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数据的表示(3)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3条形统计图丨苏教版共16张PPT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3条形统计图丨苏教版共16张PPT
月份
投票: 你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A 摩托车 B 轿车 C 火车 具
D 飞机
E 其它交通工
记录数据
2.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并用条形图 表示出来。
出生月份 人数
摩托车
轿车
火车
飞机
其他
投票:
调查班里的同学,你上学方式是( ), 先记录再在电子课本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A 乘公交车 B 父母接送 C 自己上学
天气 晴
天数
9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6
9
5
2
条形图和统计表 你能各得有到什哪么些特信点息? ?
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数量 的多少,条形图表示数据更 直晴观天,比便阴于天比多较3天。……
知识运用
第95页 做一做
1.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投票: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要求:分两轮进行投票,并做数据记录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晴阴
天气 天数
多云 晴
阵雨 阴
雷阵雨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我用统计表表示。
天气 晴
天数
9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6
9
5
2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我用画圈圈的象 形图来表示。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1. 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是几月份出生的吗? 第一轮投票: A 1月 B 2月 C 3月 D 4月 E 5月 F 6月 第二轮投票: A 7 月 B 8月 C 9月 D 10月 E 11月 F 12月
知识运用
做一做
2.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并用条形图 表示出来。

6.3.3数据的表示

6.3.3数据的表示

6.3.3 数据的表示【学习目标】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2、能把数据进行分组,知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方法】1学生分组合作,2教师指导。

一、课前学习;复习巩固题。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教师适当有意向的提问1,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数据的几种表2当遇到大量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该如何把它们直观的展现出来。

示方法。

二、课堂学习自学内容:认真研究课本第172—173页的“例”(1)【合作探究】探究一、问题1:1.归纳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1)确定所给数据的和,并算出它们的;(2)决定组距和组数,将数据适当;(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列出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直方图。

2.这题如果以300为组距,应分成组,第一组可以是 .3.从课本图6—14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三.当堂检测例题;2017年九江修水县的一道模拟题。

学生独立答题,教师引导。

四、课后巩固1.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七(1)班5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最高100分,最低分42分.若以8分为组距;则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应分为组;若要分6组,则组距为分。

2.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已知某个小组的一个端点是70,组距是4,则另一个端点是()A. 74B. 66C. 74或66D. 763.在频数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是10,15,25,35,10,则这个直方图中,长方形的高的比是.4.某校测量了七(1)班学生的身高(精确到1cm),按10 cm为一段进行分组得到如图6-3-16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班人数最多的身高段的学生人数为7人B.该班身高最高段的学生数为7人C..该班身高最高段的学生数为20人D.该班身高低于160.5cm的学生数为15人5已知一个样本;25 21 23 25 27 29 25 28 30 292624 25 27 26 22 24 25 26 28(1)列频数分布表;(2)绘制频数直方图;(3)绘制频数折线图。

《数据的表示(3)》基础练习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

《数据的表示(3)》基础练习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

6.3数据的表示〔3〕一、选择题1.向阳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下图的频数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他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A .5B .7C .16D .33二、填空题2.画频数直方图时,首先找出数据中的_____________,并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找出数据的变化范围.组数可以根据____________来计算.3.5月中旬某一天的某一时段,随机在上海世博园中调查了局部入园游客,统计了他们进园前等候检票的时间,并绘制成如以下图表.表中“10~20”表示等候检票的时间大于或等于10min 而小于20min ,其它类同. 〔1〕这里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2〕求表中a 、b 的值,并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在调查人数里,等候时间少于40min 的有 人;〔4〕此次调查中,中位数所在的时间段是 ~ min .三、解答题4.王大爷开了一个报亭,为了使每天进的某种报纸适量,王大爷对这种报纸40天的销售情况作了调查,这40天卖出这种报纸的份数如下:0 10 20 30 40 50 60 48 12 16 等候时间〔min 〕 人数136、175、153、135、161、140、155、180、179、166、188、142、144、154、155、157、160、162、135、156、148、173、154、145、158、150、154、168、168、155、169、157、157、149、134、167、151、144、155、131.将上面数据适当分组,作出频数直方图,说明王大爷每天进多少这种报纸比拟适宜?参考答案1.B2.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组距3.〔1〕抽样调查 〔2〕a=5,b=40,图略 〔3〕32 〔4〕20~304.由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88,最小值为131,所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188-131=57,所以取组距为10,分六组,依次为:130≤x<140,140≤x<150,150≤x<160,160≤x<170,170≤x<180,180≤x<190.〔1〕列频数分布表: 〔2〕画频数直方图,如下图.由此可知,王大爷每天进150~160份比拟适宜. 注:分组不同,组距不同,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也不同.1.3 截一个几何体一、判断题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一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截出的面一定是圆.〔 〕 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截出的面一定是三角形.〔 〕 4.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无论如何截,截面都是一个圆.〔 〕 二、填空题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体所得的截面图形是__________. 6.如图1,长方体中截面BB 1D 1D 是长方体的对角面,它是份数(x) 划记 频数 130≤x<140 正5 140≤x<1507 150≤x<160 正正正 15 160≤x<1708 170≤x<180 3 180≤x<1902 合计40__________.7.在正方体中经过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中点的截面是_________.三、选择题8.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平面不可能是〔〕9.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得到的图形不可能是〔〕10.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图形不可能是〔〕A.长方形; B.梯形; C.三角形; D.圆1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的形状是圆,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能是〔〕A.圆柱; B.圆锥; C.正方体; D.球12.截去四边形的一个角,剩余图形不可能是〔〕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圆四、解答题13.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吗?截一截,想一想.14.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图形?动手试一试.15.指出以下几何体的截面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编写一道自己感兴趣并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题,解答出来.参考答案一、1.×2.×3.×4.√二、5.圆6.矩形7.三角形三、8.C9.D 10.D11.C12.D四、13.可能14.略15.四、五边形圆形16.略。

