度自治来实现“一国两制”。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类型
一、地方政府的类型划分
(三)地方政府层级结构中的角色
▲单一制国家中除极个别“袖珍国家”仅有一个政府层级外,都 设置地方政府层级为二级或为三级;一些面积大、人口多的国家, 地方政府的层级也有设四级的,个别国家还有超过四级的。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产生与演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地方政府
(二)革命委员会
第二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至1978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人民委员会被革命委员会取代。 所谓革命委员会,就是由军队代表、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 “三结合”的地方全权性的政权机构。
▲1976年秋“文化大革命”结束一直到1978年,五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仍然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 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 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一、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
▲我们现在论述的地方政府,是××人民政府简称,仅指地方行政 机关,是地方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与司法机关分离。地方政府内 涵主要承载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疏密、强弱、大小关系的变迁。
(一)秦汉到隋朝时期地方政府职权关系 (二)唐及宋辽金元时期地方政府职权关系 (三)明清及民国初期地方政府职权关系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政府职权关系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职权关系
▲处于最低层级的 地方政府,直接面 对社会与民众,对 辖区公共事务承担 直接的责任,但管 理公共事务的范围 相对有限;
▲处于中间层级的地方 政府,是一个国家最基 本的政府层级,管辖的 范围较为广泛,管理权 限也相对齐全,一般有 执法权,有的还有立法 权,但其中有相当一部 分事务交由下级地方政 府完成;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一)地方政府角色的双重性
▲各国地方政 府一般都具有 执行性职能和 领导性职能。
▲所谓执行性职能是指地方政府执行国家法 律,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指令,推行中央政 府的决策。
▲所谓领导性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在其辖区内, 都以地方法人的身份对行政事务进行管理、 指导、协调,以保证和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 的顺利发展。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全面推行于秦始皇 统一天下。郡县制标志着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产生与演变
一、古代中国的地方政府
(二)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制度变迁
▲1. 秦汉到 隋朝时期,郡 县二级制向三 级制演变
▲2.唐宋辽 金元时期,地 方政府从二级 制到三级制的 演变回复
以行政区划与 行政层级的变
第一章 中国地方政府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产生与演变
一、古代中国的地方政府 二、近代中国的地方政府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地方政府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一、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类型
一、地方政府的类型划分 二、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 三、按设置目的分类的地方政府 四、按层级分类的地方政府
从实践上 看,中央 政府或者 上级政府 授权上可 能存在两 种倾向
▲如果授权范围过大过广,会助长地方势力,导致 割据、分裂的不良后果;
▲如果授权范围过窄过小,地方政府就难以完成所 承担的职责,更难以应付意外的突发事件。
▲于是,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如何分配恰当,成为行 政性地方政府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类型
迁为主线
▲3. 明清地 方政府从多级 制到三级制或 短期二级制变 化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产生与演变
二、近代中国的地方政府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地方政府形式 ▲北洋军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军阀割据、征战不休的大动荡 时期。中央政府派系林立,政权变换频繁,各地大小军阀争权 夺利、混战不休,“地方政府成为他们割据称雄的工具”。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往 往还隶属于同级权力机关, 地方政府机构的主要成员 一般由地方同级权力机关 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地 方政府要对地方立法机关 负责,受其监督。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二)地方政府职权的有限性
一是管 辖的地 域范围 的有限 性。
▲从空间上讲,地方政府只能在其所管辖的行 政区域内行使权力,不能超越行政区域;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三)地方政府功能的全面性
中国古代地方政府无非在集权与分权两大治国思路中摇摆前行。
▲汉代:郡守职权极大,全面负责一郡的行政、司法、军事等事务,并成 为汉代地方施政的基本原则。 ▲隋唐五代时期:地方政府权力受到一定限制与削弱。但是,地方政府照 样有权过问地方人事权、司法权、财政权与军事权。 ▲唐代地方政府:设置了司功参军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兵参 军事、司法参军事、司土参军事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的教育、财政、 民政、军政、司法、基础设施等事务进行全面管理。 ▲清朝:一个县令,品秩仅为七品,但身在辖境之内就是“一人政府”, 主管着税收、司法、治安、教育、福利、公共工程等。古代地方司法一 直是依附在地方政府身上的附庸,没有独立地位。
▲从纵向而言,地方政府既具有程度不同的服从性,又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一般都扮演着执行与被执行、领导与被领导、调控与被调 控、指导与被指导的双重角色。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一)地方政府角色的双重性
在我国,地方政府具有明显 的双重隶属关系。
▲一方面从属于中央政府, 必须在它所设定的权限内活 动。中央政府可以创设或解 散地方政府机构,也可以增 减地方政府的职能权限,还 可以依法直接决定地方政府 首长的任免去留;
▲地方政府单一管理 体制转由中央政府和 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体 制。废除了府、厅、 州,在省与县之间增 加道一级政府,形成 “省、道、县”虚三 级制行政体制,省管 道、道管县。
▲道是省与县之间的一级政府 组织。县是道之下的地方行政 机关,县以下主要设城镇、乡 等地方自治组织,因此,县又 可以视为地方自治组织的上级 主管机关。《划一现行各省地 方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县政 府长官称为“知事”,县政府 称为“县知事公署”。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地方政府的特征
(四)地方政府权力的非主权性
▲当代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主权由中央政府行使,地方政府 的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授予
▲地方自治权实质 上是中央政府对地 方政府自治事务管 辖权的授予
▲正是由于这种授予,自治的地方政府才有 权以自己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愿管理公共事 务,自治权并不是自治的地方政府固有的权 力。地方政府拥有的自治权不具有主权属性。
度
制度中的法律地位,还展示了地方政府之间横
向关系的协同方位。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类型
一、地方政府的类型划分
(二)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
▲地方政府治理国家部分地域,以实现当地的社 会稳定、人民富裕和经济繁荣,从而维护和巩固 国家的政治统治。
▲形成了设置地方政府目的的差异性。不同设置 目的的差异性就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它 具体反映在地方政府的单位名称、功能定位上, 同时反映在体制、管理机制上,或者反映在职权 范围的设定上。这就直接影响到相关地方政府的 机构设置、职责重点和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