6.3数据的表示(3)

6.3数据的表示(3)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图中反映出 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你还有其他的 分组方式吗? 你的分组方式 要能反映新生 儿出生体重的 整体情况哟!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
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
3300 3450 3100 3400 4160 3300 2750 3250 235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1_0_0____ (2)根据小组60≤x<90的组中值75,估计该组中所有数据的和为__1_5_0_0___;
(3)该中学共有1000名学生,估计双休日两天有多少名学生家务劳动的时间不 小于90分钟?
答:该中学双休日两天有750名学生家务劳动 的时间不小于90分钟.
结束放映
频 数 15
10 5
0
组距=3
频 数25
2 0 1 5

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后附答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当堂检测及课后作业(后附答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一、学习目标:1.会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和处理;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并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二、当堂检测:A组:1.一个样本有100个数据,最大值为7.4,最小值为4.0,如果取组距为0.3,则这组数据段分成()A.11组 B.12组 C.13组 D.以上答案均不对2.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 ).A. 0.1B. 0.2C. 0.3D. 0.43.某校在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学生参加“平均每天体育运动时间”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频数分布表中的a= ,b= ,n= .(2)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若该校九年级共有480名学生,试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平均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低于120min的学生人数.B组:4.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50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单位:min)如下:15 20 18 3 25 34 6 0 17 2423 30 35 42 37 24 21 1 14 1234 22 13 34 8 22 31 24 17 334 14 23 32 33 28 42 25 14 2231 42 34 26 14 25 40 14 24 1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三、课后作业A组:1.某校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请根据图示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15~20次之间的频数是( )A.3 B.5C.10 D.122.王老师对本班4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型血的人数是( )A.16人B. 14人C. 4人D. 6人3.小文同学统计了某小区部分居民每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间,并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下面有四个推断:①小文此次一共调查了100位小区居民②每周使用时间不足15分钟的人数多于45-60分钟的人数③每周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数超过调查总人数的一半④每周使用时间在15-30分钟的人数最多根据图中信息,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4.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丽在全校随机抽取一部分同学就“一分钟跳绳”进行测试,并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如图所示的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六个小组,每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和扇形统计图,若“一分钟跳绳”次数不低于130次的成绩为优秀,全校共有1200名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四小组有10人B.第五小组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为45°C.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为50D.该校“一分钟跳绳”成绩优秀的人数约为480人B组:5.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书法、绘画、手工、烹饪、运动、音乐…各种兴趣爱好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某校为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情况,组织了问卷调查活动,从全校22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其中一项调查内容是学生每周自主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长,对这项调查结果使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初步统计,得到下表:学生每周自主发展兴趣爱好时长分布统计表人数累计人数组别时长t(单位:h)第一组1≤t<2 正正正正正正30第二组2≤t<3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6070第三组3≤t<4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第四组4≤t<5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40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这200名学生每周自主发展兴趣爱好时长的中位数落在第组;(3)若将上述调查结果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则第二组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为,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4)学校倡议学生每周自主发展兴趣爱好时长应不少于2h,请你估计,该校学生中有多少人需要增加自主发展兴趣爱好时间?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答案二、当堂检测:A组:1.B2.A3.(1)14 0.15 40 (2)图略(3)180B组:4.略课后作业:A组:1.A2.A3.A4.BB组:5.(1)略(2)3 (3)30%108 (4)330。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以及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课件、统计图的案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例如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同步练习6.3数据的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同步练习6.3数据的表示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育才学校七年级(1)班最喜欢上的课的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则阴影部分表示( )A.最喜欢语文课的有25人B.不喜欢语文课的有25人C.最喜欢语文课的人数占全校学生数的25%D.不喜欢语文课的人数占全校学生数的25%2.某校开展以“了解传统习俗,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小组就“是否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不知道的学生有8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被调查的学生共有50人B.被调查的学生中“知道”的人数为32人C.图中“记不清”对应的圆心角为60°D.全校“知道”的人数约占全校总人数的64%二、填空题3.在市团委发起的“暖冬行动”中,七年级一班50名同学响应号召,纷纷捐出零花钱.若不同捐款金额的捐款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统计如图所示,则该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_______元.三、解答题4.2013年6月,某中学结合广西中小学生阅读素养评估活动,以“我最喜爱的书籍”为主题,对学生最喜爱的一种书籍类型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后,绘制出以下两幅未完成的统计图.请根据图①和图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抽样调查中,一共抽查了多少名学生?(2)请把折线统计图(图①)补充完整;(3)求出扇形统计图(图②)中,体育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4)如图这所中学共有学生1 800名,那么请你估计最喜爱科普类书籍的学生人数.一、选择题1.如图是杭州市区人口的统计图,则根据统计图得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其中有3个区的人口数都低于40万 B.只有1个区的人口数超过百万C.上城区与下城区的人口数之和超过江干区的人口数 D.杭州市区的人口数已超过600万2.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二、填空题3.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据表示方法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同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

3.通过对统计图表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组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简要介绍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尝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进行操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表示学案(3)》教学案
主备教师:
一、学习目标
1.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
3.能从各种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
你能按衣服的型号进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吗?
二、新课一讲一练
知识点一: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
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 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 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
(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
(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
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可以考虑分成10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这个次数被称
为频数):
(4)绘制频数直方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在3250

5
10
15
1
7
5
2
2
2
5
2
5
2
7
5
3
3
2
5
3
5
3
7
5
4
0体重
(单位:克)人数
~3500克的人数最多.
练习一:
为了参加全校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对抗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1 158 159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第一步: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极差
..
上面数据中,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它们的差,即最大值—最小值= .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cm.
第二步:确定组距
..和组数
...这里组数是,组距是。

第三步:列频数分布表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补全频数分布表
○1在149≤x<152这一组的数据有两个,所以这组的频数就为 .
○2在164≤x<167这一组的数据有个,所以这组的频数就为 .
第四步: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的看出频数(各组中数据)的分布情况,根据上面统计表画出下面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你补全空缺部分).
想一想:
○1为什么直方图中的每个小长方形紧挨着?○2横轴前面为什么画了一段折线?
○3每一组的频率=频数
,第二组频率为;第四组频率为.
数据总数
○4各组频率总和应等于.
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你将如何选择参加广播操比赛的同学呢?
三、知识归纳梳理
1.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
2.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决定组距与组数.
4.决定分点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四、巩固训练
1.图6—3—3—7是某校初三两个班l00名学生参加初三数学会考所得成绩统计图(分数均为整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出该次考试优秀的(80分及80分以上)同学的人数是 ( )
A.50人 B.35人 C.30人 D.15人
2.现有一组数据,最大值为93,最小值为22,组距为6,则合适的组数是 ( )
A.9 B.12 C.15 D.18
二、填空题
3.为了进一步普及“跳绳”运动,体育老师对我校八年级(1)班50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如图6—3—3—8所示.若在一分钟内跳绳次数小于l20次的为测试不合格,则该校八年级(1)班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不合格率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校开展为贫困山区两名学生捐钱助学活动,该班有20名学生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捐款数如下(单位:元):
19,20,25,30,28,27,26,21,20,22,24,23,25,29,27,28,27, 30,19。

20 该班老师准备将此次活动的捐款数据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以表彰同学们的爱心.在制图时请你帮助计算出相关的数据:
(1)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___________;
(2)若取选定组距为2,则20个数据将分成___________组;
(3)若第一组的起点定为18.5,则在26.5~28.5范围内的频数为______________.
5.解答题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亚光初中为了了解学校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调查组对全校三个年级共l5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300.已知该校有初一学生600名,初二学生500名,初三学生400名.
第2题图
人数
分数
(1)为使调查的结果更加准确地反映全校的总体情况,应分别在初一年级随机抽取__________人;在初二年级随机抽取___________人;在初三年级随机抽取______________人;(请直接填空) (2)调查组对本校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统计结果分别用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表示如下,请根据统计图,计算样本中各类阅读量的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根据(2)的调查结果,从该校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他最大可能的阅读量是多少本?为什么? 五、当堂小测
1、在数字“10110011100011110000”中“1”出现的频数是____ ,“0”出现的频数是_____.
2、某班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
B .该班的总人数为40
C .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
D .及格(≥60分)人数是26
3、一个射击选手,连续射靶10次,其中1次射中10环,3次射中9环,5次射中8环,1次射中7环,射中______环的频数最大,其频数是______.
4、为了解某学校八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学校对八年级女生的身高进行了一次测量,所得数据整理后绘制出统计图(如图) (1)中m 和n 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
(2)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后再用频数折线图描述数据.
(3)如果身高在154~165(含154,165)均属发育良好,则全校500名女生中有 名女生身体发育良好。

七、拓展探究题
1下图是某班学生上学的三种方式(乘车、步 行、骑车)的人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图. (1)求该班有_______名学生;
(2) 若全年级有800人, 估计该年级步行 人数是_______;
(3) 补上人数分布直方图的空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